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鐘的王國,一向有“鐘鳴鼎食”的習俗。
除夕之夜,當新舊交接的子時來臨之際,在震耳欲聾的鞭炮聲中,人們可從電視機 或收音機裡聽到連續十二響宏廣雋永的鐘聲,以表對新一年十二個月最美好的祝願!
然而與此同時,寺院的鐘聲卻敲響一百零八下,無論是杭州淨慈禪寺、上海龍華古 寺,還是蘇州的寒山古刹……午夜鐘聲齊鳴,祝福送舊迎新。
說到鐘,蘇杭人特別容易勾起寒山寺鐘聲的故事:
傳說明嘉靖年間,一夥日本人在蘇州聽到寒山寺高僧誇耀該寺鐘聲能傳十裡後,就 在半夜爬到蘇州北寺塔頂上去聽,果然聽到。日本人要想得到古鐘,威脅利誘和尚不成, 於是就毒死和尚,搶走古鐘。康有為有七絕記此事:
鐘聲已渡海洋東 冷寂寒山古寺風。
乃至光緒三十一年(1905)寒山寺重建時,日本人士又募鑄仿唐式青銅乳頭鐘送歸; 今日更值欣喜的是:寒山寺的鐘聲成了中日兩國人民友誼的節奏。1981 年數百位日本 友人組成《日本寒山寺除夕聽鐘聲訪華團》,專程趕到寒山寺去聆聽除夕的午夜鐘聲。 此後幾乎年年春節都有日本友人數百,坐宿寒山寺聽除夕鐘聲。日本一家電視臺還專程 到蘇州收錄寒山寺鐘聲,在除夕夜向全日本播送,以傳播中國古老的文化精英,表示新 年最美好的祝願!
按佛教寺廟的規矩一般是“暮鼓晨鐘”,可是在我國不少寺院的習俗卻是“夜半鐘 聲”。為此事日本京都大學佛學教授柳田聖山在參觀上海著名的玉佛寺時,特向玉佛寺 法師請教。可法師聽後未予置辯,便陪他一道走出殿堂來到賣品部,當柳田教授仔細觀 賞清人俞樾(浙江人)手書唐詩《楓橋夜泊》時,法師走上去隨手在“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中的“寒山寺”“夜半鐘聲”上劃了幾個圈圈,提請教授注意,教 授略有所思,很快就立正、低頭、合掌,連連向法師致敬。張繼所寫的“夜半鐘聲”在 國人中也有異議,最有代表性是宋代大文學家歐陽修的批評:“詩人貪求好句,而理有 不通”,其實,歐陽修錯了。在唐時,不少寺院都敲夜半鐘,稱之“半夜鐘”“定夜鐘”, 也叫“無常鐘”。屢見於詩人的吟詠:如白居易的“新秋松影下,半夜鐘聲後”;皇甫 冉有“夜半隔山鐘”,王建也有“未臥嘗聞半夜鐘”。到了晚唐溫庭筠也寫有“悠然逆 旅頻回首,無複松窗半夜鐘”等詩句。鑒於歐陽修等所爭論的“夜半鐘”究竟有否?宋• 葉夢得在《石林詩話》中一針見血地指出:
“蓋公(歐陽修)未嘗至關中,今吳中山寺實以半夜鐘,謂之無常鐘。張繼志其異 身,歐陽以為語病,非也。”
自從佛教傳入我國之後,鐘便與寺廟結下了不解之緣,交歲聞鐘也就成了辭舊迎新 的主要活動之一。在五六十年代前期,新年的鐘聲來自戰國編鐘、古磬和一些古鐘, 1985 年使用的是唐代古鐘景雲鐘,距今 1200 多年,古鐘重 6 噸,鐘聲洪亮優美,氣勢 磅刹。近年來,我們聽到的新年鐘聲,是“永樂大鐘”發出的。該鐘具有五絕:一是形 大體重,高六米七五,直徑三米三,重四十六噸五;二是鐘上的銘文字數最多,總數達 二十三萬之多;三是絕妙的聲學特徵,它由 1、2、3、4、5、i 組成合諧的泛音系列, 敲響時宛如一支龐大的樂隊在齊奏;四是力學結構先進,如此龐然大物,懸掛在主樑上 全靠一根長一米、寬十四釐米的銅穿釘支持;五是高超的工藝,大鐘採用我國傳統的坑 泥範法澆鑄而成。哦,除夕的鐘,你如一件精妙絕倫的古老藝術,向世界展示我們民族 的英姿,又似一頭精神抖擻的東方雄獅,向人類發出奮發圖強的怒吼!
再者,為什麼寺廟裡的大鐘在除夕夜要敲一百零八下呢?
道家認為:這是三十六個天罡星,七十二個地煞星加起來的數目。
佛家的說法有多種,這大概與佛教的多支派有關。一種較普遍的說法是:人生共有 一百零八種煩惱,敲一百零八下,便可消憂解愁。在佛教最盛行的日本,除夕時各寺院 鐘聲齊鳴,共響一百零八下,傳說是可以驅除一百零八個魔鬼;
明人郎瑛持另一種說法,他在《七修類稿》卷四說:“叩一百零八聲者,一歲之意也。蓋年有十二月、二十四氣、七十二候,正得此數。”這種說法是宋代以後的儒家思想滲 入到佛學中的解釋——如此看來:除夕敲十二下和一百零八下在意蘊上是相通的(前者 取月數,後者月數加節氣數和節候數);佛家再一種說法:認為一百零八下是一百零八 尊佛教法身的代表,即有一百零八個菩薩。一百零八在佛教裡已作為佛的象徵了,故貫 穿於佛教的日常生活和重要事物中,如敲鐘、念經、撥動佛珠皆一百零八遍,正是對佛 的虔誠;按《周易》又是另一種說法,“九”數含有喜慶吉祥之意,而一百零八比喻至 極(12×9)
雖說各地寺廟除夕夜撞鐘都是一百零八下,而撞法亦有不同:據《鴻雪因緣圖記》 載:“素聞撞鐘之法,各有不同。河南雲:前後三十六,中發三十六,共成一百零八聲 任;京師雲:緊十八,緩十八,六遍湊成一百零八。”杭州的寺廟是“前發三十六,中 發三十六,後發三十六聲急,通共一百零八聲華。”蘇州寺廟是“緊十八,慢十八,中 間十八徐徐發,兩度共扣一百零八。 ”
寺院除夕撞鐘一百零八,也已上了詩台。宋代詩人米南宮在一首詩中寫道:
龜山高聳接雲樓,撞月鐘聲吼鐵中。 一百八聲俱聽徹,夜行猶自不知休。
( 金建楷 / 寧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