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關於本會 《台浙天地》 友站連結 浙江省人民政府網站 简体中文 聯絡我們  
浙江省旅台灣同鄉聯誼總會
     

清明楊柳情 門前柳條青

金建楷

  在古代清明詩中多以柳寄情,說明“柳”是清明節俗的一個重要元素。“柳”可以 有多方面的象徵意義。

  陽春三日,“山花開,蜂蝶鬧,楊柳青青黃鶯葉。”寧波人在清明的節日裡最喜歡 和青青的楊柳結緣。從前是:
各家門窗插柳條,女發簪飾柳梢。
老人腳穿柳條鞋,小孩頭戴柳圖帽。
人們用青青的楊柳,表示對春日清明的祝福和心 意的虔誠。
從前,結柳活動很多,通常有:“折柳”、“植 柳”、“射柳”、“戴柳”等。

   折柳:我國早就有折柳相贈的習俗。最早的 一部詩歌總集《詩經》描述此事寫道:“昔我往 矣,楊柳依依。”

  折柳,富有寓意:一是楊柳生命力極強,意 味著:朋友啊,你無論到什麼地方,都能落地重 要、枝繁葉茂;再是“柳”和“留”,“絲”和 “思”字音相諧,用來表示戚戚留戀、脈脈相思 的感情。唐代王維那首膾炙人口的《送元二使安 西》分明就是一幅《清明折柳贈別圖》: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詩中透露出一種青意綿綿、別情依依的情調,寄託對朋友遠去的良好祝願和般切的 期望。這也是我們中華民族團有的感情和美好的情操。

  折柳送別,多在春日清明:一是因為此時楊柳青青可折;二是因為欣欣向榮的春景 與離愁別緒可形成強烈的反差作用。此時折柳送別,更能強化主人客人苦痛無奈的感情 氛圍。從哲學、心理學的角度看,把“楊柳枝”(物質世界)與“離別情”(心理世界) 聯繫在一起,使內外兩個世界產生審美共鳴,由聯想而移情。

  插柳:古代婦女清明踏青,漫遊效外,滿懷春意,折枝楊柳,采朵野花,插飾在頭 髮上,稱“插柳花”,表示紅顏不老,青春常在。否則如俗諺所說:“清明不插柳,紅 顏成皓首。”

  提起插柳,不禁想起曾在明州做過小鹽官的北宋大詞人柳永來。他本姓“柳”,喜 愛“柳”,善作柳詞,的詞句有“楊柳岸,曉風殘月。”常往來柳卷之中,風靡歌壇。 當時的歌女無不愛其才華。然而他一生為仕途所不容於襄陽貧困而亡。每年清明節,歌 女們都到他的墳前插柳枝以示紀念。一說久而久之就成了清明插柳的習俗。

  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中記載“取柳枝著戶上,百鬼不入家。”人們認為柳枝有 靈性,有“鬼怖木”之稱。故在清明節那天,家家戶戶的門楣、井架等地方,都插上楊 柳枝,表示“驅瘟避邪”“逢凶化吉”……

  植柳:插柳的風俗,以後又慢慢地演化“植柳”的風尚:晉陶淵明親自在宅邊種了 五棵柳樹,自號“五柳先生”以示風雅;唐柳宗元貶到柳州做刺史,親自廣植柳樹,以 青對“永貞革新”的不屈精神,曾得“柳柳州”的號稱;北宋歐陽修曾在揚州平山塘掘 土植柳,以表心志,人稱“歐公柳”;清初蒲松齡,臨泉植柳卜居,自稱“柳泉居士”,《聊齋志異》就在柳泉邊寫成的:柳下賦予他許多浪漫的構思……

  有關於清明植柳俗,還有一種說法是從隋代開始流行:隋代運河剛貫通南北,河堤 需要年年植樹,鞏固河堤。而柳樹有強大的生命力,容易成活,又喜濕潤,所謂“有意 栽花花不發,無心植柳柳成陰”,加上清明又適宜植樹的季節,因此有說植柳習俗從那 時起漸成風俗。
射柳之俗,除“百步穿楊”的典外,也與春秋時代介子推“抱柳而死”“願政清明”的 傳說有關。舊時清明前一天,家家戶戶都用米麵粉做成飛燕的樣子,用柳條串起來掛在 門上,叫做“子推燕”。射柳時,把鵓鴿放在葫蘆中,景桂在柳枝上,彎弓射之,矢中 葫蘆,鵓鴿飛出,寓意對介子推的解脫。

  載柳是清明流傳最為廣泛的習俗了。它始於春秋。盛于唐代。取柳條編成環扣在頭 上,或將小柳枝插在發間,這就是“戴柳”。尤其是兒童,清明天裡喜歡結伴戲耍,蹦 蹦跳跳來到野外河邊,隨手折下新鮮婀娜的楊柳枝,紮成圈戴在頭上。

  “戴柳”的原始意義,也是表示對忠臣介子推的悼念:相傳介子推被火燒死的第二 年,晉文公攜群臣去祭拜時,發現當年被燒毀的那棵老柳樹又復活了,於是當場折下幾 枝柳條戴在頭上,以示紀念,群臣紛紛效仿,相沿成習。

  以後又有了其他傳說,說黃巢起義時曾規定以“清明為期,戴柳為號”。

  在古代,還有專門賣楊柳枝的。你聽:
清明一霎又今朝,聽得沿街賣柳條。
相約比鄰諸姐妹,一枝斜插綠雲翹。

  在寧波及浙江許多地方,迄今還流傳著一首《清明楊柳謠》:
清明戴楊柳,來世有娘舅。
娘舅 娘舅,河裡游遊。
拾個蛋蛋,給外甥囡過夜飯。

  按越地風俗,一戶人家要分家時,須等娘舅到場,才動手分家產,所謂“娘舅大石 頭,閒話獨句頭——壓陣。”可見娘舅在社會家庭中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親愛的朋友們,值此楊柳青青、春光明媚之時,讓我們投入江山如畫的懷抱,把自 己交給自然,讓心靈與自然融為一體,我們的生活將因此而更加美麗多彩!
春風楊柳萬千條,十億神州盡舜光!

  

  

( 金建楷 / 寧波市 )


回本期目錄    《台浙天地》總目錄

浙江省旅台灣同鄉聯誼總會 會址:108台北市萬華區和平西路三段382巷11弄17號5樓
發行人兼社長:胡李世美 總編輯:留問政 聯絡秘書:徐薇蕙
電話:(02)23045561 傳真:(02)2302-0435
深圳聯絡主任:寧松林 電話:+86-137-23456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