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關於本會 《台浙天地》 友站連結 浙江省人民政府網站 简体中文 聯絡我們  
浙江省旅台灣同鄉聯誼總會
清明寒食話青糰

鄭傳良

  清明節掃墓是國人“飲水思源,慎終 追遠” 緬懷先人的傳統美德,其中內容 之一是禁火,不炊事食物,故清明節亦稱 為寒食節。   

  寒食起因是春秋時代(前770~前477 年)我國北方晉國(今山西一帶)賢臣介 子推追隨晉文公重耳(在位前636~前628 年)流亡國外;一次,文公飢餓得昏了過 去,為了解救國君生命,介子推竟割自己 身上的腿肉煮好給文公吃;後結束了19年 流亡生活,重新振興救國,得勝還朝,國 王紛紛封賞各有功之臣,竟忘卻封賞介子 推,介子推冷落受屈,滿臉氣惱,還背著 老母親避於綿山,這時有朝臣奏請國君不 應疏漏對介子推的封賞,晉文公才從昏沉 中清醒過來,就立即親自帶了隨從出宮多 次找介子推,但都覓不見其影蹤。   

  國君深憾有負於介子推,內心十分愧 羞,在躊躇無策之機;這時,在旁一侍從 出了個無奈餿主意,以放起火焚山法想逼 介子推出來;守節明志的介子推寧死堅持 不出,大火燒了三天三夜,介子推母子倆 竟活活被燒死於一棵大樹下洞邊。對此, 國王失聲痛哭一場,移屍安葬了介子推母 子,並宣告全國,每年凡介子推受難忌日 ,全國上下一律要禁煙火,吃寒食。初時 ,清明日與寒食節相差一二天;後來,乾 脆將這二個節日相合併,以致有清明與寒 食節日在一起過的習俗。   

  千百年來清明節俗中吃寒食是活動內 容之一。因“禁煙火”,事前得做好點心 ,既可祭祖,又可充飢當飯吃,我們寧波 民間鄉俗清明寒食食品有:麻糬、艾香青 糰、青槐、烏本飯、茶飯糕、松花蛋、糯 米糖藕等六七種之多,茲談談艾香青糰大 致製作情況。   

  其實艾香青糰與麻糬製作原料相同, 不過青糰摻入糯米量稍多些。選用糯米粉 、粳米粉、棉白糖、芝蔴和酥嫩葉等為原料。所謂艾葉,本邑方間民眾多用艾草( 係菊科)及鼠曲草(俗名荷花囡)(亦為 菊科)二種,係採自田野、荒坡的多年生 草本植物的幼嫩新鮮枝葉,經去雜、洗淨 ,“殺毒”(放入開水汆半生熟,取出經 冷卻後,加入少量冷水,不斷揉榨,並切 碎成葉細末,具有清香氣味,可以入藥。   

  接著將糯米粉、梗米粉蒸熟摻入艾葉 末反復揉搓至粉團光滑,軟韌適中,色澤 均勻後,成為翡翠色,嵌糖性箔子,或用 石搗白舂韌,色青翠如青草,壓成扁圓形 的,稱“艾草青糰”,不嵌餡子者又叫“ 青麥果”,以冷食為佳,味道有異香;而 用印模印出花紋的叫“青金糰”。  

  相傳,太平天國時期(1851~1864) ,浙江海鹽人張三是一務農者,有一年張 三在田間春耕時,見有一穿太平軍服者逃 奔過來,後面有清兵軍馬追出,張三急中 忙把這一軍人拉住,幫他脫了軍服,藏於 秧擔下,然後遞給他牛鞭,叫他在田中接 替幹活,掩蔽清兵眼目蒙混過關。   

  接著張三回村,想做一點吃的食物給 這一太平軍吃,他急中生智以艾草摻上糯 米粉蒸熟後,張三抓來一些水草,裹著青 糰子出村到田頭,一些清兵尾隨而至。見 張三與種田人打招呼十分自然,一邊向田 中拋水草,清兵見草中有圓圓的亮綠東西 ,追問這是什麼,張三大笑說,這是肥田 用的肥料,清兵見這圓圓東西,一落水田 沾上爛泥,也懶得撈起來看,只好又跟張 三回村子去。  

  等張三他們走遠,太平軍連忙從田裏 撈起一個個青糰子,洗去爛泥,一口咬吃 感到真香。這太平軍養定了精神,安全的 返回了大本營。你猜這太平軍是誰?原來 是位大名鼎鼎的忠王李秀成(1823~1864 年)。後來,據說李他特地到海鹽拜訪張 三,學了做青糰的手藝,帶回兵營,廣為 流傳。

 

 

 

(鄭傳良/寧波)


回本期目錄    《台浙天地》總目錄

浙江省旅台灣同鄉聯誼總會 會址:108台北市萬華區和平西路三段382巷11弄17號5樓
發行人兼社長:胡李世美 總編輯:留問政 聯絡秘書:徐薇蕙
電話:(02)23045561 傳真:(02)2302-0435
深圳聯絡主任:寧松林 電話:+86-137-23456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