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的遂昌县由於当时人烟稀少,全县人口仅一万三千余人,而地处浙西南山区,山高林密,山兽老虎多,尤其虎害猖獗,不仅糟蹋庄稼,咬死家禽家畜,还经常伤害人的生命,当地百姓谈虎色变。
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春,在一个春雨连绵的时节,连绵的春雨好似母亲轻快而温润的手,轻轻地抚摸著刚刚苏醒的大地。这日,当代戏曲家汤显祖从老家江西临川出发,经衢州,过龙游,一叶扁舟溯溪而上,然后弃舟步行。雨不停的下著,满地泥浆。一路上,但见高山巍巍,路下溪水潺潺,清澈见底,一群石斑鱼在水中来回游动,嬉戏,河虾在石缝间追逐玩耍,它们像孩子一样戏闹著,仿佛能听见阵阵细微的动人心弦的嘻笑声。这时,汤显祖穿著蓑衣戴著笠帽,牵著一匹瘦马驮著行李,无心欣赏路边美景,艰难地从青云岭古道踏上去遂昌县之路,(青云古道位於遂昌县新路湾镇大马埠村。)古道皆为石条铺就,曾是遂昌通往杭、金、衢的官路商道,更是遂昌北部乡民来往县城的要道。
进了遂昌县城,汤公心情十分沉重,对偏僻贫穷的山城早有所知,这次又因抗疏抨击朝政,罚停俸一年,虽被贬到这里,心中十分委屈不平,可一心为民的宗旨却始终没忘。一手牵著瘦马驮著行李,紧皱眉头,闭紧双唇,一手托著鬍子拉撒的下巴,慢慢地边走边四周观望著:城门只有门洞,没有半截城垣,民间房舍破旧,一副萧条景象。话说,这天年迈瘦弱的驛卒正在生火做饭,不知是地气太潮还是柴禾太湿,屋內炊烟弥漫,显得格外冷清、闷人。这时,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中年人推开驛站的门时,他好一会没看清来人。待驛卒接过马夫递来的牒文一看时,嚇了一跳,便双腿跪了下去。在驛站吃过玉米饭后,整了整湿漉漉的衣袍,穿过一帘雨水,向县衙而去,县令汤显祖就在这个雨天无声的上任了。再说,本来三天后要在驛站迎候的县令大人,早来了三天,一身雨水,被一匹瘦马驮著,踏进了县衙。这让遂昌的乡绅措手不及,面面相覷,成为百姓的笑话。
汤公到遂昌县任知县后,发现当地虎害十分猖獗。上任的第一年初冬,就在离县城不到20华里的三仁坑口村,发生了老虎啮伤村童的事故。汤显祖整天为虎患事焦急得废寢忘食,决心消除虎患,为民除害。汤显祖要上山灭虎为民除害消息传开后,可当地民间却认为老虎是受山神庇护的,乡民们便纷纷出来阻止,青壮年也都不敢应募。其中一个社会小混混叫得更凶,带头反对灭虎。汤显祖想想一时难以说服百姓灭虎,又见小混混带头闹事。夜里翻来覆去不能入睡,半夜后似睡非睡梦见山神爷来点拨他灭虎谋略,醒来才知是一梦,园梦一想,不觉心里一亮,想出一个狠招。
第二天,汤公召集百姓,看见小混混站在最前排正在指手划却,心中有数,笑笑对百姓说,不管老虎是不是受山神庇护,但老是伤人总不是办法,我看这样行不,我们和老虎为善,应派人上山,叫山神劝老虎今后別再伤人、糟蹋庄稼,日后我县令亲临拜谢。大家都认为这样好,可派谁去给山神传话呢?大家你看我,我看你,都不敢出声,汤显祖又笑笑指著小混混说:“这位(小混混)对老虎最亲,就派他今夜辛苦上山走一走给山神、老虎传个话吧!”小混混平时无恶不作欺压百姓,百姓心中恨透了他,这时听汤公一说立即鼓掌叫好。这可嚇坏了小混混,连忙跪地求饶,其他人也都不敢作声了。汤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说服百姓。並鼓励百姓上山灭虎,汤公为民除害的决心,鼓舞了乡民的士气。汤显祖又根据当地民俗,以神道设教,祷告城隍之神:“吾与神共典斯土,人之食人者吾能定之,而不能於止虎。民日有神。夫虎亦天生,贵不如人。神无纵虎,吾將杀之。”祷告完毕,当场青壮年积极报名参加灭虎队。不久,汤显祖亲自率领乡勇灭虎队到三仁乡叶坞村灭虎。先后杀虎十七只,消除了虎患,百姓拍手叫好。汤显祖为此在县城东建了灭虎祠,並写了《遂昌县灭虎祠记》。
汤显祖在遂昌任知县五年中,他勤政爱民、兴教办学,劝农耕作、灭虎除害,深受遂昌人民的爱戴。留下了许多动人传说故事流传至今,被传为佳话。而新路湾大马埠青云岭古道,是汤显祖任知县时往返必经之路,被后人称为“汤公古道。
(张先林∕遂昌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