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臘月二十三夜是漢族民間的“祭灶節”,俗稱“小年”。《風俗吟》寫道:
紙馬幢幡送灶神, 山肴野簌雜前陳。 廚門長幼交羅拜, 頻祝休言辣臭辛。
舊時,這天南方人一早就去買回糖果、棗餅等祭灶果,北方人要買些糖瓜(很粘的糖)。 黃昏後,開始供奉灶王爺爺和灶王娘娘;入夜後,把貼在灶台後面的灶王爺和灶王娘的 神象取下來,放在黃裱紙上燒掉。再到是夜子時就是二十四日了,然後貼上新的。說是 送兩位神仙“上天奏好事”去了,過年(春節)時,再迎他們“下界保平安”。
那灶王爺究竟是誰?文字記載頗不統一。漢代出土的《淮南子》上說:“炎帝作火, 而死為灶。”猜測神農氏炎帝是火德之君,才有資格做“灶王爺”;可《左傳》中卻說: “火正曰祝融。”祝融原是司火之官,他該是“灶王爺”了;《史記•黃帝本紀》持另 一種說法:“顓頊產子曰窮蟬。”蟬,即蟑螂,被稱作“灶馬”。民間早把灶神的畫像 稱作“灶馬”,所以有灶王爺是窮蟬化身之說……
而寧波地方傳說灶王爺是玉皇大帝的女婿。說是玉帝的小女兒,賢慧善良,同情天 下窮苦人,並偷偷愛上一個給人燒火幫灶的小夥子。玉帝雖然很生氣,但無可奈何。後 經王母娘娘說情,只好承認,還封小夥子一個小官叫“灶王”。最初只是職掌灶火飲食 管理,以後權力範圍逐漸擴大,是天帝派駐人間的全權監察代表,即《敬灶全書》所謂 “受一家香火,保一家康泰,察一家善惡,奏一家功過”了。
那灶王爺是什麼樣子的呢?傳說他長得一表堂堂,十分漂亮。司馬彪注《莊子•達 生》雲:“髻,灶神,著赤衣,狀如美女。”這就是說,他長得端莊瀟灑,錦衣官帽, 眉清目秀,粉色紅暈,像一位紅裝素裹的女子。所以有的地方不讓女人去祭灶,生怕受 到迷惑。民謠中也有“男兒酌獻女兒避,酌酒燒錢灶君喜”的記載。從前每逢臘月,市 場上有“買”灶王像的(不能說“買”,應說“請”,否則不敬)。的確長得很漂亮, 怪不得玉帝的小女兒一見鍾情呢!下嫁給他後,不僅給他爭得“灶王”的官職,自己也 當上“灶王娘娘”了,而且還常回娘家偷些好吃的東西分給天下窮人,為“灶王爺”提 高威望。玉帝知道後很生氣,命令一年只准他們上天一次,就是臘月二十三到二十四這 個日子。可是人們在二十三揭下來的“灶王爺”,薰得滿臉“煙火色”,這副尊容怎麼 能見他的玉帝老丈人呢?於是臘月又有了撣塵、剃頭、洗澡過年的習俗了。
傳說玉帝喜歡奉承,愛聽甜言蜜語,於是灶王爺和灶王娘便將供奉的糖果帶去,把 玉帝的嘴舌甜住了,粘住了,有民謠道:
“粘糕堵你嘴,糖瓜粘你舌;好話聽進去,歪招休出臺。”
怪不得我們寧波地方用的祭灶果盡是糖類、糕類:紅球、白球、麻球、油果、凍米糖、 豆酥糖、麻雀果、大麻棗、白交切、黑交切……其中紅球、白球是用芋艿磨漿做的,又 甜又粘,好讓灶王爺和他的老丈人都吃得張不開嘴!當時寧波名聲最大的點心南貨商店 有“大同”“大有”“董生陽”等專門供應祭灶果,貨色最地道,貨品最高檔。不要說 菩薩吃了“粘口”“甜心”,連我們凡人見了也饞得口流饞水了,尤其成了孩子們的“甜 夢”——這大概也是祭灶節習俗之所以綿綿長長的原因之一吧!
南宋“四大詩人”之一——范成大,曾作《祭灶詞》描摹其風俗道:
“古傳臘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雲車風馬小留連,家有杯盤豐典祀。” “杓長杓短勿複雲,乞取利市歸來分。小年祭灶祈足食,老人延年孩甜夢。”
( 金燕 / 寧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