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關於本會 《台浙天地》 友站連結 浙江省人民政府網站 繁體中文 聯絡我們  
浙江省旅台灣同鄉聯誼總會
     

杭州定山古跡遺址考證

龔玉和

  定山,今在杭州西南的之江旅遊度假區內,平川之上,孤峰聳立,兀然昂首,頗為 引人注目。山下便是轉塘的曠陸平原,迄今為止,杭州市委黨校、中國美術學院、浙江 音樂學院、浙江圖書館分館、西湖大學等單位的大樓相繼拔地而起。

  定山的山體逶迤起伏,昂首尾,伏地蹲臥,形若臥獅,又稱“獅子山”。轉塘街道 名稱由來,出自唐詩“路繞定山轉,塘連範浦橫”之句後前二字的合成。

  古代,定山只是錢塘江中的一個孤島,江上由衢州、嚴州來的船隻,遠遠見到定山 頂上的那座巍然聳立的佛塔,便知道已經到錢塘縣地面了。

  可以說,定山與定山佛塔成了古錢塘縣的地標。

浙江的“浙”源自定山

  遠古時期,轉塘方圓百里是涇湖 的一個淺海灣,定山橫峰孤峙水中, 錢江大潮至此輒折而回,又稱“折 山”,浙江的“浙”,即“折”也, 源自此山。

  《輿地誌》曰:浙江發源東陽、 新安,至錢塘。江中有浙山,正居 江中,潮水沖山即回入海,故曰浙 山,亦曰定山也。

  《寰宇記》謂在“定山突出江中 數百丈,江濤至此輒抑聲,過是, 便雷吼霆怒,行旅為患。其上有可 避處,行者賴之。”
每到春秋時節,官府在此操練水戰。
宋時定山處江邊,成為秋季登高觀潮的一個好去處。
蘇軾《催試官考校戲作》詩作有: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
鯤鵬水擊三千里,組練長驅十萬夫;
紅旗青蓋互明滅,黑沙白浪相吞屠。

  《錢塘潮侯圖》還有八月十八日獨大於常潮。此乃天文大潮。而吳越、兩宋於是日 教閱水軍,決非出於偶然。
元代錢惟善《浙江耀武》詩,曰:

年年江上習舟師,故事相傳劫火池;春時樓船觀晉將,秋風弓弩學吳兒;
素車白馬迎風雨,元夷畏虎退三分;日暮元戎歸細柳,散花洲畔凱歌遲。

  明代,《西湖手鏡》載:定山,高七十五丈,周七里,突出大江中,風濤至此輒抑 聲,過則雷吼霆鳴。其西兩峰壁立,曰龍門。上有龍潭,能興雲雨。
宋時習水戰於此,有點將台存焉。下有浮嶼,潭深聚魚,對岸為漁浦。
《太平寰宇記》載:定山去縣西四十七裡,突出浙潮處,行得賴之,雲是海神歸婦塚。 定山下至今仍有古海塘遺址,與海塘邊的古石獅。

定山與定山寺 , 一座名山、名寺

  明《西湖誌類鈔卷之中》載:定山,高七十五丈,周七里二百步。江中風濤至此輒 抑聲,過此則雷吼霆擊矣。其西兩峰壁立,名曰龍門。上有龍潭,能興雲雨。宋時春秋 習水戰,於此有將壇存焉。下有浮嶼潭,深聚魚。
清《湖上青山集》載:定山,在縣治西南四十裡, 一名獅子山,高七十五丈,周七里一百步,東北 為徐村,嶺有范村、朱橋。西為楊村,有壇山。 江面有浮山,近富陽界為廟山。突出浙江數百丈, 江潮至此輒抑。 清《湖上青山集》載:定山,在縣治西南四十裡, 一名獅子山,高七十五丈,周七里一百步,東北 為徐村,嶺有范村、朱橋。西為楊村,有壇山。 江面有浮山,近富陽界為廟山。突出浙江數百丈, 江潮至此輒抑。 謝靈運有詩:‘定山緬雲霧’即此。其詩雲:
沙鳥靜不飛,江帆間可數;
遠望富春郭,朝陽見雲樹;
我懷謝康樂,定山緬雲霧。  

  民國《西湖名勝快覽》載:定山,在縣治南 四十裡,一名獅子山,高 715 丈,周七里一百步, 突出江中。江濤至此輒抑聲,過此則雷吼霆怒。

  山下為徐村、范村、朱橋。有龍門在近,上 有龍潭。南宋時,官府在此操演水兵,百姓到此 觀看大潮,山上留有帥台等。只是歲月轉換,大 江沙漲潮退,逐成平陸,獅子山周圍變成田園鄉 鎮,久而久之,古涇湖便被人遺忘。
吳越國至宋代在此操演水兵,百姓在此觀看錢江 大潮。

  又載:將坮,在定山北,吳越國時,每歲春秋,萬夫分兩翼,帥士卒習水戰於此。 錢惟善的《定山十詠》有「浙江耀武」之句,指的也是定山水戰將台。

  《西湖誌》:定山,高七十五丈。宋時,春秋習水戰於此,有將坮存焉。秋時,蓋以 八月十八日為期,郡人多聚觀為戲。今以是日觀潮,仍故事也。

  宋高宗時,于徐村面江建閱武樓,高宗翠華輦此巡遊,江上船 戈戟旗幟鮮明,隊 隊魚龍飛舞,蓋仿吳越水戰餘風也。不難想像,南宋教閱水軍的壯觀場面,錢塘百姓的 觀潮與教閱水軍同時進行(定山水戰將台遺址今已不存)。

定山寺與佛塔

  定山巔峰舊有定山寺,寺後有佛塔高聳山頂,遠望煞是壯觀,為杭富驛道之名勝。 南宋詩人張孝祥作《題定山寺》詩:
騫驢夜入定山寺,古屋貯月松風清;
止聞掛塔一鈴語,不見撞鐘千指迎。

  張孝祥(1132 年 -1170 年),字安國,別號于湖居士,生於明州鄞縣桃源鄉。紹興 二十四年(1154)廷試,高宗(趙構)親擢為進士第一。

  授承事郎,簽書鎮東軍節度判官。由於上書為嶽飛辯冤,為權相秦檜所忌,誣陷其 父張祁有反謀,並將其父下獄。次年 , 秦檜死,授秘書省正字,歷任秘書郎,著作郎, 集英殿修撰,中書舍人等職。宋孝宗時,任中書舍人直學士院。有《于湖居士文集》40 卷、《於湖詞》1 卷傳世。《全宋詞》輯錄其 223 首詞。其才思敏捷,詞豪放爽朗,風 格與蘇軾相近。

  定山佛塔,為一座七層樓閣式磚塔,上有簷梁,下掛風鈴,風吹鈴響之時,古意綿 綿。詩中的“止聞掛塔一鈴語,不見撞鐘千指迎”,便是指古塔上的風鈴。
定山佛塔孤懸山巔,崢嶸矗立,為外海航船的方向標。

  定山寺在南宋時有一位高僧,叫德秀法師。《續高僧傳》記載:德秀,俗家姓氏, 錢塘富陽人氏。少棲梵宇,嘗哀鬼神乏食,深更施其飲食,傾誠畏服。研習佛典,佛律 精嚴。遊歷四方名山,以慈悲為宗旨,播釋氏之正果。晚年歸杭,建寺於定山之西麓, 名曰「靈智寺」。嘗哀鬼神之乏食,常于深更施其食,庶幾世無餓鬼也。江濱之民傾誠 畏服。後終於定山。遷神入塔。弟子建骨塔藏其真身。天降舍利七顆,門人以瓶盛之, 緘於其塔。或發之,見秀齒上生舍利,紛紛而墜。後人遂累甓成浮圖,恒有白蛇蟠屈, 樵牧之童無敢近者。

  南宋釋贊寧所撰《宋高僧傳》也有類似記載:釋德秀,俗姓孫氏,富陽人也。少出 肆市,少棲梵宇,當圓檢正,護浮囊,匪定常師,留神律府。講談之外,嘗哀鬼神乏食, 定山下古海塘遺址與石獅子 / 市文保建築 恒以深更施其飲食。浙民傾誠畏服,及終於定山,頗多靈異,則天寶初載也。遷神座入 塔時,天降舍利七顆,門人以瓶盛之,緘於其塔。或發之,見秀齒上生舍利,紛紛而墜。 後人遂累甓成浮圖。鄉人雲。恒有白蛇蟠屈守塔,樵牧之童無敢近者。

  錢惟善借「西湖十景」創作了《定山十詠》,為最早反映上泗山水的文學作品, 《定 山早行》是定山十景之一。

  定山乃錢塘江水陸運輸的必經之地,《定山早行》將往昔行旅的艱難寫了下來:
前峰月吐四更初,空翠沾衣積雨餘;漁火夜明經略銜,澗雲秋重負蘧除;
蓬林虎與人爭畔,茅屋雞催客趁虛;不似關山行役者,勞勞服賈遠牽車。

地處西南要衝,南宋設有點將台

  定山處於錢塘江岸,東南通漁浦、三江(富春江、浦陽江、錢塘江)口,西北接午 山、朱橋、范村、徐村。水陸兩路通往富陽、桐廬、嚴州(今梅城)直至浙西、皖、贛 以及閩廣,成為杭州的西南大門,也是兵家必爭之地。

  南北朝以降,定山常有戰事:劉宋時平定越州,曾在此決戰;明帝泰始二年(466), 行會稽郡孔覬,為幫助晉安王劉子勳率軍進軍錢塘江北岸,駐紮在定山;“浙江耀武” 為定山十詠之一,“將壇在定山北,每歲春秋,萬夫長分翼江上,帥士卒習水戰於此。” 定山上曾有操演水軍的將台。
吳越國、南宋時,定山設有點將台,又稱演武台。

  明《西湖遊覽志》記載,定山,高 75 丈。宋春秋習水戰於此,有點將台遺址留存。 南明魯藩張國維與南下清兵曾在此一戰。
清道光年間《定鄉雜著》有:吳越當年築此台,英風想見射潮回; 只今惟有山頭月,曾照錢王校武來。

  秦始皇東游會稽(紹興),到達錢塘江畔,登山東望,只見江水滾滾,波濤洶湧, 無處可以渡江,故名「秦望山」。

  傳說,從月輪山至定山一線的眾多山脈都被人指稱秦望山,究竟那一座山才是秦始 皇真正攀登過的山呢?

  《咸淳臨安志》記載:錢塘有秦望山,《舊志》雲:在錢塘縣舊治之南一十二裡 一百步,高一百六十丈,周回五裡一百步。

  《神州古史考》載,秦望山在府城南一十裡,秦始皇東游登此,欲渡會稽,故名。 《吳越史》,唐鹹亨中,望氣者言,錢唐有王氣,命侍御史許渾等齎瘞此。錢氏於上建 上清宮,東南有羅 石,橫截江濤,一名鎮江石,為潮沙漲沒。 據說定山即秦望山,山腳留有古海塘渡口遺址,與古籍記載的羅 石不遠。 定山下原是茫茫大江,設有古渡,人們由此過江到紹興。 應該說,定山古渡可能就是秦始皇過江去會稽的“秦望山”了?

  清《湖上青山集》載:秦望山,在治南十二裡,高一百六十丈。晏元獻《輿地志》: 秦始皇東游登此山,欲渡會稽,故名。

  《吳越備史》雲:‘唐咸通中,望氣者言:錢塘有王氣’,命侍禦吏許渾等齎璧瘞 此山以厭之。有詩雲:秦望山最多,茲山亦遺址;

還從狹中渡,登高望江水;臣斯臣去疾,或有題名字。

  隨著時間的推移,定山周圍皆平地,久而久之,古涇湖便漸漸被人遺忘了。而今, 山下公路縱橫,河道密佈,轉塘開發區、市委黨校等星羅棋佈。

  下公路縱橫,河道密佈,轉塘開發區、市委黨校等星羅棋佈。 2013 年定山開闢了游步道,可登山賞景,山頂築有小亭。定山為一個有著豐富文化 遺存的山脈,在山巔恢復古寺、佛塔、吳越點將台遺址,作為之江旅遊標誌。遊客既可 登塔賞景,遠眺江上風物風情,也可在此展示上泗文史及古代交通大動脈的錢塘江航 運。

(杭州 /龔玉和)


回本期目錄    《台浙天地》總目錄

浙江省旅台灣同鄉聯誼總會 會址:108台北市萬華區和平西路三段382巷11弄17號5樓
發行人兼社長:胡李世美 總編輯:留問政 聯絡秘書:徐薇蕙
電話:(02)23045561 傳真:(02)2302-0435
深圳聯絡主任:寧松林 電話:+86-137-23456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