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中華民族後裔都同根同源、同宗同祖。為了共敘宗親情、共圓中國夢,我去寶雞參加笫七屆中華尋根大祭祖暨甲午年寶雞炎帝陵祭祖大典,並遊覽了炎帝陵。
炎帝又稱神農氏。在距今約5000年前,寶雞渭水流域的姜水,生息著一個古老的氏族部落——姜炎族,誕生了一位偉大的人物,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炎帝。炎帝生於寶雞天臺山的蒙峪溝,長於姜水。《白虎通號》中記載,古之人民皆食禽獸肉,至於神農,人民眾多,禽獸不足,於是神農因天之時,分地之利,製耒耜,教民農作,又嘗百草,教民醫葯,故謂之神農,是農業之神,醫藥之聖,因以火德王,故名炎帝。隨著部落的不斷繁衍壯大,炎帝部落以寶雞為中心,沿渭河向四周擴展,向東發展到中原大地,此處土地平坦肥沃,氣候濕潤,原始農業得到長遠的發展,部落開始定居,開始建都陳,再遷往魯,建都曲阜。之後炎帝部落與南方的蚩尤發生戰爭,求助於黃帝部落在涿鹿大敗蚩尤,炎黃兩部落聯盟形成了華夏民族的主體,故稱其後裔為「炎黃子孫」。後來,炎帝部落一部分南遷,足跡兩湖,活躍於湖南株洲炎陵縣、湖北隨州、山西高平等地,使這些地方都留下炎帝陵;一部分仍留於黃河流域融合於其他氏族部落之中,仍奉炎帝為祖。因之,寶雞是炎帝的源生地,號稱「炎帝故里」,也是姜炎文化的發祥地,是中國文化、中華文明、中華民族的重要的起源地之一,早在黃帝時代,寶雞地區就開始了對炎帝的祭祀,在寶雞市南郊的常羊山上建有一座規模宏大的炎帝陵,相傳炎帝死後葬於此,市區中心地帶建有一座炎帝祠。
炎帝陵在寶雞市渭濱區神農鎮境內的渭河南面蒙峪溝口常羊山上,我們從寶雞向南驅車約5公里就到了常羊山,陵區主要遊覽建築有神農門、羊腳亭、炎帝陵大門、羊首亭、神農城池、華夏始祖牌坊、祭壇廣場、炎帝大殿、炎帝塑像、大型彩繪、墓前石階、陵墓等。寶雞民間春節正月11日集會九龍泉祭祀炎帝誕辰;7月7日集會天臺山祭奠炎帝死葬,海內外同胞也成批來寶雞姜水流域姜城堡、九龍泉、天臺山尋根,成為炎黃子孫拜祖謁陵,祭奠先祖炎帝,弘揚民族文化,凝聚民族感情,銘記中華歷史的場所。
炎帝陵陵區廣闊,分陵前區、祭祖區、墓塚三個部分。
我們從姜城堡開始進入陵前區,在那裡就有一古式重簷牌坊,上書「炎帝故里」四字。堡東的「浴聖九龍泉」上有沐浴殿和九龍亭。在清姜路北段十字路口有座石質華表牌坊,上書「神農之鄉」。清姜路中段十字路口又有一座古式牌坊,上書「人傑地靈」四字。寶雞橋樑廠門前天臺山入口處的蒙峪,坐東面西則有座跨路古建築「神農門」牌坊。這許多古建築都是為紀念炎帝神農氏的古跡,並由此逐步引進到炎帝陵,形成了過渡的陵前區。過了這「神農門」,經橋樑廠家屬區,向南即為常羊山炎帝陵,有盤山公路可達陵殿;另有可直登陵殿的石階。
我們沿著百米臺階拾級而上,直登陵台。陵台處有牌坊、山門,山門外豎立著一塊石碑,上刻「常羊山」三個大字,是西安著名書法家吳三大的手跡。被六根朱紅柱子撐起的山門,氣勢宏偉,正中懸掛著趙樸初先生手書的「華夏始祖」牌匾。穿過山門,便到了莊嚴肅穆的炎帝大殿,大殿是祭祀炎帝的場所。正殿高12米,面積400平方米,為清式廡殿,雕樑畫棟,古樸莊嚴,氣勢恢宏。正面門額上是「炎帝大殿」四個大字。大殿正中是4.5米高的炎帝銅像,偉岸健壯、目光炯炯的炎帝坐在-塊大石頭上,身旁放著一筐草藥,肩上搭著一塊獸皮,他一手拿著穀穗,一手拿著草藥,他的身後是冉冉升起的太陽,光芒四射。大殿的四壁繪著關於炎帝出生、成長、以及為民造福、與黃帝結盟的壁畫,主要有「常羊育炎」、「浴聖九龍」、「農業之神」、「醫藥之神」、「太陽之神」、「炎黃結盟」等,意象生動,引人遐思。殿內燈火輝煌,香火不斷,宏亮的鐘聲悠揚悅耳,回蕩整個山谷。大殿面闊5間,左右兩邊的大紅柱子上是西安著名書法家茹桂書寫的對聯:「創始定有人千載岐黃崇炎帝」,「流傳安無據八方稼穡念神農」。表達了對炎帝的崇敬之情。殿前是可容納千人的廣場,是祭祀炎帝的場所。廣場兩側分別建有鼓亭和鐘亭。炎帝大殿的左廂房裡則展出著炎帝的生平及傳說故事,右廂房的牆壁上懸掛著各界人士的題詞;東西兩側設有中國農業展覽館和中醫中藥史展覽館,修建炎帝陵及祭奠炎帝活動的生動場面可以通過電視錄相展示在人們眼前。祭祖區內還修建姜炎聖母宮和神農閣。西山腰有百草堂、藥王洞建築,既是研究中醫中藥的場所,又可以為群眾看病。
穿過殿堂往南,不遠處又有一座高峰,那就是常羊山的頂峰,有一條筆直的漢白玉石階通往山頂,炎帝陵就在這峰頂上,人們迫不及待地沿著這陡峭有似天梯的臺階往上爬,直至登上第999個臺階,才終於到達常羊山的峰頂。這裡有個龐大的圓形陵墓,墓塚周圍用青石砌築,墓碑上刻有「炎帝陵」三個遒勁飄灑的大字,是著名書法家啟功先生的手跡,四周松柏成林,視野開闊。墓前通道兩邊為歷代帝王塑像,陵塚後為頌揚炎帝功德的詩詞、楹聯和繪畫作品的碑林。站在這峰頂上,極目四顧,陵墓東連天臺山風景名勝區,北隔蒙峪河與諸葛山相望,南邊松柏成林,越林梢可遠眺高聳入雲的秦嶺大散關,向西俯視,清波滾滾的姜水縈繞姜氏城北流入渭河。陵墓整體以山取勢,古建成群,三面淩空,給人以雄偉、神聖、肅穆、古雅、幽靜的感覺。「國之大事,在祀與戒。」「蓋古聖之功德,惟帝最大。故後世之報享,帷帝最隆。」作為農業、醫藥和市場的創始者,炎帝神農氏在歷代祀典中,一直居於崇高的地位,海外僑胞、港澳同胞和大陸各界人士紛紛來炎帝陵祭祖拜謁,這裡有江澤民、李鵬、趙樸初、周培源、周穀城、楊靜仁、張愛萍、王首道、錢偉長、江華、王任重、耿飆、張平化、嚴濟慈、蕭克、羅青長、屈武等人的題字、題詞,也有社會各界人士留下的墨寶。
我跪倒在炎帝陵前,為我們偉大的華夏始祖叩首致禮。五千年漫長的歲月轉瞬即逝,曾經以創立了原始農業、中醫學而使中華民族提前進入了文明社會的偉大始祖啊,你可知道,歷史已進入了21世紀,你的13億炎黃子孫正在完成-個古老而神聖的使命,那就是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鬥!你知道嗎?華夏兒女不負祖先,不辱祖命,我們的載人飛船巳經上天,我們科研成就碩果累累,我們偉大的祖國蒸蒸日上,正在走向輝煌!華夏始祖啊,如你一般勤勞、勇敢、聰明的中華兒女們正在意氣風發地譜寫著人類文明新篇章!請為我們自豪吧,我們偉大的華夏始祖!我從高高的炎帝陵上抬頭望天,晴空萬里,天藍得令人心醉。
(章咸/黃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