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關於本會 《台浙天地》 友站連結 浙江省人民政府網站 简体中文 聯絡我們  
浙江省旅台灣同鄉聯誼總會

應守岩老師的「白雲飄飄」著作

龔玉和

  杭州師範大學中文系應守岩先生的文集《白雲飄飄》,近日由西泠印社出版社付諸出版,應先生將自己多年的心血- - 發表在各種報刊上的著述論作,聚匯成集,或許,從這本厚重的文集中可以窺探到,他一生在事業上不懈努力的豐碩成果。
  讓人不由想到,如果我們的每一位元教師或文化工作者都能如應先生那樣,為自己過往的辛勤努力交出這樣一份靚麗的答卷,留給世人,也傳給後人,該多好!
  全書分為上、下兩大部分,上篇稱為傳承篇,下篇為研討篇。

  應先生曾經是中學與大學的語文教師,從教多年,講授中國文學的經驗與心得融匯在書中,這些文字原先散落在各種報刊上,除了課案分析,還有教學中的體會與經驗,以及對經典範文的剖析,尤其對於古典詩歌、遊記、小說、戲曲、古漢語均有獨到的見解與研究,成為人們在賞析先人經典作品時,不可多得的輔助讀物。
  這些語文教學中積累的經驗,難能可貴,非常值得後輩學人與師生作為參考用書。
  文集中還有應先生為《兩浙遊記選》、《古文分類導讀》、《南宋詩詞解讀》、《說海淺探》、《學耨堂文集校點說明》、《六如居士集》、《西湖小品》所寫的前言與後記,雖說只是為他人做嫁衣的文字,但是,行文簡練嚴謹,說理透徹,既可以讓人瞭解該書的內容與特色,便於閱讀,也可以窺探到他做學問一絲不拘的文風。
  應先生在《西湖小品》後記寫道:西湖是個山水優美的湖泊,更是一個內涵豐富的文化湖。歷代士人在湖畔繪藍圖、興土木,或築宮觀,或建祠廟,或治苑囿,文人也因策筇蠟屐,留下了雪泥鴻爪,或賞臨之景趣,或抒把盞之情懷,不僅為天香國色之湖泊增添了風韻,也為後人留下了賞心悅目的審美文本及精神食糧。
  應先生是浙江東陽人,杭州大學中文系畢業,執教於杭州多所大中專院校,對於杭州山水文化,了若指掌,人們稱西湖為「文學的湖」、「文化的湖」,許多內容就是出自大眾喜聞樂見的文學小品,也就是歷代文人所創作的篇幅短小、感情率真、妙趣橫生的隨筆、散文、遊記、人物等小品文。在本書中能看到,應先生對這類經典作品,可說如數家珍。
  
下編稱為「研討篇」,搜集了應先生這些年來對古典文學研究的成果,印象至深的論文莫過於《試論南宋的西湖詞》,唐詩宋詞,無論是在我國文學史上,還是世界文學寶庫都有著獨特的地位,中外史家無不認為,宋代是我國文化事業的巔峰時期,正如陳寅恪認為:「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
  應先生說,作為杭州人,研究南宋詩詞,這是理所當然的事,南宋詞既是北宋詞的繼承與延續,也是北宋詞進一步的發展,成為人類文化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杭州,作為南宋京城,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如果將西湖詞比作一條河,毫無疑問,南宋時期的西湖詞應當是最洶湧澎湃的一段。為了使讀者更好的學習與研究南宋詞,應先生將南宋詞與南宋王朝一百五十多年歷史劃分為四段,也就是南渡初期(1126-1162);中興時期(1163-1207);苟安時期(1208-1264)以及衰亡時期(1265-1310)。
  他分別將這四個階段有代表意義的詞人與作品進行了分析:先以柳永的《望海潮》為代表,東南形勝,三吳會都,詞中將「錢塘自古繁華」,百姓富足,安居樂業,三秋桂子,十裡荷花,描繪得淋漓盡致,以至於金主完顏亮聞詞心動,遂起「投鞭渡江,飲馬吳山第一峰」的野心。對於今人來說,一首詞曲,居然能引起北方遊牧民族的大舉南侵,招來無辜百姓的血光之災,則是不可想像之事。
  在書中,他舉出了南宋初期詞人表現的「家國興亡」情懷,對於故國(北宋)的思念,列舉南宋文人趙鼎的詞「江月初生,聽悲風、蕭瑟滿山零葉,夜久酒闌,火冷燈青,奈此愁懷千結,…。」詞人對於家國的命運、家鄉的思懷,「千萬鄉關,夢遙吳越」,故國之思,流溢於行間句裡,讀後讓人怦然心動!書中介紹了中興時期的主要詞人辛棄疾、陳亮、劉過以及他們的代表作;也介紹了苟安時期的詞人劉克莊、陳人傑、方岳、吳文英等的作品。
  最讓人感歎的莫過於,南宋衰亡時期的西湖詞人以及他們的作品,猶以周密(1232-1298)、劉辰翁(1232-1297)、王沂孫、張炎(1248-1320)、蔣捷(1245-1350)、汪元量(124•-1317)等為代表,這些人被稱為「遺民詞人」,生活在一個腥風血雨的苦難年代,處在時代鼎革的動盪時期,大多居住在京城臨安,經歷並目睹了宋代文化的繁榮,又經歷並感受到亡國之痛,由此,他們的詞既承接了前代詞人高亢悲壯的風格,轉而、又落入低沉悲涼歲月特色,在西湖之濱唱出悲哀悼亡的時代絕響。
  以宋末詞人劉辰翁的《江城子•西湖感懷》為例:湧金門上船場,湖山堂,眾賢堂。到處淒涼,城角夜吹霜。誰識兩峰相對語,天慘慘,水茫茫。月移疏影傍人牆。怕黃昏,又昏黃。舊日朱門,四聖暗飄香。驛使不來春又老,南北共,斷人腸。此詞寫於南宋亡國前,讀者從「天慘慘、水茫茫、驛使不來春又老,南北共,斷人腸」的西湖景色與個人感受的描寫中窺探到作者憂國憂民的情懷。
  陳德武的《水龍吟•西湖懷古》寫得別開生面:「東南第一名州,西湖自古多佳麗。臨堤台榭樓閣,遊人歌吹。十裡荷花、三秋桂子、四面晴翠。使百年南渡,一時豪傑,都忘卻,平生志。可惜天旋時異,藉何人雪當年恥?登臨形勝,感傷今古,發揮英氣。力士推山,天吳移水,作農桑地。借錢塘潮汐,為君洗盡,岳將軍淚。」雖說題名「懷古」,實為「傷今」。雖有亡國之恨,並非一味消極,而是「藉何人雪當年恥」,希望有「力士推山,天吳移水」,以錢江大潮,浩浩蕩蕩,一洗國恥,以慰岳飛在天之靈。
  另一位宋末詞人張炎,為宋初四大名將張俊之後,世居杭州,祖父張鎡卓有文名。宋亡後,張炎北上大都,後回歸杭州,飄泊無依,足跡遍及江浙。他的詞集有《山中白雲詞》,存世三百多首,九成為宋亡後所作,充滿對故國的懷念,其詞《南浦•春水》可見一斑:「波暖綠粼粼,燕飛來、好是蘇堤才曉。魚沒浪痕圓,流紅去、翻笑東風難歸。荒橋斷浦,柳陰撐出扁舟小。回首池塘青欲遍,絕似夢中芳草。和雲流出空山,甚年年淨洗,花香不了。新淥乍生時,孤村路、猶憶那回曾到。餘情渺渺。茂林觴詠如今悄。前度劉郎歸去後,溪上碧桃多少?」
  應先生說,縱觀南宋的西湖詞,形象並富有感情地記錄了杭州歷史,乃至整個南宋王朝盛衰興廢的變遷,或令人振奮,或讓人沮喪,一笑一顰,或讓人賞心悅目,或使人痛徹心肺,無不給後人留下了深沉的思考。
  可以說,南宋西湖詞是一面歷史的鏡子,題材廣泛、類別繁多,風格出類拔萃,既有對人生、對社會和家國的感歎,又有對民族的未來寄予期許。今天學習南宋西湖詞,就是要昭告世人,不能再讓中華民族重蹈覆轍,振興華夏文化是每個炎黃子孫的責任。南宋西湖詞的思想意義與藝術價值對後世中華文化的影響與啟迪則是深遠與回味無窮的。
  全書最後部分為應先生加入杭州歷史學會、浙江水滸三國專業委員會、古都文化研究會與西溪文化研究會所撰寫的論文,發表在相關學會的論文集上。這些卓有見地的論文,足見應先生古文化存量的深厚以及對古代經典著作研究之深邃,限於篇幅,難於一一列舉。

(龔玉和/杭州)


回本期目錄    《台浙天地》總目錄

浙江省旅台灣同鄉聯誼總會 會址:108台北市萬華區和平西路三段382巷11弄17號5樓
發行人兼社長:胡李世美 總編輯:留問政 聯絡秘書:徐薇蕙
電話:(02)23045561 傳真:(02)2302-0435
深圳聯絡主任:寧松林 電話:+86-137-23456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