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關於本會 《台浙天地》 友站連結 浙江省人民政府網站 繁體中文 聯絡我們  
浙江省旅台灣同鄉聯誼總會
養生宜重養性 科學真能長生
—我退休生活30年的養身體會

王大文

  欣逢盛世,國家振興,政府關注民生,倡導科學養生,百姓們健康水平普遍提高,長壽老人大批湧現,國家已步入老齡化社會。
  我今年九十歲,從1984年退休,退休生活也已整整三十年,目前身體狀況,總的衰老較慢,有些方面還有些好轉,正添列於高壽老人之行列。
  近些年,我所在的老年組織—蒼岩片退管大組和甘霖鎮老齡委,還專門舉辦講座,邀我做過養生保健的匯報發言。蒼岩片領導石德燦老師還為我寫過以《默默奉獻的王大文老師》為題的報導文章。
  近些年,也常常有幾年不見的老熟人碰面時,會這樣問起我:「王老師,你身體這麼好,有甚麼養生秘訣嗎?」。
  其實,我的一切很正常,下面就談幾個養生的體會:

一、感悟養生中的樂觀心態
  正保持樂觀心態,也不是容易事。在這方面我也只是做了一些,還沒做到很好。
  上面提到養生宜重養性,則是我已經感悟道要從培養提高自己的人格品行來達到樂觀的心態,這才是最可靠、最恰當的。
  樂觀心態對於養生長壽確是非常需要,非常重要。這是許多先哲、大儒們,名家名人們一致肯定的。經典論著也很多很多,應當堅定信奉,毫不動搖。我呢,從年輕時起,就比較注重讀書學習;比較注重聯繫客觀實際進行思想意識的自我改造;比較注重用先進的思想理論指導自己的言行。如以周恩來總理“三老—做到老、學到老、改造到老”的座右銘。退休以後,我也較快地認定仍要以“三老”座右銘和名家名言作為自己的養生準則。這就成了我樂觀養生的原動力。
  我退休許多年來,沒有關起門來封閉式的養生,而是堅持開放式的養生,一直保持適當積極地參加一些社會活動。如住在毫岭家中時期,曾經主動兼任村郵遞員,義務為村民群眾轉發信件,報刊十多年;兼任村老年辦會委員20多年;受村兩位台胞陳伯昌(陳石貝)、陳伯遇(陳靖)兄弟邀約,義務代管他們在家鄉設立的給他們父親名字命名的“陳祖庭獎助學基金會”的工作15年。
  2004-2005年參與主持自己家族—《菜子灣王式宗譜》的編修工作。2009-2010年,又協助我所在村《毫岭陳氏宗譜》的編修工作。
  因為,我認定這些都是為社會、為群眾送文化、種文化的有益工作,都是熱情地、樂觀地奉獻自己的餘熱。
  我還由於自己是祖傳三代的中醫生,尤其是痘麻專科醫術特別精湛,已到了成為絕技的地步,我也仍然以社會責任的大愛思想為指導,也是熱情地為鄉親群眾義務應診。又因為這醫術越來越為醫界忽視,已至頻臨失傳、湮滅。為此,還以20多年的餘熱精力寫成《中醫麻疹診療》、《中醫痘科皮膚病診療》兩本中醫學專科專著,又自費出資三萬多元由北京中醫古籍出版社正式出版,使之成為傳世之作。這兩書,至今也未見有其他人再出。
  這些,都是在自己一定的人格品性指導下才得以實現的。
  在我的退休生活中,我還要帶動自己家人們也能有樂觀的心態,如果愛人在世時 (我愛人是2004年七十五歲時因腦溢血去世), 許多事心很急、常煩躁,我除了口頭勸說,還寫成“順口溜”《中老年養生歌》:

高高興興些,歡喜樂笑些。
寬宏大量些,心平氣和些。
生活多矛盾,千萬別煩惱。
身體重保養,疾病早醫療。
家庭上下間,敬老愛幼小。
親友鄰里間,禮尚往來好。
人老貴自知,凡事量力行。
心情常樂觀,樂觀壽自高。

  這些年,孫輩也長大了,有的大學畢業,步入社會,參加工作,成家立業了。我又寫成《勸君重哲理》:

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
好事和壞事,對立又統一。
生活和事業,處處存矛盾。
常人失誤多,聖人是多成。
聖人與常人,全在哲理分。
勸君重哲理,學聞聖人心。
凡事多思考,琢磨益和損。
人若無遠慮,必有近憂生。
居安常思危,防微可杜漸。
避禍即是福,人生樂盈盈。

  我還以同樣的方式,對待親朋好友們。總之,從實踐中感知,人生活在社會之中,就是生活在矛盾之中。一個人的人格品行可以通過學習、修養、鍛鍊造就的。當一個人能自覺地意識到修身養性時,這就意味著,這個人已進入有意義的人生,已進入到有一定思想境界的人生。我更深刻的體會到"至樂無如讀書,登高才能望遠 " 這句話的真正含義。

二、幾點科學長生的體會見解
  在我國古代,秦始皇、漢武帝等帝王們都曾經大力尋求長生不老的藥物和法術。在現代,我們許多的人們也在尋求長生不老……
  究竟能不能長生不老,究竟有沒有長生不老的藥物和法術?我以為用科學的辨證的觀點看,人世間絕對的長生不老藥物或者法術,肯定是沒有的。因為人的生命是有極限,不可能永遠不死。相對的長生不老的藥物和法術應該是有的,而且是很多的。大凡能促使身體健康,延緩生命衰老的藥物、營養品以及養身鍛鍊的保健方法,就都是。
  我是稍懂中醫學的,就聯繫我的醫學時間談幾點見解體會:
1.要正確對待生物種和醫藥、營養食品
  在我們老年養生的人群中,有的人明明知道自己生病了,卻不肯求醫,真的諱疾忌醫,或者是到了很嚴重的時候,病入膏肓了,才去求醫。有的人明明知道自己已經疲勞了,也不可以休息,他們把自己的身體當作金剛鑽。有的人則一昧依賴醫生,三天兩頭求醫,對營養品也這樣,亂吃多吃,結果有的反而吃壞了,把身體的生物鐘打亂了。這樣吃出問題來的人也不在少數。
  我的體會是:身體疲勞了,馬上注意休息調養;身體生病了,要及時求醫治療,適時服藥,儘快治好,不至傷到元氣,也就是生命的底線。不過也只要適可而止。特別要重視保持人體生物鐘的正常運轉。比如人體五臟六腑之間,既是互相制約,又是互相支持。一但哪個腑臟出現缺陷或者故障,就是生病。通過醫藥或者手術方法調理、修正,恢復正常運轉,就好。
  保持生物鐘的正常運轉,就是保持身體各部分之間的平衡,這樣就能長生長壽。
2.要大力提倡深呼吸運動   我年輕時,1953-1956年,即28歲到30歲那幾年,剛從事教育工作的第三年起,曾受感染患上過肺結核病,也就是肺癆病。醫生背地裡說我已經到了晚期,活不過30歲。那幾年,我年年都上縣人民醫院做X光透視檢查,到1956年檢查,醫生說我肺部已經鈣化,康復了。在那幾年,我除了自己用中西藥物調治,深呼吸鍛鍊給我起了很大很大的作用,甚至可以說是深呼吸救了我的命。直至今日,我的身體還能這麼健康,仍然很大部分還是得益於深呼吸運動。
  我一生中最經常堅持,做得最多的養生鍛鍊,也就是深呼吸。即使現在90歲了,每天總會有意識地做深呼吸幾次、幾十次。每次吸氣時,儘量地吸足、吸飽,並且留氣,業績半分鐘甚至一分鐘。有時,我會特意到陽光照射下,綠色植物空間去做深呼吸。因為這時候這空間氧氣最充足,當陽光照射下,綠色植物正好與人類相反,他們是吸入碳酸氣,呼出氧氣。這氧氣正是人們最需要的。
  我現在感悟到,我的肺活量大,我吸入的氧氣多。氣能統血,也即是氧氣能統血,氣血調和。也就是氧血能活,身體就好了,健康長壽也有可能了。所以,我們要大力提倡深呼吸,這是一項不用花錢的有氧運動,又是最簡便,最容易做到的養身保健運動。特別是我們老年體協組織,可多總結宣傳深呼吸的好處,積極推廣這深呼吸的養身健體活動。
3.向大家奉獻我的一張防治心血管病的藥方—《清腦靈膠丸方》
  1996年11月的一天早晨,當時我才71虛歲,我在毫岭自己家中,正在做灑掃工作,突然腦眩暈,天旋地轉,幸好腦子還清醒,靠門站定後,叫老伴扶我到床上休息。然後請來村中醫生,測量血壓,上壓汞柱200℃。
  這天是星期日,我教書的大兒子正好在家,他趕去石道地村鄉醫院配藥,同時電話告知我在城關的兩個女兒。中午,我大女兒就把我接到城裡她家。女兒們要把我送去中醫院,我則堅持自己先用中藥試試。結果吃了自己處方的三副中藥,血壓基本正常,休息幾天,身體也康復了。
  從那以後,我就引起注意: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向自己襲來了。於是我就運用自己的中醫學基礎,堅持訂閱《中醫雜誌》、《中國中醫藥報》等刊物,還實來防治心腦血管病的書,進行專題的學習與研究。直至今日,已連續10多年,我的血壓一直保持80-130汞柱的正常範圍。前幾年,我又運用華羅庚先生的“優選法”研究擬成〈清腦靈膠丸方〉,並先後經過多位親戚朋友和我自己試服,都一定的效果,認為這確是對以三高為主症的心腦血管疾病,是可防可治的好藥方,又是符合簡便廉驗的好藥方。我這藥方的撰文《自擬清腦靈膠丸方暨創意說明和實驗簡介》已在《嵊州政協》2010年第二季刊上刊出,已經有更多人在試服。大家服用後的反應也都說很好。在此,我也希望我們的老年組織能予以推介,這也是我向我們的老年朋友奉獻的一張好藥方(這藥方及創意說明文章,另附於文後)。
4.便祕的調製與腸道的保養
  便秘也是現代中老年人群中的多發病,常見病。青少年人群中也時時有人發生。雖不算是大毛病,一但患上了,實在也很痛苦。雖然不算甚麼隱私,總也不好意思告求於人。
  我自己也曾經是便秘的老患者,從30多歲到70多歲,持續時間40年。便秘、便難、便稀都經歷過。那時期,年輕氣盛,一直忙於工作,不把它當作什麼病。直到上世紀90年代,70多歲了,才逐漸引起重視,常覺得自己身體腑臟最差的是腸道,我曾經對女兒講起過,自己可能傷命在腸道。
  於是又著手研究調治,終於又逐漸見效,腸道也開始好起來了。腸道也不會傷自己的命了。這確是這近十多年來的事,我又以“順口溜” 總結式地寫下這調治腸道的經驗:
要知腸道好不好,看看大便就知道。
要是大便成條條,說明腸道就是好。
調治便秘有訣竅,勤解大便先做到。
適當用藥潤潤肛,腸道通暢樂逍遙。
  有句古話說得好:「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則是活用這句古話,「己所欲者,亦施於人」。幾年來,我已經幫助好多便秘者調治好了。以上這些,都是我養身保健中的實在話。謹向老年朋友們匯報,與老年朋友們交流,對於醫界同仁,也算是我「拋磚引玉」吧!
  記得我剛邁進70歲那年,我在杭州的親戚陳世金均給我寫來賀信,祝願我“保八爭九望百歲”。那時,我腦子裡總是想著個“死”字,認為人生七十古來稀,生命有大限,人生已到盡頭。
  等到過了80歲,因為身體還基本正常,沒有出現明顯衰老的跡象,於是重新感受這“保八爭九望百歲”的魅力,重新豎起能夠在活下去的信心。現在,“爭九”道上,也已經跨越過來了,身體仍然還是基本健康,內腑尚無明顯病變,血壓仍然維持在正常範圍,頭腦還較清晰,思維也還敏銳,又較耳聰、目明,腳手輕便……細細體味,在我身上,上述這些生命健康要素,不是衰退,有好幾項似乎變好增強了,特別是這"腳手輕便"明顯改善,顯然是這幾年來服用清腦靈等起作用。它使我真正留住了青春,使我真正感悟到科學養生真能長生。
  老年朋友們,讓我們就在這和諧溫馨的時代陽光下,在科學養生的大道上一起前行吧! 王大文,退休教師,三代家傳民間中醫,現年90歲,為王氏中醫痘麻專科第三代傳人。已有《中醫麻疹診療》、《中醫痘科、皮膚病診療》兩本專著正式出版

王大文自擬《清腦靈》膠丸(散劑)方
簡 介
按:防治心腦血管病已是當今人們普遍 關注,尤其是中老年人維繫健康都在面對的新課題。筆者正是為此進行多年的探索研究,從中醫藥寶庫遴選組合《清腦靈》膠丸方,並已經臨床驗證,對於心腦血管病為可防可治的有效方劑,且具有簡、便、廉、驗的優點。僅總結奉獻。對於醫界同仁,則是拋磚引玉,願再切磋完善。
一、基本方藥物組成及製作方法:(細注:體質較好者都可服用)
淡黃芩 50克 炒殭蠶 50克 干地龍 50克
川黃連 20克 明天麻 30克 地鱉蟲 30克
炒山梔 30克 香白芷 30克 全蠍 30克
蔓荊子 20克 北細辛 10克 羚羊角(粉劑) 2克
上藥除羚羊角外,一起曬乾,研末、過篩,再加入 羚羊角粉劑2克或0.6克裝3支,拌勻後,罐裝成膠丸備用
二、適應症狀及服用方法:
凡有冠心病、心腦血管系統疾病體徵的患者,都可以以此丸劑做治療服用。
即使沒有上述病徵的中老年人群,也可以此丸劑做預防服用。
服用方法:前者視症狀輕重,可每天早晚各服1-2丸,後者每天早晚飯後服1丸。
中醫藥可治此類病症的藥物很多,迴旋餘地很大,還可根據實際體徵,對基本方做適當調整。
三、方劑的藥理分析及配置原由:
心腦血管病患者常會有頭昏腦脹、煩躁不寧、胸悶氣短、肢體不遂等表象,其實都是血液系統病變反映,方劑正是為此組合。如黃芩、黃蓮、梔子、蔓荊子,性味苦辛寒涼,能清心、清肺、清胃、清肝膽、清潔腑臟上亢之濁陽,從而上清頭目大腦;其它諸藥亦皆辛咸平性之品,多能熄風通絡、鎮涼抗逆,通關利竅,尤其是地龍、地鱉蟲、全蠍,更擅長活血化瘀,溶解血栓,保證血管之暢通。
總之,前方藥物能夠共起清、活、通三大作用,調控血液系統,保持在正常狀態,此真中醫藥之神奇所在。
由於這類基於人們生活改善才趨於多發的病症,是西方世界先發的,故治療藥物也是西方醫界研發在前。我們國人也多是沿用西醫藥治療。
然而,在反覆的診療實踐中,也反映出西醫治療此類病症的偏面性,不徹底性和較多的副作用,使不少的病家轉而求治於中醫。
我國傳統的中醫藥學原本是個偉大的寶庫。改革開放以來,中醫藥界的一些有識之士,也率先奮起,面對這來勢洶洶的以三高為主征的新浪潮,積極地採取應對的措施,已經有不少的純新中醫藥聞世,有的也以為實踐證明治療效果非常好。
筆者也是在此“振興中醫”的形式鼓舞下,根據先哲們“治未病”的原則精神,于家傳師授和實踐探索的基礎上,以大膽積極的創意思維,組合成這《清腦靈》膠丸方劑,用以來參與應對這心腦血管系統疾病的預防和治療。
我則深信:這《清腦靈》組方將是我對中醫藥事業的又一個良好的奉獻。

王大文,退休教師,三代家傳民間中醫,現年90歲,為王氏中醫痘麻專科第三代傳人。
現寓:浙江嵊州市心接85號301室。
腦靈》組成藥物藥性藥裡摘要
黃芩:味苦性寒,入心、肺、膽、大腸經,瀉實火,治高血壓
黃連:味苦性寒,入心、肝、胃、大腸經,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炒梔子:味苦性寒,入心、肝、肺、胃經,清熱瀉火,涼血解毒,降血壓
蔓荊子:味苦辛性涼,入肝、胃、膀胱經,疏風散熱,清利頭目,通關利竅
殭蠶:味辛鹹性平,入肝、肺、胃經,去風解驚,治中風半身不遂
天麻:味甘性平,入肝經,熄風定驚,治中風半身不遂
白芷:味辛性溫,入肺、脾、胃經,散風燥濕,通竅止痛
細辛:味辛性溫,入肺,腎經,祛風散寒,引水開竅
地龍:味鹹性寒,入肝、胃、脾、腎經,定驚止痙,通絡解毒,治高血壓。驚癇抽搐,高熱狂躁,半身不遂。
地鱉蟲:味鹹性寒,入心、肝、脾經,活血化瘀,通絡理傷
全蠍:味鹹性平,入肝經,治風要藥,袪風解驚,通絡解毒,通血管栓塞。
羚羊角:味鹹性寒,入心、肝、肺經,平肝熄風,鎮驚清熱解毒。
以上摘自《中藥精華》

 


回本期目錄    《台浙天地》總目錄

浙江省旅台灣同鄉聯誼總會 會址:108台北市萬華區和平西路三段382巷11弄17號5樓
發行人兼社長:胡李世美 總編輯:留問政 聯絡秘書:徐薇蕙
電話:(02)23045561 傳真:(02)2302-0435
深圳聯絡主任:寧松林 電話:+86-137-23456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