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11月3日,我們觀光了青島、威海等地後,一路奔波,風塵僕僕地來到了慕名已久的蓬萊仙境。
蓬萊,又名登州,地處山東半島最北端,位於黃、渤海間的海域南岬。「有山蜿蜒,分脈泰宗,來自東南,崒嵂海岸」。又因獨特的地理環境,常有「海市」出現。漢元光二年,漢武帝於此望海中蓬萊山,因築城以為名。
蓬萊的景觀,確實與眾不同:一是海山輝映,建築成群:二是懸崖絕壁,海通內外。其主景區由水城與蓬萊閣兩大板塊組成,還有田橫山與附近的八仙渡海處等。
那一天,我們到達蓬萊後,在迎賓橋畔的一個停車場下了車。繼而,我們步行到振揚門前,由此入內,開始了蓬萊之遊。
振揚門,始建明代,位於蓬萊的水城南面。此門兩層閣樓,三層飛簷,脊置六獸,上覆琉瓦,門洞拱頂,上嵌門額「振揚門」三字,可謂巍峨壯觀,蓬萊第一景也。
當時,我們從「振揚門」往前走,左為水師府,是一個中軸對稱的三進式建築,現為戚繼光紀念館。中間是6米寬的古市一條街,長達500餘米,南端立碑坊,坊刻「登州古市」四字。而在街內,則有「登州錢莊」、「水城魚行」等仿古店鋪與購買旅遊紀念品的攤販。
由於此路是遊客出入水城和蓬萊閣的必經之路,因此人來人往,顯得十分熱鬧。
不過,令我感興趣的還是水城左側的那個小海。水城的小海,原為淮河的入海口。導遊說:「唐時,小海為古代登州的商港,帆檣林立,笙歌達旦。明代,小海是戚繼光水師的停泊地。有一種快船叫刀魚紅的,來時閃電,去時旋風,令倭寇聞風喪膽。」
不過,現今小海已開闢為海上遊樂場,小艇游弋,畫舫笙歌,彩旗飄揚,已是另一番景象了。
然而,使我驚異的是小海的走向。小海始而由內向外,曲折前行,但到了出海口的北端,突然轉折向東,再向北折,在與大海相近的出海處,俗稱「關門口」的陡崖上,有一石條砌成的天橋,凌空高懸於海上,並與對岸相接。如此氣勢,實乃奇觀也!
當時,我們沿著古街前行,一面看海,一面聊天,不一會兒走到了街的盡頭,迎面有個拔地而起的丹霞陡壁,擋住了去路。此時,我們只得踏階而上了。
想不到走到陡壁之上,發現上面有個很大的山地。山地丘陵,高低不一,其間有個太平樓公園,為此處的主景觀。該園面積7,000餘平方米,內有太平樓、戚繼光雕像、點將台、古炮台等。
太平樓,雙層木結構建築,四角飛簷,脊置六獸,四周有門廊,門上有「太平樓」匾額。登樓觀看,見陳列著許多古代的船模,原來是個中國船舶展覽館。剛巧,我在蒐集這方面資料,趕緊拿出照相機,把船模拍了下來。
稍後,我們來到了太平樓南側的戚繼光像前。見這塑像,身著戎裝,凝目遠望,俯視海疆,令人敬畏。而在其左,在靠海邊的懸崖上,有一段二米高的古城牆,還有古炮台和點將台,以及迎風飄揚的五色戰旗,構成了戚將軍的海防系列,倒也值得一觀。
而水城風景最耀眼處,是在臨近出海口的陡崖上,有個白色燈塔及其身後的城樓和建築群,浮現在高出海面幾百米的煙霧水氣之中,彷彿是海上仙山一般。
當時,因為行程十分匆促,我們參觀水城後,趕緊從登瀛橋過去,進入蓬萊閣景區。
該景區由「人間蓬萊坊」、「龍王宮」、「天后宮」、「三清殿」、「蓬萊閣」等眾多景點組成。其間,蓬萊閣是主景觀。
其實,蓬萊景區的眾多建築,都集聚在丹霞山上。因此,各類景區的建築,都是從下而上,傍山而建。例如「人間蓬萊坊」,就在山腳下的登瀛橋邊,為蓬萊景區的入口處。進入此坊,意味著從人間踏入了仙境。
若從蓬萊坊踏階而上,走到丹崖山的南麓,有一廟宇,即為彌陀寺。再往西北走,見一涼亭,名為「感恩碑」亭。若再自北偏東,即到了仙境之門的「丹崖仙境坊」了。稍後,我們左彎右拐的又走了20餘分鐘,走到了丹崖山腰的一個規模較大的廟宇,即為龍王宮了。
龍王宮,建於唐貞觀年間,內有正門、前殿、正殿、後殿等建築。其間,前殿東有定海神,西有靖海神,威風凜凜,各持法寶。正殿供奉的是東海龍王,兩側有8名站官。東為海夜叉、千里眼等,西為趕魚郎、順風耳等。後殿為龍王寢宮,塑有龍王及左右嬪妃金身坐像和小龍女等。這是作者迄今見到較為完整的一座龍王宮,故而詳敘之。
過了「龍王宮」,到了子孫殿,這是供奉「送子娘娘」的廟宇。再往東走,就是「天后宮」了。
天后宮是個面積較大的廟宇,四進院落,有正門、前殿、正殿、後殿等。正殿供奉天后金身坐像,高約3米,有4名侍女伺立左右。東西兩側,有1米高的侍官8名,東為東海龍王、南海龍王,西為西海龍王、北海龍王,說明威嚴的四海龍王都要聽從天后娘娘的調遣,可見天后在仙界的地位之高。
走出天后宮,我們接著踏階而上。山路越走越陡,山崖越來越高,到了丹崖絕頂的最高處,就到蓬萊閣了。
蓬萊閣,位於丹崖絕頂之上,兩層閣摟,四面回廊,正門上方懸「蓬萊閣」匾額,為清代書法家鐵得手跡。而在閣前立有一碑,上書「天下第一樓」五字。上層東西兩側,都有木屏風,北側開窗,可供遊人憑欄觀海。
在二層閣門南向,門的外額為「碧海春融」,內額為「神州勝境」。閣內北壁正中,高懸「蓬萊閣」匾額,西壁為董必武、葉劍英等題詩。木質樑柱上彩繪「蓬萊十景」、「八仙圖」等圖案,閣內有八仙桌和八仙椅,中央塑有「八仙醉酒」的大型群雕,為遊人留影最佳處。
同時,在蓬萊閣的周邊,還有偏房和耳房,並有道路聯結偏房及登閣的石階。而在西耳房內西壁,嵌有「日出扶桑」、「晚潮新月」、「神山海市」等蓬萊十景石刻10方。在西偏房內,存有〈重修蓬萊閣記〉碑等歷代碑刻10餘塊,均為古代文物,十分珍貴。蓬萊閣不愧為人文薈萃的「天下第一樓」也!
當然,蓬萊之出名,除獨特地形外,還有眾多原因。
一、神話傳說與海市蜃樓。早在秦始皇時代,就有「海上蓬萊」之說,引發了秦始皇東巡和漢武帝御駕訪蓬萊等史事,繼而又有「八仙過海」的傳說。又因特殊的海域環境,蓬萊常有「海市」出現,蓬萊由此披上了一層神秘的外衣。
二、信仰彙聚與建築成群。今之蓬萊,不僅有彌陀寺、龍王宮、天后宮,還有三清殿、呂祖殿等神靈廟宇。而這些廟宇,大都與海神信仰有關,並與「海上仙山」有關聯,從而形成了以「蓬萊閣」為中心的信仰彙聚和成群積堆的廟宇建築,並且通過白居易、蘇東坡等文化名人的詩作傳播,從而名播海宇,擴大了知名度。
三、蓬萊之奇在於仙閣凌空。因為此閣建於丹崖山頂,下為斷崖峭壁,並倒掛於陡坡之上。而丹霞是個石色赤紅及拔海而起的山峰,並與浩浩碧海相輝映。故而,時有海霧飄來,層層裹纏閣下。若遊人置身閣上,自覺腳下雲煙浮動,有飄飄欲仙之感,豈非樂哉、妙哉!
為此,古人有詩曰:「嵯峨丹閣倚丹霞,俯瞰瀛洲仙子家。萬里夜看暘谷日,一簾晴捲海天霞。」
(金德章/舟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