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快來看,溪裡有好多的赤鱗魚,成群游得好自在。」一個小孩像是發現了新大陸似的呼喚,立即驚動了附近村民和一同玩耍的同伴們前往觀看,這是遂昌縣垵口鄉的一景。
春江水暖鴨先知,大自然的生物往往比我們人類更容易感知環境的變化,消失了幾十年的赤鱗魚的回歸,印證了遂昌水質的遞變。這種魚非常稀有,也很珍貴,因為它對水質要求極高。從「赤鱗魚」的回歸讓我們看到鄉村的綠美「淨」界。我還在孩童時,在家鄉小溪中陪大人一起抓過「赤鱗魚」,春天桐子花開時,最好捉這種魚,魚肉特別鮮美,幾十年不見,真想去實地一觀。
垵口鄉位於遂昌縣西南部,是十八里翠國家級水利風景區中重要的一部分。作為遂昌縣最重要的生態屏障和飲用水源保護地,垵口鄉承擔著下游七萬多人民群眾飲用水安全的政治責任。送一江清水去下游,保一方淨水成為垵口鄉的頭等大事、首要職責。如今,「秀水垵口」躍然而出,「潔淨鄉村」榜上有名。草更綠了,水更清了,天更藍了。綠樹成蔭、花香四溢、鳥語不斷、溪水清澈、魚兒在水裡歡快地游動的美麗小河。保護生態河道在垵口鄉現已成為一項全民自覺參與的行動。
前不久,筆者有幸親臨該鄉採風目睹一幅幅動人的畫面。初夏的一天,到垵口鄉採風活動,上午八時,我們坐的大巴車在崎嶇蜿蜒的山路上穿行,我坐在窗邊,透過窗外望去,窗外的景色,盡收眼底,藍藍天空,公路兩旁,一片一片的綠色,那是葳蕤茂密的山林,山中的野花開得格外豔麗,清澈見底、晶瑩碧透的溪水叮叮咚咚地向前跑去,像一條飄動的絲帶,整個山野充滿了詩情畫意。
在垵口鄉河道邊多了一道亮麗的風景:一群穿著雨鞋、拿著火鉗、拎著垃圾袋的人在清潔河道。鄉領導告訴我們,這些人就是鄉清理河道的志願者,他們正積極參與「萬人潔淨家園」行動,不過在本鄉已是常態化了。我們跟著鄉領導邊走邊參觀邊聽治水的故事:「老人叫林水根,是一位高齡八十六歲、有著五十八年黨齡的老黨員。因為熱心,他是源頭活水的守護人。一個夏天的清晨,老人發現水裡漂著一頭近百斤重的死豬。拎不起也背不動,老人只好一步一挪地將發爛發臭的死豬拖走。像這樣的事還有很多,但老人說,他只是把分內事做好。因為執著,他是河道環保的快樂義工。起初,一些村民並不理解老人的行為,認為老人多管閒事,還說起了風涼話。老人聽了笑答道:「大家都誇垵口水好,我心裡頭就開心,臉上就有光!」因為信念,他是全民治水的先行者。老人的行為潛移默化地感染了周圍的人,如今護水、愛水、治水成了全村男女老少的共同行動。這幾年,垵口鄉在繼續深化「中國最潔淨鄉村」建設中,保潔覆蓋到每個自然村和每條河道,實現了日掃日清的常態化管理。持續在村推進垃圾分類試點,「五水共治」,彙聚了百姓正能量。
| 翻開人類五千年文明史,大禹啊,為治水,你在外十三年與民同甘共苦,「三過家門而不入」,而今大禹處處現,自發的治水和老人的故事,展示的是該鄉「五水共治」的民間力量。我深信,在我們身邊,沒有聽到的故事,會比聽到的更多。而通過實施「河長制」,實施駐河幹部「包乾制」,調動村級河長的「主力軍」作用,詳細制定「一河一檔一策」,做到任務明確,責任到人。推行化肥、農藥「雙減」管理,全面禁用高毒、高殘留農藥,推廣有機肥,加強畜禽養殖業生態化改造,實現固態肥、液肥綜合利用等等一系列措施,便是鄉里治水的有力保證了。來到鄉垃圾資源化利用站,鄉領導邊和工作人員招呼邊給我們介紹:這是全市首個有機垃圾資源化利用站。鄉政府採取岸上岸下「雙管齊下」,在岸上,擴大垃圾分類處理試點範圍,給更多垃圾貼上「身份證」,實現垃圾分類和減量。聽著介紹,不覺在心底湧出新詩一首:「垃圾細分淨水源」(新韻):垃圾細分有新招,化解成肥入九皋。飲水源頭無玷染,溪潭浪底度銀鰷。
採風結束了,一點粗淺感受,幾個笨拙文字,難以描摹印象中那個人水和諧的自然景觀和江南綠海的美貌。十幾年前,這裡還是人們口中的「豬糞村」。如今的垵口,鳥語花香,清澈見底的河水穿村而過,魚兒嬉戲、水秀河清。難怪,一群群外地遊客來到村裡,不禁感慨:「這水真乾淨!」到這裡宛如走進一幅山清水秀、村容整潔的美麗新農村畫卷。這時,湯顯祖筆下的「山也清,水也清,人在山陰道上行,春雲處處生」的唯美生態畫卷。在腦海中不斷湧現……。
(張先林/遂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