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關於本會 《台浙天地》 友站連結 浙江省人民政府網站 简体中文 聯絡我們  
浙江省旅台灣同鄉聯誼總會
     

又到穀雨“祭禹”
—海峽兩岸同祭中華人文世祖禹

何有基

  

北有黃陵,南有禹陵

  每年穀雨時節,曾在大禹治水、生活,以及安葬地的浙江紹興,都要舉行一場祭祀 大禹陵的盛典。此時,來自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國各地民眾雲集會稽山大禹陵廣場, 敬酒、上香,祭拜古代治水英雄、華夏立國之主大禹。有古籍雲:“大禹曾遊歷國外, 到過扶桑、青齒、……身毒等多國,又到過蓬萊。”“扶桑”是日本,“身毒”是印度, “蓬萊”即我國寶島臺灣。至於大禹有否到過日本、印度等地,目前已無從查考;禹有 否到臺灣,尚缺過硬的證據。但是,大禹文化、大禹精神的傳播,尤其是禹“卓苦勤勞” 之風(魯迅語)和“人定勝天”的思想,已跨越海峽,根植于臺灣同胞的心田。臺灣同 胞對禹的崇拜和虔誠之心,是可圈可點的。

供奉“神禹”的水仙宮遍佈臺灣島

  早年的臺灣,有“五步一小廟,十步一大廟”之說。在諸多廟宇中,要數供奉海洋 之神大禹的水仙宮(廟)最為眾多。臺灣多水仙宮,與其地理位置和水環境有著密切地 關聯。臺灣與大陸的往來、貿易、走親戚及下海捕魚都需要借助船力。況且,臺灣海峽 浪高風急,颱風不期而遇,船覆人亡之事,時有發生。為了消災避禍,人們往往求助於 超自然的“神力”。為此,水仙宮在島內遍地開花,尚在情理中。

  臺灣早期的水仙宮,大都建在舟楫進出的老港口,如台南的安平、澎湖的馬公、諸 羅的笨港等地。安平水仙宮,又稱大禹廟,始建於清康熙年間,位於台南市安平區,是 昔日府城的“七寺八廟”之一。廟內一聯雲:“水未必在下處因空中有雲,仙未必在天 庭因人間有愛。”表達大禹治水,是展示了人間最大的愛。澎湖陸地面積雖小,但擁有 馬公、蒔裡、湖西、白沙等多處水仙宮,足見澎湖百姓對禹的敬仰之情。

  水仙宮主祭水仙尊王禹帝,陪祭有伍子胥、項羽、屈原、寒奡,俗稱“一帝,兩王, 二大夫”。臺灣有的水仙宮,還供奉李白、王勃、魯班、後羿等歷史人物,他們大都與 水有著密切的關聯。大禹,乃治水之神;伍子胥,死後封錢塘江潮神;項羽,兵敗,自 刎烏江;屈原,投身於汨羅江;寒奡,夏朝人,說能“陸地行舟”,死後視為水仙尊王 的隨從;李白,酒醉入江“捉月”而亡命;王勃,為《滕王閣》序作者,渡海時不幸溺 亡;魯班,巧匠也,其造船利江河之航行;後羿,射落九日,以解江河乾涸之命運。

  關於臺灣水仙尊王的祖神來自何地?臺灣民眾一直在殷殷探求。臺灣屏東縣琉球(俗 稱小琉球)水仙宮、澎湖水仙宮等單位,多次組織信徒來紹興尋根問祖。臺灣澎湖地區 “兩岸關係交流協會”理事長林炳坤,曾率領 80 多名信眾來紹興,他說:“澎湖地區 有多座水仙宮,供奉的都是禹帝。2007 年,我們來到紹興禹廟,第一眼看到大禹神像, 發現與我們供奉的水仙尊王是一模一樣。後來,經多方考證,我們祖神的根在紹興禹廟, 紹興也成了我們的原鄉。每年來紹興祭祖,是我們的責任所在。”

“工程師節”紀念工程師鼻祖禹

  帝堯時,鯀受命治水。舜繼位,行視鯀治水無狀,乃殛鯀於羽山。舜舉鯀子禹,繼 父業治水。禹以“疏導之法”治水,十三年水患除。禹治水,時間之冗長,環境之險惡, 工具之簡陋,是不難想見的。若要完成如此浩大而艱巨的治水工程,除了有足夠的勇氣 與膽識外,更要有一個靈活科學的頭腦。由此,禹無疑是我國最早、最偉大的水利工程 大師,應是名正言順的。

  鬥轉星移,時至西元 1940 年,中國工程師學會在四川成都舉行年會,建議以夏禹降 生日(農曆六月初六)為中國工程師紀念日,提案得到大會的一致通過。1941 年,當 時的政府確認:6 月 6 日為中國工程師節。工程師節,也稱“水利節”,其意義有二: 一是,紀念我國第一位治水大功臣禹;二是,鼓勵今日工程師效法大禹不朽之精神,為 國家為人民貢獻自己的才華和智慧。

  今日之臺灣,每逢 6 月 6 日這一天,工程師們集會紀念中國水利工程師鼻祖禹,學 習他公而忘私的精神和人定勝天的光輝思想。會議期間,臺灣地區領導人出席大會並講 話,以示對節日的重視和對工程師們的殷切期望。與此同時,還舉辦工程模型及發明產 品展,頒發年度各類科學技術獎,如工程獎、詹天佑論文獎、工程論文獎;評出傑出工 程教授、傑出工程師、優秀青年工程師等。

中橫公路至高地被命名“大禹嶺”

  大禹嶺,原名合歡埡口,海拔 2565 米,是臺灣中橫公路的最高點。大禹嶺,位於 臺灣中央山脈主棱鞍部,介於合歡山、畢祿山之間,立於霧溪流域和大甲溪流域的分水 嶺。從行政區而言,地處花蓮縣秀林鄉西境,南投、台中兩縣交界。其中,合歡山隧道 位居縣界之中,其隧道東口,便在大禹嶺境內。

  大禹嶺名稱之由來,可追溯上世紀六十年代,臺灣修築中橫公路施工時期。當時, 以退伍老兵為主力軍的公路施工隊,是以徒手開鑿,並因地質、技術與地形險要等諸因 素,使工程“舉步維艱”。據悉,在修築中橫公路中,因公殉職的施工人員達 225 人。 1960 年,蔣經國前來視察工程狀況,在合歡埡口他感歎道:“此處築路之難,不亞於 當年大禹治水時所遇之艱難。所以,中橫公路完工通車具有‘人定勝天’的時代意義。” 因此,他特命名中橫公路的最高點為“大禹嶺”。

  大禹嶺地理位置相當重要,是地處亞熱帶臺灣難得尋覓“冰天雪地景觀”之處。當 築路工程完工後,形成今臺灣 14 線在這裡與中橫公路會合,是通往太魯閣、雪霸、梨 山的重要通道。每年進入雪季,許多遊客由此轉搭計程車或步行上山,觀雪賞景,美不 勝收。臺灣著名的歷史學家曾祥鐸教授說:“大禹嶺,雖非全臺灣的最高峰,卻是臺灣 人民心中的崇山峻嶺。”

大禹是兩岸同胞公認的“民族偉人”

  據《吳越春秋》載,禹死後,“啟使使以歲時春秋而祭禹於越,立宗廟于南山(今 會稽山)之上。” 自此之後,歷代相沿成俗,沿襲之今。西元 1995 年,恢復公祭大禹 陵以來,紹興成了海內外炎黃子孫慎終追遠、尋根祭祖的重要地點。據報導,每年前來 大禹陵拜謁憑弔大禹的臺灣同胞、海外僑胞在萬人以上。

  夏氏,為“大禹三宗”的重要一支,分佈全國各地。臺北夏氏宗親會是臺灣最早成 立的夏氏宗親組織,每年舉行紀念集會,出版紀念文集。春節,夏氏宗親的家祭,頗具 特色。1994 年,夏氏宗親會秘書長夏光卓風塵僕僕來紹興,他與相關方面商定:明年 的穀雨,夏氏將組團來紹興禹廟祭祖。翌年 4 月 20 日,祭典在大禹廣場舉行,臺北夏 氏宗親會一行 10 人,代表臺灣 15 萬大禹後裔出席祭陵大典,實現多年來禹後裔大陸祭 祖的心願。此後,每年穀雨,臺北夏氏宗親會、水仙宮、臺北紹興同鄉聯誼會等群眾團 體紛紛組團來紹興參加祭禹盛典。根據“越為禹後”說,臺灣高山族是越族東渡一支, 所以,今日“祭禹”高山族同胞不該缺席。但因種種原由,高山族同胞至今未露面,這 裡只是個時間問題,而這一天遲早會到來。

  在公祭大禹陵期間,海峽兩岸學者齊聚一堂,緬懷祖先,展示大禹文化最新研究成 果等。如 2008 年“海峽兩岸大禹文化研討會”和 2016 年“弘揚大禹精神•傳承大禹文 化——大禹與中國傳統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在紹興隆重舉行。在研討會期間,有來自 海峽兩岸的專家、學者都在百人上下,提供的學術論文近百篇。臺灣著名歷史學家陸炳 文研討會上說:在臺灣“談論古往今來之聖賢豪傑,其中最津津樂道者之一,就是夏禹 王。原因在於禹誠為第一位先有功德始受禪封傳位的古代君王,中華大地更因其封地夏 才有得號華夏的美麗史實。”臺灣逢甲大學教授蘇哲儀說:“自從臺灣先民定居臺灣島 時開始,就將勤勞、奮鬥、樂天、知命的大禹精神帶到了島上,至今大禹精神在臺灣民 眾心中根深蒂固。”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副會長王在希指出:大禹文化研討會“對擴大兩 岸民間學術、文化交流,對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對最終實現和平統一,都具有積極深 遠的意義。因為大禹是包括 2300 萬臺灣同胞共同認同的民族偉人。”

(何有基 / 紹興市)


回本期目錄    《台浙天地》總目錄

浙江省旅台灣同鄉聯誼總會 會址:108台北市萬華區和平西路三段382巷11弄17號5樓
發行人兼社長:胡李世美 總編輯:留問政 聯絡秘書:徐薇蕙
電話:(02)23045561 傳真:(02)2302-0435
深圳聯絡主任:寧松林 電話:+86-137-23456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