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關於本會 《台浙天地》 友站連結 浙江省人民政府網站 繁體中文 聯絡我們  
浙江省旅台灣同鄉聯誼總會

新中國紡織機械與北山路97號

龔玉和


作者與設計者龔文千
  北山路97號坐落在杭州北山路與楊公堤交界處,正對堤上的雙橋。2005年定格為「市級文保建築」。此屋建造者與設計者是家父龔文千,實際上,它是外公李升伯出資建造準備自住的。外公在上海,為什麼要在杭州造屋?這與新中國紡織機械有一段不解之緣。
  抗戰勝利後,外公將在大後方的經緯紡織機械廠遷到杭州,在拱宸橋買了塊土地,計畫建造全國紡織機械研發製造中心,創辦人李升伯在滬杭間來回跑不方便,想定居杭州。

創辦紡織學校
  李升伯(1896-1985/下稱「李」),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著名實業家,早年追隨張謇(註1)任大生紗廠總經理。到職後,李鼎力經營,銳意革新,張謇在南通的事業蒸蒸日上,並創辦了我國首家紡織科研所與紡織學校(誠孚紡織高級職員養成所),後更名「誠孚紡織專科學校」。50年代後,改稱「華東紡織工學院、中國紡織大學」,今「東華大學」。

策劃恢復紡織工業
  抗戰後期,李先生在重慶研究、制定戰後國家紡織工業恢復重建之規劃。


李升伯 /40 年代
勝利後,升伯出任中國紡織建設公司副總經理、經緯紡織機械製造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調集歷屆誠孚紡校師生,延請紡織專才,順利接管日本在華紡織企業,並將在重慶制定之發展國家紡織工業的規劃付諸實施。
  他將柳州的經緯紡機製造廠遷至拱宸橋,策劃在杭建立亞洲紡織機械製造研發中心,委派父親到杭負責籌措,同時,在美國、瑞士定購巨型紡織母機(註2),並安排父親在岳墳街擇地設計建造一所房子,作為居住之所,即今北山路97號。

為新中國立功
  一九四九年鼎革之際,經緯紡機製造公司在美國、瑞士訂購大批紡織母機設備,已經準備就緒,原計劃安裝在拱宸橋。此時,李獲悉西方國家即將對華實行貿易禁運。
  他竭盡全力,搶在禁運生效前,將這批紡織母機運離美國。
  由於「對華貿易禁運」已經生效,在途機器不能運往原卸貨地,上海。只得將一部分機器暫時存放在香港、菲律賓貨棧。
  李作為紡機公司董事長、總經理掌控了這套機器設備。
  中央人民政府紡織工業部陳維稷副部長說服李,將這批紡織母機運回大陸,為百廢待興的新中國紡織工業奠基。李傾全家之力及親友財產,以個人的名義買下了這批紡織母機,並裝回上海。擱淺的紡織母機終於回到國內。
  抵滬埠後,父親拿著提單到滬埠提貨,卻得到上級告知,中央政府考慮到形勢,決定將這批紡織母機運至山西榆次。爾後,該廠成為我國有史以來最具規模的重型紡織機械廠。
  當年,紡織工業為國家支柱產業,李升伯運回的紡織母機所製造的紡織機器,裝備了全國70%以上紡織廠的機器設備。直到今天,在山西榆次的「經緯紡織機械製造有限公司」仍是上市公司。在拱宸橋的經緯紡織機械廠,五十年代後更名浙江麻紡織廠。
  紡工部副部長陳維稷說:「李先生為新中國紡織事業立了大功,政府非常感激先生的所作所為。而今,國家建設蓄勢待發,正需要李先生這樣的人才,希望你能回到內地施展抱負。如果回國工作,你的位置將不會低於原來的職位。」
  五十年代後,李因那批紡織母機欠下巨額債務,在香港業務已經難於為繼,只得舉家遷往美國。以教書為生,講授中國食品文化,撰寫了《中國文化與食品》,並協助聯合國在南美、非洲等地大力推廣大豆種植等作物。與此同時,全家默默地在賠償因紡織母機而欠下的巨額債務,盡其所能,年復一年,直至1972年(時75歲)才釐清債務退休,保全了李氏在商界的誠信。

回國定居
  一九七八年,年已八旬的李升伯居住在美國加州。有一天,偶然在電視中見到中新社一則新聞,談及五十年代初他將經緯紡機廠母機搶救回國一事以及那批機器對於國計民生的重大貢獻。讓他興奮不已,事隔多年,政府還記得他當年的所作所為。
  於是寫信給剛恢復工作的紡工部副部長陳維稷。信中,對政府不忘舊情表示感激,談及年老多病,想念家鄉與女兒,渴望回國定居。
  陳維稷接信後,立即將此信轉給中僑聯去函歡迎李升伯回國參觀或定居……。
  1979年11月,升伯夫婦在中僑聯安排下回國,成為文革後首位歸國定居的旅美人士。

「新中國紡織機械工業奠基人」
  回國後,李應上海市政府邀請,擔任紡織局顧問,除了公務外,到各紡織企業、大專院校視察講學,並撰文倡議,國家今後發展服裝工業應當成為紡織業主攻方向,提出引進最新服裝製作設備、技術,多次上書中央,建言在全國高等院校設立服裝專業等議題,均獲高層採納。陳副部長囑咐身邊人員,凡李的報告可以直接放在他辦公桌上。在李的促成下,1982年浙江絲綢工學院率先成立了國內首個服裝專業;爾後,各地輕紡大專院校相繼成立服裝系…,李被稱為「新中國紡織機械奠基人、中國紡織機械之父」。1982年華東紡織工業學院更名「中國紡織大學」,李應邀以學校創始人身份與會致詞。


李升伯在上海寓所工作 /80 年代
  在滬期間,李多次談起,有移居西湖之想,渴望回到杭州,終因老弱多病而成憾事。1985年11月10日,升伯在上海華東醫院逝世,享年90歲。中新社、《中國紡織報》、《解放日報》、《浙江日報》、香港《大公報》等做了報導。升伯夢想的北山路97號,今為文保建築,如果闢為「浙江紡織人物紀念館」,緬懷幾代紡織人為紡織服裝事業做出貢獻,不失為一個可以考慮的選項。

註:本文參考《李升伯傳/浙江工商大學出版社2015版》
註1、大生紗廠時為大型紡織企業,創辦人張謇為清末狀元。
註2、母機,製造紡織機械的機器設備。

(龔玉和/杭州)


回本期目錄    《台浙天地》總目錄

浙江省旅台灣同鄉聯誼總會 會址:108台北市萬華區和平西路三段382巷11弄17號5樓
發行人兼社長:胡李世美 總編輯:留問政 聯絡秘書:徐薇蕙
電話:(02)23045561 傳真:(02)2302-0435
深圳聯絡主任:寧松林 電話:+86-137-23456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