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湖州中學的百廿年華誕,從1902年湖州府中學堂誕生時起,到現在已有整整一百二十年了,百廿年不過是歷史長河中的瞬間,但對於一所學校來說,這百廿年的風風雨雨卻折射出時代的巨大變遷。在某種意義上,湖州中學最早還可追溯到北宋時期的安定書院,作為當時天下五大書院之一的安定書院,它和北宋大教育家、理學家胡瑗分不開的,如此說來,湖州中學有近千年歷史,也可稱為千年學府。
湖州府中學堂的前身是愛山書院(校址即現在的愛山廣場),清乾隆十九年(1754),湖州知府李堂有感於原安定書院僻處城之西隅,面積狹小,房舍潮濕,看到愛山台林木蔭翳,與道場塔遙相對照,就選定此處另建書院,於是在通判署廢址建書院,因在愛山台前,遂名愛山書院。該院從後樓到大門縱46丈,橫18丈,李堂捐俸銀30兩,加上烏程、歸安知縣共捐銀820兩,當地紳士共捐銀2888兩。動工建講堂五間,另有客堂、儲書室、東西廚房等。書院開始僅招學生30名,後因人數增多,又建鄰碧樓,匾額是揚州八怪之一李福堂書寫。及至20世紀一十年代,書院大門口寫有「為國植賢」四個大字,當時,已是湖州府中學堂了。到20世紀九十年代中期,愛山書院建築物中,還有澄碧樓、讀書堂各一幢,讀書堂前有麗澤亭。
到光緒二十八年(1902)愛山書院改為湖州府中學堂,已經發現的史料表明,湖州府中學堂監督(校長)朱廷燮也是愛山書院的學生,在光緒年間刊刻的《愛山書院課藝》中,有沈家本的文章,表明在愛山書院就學的還有中國近代法制化之父、著名法學家沈家本。中國地質學之父章鴻釗也在愛山書院求學,他是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的老師。在愛山書院任教的有來自湖州菱湖荻港的著名外交家章祖申,他是翰林院編修,轉而從事外交,先後任駐比利時代辦公使、駐瑞典、挪威兩國特命全權公使,他的兒子章宗琦從小生長在瑞典,後與一位瑞典女演員結婚,生下了羅伯特.章。章宗琦在瑞典去世後,羅伯特.章的母親又改嫁給瑞典的一位親王斯格瓦德.貝納多特,這位親王胸襟開闊,不僅娶了羅伯特.章的母親,而且接受羅伯特.章成為親王的繼子。
在《愛山書院課藝》中,朱廷燮的名字赫然在目,朱廷燮是湖州府中學堂首任監督。朱廷燮(約1845—1920),字蓮夫、聯甫,號道峰逸叟,湖州練市鎮朱家兜人,出自書香門第,家風純樸,朱廷燮儘管為舉人出身,但思想開明,熱衷新學。1902年5月,朱廷燮上任伊始,親自在右文館(現婦保院附近紅門館)主持招考,一時浙屬烏程、歸安、長興、德清、武康、安吉、孝豐七縣學子,紛至沓來。他採取擇優錄取的方式,使府中保有優質生源,對考分低的學生也不放棄,安排在四面廳的程安高小就讀,畢業後再升入府中。當時的湖州府中學堂全年需要經費一萬銀元,朱廷燮不遺餘力爭取地方政府的支持,在絲綢捐專案收入中支付。同時,又聘請楊笏齋等名師任教。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朴學大師俞樾、一代詞宗朱孝臧都是愛山書院的山長。湖州府中學堂中還包括程安高等小學堂,校址即在愛山書院,府中校址在四面廳之三賢祠,因學生人數增多,後遷回愛山書院原址,和小學互易校址,時同盟會員、教育家沈譜琴任府中學堂監督,因事多難以兼顧,他把所屬的程安小學交由教育家曹礪金接辦。中國地質學創始人之一的國民黨元老朱家驊就在此時到程安小學任教。1906年冬,同盟會員沈譜琴(1873—1939)從日本歸國,不久擔任湖州府中學堂監督當時學校因管理不善,學生人數銳減至三十餘人,年糜經費萬餘銀元。沈譜琴上任伊始,就實行公開招生,投考者十分踴躍,有千人之多,遂按程度和年齡分為四類:國文程度稍優,年齡較大的入湖州師範傳習所(後稱師範學堂);學科程度平常,年齡稍次的入府中學堂;十二歲以上,文字略通的入程安高等小學堂。沈譜琴經常對學生灌輸民主革命思想,府中學堂非常重視體操和武術,對學生施以嚴格的軍事訓練。1911年11月5日,為呼應上海、杭州光復成功,沈譜琴、錢恂等率中學堂學生軍,包括尚武公學師生數十人發動起義,一舉光復湖州。崇文尚武成為湖州中學延續至今的傳統。
著名企業家蔡聲白(1894—1977)1907年從雙林鎮來到了湖州城,進入湖州府中學堂,和一代文豪茅盾為前後同學。當時的湖州府中學堂是湖州府的最高中學教育機構,學制五年,課程包括修身、讀經、國文、算術、歷史、地理等。蔡聲白通過插班考試,在這所學校度過了三年寶貴的光陰。1911年,蔡聲白自湖州府中學堂畢業,考入北京清華學堂,他作為清華學校的幼年生,於1914年赴美留學,在菲力浦中學就讀一年後,考入賓夕法尼亞州伯利恒市的理海大學(LehihUniversity),專攻礦冶工程,1919年9月畢業後回國。在短暫的合夥投資和企業任職後,1921年4月,蔡聲白應邀進入有「絲業大王」之稱的湖商莫觴清的美亞綢廠任經理。據說莫觴清和蔡聲白就是後來茅盾的名著《子夜》中吳蓀甫的原型。美亞形成了一條種桑、養蠶、繅絲、織綢等環節完整構成的產業鏈,這一切,蔡聲白都親力親為,嚴格把關,生產時裝的材料採用的都是優質的湖絲。生產所需的絲織機都是當時最先進的進口紡織機械,美亞獨創的「美亞葛」、「文華葛」、「愛華葛」、「華絨葛」等花織物以及單縐、雙縐、喬其紗等素織物都是市場上的暢銷產品。
蔡聲白是一個具有全球視野的企業家,深諳現代企業經營之道,他把泰羅制引入企業管理,又將美亞改組為股份公司,旗下有美亞一至十廠以及美藝、美章、美興、美隆等20餘家附設的分支企業,包括綢廠、絹廠、綢莊、綢緞局等。改制後的美亞股票上市,迅速上漲,升為明星股票。借助電影媒體,通過時裝表演,展示由湖絲編織的中國絲綢高貴雍容、富麗典雅的風貌,蔡聲白因此被譽為「中國絲綢大王」。他創造了中國歷史上的三個第一: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家現代化紡織絲綢企業,創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支時裝模特隊,創辦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保稅區。可以說,他是湖州中學建校一百二十年來校友中最為傑出的企業家。
香港溢達集團掌門人就是蔡聲白的外孫女楊敏德,溢達是今天世界重要的純棉襯衫生產商,儘管已不是純粹生產絲綢,但不求最好,但求更好的品牌意識仍一以貫之。
一代文豪茅盾先生曾在1910年到湖州府中學堂讀二年級,他在《我走過的道路》一書中寫道:「湖州中學的校舍是愛山書院的舊址加建洋式教室。校後有高數丈的土阜,上有敞廳三間,名為「愛山堂」(即愛山台),據說與蘇東坡有關。至於宿舍,是老式樓房,每房有鋪位十來個」。國文教師中有著名的語言學家、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先驅錢玄同(錢夏)先生和楊笏齋先生,著名外交家、首創對日留學的錢恂此時正任府中臨時校長,他的兒子錢稻孫任學校的英語老師,多年以後,茅盾先生還是記憶深刻:「我們常在街上看見錢老先生穿夏布長衫,手持粗蒲扇,稻孫高舉洋傘在錢老先生身後,錢夏和錢老先生並排,但略靠後,董大酋則在錢老先生之前。他們一行安步當車,從容瀟灑,我不禁想起《世說新語》的一段小故事:陳太丘詣荀朗陵貧儉無僕役。乃使元方(太丘長子)將車,季方持杖從後,長文尚小,載著車中。兩者相比,豈不有相似麼?」錢恂對茅盾所寫作文〈志在鴻鵠〉評價很高:「是將來能為文者」。茅盾的弟弟沈澤民(德濟)也在1912年到湖州府中學堂求學,數理化成績優異,對此,茅盾曾回憶說:「澤民的數學、物理、化學在全校算是最好的」。沈澤民後就讀於南京河海工程專門學校,與張聞天同學,他是中共六屆中央委員、中宣部長,是中國共產黨早期的一位多才多藝的領導人。
據已經發現的一批湖州辛亥革命時期的史料披露,辛亥革命後,錢恂曾任過一段時期的浙江省立第三中學(湖州中學)校長,這份史料表明,愛山書院的一批教育基金繼續用於湖州府中學堂和浙江省立第三中學,第三中學首任校長是錢恂,後任是張孝曾、潘鳳起,由此可以說明愛山書院和湖州中學的脈絡和沿革。據記載,一代詞宗、書法大師沈尹默先生也在1907年回故鄉湖州時,到湖州府中學堂任教,租住在族親、湖州府中學堂監督沈譜琴在東街承天寺巷的私宅,他在湖州府中學堂任教有近兩年半的時間。沈尹默在1907年初回到湖州後,就應聘到南潯正蒙學社擔任教師,朱家驊就是他在正蒙學社時的學生。當年夏天,正蒙學社因不合新學制停辦,沈尹默又經人介紹到湖州府中學堂任教。沈尹默在此期間,生活較為安定,平時以學書為樂,在湖州,他還細研趙字「雍容遒麗,圓轉流美」的筆法,書藝大進。在湖州期間,因為教書的緣故,沈尹默認識了許多當地名人,包括張弁群、張靜江、曹勵金、朱祥生、俞寰澄、潘芸生、蔣汝藻、周慶雲等,彼此聚會雅集,詩詞唱和。1963年秋,沈尹默在杭州參加西泠印社60周年慶典後,專程來到湖州,和好友張宗祥、夫人褚保權等參觀了設在愛山書院舊址的湖州博物館,這裡也曾是湖州府中學堂的校舍,他在老友、曾任湖州中學校長的楊莘耜陪同下,在愛山台前合影,沈尹默說,錢三強的父親錢玄同,錢玄同之兄錢恂,在這個地方教過書,沈尹默接著說:「雁冰(茅盾)也在這個學堂讀書呢!」
現代史上的著名人物雷震(1897—1979)在1912年,即民國元年入讀浙江省立第三中學,當時的校長先是張孝曾,後為潘鳳起(字廉深),校址在今天中國銀行湖州分行所在的天寧禪寺,學校整理天寧寺房屋為校舍,並擴建了教室、實驗室、辦公室、學生寢室、禮堂和運動場。雷震1917年中學畢業後,東渡日本留學,後考入京都帝國大學法學院政治科,主修行政法學。1927年回國,擔任浙江省立三中校長,他在《雷震回憶錄》中說到了這段經歷:「我返國後第一次擔任的工作是出任革命後回省立三中的母校校長,我固辭不獲,實在有點勉為其難。為學的經驗既缺乏,而革命政府又要革新,故去掉原來周育三(周翔)校長。我出國十年對於母校所在地的湖州,深感人地生疏,我又是長興人,湖州人頗有排外的傾向,故辦事處處感到棘手。每次向潘師(潘鳳起)請益時,事無巨細,他總是盡情說明,如有問題發生時,他總是幫忙解決。其親切厚道,殊出人意表之多。而且到處宣揚,認為我是一個前途有為和做事有辦法的青年,對於目前的中等教育,我抱有一套自己的理想…等等。後經友人告訴我,始悟出過去對他觀感之錯誤。還有一點,他的及門弟子來做校長,他很感得意,自然願意來幫忙。民國十八年,他出任考試院秘書,我們又一度共事,更知潘師之為人厚道,深有長者之風」。
浙江省立第三中學校在1923年還設有師範部,並設附屬小學,三師校址就設在原安定書院舊址,後遷到黃沙路烏程學宮舊址(市府西大院)。1937年抗戰爆發,同年11月湖州中學部分師生在校長周翔帶領下,流亡浙東,1938年8月,湖州中學奉令與杭高、杭女、嘉中、杭師、民實、杭初等七校在麗水碧湖鎮合併成立「浙江省臨時聯合中學」。當時來自湖州中學的欽本立,來自嘉興中學的金庸(查良鏞)都在「碧湖聯中」。但浙東路途遙遠,大部分師生仍滯留浙西,向天目山一帶跋涉,在西天目山的禪源寺成立了「浙江省立浙西臨時中學」,校長先後有汪浩、方秉性。1939年3月24日,時任國民政府軍委會政治部副部長的周恩來,乘視察浙江前線戰情之際,在浙江省政府主席黃紹竑的陪同下,來到天目山禪源寺,參加了浙西臨中補行的開學典禮,並向全校師生講話。他對學校評價很高,認為在最前線的天目山,竟能集中整千青年受教,炮火聲中,弦歌不絕,這不但東南各省少有,就是在全國也是難能可貴的奇跡。1939年5月,浙西臨中又分為第一、二、三臨中,一中(即本部)設在天目山禪源寺,二中設在孝豐縣統里村,三中設在昌化縣何橋鎮。這期間,浙西第二臨中的校長先後為盧緯倫、金傳書。1945年抗戰勝利,浙西第二臨中遷回湖中南門校址,學校復名「浙江省立湖州中學」。湖州中學在百廿年的發展歷程中,一直秉承「為國植賢」的宗旨和安定書院「明體達用」的教育理念,吸取書院教育的精華,以開放的心態培養了一代又一代棟樑之才。
安定書院的歷史應從湖州州學的設立算起。宋寶元二年(1039),湖州知州滕宗諒(即范仲淹〈岳陽樓記〉中提到的滕子京),奏請朝廷在湖州設立學校,康定元年(1040)獲准設立湖州州學,滕宗諒即延聘胡瑗主持,住月河燕居堂(今月河街道),當時的規模為「東西序分十八齋,入門而右為學官之署,入門而左有齋舍之館,凡為屋百有二十楹。」(張方平《湖州新建州學注略》)。在胡瑗二十多年的教學生涯中,十三年在湖州,他主持的湖州州學在當時享有很高的聲譽,「為天下法」,被史書譽為「湖學」。北宋的兩位宰相范仲淹、歐陽修都把自己的兒子范純仁、范純祐和歐陽發送到胡瑗門下就學,他的學生大多數成為棟樑之才,當時盛傳「東南公卿偉人,皆出胡瑗門下」,胡瑗作為中國理學的先驅,對孔子和朱熹之間中國儒學的發展起了承先啟後的作用,他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提出思想自由和學術自由的教育家。
胡瑗教育思想中的精髓是「明體達用,以培養經世致用的人才作為教育的根本目的。體即為本質和精神,用即為實踐。他的這種教育思想,對宋代書院及後世的教育也產生了積極影響。他對教學制度作了大膽改革,在中國教育史上首先創立了分齋教學制度,這是胡瑗教育實踐活動中最具有創新意義的內容與獨特貢獻。他在湖州州學內分設經義齋和治事齋兩部分,經義齋選擇「心性疏通,有器局,可任大事者」,學習儒家經義。治事齋又稱治道齋,齋內分設各種不同學科。這種方法類似於現代的分科教育,因材施教,根據學生不同才質,把他們培養成為通經、治事的有用之才,「湖學」的創新也正在於此。
胡瑗弟子孫覺知湖州時創設安定書院,到南宋增建成有房屋470楹的著名大書院,明初四子之一的張羽曾任安定書院山長,到清代因移址愛山台,遂為愛山書院,後改為湖州府中學堂(即湖州中學前身)。湖州中學的早期校長們大多是接受了新思想的飽學之士,這些早期的校長們從創始人姚學仁、第一任監督(校長)朱廷燮開始,歷王樹榮、俞宗濂、沈譜琴、錢恂、張孝曾、潘鳳起、鄭凝、王念劬、陳成仁、楊莘耜、羅偉、鄭彤華、周翔、雷震,一直到1937年抗戰爆發,共35年的歷史,15位校長,有的任期很長,有的任期短暫,這個時期的湖州中學,從開始的初創,歷經多位校長的苦心經營,到此時成為國內知名的中學之一。浙江省立三中(即湖州中學)和杭州一中、嘉興中學、春暉中學為浙江省最好的四所中學。現代史上的著名人物如陳其采、錢恂、錢玄同、錢稻孫、沈尹默、蔡聲白、茅盾、沈澤民、錢壯飛、胡宗南、雷震、徐恩曾、沈百先、朱家驊、欽本立、明學等或任教或求學於此。
湖州中學在其發展歷程中代有英才,名師輩出,如武術大家李寶瑚、蔡原青(蔡蒙)就是湖州中學的武術老師,「近代體操之父」徐一冰也是湖中的體育老師,徐一冰創辦了中國第一所體操學校,他是詩人、作家徐遲的父親。同是茅盾先生校友的藝術大師譚建丞回憶:「府中最重國文外,對體操亦特重,因沈校長好武(先時兼設精武學堂,教師徐一冰外,還請了一個日本人名大西。奇怪的有一位文學老師蔡原青拳術居然比勝日本體操教師)。軍事操首創於湖州府中,沈校長提倡力為多(清末之官忘之),辛亥革命竟為根據地。」藝術大師諸樂三是湖州中學的校醫,他的哥哥書畫家諸聞韻是浙西臨中時期的老師,諸氏五兄弟都是湖州中學的校友。1923年,和中國晶體物理學創始人之一的陸學善同時畢業於湖州中學的藝術巨匠潘韻,後來成為中國美院教授,是「新山水畫先驅」。從湖州中學走出去的大德高僧明學,曾任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是「佛教領袖,淨土高僧」。校友中著名的文學藝術家更是不少,如王履模、朱至誠、譚建丞、諸文藝、楊植之、邱望湘、陳嘯空、孫墨岑、潘韻、吳劍飛、沈澤宜、屠居華等,教師則有姚粟周、沈遂真、烏密風、張苕生、朱渭深等。湖中也湧現了大量科技人才,兩院院士就有許傑、陸學善、丁舜年、樓之岑、董石麟、王三一、葉培建、沈樹忠、俞飆。還有著名的航太專家鈕因美、農學家章祖純、「科技鐵人」王啟民等。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現代生藥學開拓者之一的樓之岑,是諾貝爾獎獲得者屠呦呦的研究生導師。
從安定書院到湖州中學,儘管其間相距近千年,但「明體達用」的教育思想一直延續到現代,千年文脈,歷代傳承,培養了無數傑出的人才,湖州也成為一個人文薈萃的東南望郡,「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湖中校訓,展示了博大深遠的民族精神,已成為這所學校綿延不絕的精神之源。
(徐勇/湖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