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26日,参加遂昌县文联组织的「我以我心写遂昌」现场文艺创作采风活动,赴家乡红色古镇王村口、湖山乡创作采风。又勾起我对家乡古镇王村口的思念和红色的记忆……。
古镇王村口是镇政府驻地,自古为闽浦通往衢州要道,距县城50公里。元末明初王姓居此,故名,即以乌溪江此一流段为王溪,袭称王村口。早在清咸丰年间,这里已商贾云集、商业贸易十分活跃。歷史悠久,虽几经行政区域和机构变更,但王村口镇的名字一直沿用至今,故有「歷史古镇」之称。
行车一个小时,来到古镇王村口,迎面就能看到一幅醒目的红军军旗雕像,道路一侧是粟裕將军的硕大墙绘,另一侧是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纪念馆。这里常常能见到穿著红军军服、抗著红军军旗的人群,他们或是单位组织来体验红色之旅的,或是公司组织来参加团建的,也有学校的学生通过这样的体验来缅怀先烈。我们被各种各样的红色元素所吸引,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各种红军相关的壁画以及小红旗,到处都是。而这里恬静悠然的田园生活,沁人肺腑的空气,闪烁流过的小溪,恬淡的山野风情,悄悄洗去莫名的烦躁,开启了久闭的心扉,也许是曾经有过的山村生活经歷,对於厚实的大山、淳朴的村民,內心总是怀有一种別样的亲切。
走在古镇幽深而逼仄的小街里,就像穿行在歷史的隧道中,老墙老土,一段不长的鹅卵石铺就的老街,磨得棱角全无的鹅卵石上,会烟嵐般涌起一种古风古韵。这老街,漆皮剥落的大门后,往往会有一个接一个或远去或在老百姓口中闪烁的故事,或慷慨激昂、或缠绵淒切、或一声长叹中,太阳醉汉般踉踉蹌蹌掉下山去,只从书画般的留白和尾音里引人凭弔追思。现今,大体修復一致的明清店铺,相互注目中仅在中间留出窄窄的老街,宽阔的木门和促狭的店面显得不太相称,新旧浓烈,曾经的繁荣依然处处充满注释般的语言。除了个別的店铺,门楼古得有点味儿的就是那桥西街上程氏明清时的建筑了。我不知道在古镇上曾上演过多少慷慨悲壮的故事,在多少次攻坚的廝杀面前,保持了自己的傲岸和尊严,她曾是红军挺进师师部的驻地。这就是古镇的精神,永远会隨著那一次次的战斗走向歷史的深处。那是1935年,刘英、粟裕將军率领挺进师开闢了以王村口为中心的浙西南游击根据地。在王村口一带开展了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爭,红军也从原来538人增至2000多人。给王村口古镇留下了许多革命遗址和可歌可泣的战斗故事。至今还完好地保存著挺进师「八一」誓师大会旧址天后宫,挺进师召开群眾大会的宏济桥,苏维埃政府旧址蔡相庙,挺进师师部旧址。由这些旧址和粟裕將军骨灰敬撒处——月光山公园,白鹤尖红军纪念亭,新建的挺进师展览馆组成的挺进师革命纪念建筑群,成了古镇的精神堡垒,「精神的力量 新时代之魂」,引领古镇人前进。古镇先后被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党史教育基地,成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第二批名录和省经典红色旅游景区。
粟裕將军夫人楚青同志题的一首:「当年鏖战此山中,热血染得乌溪红;鱼水相依深情在,浩气长存月光峰。」使我们彷彿回到了当年轰轰烈烈的革命斗爭中。几个头戴八角帽,身著红军装的「红色小导游」,又让青山裹著的王村口古镇,一改昔日的沉默,有了宣传和介绍自己当年那些风云变幻的红色故事的平臺。经「小战士」的讲解,一段激荡山河浙西南红色革命史会变得更清晰。红军挺进师纪念馆,以图片、声光电等现代技术,再现了那一段可歌可泣的歷史,粟裕將军讲的一句「我们的师部和领导中心就放在王村口镇。」奠定了王村口镇在红军挺进师的歷史地位。而浙西南干部培训学院,已成为激发党员干部永保革命青春的「加油站」,提高干部素养和本领的「大熔炉」。「红色古街与培训学院互为补充,拓展出了培训加旅游的一条完整產业链。」
如今炮火纷飞的年代已渐渐远去,但留给古镇的红色记忆,红军的革命精神,却並未隨著时间流逝被人遗忘。曾有遂昌「小上海」之称的古镇,在失去林业经济优势后,人们把目光投向:「打造红色品牌、做好古色文章,彰显绿色魅力」。开展「1935文旅街区」復原工程项目,从古老的天后宫开始,让古街重现了1935年红军挺进师进入王村口的情景。几百米的老街上分佈著各色店铺,既有传统的土特產店铺,也有「红军饭店」、「红军大凉茶」、「红军驛站」、草鞋、竹篾、手工蓑衣、木槿花宴、自酿的红军酒等各种承载了红色记忆的老物件、使老手艺百花齐放,这样的特色小店,让这个小镇晕染上一份独特的韵味。让不少村民走上了致富新路。实现「省级旅游风情小镇」的长远目標,旅游服务接待能力也有了明显提升。经过整治,古街更「红」了,空中「蜘蛛网」不见了,车辆有序停放了,街面秩序井然,一幅美丽集镇的新画卷正在缓缓展开。从曾经的鲜为人知到如今游客纷至沓来,改革开放的40多年,古镇立足红色「基因」,不断耕种「红色山水」,传承「红色精神」,不仅打造出集「红色体验、文化教育、度假养生」为一体的「红色之旅」,也完成了「红色旅游」向「红色经济」的蜕变,如今,走在古镇的红色老街,白墙灰瓦的古民居与铺满鹅卵石的石板路,彷彿就能感受到那个年代的红军故事与古镇40多年发展的水乳交融,给群眾带来了真正的「红利」。谱写了一首精彩绝伦的红色古镇发展蜕变进行曲。
古镇是从时光中、从元末明清走来的那一间古店,在黄昏的静默里,最后一线落霞隨天边云絮一起隱退时,古镇只剩下一个沦丧的背影,一种歷史延续的符號,定格在岁月的深处。古镇离我们远去了,从古镇中脱胎而来的新时代的小镇正在矜持地延展,匆匆而过的脚步声充满嚮往幸福的激情,本来独享的小村、小桥、小家的清閒,早已被游客搅得少了许多安寧,攒动不息的人头几乎成了眼前唯一的风景。那喧囂的杂讯,正是出自於这些鳞次櫛比的食坊、农家乐酒楼,出自密密麻麻的摊床、卖店,出自人头攒动的各色游客组成的长街人海,而蓝眼睛黄头髮的外国人更显人眼,成了窄街的一道美丽风景线。各种粗嚎的,沙哑的劲歌、嗲声嗲气的甜歌毫不掩饰自已的满足。这时,那种远去的古风古韵会无声无息地飘来,如水一样漫过全身。作为古镇人,我深深怀念那一段难忘的岁月,那些门楼、牌坊、残碑后面涌动的故事。在落霞和余暉中,红色古镇显得格外的耀眼,有了一种新的詮释——借助「挺进师」这块品牌,提炼弘扬「挺进精神」,努力探索出了一条新时代乡村振兴发展的新路子。古镇 5A 景区镇整体提升工程正如火如荼地推进,投资 1.36 亿元的游客接待中心、研学培训基地等设施,不久將以崭新的面貌创建省级旅游风情小镇、省级美丽城镇、全市唯一的5A级景区镇和全国红色旅游示范镇,呈现在世人面前。
(张先林/遂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