首頁 關於本會 《台浙天地》 友站連結 浙江省人民政府網站 繁體中文 聯絡我們  
浙江省旅台灣同鄉聯誼總會
     

南海觀音朝山節與舟山民間信仰習俗

金 濤

  海天佛國普陀山 , 是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 . 據文獻記載,從唐代日僧慧鍔請觀音 , 首創“不肯去觀音院”,舟山普陀山從此成為我國唯一正宗的觀音道場所在地。尤其是 唐宋以後,觀音作為善神的化身走下了神壇,逐漸平民化和通俗化,為更多的船夫舟子 所崇信。因此,觀音在佛教中的地位雖低於如來,但她在海島及海內外的香火卻大於如 來,更盛於普賢與文殊。
   為此 , 經歷代帝王的推崇和各方面的努力 , 至 1924 年 , 普陀山共有普濟、法雨和慧濟的 三大寺院以及”不肯去觀音院”等八十八庵院 , 一百二十八個茅蓬和四千余僧侶 , 成為普陀山觀 音信仰的笫一個鼎盛期 ..
   當然 , 普陀山觀音道場的形成,有眾多的因 素。但普陀山的朝山節 , 無疑是個重要的抓手。 在觀音信仰中有三大香期:一是農曆二月十九, 觀音菩薩誕生日。二是六月十九,觀音菩薩得 道日。三是九月十九,觀音菩薩涅槃日。其中, 又以二月十九香火最盛。每逢香期之時,海內外 香客及東海漁民 , 成群結伴地到普陀山進香禮佛 , 多時竟達十萬之眾,從而形成了一 個規模宏大的朝山節。
   據《普陀山志》記載:“普陀山的朝山節,發端於宋朝。宋乾德五年(西元 967年), 宋太祖趙匡胤派太監王貴朝山進香,開創了朝山節之先聲。明萬曆年間,朝廷六次派遣 官吏代帝王朝山進香。清朝的康熙和雍正大帝,曾頒旨天下,賜普陀山觀音為‘朝廷香 火’。”從此,全國上下,不論帝后妃嬪,善男信女,無不梯山航海,紛紛到普陀山朝 山進香拜觀音。“朝山節”之風,日漸興旺也!
   關於朝山節的佛俗活動 , 主要有以下幾項:一是宿山與傳供。以觀音誕生日為例。 舊曆二月十九前,在十七、十八這兩天,海內外及各島各地的香客,都要陸續上普陀山。 此時,香客們紛紛肩背香袋,沿階登山,逢廟叩拜,見佛燒香,俗稱“朝山進香”。而 從十八日夜裡起,全山寺院所有僧眾在方丈的率領下,身披袈裟,手執佛器,集中在觀 音大殿做佛事,直至深夜。此時香客們要夜坐大殿,通宵不眠,俗稱“祝尊普佛”。而 通宵坐夜者,俗稱“宿山”。除“宿山”者外,還有眾多香客,在半夜裡手執清香,口 念佛號,三步一拜,跪拜至佛頂山頂,稱之“登山禮佛”。若第一個登上山頂並進廟燒 香者,又稱“燒頭香”,即大吉大利,得了頭彩。當今,也有手提心燈,至佛頂山舉行 祈願法會的,場面熱烈而宏大。到二月十九日淩晨,寺院僧眾要再次集中在大殿念經做 佛事,其內容和形式基本與十八日夜間相同,俗稱“祝聖普佛”,又叫“做早課”。二 月十九日中午,僧眾做完佛事後,全寺要舉行“素齋會餐”,俗稱“敬佛”,又叫“全 體傳供”。至十九日晚上,僧眾為香客做好佛事後 , 香期至此結束。
   二是念經與還願。在觀音香期正日的前後七天,那些未曾上山進香的舟山俗家弟子, 雖然未曾登山禮佛,但也要沐身淨衣,在家裡舉行一些佛事活動。期間,有的在觀音像 前,擺上水果等祭品,點香念經。有數人聚一室的,也有單人居一室的。有念“阿彌陀 佛”的,有念《華嚴經》的,人人虔誠念佛,吃素行善,祀求菩薩保佑漁豐財發,人船 平安。還有一些往日遇難向觀音祈禱許過願的,或是為至親亡靈祈禱的,都在此時敬請 高僧放焰口,拜梁皇,做普佛,以示還願,俗稱“還願佛事”。其中,“還願佛事”也有去普陀山做的,也有在本島搭台做“還願戲”的,形式多樣,各隨其便。但當觀音三 大香期時,海上所有漁船都要高掛五色彩旗,包括觀音的佛旗和“佛”字令旗等,不得 怠慢。
   不過,有一年在舟山卻發生了意外。該年的清明節,剛巧是農曆二月十九,為觀音 的誕生日。按照慣例,清明上墳都要掛白色紙錢。如果如此,觀音從天上看下來,大地 上白茫茫的一片,肯定不是滋味。為此,島民們只得改變舊俗,那年上墳一律掛彩色紙 錢,以討觀音的歡心 , 為舟山傳統習俗中很特殊的一次例外。
   三是形式多樣的舟山民間習俗。在舟山的觀音信仰中,除三大香期外,還有眾多的 民間習俗文化 , 例如居士、吃齋、念佛、供佛、求子、求醫、廣種福田、隨緣樂助等等。 其中 , 所謂“居士”,俗稱“在家和尚”,即漁民及其家屬,信奉觀音而又不肯出家削 髮的信徒。而這些人,往往是某小島佛教徒的首領。他們一面參加社會活動和生產勞動, 一面堅持常年吃素、念經拜佛做功課。 每當香期之日,往往是他們率島上善男 信女,前去普陀山和附近廟宇進香。平 常日子,他們應邀去漁民家中主持佛事 活動。這些人大多稍有文化,懂得較多 的佛經教義,故在小島上頗有威望。
   若說“吃齋、念佛”,這是舟山海 島觀音信仰的又一習俗。在舟山諸島, 不論是船上或是漁家民宅,大多設有 “觀音堂”,是專供海島人吃齋念佛的 地方。吃齋的花樣也很多:以時間論, 有長齋和短齋之別。所謂長齋即終年素 食,力戒葷牲。短齋,即定時定日吃 齋,平時不戒葷牲。而吃短齋的又有二 種:一為“觀音齋”,一為“間花齋”。而“觀音齋”即每月初一、月半吃素。“間花 齋”又叫“一七十齋”,即每月初一、十一、廿一、初七、十七、廿七、初十、二十、 三十,加上月半,合起來吃齋日子一個月內共有十天,其他日子不戒葷牲。凡屬此類人 員,一般家裡都有“佛堂”。每逢吃齋日,信徒要清早起床,敬淨茶,燃香燭,還要念 經禱告,叩求觀音。但也有光吃素,不念經的。這些人,或求來世好運,或求今生賜福, 或為贖罪,或為還願,立志戒葷,食素淨心,企望今生或來世有個好結果。而在食素淨 心方面 , 舟山人的觀念也很特別。同是海礁上的貝藻類,紫菜為素,淡菜為葷。一個 雞蛋,蛋白為素,蛋黃為葷 , 實屬怪異。
   還有“還願”,是指舟山漁民在海上遇險叩求觀音時所作的種種許諾,事後一定要 去兌現, 俗稱“還願”。而這還願的觀念 , 在觀音的信仰中十分神聖。因此,筆者在 普陀山常常遇見一些為親屬和子女前來還願的老年漁婦,身背香袋,手執清香,口念佛 號,三步一拜 , 長跪至地,即使拜得膝蓋出血,頭冒虛汗,也要堅恃跪攀 1087 級步階, 直至佛頂山頂。其信仰之堅和態度之誠 , 著實令人感動。
   除此之外,在舟山的觀音信仰中,還有一些特殊的習俗:例如“潮魂”。所謂“潮 魂”,是在潮水上漲時把淹死在海裡的亡魂招回岸上 , 使其安息。這時就得依仗觀音 的佛力,呼喊觀音的法號,同時在海灘上搭起一座帳篷,燃燒三至五堆篝火,有七個和 尚與一個道士,共同在帳篷內進行一次佛道合作的“潮魂”活動。其中,與和尚一起念 “觀音經”的那個道士,俗稱“念伴”。因在道教中,觀音稱之慈航道人,故在漁民信 仰中,佛道兩教是可以互融共存的。同時,“樂助化緣”,也為舟山漁民所推崇。他們 或為興建廟宇,或為塑佛和增添法器,慷慨大方 , 出資捐助,甚至不惜一擲千金,稱 之“廣種福田”。而“廣種福田”,據說為“後世結緣”,“來生添福”。對於飽經風 浪之苦的海島人來說,很有誘惑力。為此,舟山諸島素有樂善好施之良風。

  

(金濤 / 舟山市)


回本期目錄    《台浙天地》總目錄

浙江省旅台灣同鄉聯誼總會 會址:108台北市萬華區和平西路三段382巷11弄17號5樓
發行人兼社長:胡李世美 總編輯:留問政 聯絡秘書:徐薇蕙
電話:(02)23045561 傳真:(02)2302-0435
深圳聯絡主任:寧松林 電話:+86-137-23456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