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關於本會 《台浙天地》 友站連結 浙江省人民政府網站 简体中文 聯絡我們  
浙江省旅台灣同鄉聯誼總會

墨魚汛 我在船上扳頭槳

金 濤

  墨魚,又叫烏賊,俗稱舟山「四大家魚」之一。墨魚汎,則與帶魚等合稱為舟山四大漁汎。昔日,每當立夏以後,由於礁岩上有海帶、海苔等海洋植物,墨魚卵可依附於此,外洋的墨魚為此大批進入內港,由北南下,到舟山漁場的近海礁叢中來產卵。故舟山有「立夏上山,小滿下蛋」之諺語。
  1968年,在那特殊年代,為了籌集家鄉黃龍文宣隊的活動經費,公社決定抽調4個男隊員進行拖墨魚生產,而我的職責是在墨魚船上扳頭槳。
  不過,拖墨魚的設備較為簡單,一艘帶角船、一頂拖網、4個漁民,就可下海生產了。因此,經過一星期的緊張籌備,在立夏次日,在那風和日麗的天氣裡,我們出海拖墨魚了。
  那天早晨,睛空萬里,海霞滿天,我們迎著大海上噴薄而出的太陽,從黃龍島南港碼頭出發,沿著港灣的礁岩線,慢悠悠地搖著大櫓、扳著槳,緩緩地前行。
  當天,開船後,我們先在港灣內試探性地下了一網,但捕撈的墨魚僅有三、四個,有點令我失望。然而,那捕魚的拖網和作業方式,卻引起我濃厚的興趣。
  據掌舵的王老大告知,捕墨魚的作業形式很多,有張網、對網、墨魚拖等。其中,墨魚拖又叫烏賊拖,是一種古老而獨特的拖網作業形式。而它的網具,叫做單船底層桁杆拖網,上端的兩根竹竿叫「桁杆」,竿的下麵底盤有根沉子綱,裝有4千餘枚古銅幣組成的滾輪。其所以如此,因為產卵的墨魚粘伏於礁岩上,若無滾輪,漁網難以在凹凸不平的礁岩上爬礁前行。
  同時,王老大又說,拖墨魚的「出網」手水準要高:一要熟知海域內的每塊礁之特性。因為海底暗礁,肉眼未見,崎嶇交錯,地形複雜。稍有不慎,就會網破魚遁。二要耐心和毅力。因為一網下去,要連續幾小時才能起網。其間,要掌控船速,要慢櫓、淺槳,不斷地提降綱繩,並要關注網具的動態和潮汐的流向。聽此一說,我倒長了不少見識。
  稍後,我們的墨魚船搖出了港灣,放眼望去,卻是另外一種景象。在哪遼闊海面上,有300餘艘墨魚船分佈在四周的礁岩叢中。其間,有玉環的小白鴨,溫嶺的闊頭舢舨,寧波薑山的帶角船,舟山的紅頭對等等,造型不一,塗紅漆綠,各具特色,構成了墨魚旺汛的美麗風景線。
  此時,我們的墨魚船,在南港口外的海峽邊下了第一網。因為下網後,船速放慢,除搖櫓和掌舵外,扳頭槳的可以暫時歇一歇。於是,我坐在船頭,追憶這墨魚汛的有關往事。
  據考證,墨魚汛最早記載於《逸周書》,距今已有3000多年歷史了。而在唐宋以前,墨魚鯗俗稱螟晡,已是朝廷的貢品。元泰定二年(1325),甬舟海域出現了墨魚拖的作業形式,迄今也有近700年歷史了。民國25年(1936),舟山漁場有墨魚拖1000餘號,年產墨魚5000多噸,以見當年漁場之興旺。
  當然,在我的童年時代,家鄉的墨魚真多。那時候,不用駕船出海,僅憑一些簡單的工具,就能在內港的礁岸上,徒手捉墨魚。其間,「撩捕」作業是站在岸崖上,用長撩杆觸動礁上的墨魚。使之離礁外竄落入網兜而捕獲之,《爾雅》中稱之為「罺」。為此,每當昔日「立夏東南風,烏賊匆匆入山中」之際,我光著腳丫,肩背竹簍和長竹杆,跟隨外公用「撩捕」的方法去捉墨魚,挺好玩的。不過,現今墨魚少了,這種古老的作業方式,早被淘汰和消亡了。
  當時,正當我浮想聯翩之時,忽而出網手一聲吆喝:起網了!打斷了我的思索。此時,我趕緊起身,跑到中艙,幫助出網手一起去拉下綱。嗨,畢竟外港的魚兒多,這一網上來,撈上的墨魚有30多個,勢頭不錯呵!
  然而,從當年出海的經歷看,拖墨魚的作業不僅特殊,而且非常的辛苦:一是體力消耗大。就說我扳頭槳吧!並非我想像中那麼輕鬆。這可不是在西湖上划船、蕩槳,那麼好玩,這是在大海上扳槳、捕魚。有時,逆潮行舟,要近一小時內不間歇的著力扳槳,一刻也不能停頓。所謂「拖船櫓、擂臺鼓」,「敲煞擂臺鼓、搖煞拖船櫓」,這可苦了我了。開始,我手心發熱,頭上冒汗,繼而手臂發軟,腰酸背疼。接著,我右手的手心上磨出了兩個水泡泡,扳槳時更是痛苦不堪和艱難了。後來,我只得用條毛巾包著右手,忍著疼痛、咬咬牙堅持著。畢競我也是七尺男兒,不能就此認慫吧!再後,好不容易撐到中午,老大下令「暫潮」、吃飯,我才歇了一口氣。
  二是船之簡陋和生活低劣與艱苦。拖墨魚者,茫茫大海,豆冠小船,船上無灶、無床、無淡水艙,俗稱「三無」之赤膊船。因此,若無王老大想得周到,開船時從家裡拿來缸灶、鐵鍋、木柴,以及碗筷等餐具與鹽等,船上人就得挨餓或吃淡鈑。
  當年,按照舊俗,因為船上不起火煮飯,而是家裡預先把飯煮熟,放在一隻俗稱「飯桶」的木桶裡,外面用舊棉襖包著來護暖保溫,出海時放在船上。即使如此,到了中午,熱飯已成冷飯了。而那天中午,又是天氣突變,「轟隆隆」下了一場雷陣雨。真的是「坐坐濕艙板,吃吃雨淘飯」,人被大雨清淋,像只落湯雞。
  三是爆曬與饑渴。舊時,舟山的墨魚汛,正是江南的梅雨季節。所謂「梅雨天,孩兒臉。」那一天,一忽兒陰雨綿綿,一忽兒驕陽似火。那天下午,天氣是特別的燥熱,太陽像隻火球在空中燃燒,曬得我渾身上下直冒汗。但這太陽也真是毒!先是手臂和後背的皮膚曬得彤紅,繼而是劇烈烈地炙痛,到了傍晚,我被烤得像個紅皮烏賊。王老大說,晚上你會更難受呢!
  同時,又因天熱和爆哂之故,我那天是特別的饑渴。為了解渴,我只得不間歇地喝冷水。船上僅有的一桶淡水,讓我喝了個大半桶,但還是不解渴。不知怎的?我平日一喝冷水必拉肚子,而那天我喝了這麼多冷水,居然不拉肚子,豈不怪哉?
  王老大笑著說:這是你邊喝冷水、邊冒汗,冷水都被你當場蒸發了的呀!現今回想,倒也奇妙。
  不過,拖墨魚作業,有苦也有樂。就說那天中餐吧,因在中午前下了一網,不僅捕到了10餘個墨魚,還捕捉了2條銀鯛、6條虎頭魚和10餘隻黃殼蟹,還有若干巨螺與黃螺,那中餐的菜肴,可都是當場活捉活殺的生猛海鮮呀!
  再說,拖墨魚是潮水活兒。那天下午,潮水轉好,老大又找到了一個好網地,墨魚的捕獲量明顯增多。下午四時左右,我們捕到了一個大網頭,據王老大估計,這一網捕獲的墨魚,約有100多斤呢!
  而在起網的過程中,我又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當拖網徐徐上升時,網中的墨魚漸漸地露出了水面。這墨魚也真怪,觸鬚碰到了網眼,屁股往下一蹲,「叭趣」一聲,肚皮收縮,從腹囊內噴射出一股濃黑的墨水,把周圍的海水染成了墨黑色。稍後,捕獲的墨魚躺在艙板上,一個個花背白肚,個大色豔,顯得滑稽可愛。它們蠕動著柔軟彎曲的觸角,似乎在生誰的氣。那胖鼓鼓的肚子,「叭趣」、「叭趣」地吐著清水。我無意中踩了墨魚一腳,「趣!」的一聲,噴出一股烏墨,射在我的臉上,把我的面孔染得像包公。
  據悉,墨魚生性機靈,不能輕易觸動。在浩瀚的大海中,墨魚既無鯊魚之利齒,又無螃蟹之巨鉗,它之所以能夠在大海裡繁殖、生存,全靠噴墨、潛遊,以及特別的敏捷。
  王老大說,別看墨魚行為吊詭,它的營養和經濟價值很高。不僅它的肉,肥嫩可口,而用墨魚加工成的「螟晡鯗」,則是閩粵一帶產婦的滋補品,為當前國內外暢銷的魚產品之一。
  傍晚,夕陽西墜,鳥雀歸巢,我們的墨魚船收網進港了。當晚,我們懷著喜悅的心情,把捕上來的墨魚過鮮給水產公司。嘿!當場一稱,居然有360多斤,收穫不少哪!然而,當天晚上,我可遭罪了。正如王老大所言,我白天被火辣辣的太陽曬紅的手臂和後背,到了晚上,一陣陣針灸般的疼痛,使我寢食難安,真的不好受呀!

(金濤/舟山)


回本期目錄    《台浙天地》總目錄

浙江省旅台灣同鄉聯誼總會 會址:108台北市萬華區和平西路三段382巷11弄17號5樓
發行人兼社長:胡李世美 總編輯:留問政 聯絡秘書:徐薇蕙
電話:(02)23045561 傳真:(02)2302-0435
深圳聯絡主任:寧松林 電話:+86-137-23456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