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關於本會 《台浙天地》 友站連結 浙江省人民政府網站 简体中文 聯絡我們  
浙江省旅台灣同鄉聯誼總會

「後樂」堂主范壽康的傳奇人生

何有基

  范壽康(1896-1983),字允臧,浙江上虞豐惠人。係著名教育家、哲學家。曾任上虞春暉中學校長,廣州中山大學、武漢大學、安徽大學、臺灣大學等院校教授,臺灣省圖書館館長。1982年,由臺灣轉道美國,從三藩市飛抵北京定居。曾任全國政協常務委員會委員。范壽康的父親范高平,清末留學日本,與陶成章、經亨頤交往甚篤,係上虞頗具名望的學者和實業家。曾參加轟轟烈烈的辛亥革命。從范家收藏的《笵氏族譜》中,其先祖可追溯到北宋的范仲淹。范壽康在上虞豐惠老宅正廳,高懸一匾,上書「後樂堂」,乃取自范仲淹《岳陽樓記》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名句。范壽康自幼聰慧,學業頗佳。14歲,就讀寧波府中學堂。16歲,考入浙江省立醫學專門學校。1913年夏,年僅18歲的范壽康與郭沫若、郁達夫、夏禹鼎、錢潮等一起赴日本留學。先習醫,後攻讀教育和哲學。范壽康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獲教育、哲學碩士學位。
  1923年,范壽康學成回國,在上海商務編譯所哲學教育部任編輯,主編《中國教育大辭書》。同時,兼任中華學藝社編輯部長,主編《學藝》月刊。1926年,任廣州中山大學教授兼秘書長。1927年,任上虞春暉中學校長,為春暉早期名師之一。1932年,任安徽大學文學院院長。1933年至1938年,出任武漢大學人文學院哲學教育系教授,主講「現代哲學」、「中國哲學史」、「哲學概論」、「希臘哲學研究」等課程,以通俗、嚴謹的教學風格深得學生們的喜愛。在執教中,他熱情介紹馬克思主義唯物論,講授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宣傳「抗日救亡」的愛國主義思想;支持「一二•九」學生運動等,深受進步同學的歡迎和愛戴。
  在以周恩來為首的中共代表團全力斡旋下,「西安事變」得以和平解決,促成國共兩黨的第二次合作,由此拉開了中國從長期內戰到全民族抗擊日本侵略的序幕。1937年「盧溝橋事變」,抗日戰爭全面爆發。1938年,范壽康「投筆從政」,出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副廳長,兼七處處長,協助廳長郭沫若領導抗日宣傳工作。范壽康在此任上,積極編錄《日寇暴行錄》等揭露敵偽罪行資料;熱情支援在華日本人組建的「反戰同盟」工作。1940年,范壽康出任文化工作委員會國際研究室主任、政治部設計委員,以及行政院參議等職。「皖南事變」發生後,范壽康辭去政府工作,應聘擔任商務、中華、世界、正中、開明、大東、文通等七大書局聯合辦事處主任。為編寫出版大後方中小學教課書,不辭辛勞,貢獻良多。
  1945年年底,范壽康應陳儀(浙江紹興人)所邀,出任臺灣行政長官公署參議,接收「臺灣總督府圖書館」,改名臺灣行政長官公署圖書館(今臺灣省圖書館),出任館長。1946年1月19日,任臺灣行政長官公署教育處處長,主持編寫中、小學教科書,及編譯一些外國著作。范壽康提出:「我們為臺灣人民編中小學教科書也要以魯迅為榜樣,要站在大眾的立場,提倡科學與民主,不能復古倒退。」范先生的主張,得到臺灣行政長官陳儀的贊許。為消除日本軍國主義在島內強制推行長達50年,以割裂中華民族血脈及中華文化文脈為目的「皇民化」運動之流毒,范壽康等發起推廣「國語運動」,專門組成「國語推行委員會(魏建功任主任)」。當時的臺灣,多數人不會講國語,看不懂中文書報,書店裡也買不到中文書籍等。范壽康一班人,從教育界入手,主張在中、小學到大學,大力推行國語教育,提倡講中國話、習中文、讀中文書刊等。為了滿足臺灣同胞對中文書籍之急需,原廣州大東書局經理呂調卿(浙江上虞人),應邀在臺灣開辦啟明書店,並以他的老關係,緊急調運商務印書館、開明書店等七大書局之書籍到臺灣,解了燃眉之急。在社會上,他宣導「血統一致,不忘祖先」,推行說中國話、看中文報、讀中文書。為臺灣全面恢復「中國化」,而竭盡全力。僅用短短一年的時間,臺灣同胞從言談到出版物,從思想到觀念,大為改觀,局面煥然一新。有人認為,今天臺胞普通話講得如此地道,與當年大力推廣「國語運動」密切有關。
  1946年夏,范壽康負責的教育處,還選派100名臺灣公費生到大陸大學學習,讓他們熟悉和掌握中華文化。其中,約一半人學成回臺灣,另一半留大陸。留在大陸的這批臺灣青年知識份子,在新中國成立後,多數成為宣傳、外交部門的骨幹力量。10月10日,范壽康代表陳儀出任臺灣大學(原臺北帝國大學)校務維持委員會委員,為該校新生出謀劃策。
  1947年初,陳儀因「二二八」事件離職,編譯館被裁撤,范壽康改任臺灣大學文學院哲學系主任,兼該校圖書館館長。范教授在台大講哲學,一仍舊貫,堅持宣傳辯證唯物主義思想,成為臺灣學界講授辯證唯物論的一面旗幟。在范壽康病故後的遺物中,有一封來自臺灣學生的書信,信中回憶了1954年范教授上哲學課的情景:「先生講授辯證唯物論雖然只短短一百分鐘,也沒有用『唯物辯證』等詞兒,在1949年以後的臺灣,卻是絕無僅有的。學生的印象因之也特別深刻。」足見范壽康作為教學家,感人之深遠。
  1970年,年屆75歲的范教授,退出教育界。范先生在台期間,曾擔任臺灣開明書店董事長多年。
  1980年秋,范壽康在二女兒陪伴下,離開居住長達三十八的臺灣,由臺北飛赴華盛頓,落腳在三女兒家。他給三女兒夫婦的詩云:「愛國應忘老,人間知晚晴。欣逢中興日,願作鼓吹聲。」表達晚年報效祖國的心願。當時,在美國和加拿大的子女希望他留居美國,安享晚年。范壽康卻認為,「祖國的泥土,在遊子心目中,芬芳無比,不可與異國土地同日而語。」在離開美國前,他給留學美國的愛孫詩云:「飄飄宛似一沙鷗,華府逢秋風滿樓。故國山河無限好,暮春飛渡上神州。」
  1982年4月18日,范壽康在第五兒子夫婦陪同下,從三藩市飛抵北京定居。當時,到機場接機的有范先生在大陸的兒女,以及早年的學生。據范壽康的學生李銳說:「范先生下機時,雖然坐在輪椅上,依然精神矍鑠,毫無長途飛行後的倦容。」范壽康與前來迎接的家人、學生一一握手,談笑風生。第二天早晨,經普椿前去探望。經普椿為春暉中學籌建者經亨頤之女,范壽康的學生。見面時,范壽康還認得出這位「普妹妹」,他們愉快地回憶起在「春暉」時的師生情誼。之後,前來探望的有老同學、老朋友,還有一些不相識的老人。當年,回大陸定居的臺胞很少,而范壽康的身份又比較特殊,所以,上門探訪者特多。范壽康十分理解大家的心情,凡知道的一一作答,並告知大家,以後的情況會愈來愈好,親人團聚的一天總會到來的。
  在京期間,范壽康先後受到鄧小平、鄧穎超、廖承志、胡愈之等党和國家領導人的會見。鄧小平設便宴為范壽康洗塵,表示歡迎他回來。不久,范壽康被增補為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常務委員。應邀列席中共「十二大」開幕式,他滿腔熱情地寫下《預祝八十年代三大任務任務順利完成》一文。范壽康懷著喜悅的心情寫信告訴在境外的子女說:「國家待我至為優厚,當以有生之年報效國家,為祖國統一而努力。」范壽康與闊別近半個世紀的老友葉聖陶、吳覺農、徐逸樵、董聿茂、湯佩松、陳禮節、鬍子嬰等相會,相談甚歡。范壽康參加郭沫若故居開幕式後,寫下《懷郭沫若學兄》詩一首:「福岡惠書一朵雲,申江遠別見深情。半生漂泊今歸去,遺恨無緣再見君。」范壽康遊覽了北京紫禁城和頤和園,觀賞了景山的牡丹和北海的秋菊,為《北京晚報》寫下:「華府櫻花謝,東飛燕市來;神州無限好,喜見牡丹開」的詩篇。
  5月,范壽康回到魂牽夢縈的故鄉上虞,展現在先生眼前的一切深感親切,尤其是老家親人們的鄉音笑貌,更使他迷戀與陶醉。在臺灣時,范壽康有首懷鄉詩云:「衰年更切故鄉情,漢有曹(娥)碑晉謝(安)塋。最是傍湖花似錦,柳蔭三月轉流鶯。」今天,他看到家鄉的深刻變化,父老鄉親生活之甜美,欣喜萬分,寫下「半身漂泊東歸客,喜見故鄉萬象新」的詩句。在老家豐惠,范先生祭掃了祖墓,並在祖宅作短暫停留。當范壽康來到白馬湖春暉中學,故地重遊,感慨萬千,這位50多年前的老校長,給師生們作了一場生動的報告,深得年輕學子的歡迎。范先生在浙江期間,重遊杭州西湖,樓外樓的醋魚和蓴菜更勝當年。
  這一年的春節,是范壽康返京後的第一個春節,也是最後一個春節。此時,適逢范老先生八十八歲生日,在祖國大陸的兒女、兒媳、女婿及孫輩們紛紛前來祝壽,廖承志夫婦專程前來祝賀,還有老同學和他的學生,濟濟一堂,熱鬧非凡。范先生看到有這麼多人在一起歡度春節,為他祝壽,甚感喜悅和快慰。范老先生臨終前五天,在其日記中曾抄錄于右任詩句:「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陸。大陸不可見兮,只有痛哭!」這可能是表達他自己晚年回到祖國大陸的慶倖,是對于右任先生晚年思鄉之切的哀歎,也是對留在海峽彼岸親朋故舊的懷念。
  近一年的耳聞目睹,切身感受,范壽康老先生對新中國有了深一層的認識和理解,他在重版《中國哲學史通論》序言中說:「目下祖國中興,生氣蓬勃,富強遠景已在目前,國人揚眉吐氣之日已經到來。際此盛世,凡我同胞更應淬厲奮發,對提高今後精神文明及物質文明做出更大貢獻,而且在於未來,國人不應妄自菲薄,更使祖國精神文明及物質文明居於整個世界人類先進之行列,發揚示範之作用。」
  晚年的范壽康先生,仍筆耕不輟。為經亨頤寫了傳記,撰文懷念老同學郁達夫,還準備為陳儀將軍寫傳記。後來,喜聞福建故舊,錢履周為陳儀寫好了長篇傳記,范先生深感慰藉。范壽康著作頗豐,主要著作有:《教育哲學大綱》、《哲學及其根本問題》、《美學概論》、《教育概論》、《倫理學》、《中國哲學史綱要》、《近代六大教育思想家》、《朱子及其哲學》等。
  1983年2月27日,范壽康先生在京病故,骨灰安放在八寶山紀念堂,實現了范壽康先生「落葉歸根」之心願。

(何有基/紹興市)


回本期目錄    《台浙天地》總目錄

浙江省旅台灣同鄉聯誼總會 會址:108台北市萬華區和平西路三段382巷11弄17號5樓
發行人兼社長:胡李世美 總編輯:留問政 聯絡秘書:徐薇蕙
電話:(02)23045561 傳真:(02)2302-0435
深圳聯絡主任:寧松林 電話:+86-137-23456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