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調卿(1901-1995),浙江上虞崧廈呂家埠村人。曾在上海大東書局、開明書店、商務印書館供職。臺灣光復,受鄉友范壽康之邀,赴台開辦啟明書店,為國文、國語在臺灣普及發揮了良好的作用。
1901年(清光緒二十七年)農曆11月13日出生在務農兼小作坊業的家庭。其父遵奉耕讀傳家的祖訓,乘崧廈街上開設糖坊之便送呂調卿進縣立崧廈高小學堂讀書。在十六歲那年,入上海大東書局當練習生。書局是知識的海洋,他一邊工作,一邊自學,於1921年以同等學歷考入南京大學。1925年大學畢業,先後在上海大東書局、開明書店、商務印書館供職,與同鄉、同行胡愈之、范壽康、屠思聰交往密切。抗日戰爭爆發後,呂調卿離滬去廣州龜山開辦大東書局,任經理。期間,書局成了胡愈之等人出入廣東的落腳點,並與鄒韜奮等愛國青年往來。呂調卿在積極幫助辦好生活書店的同時,積極參加抗日救亡運動。1936年「七君子事件」發生後,他聯絡廣州愛國人士進行聲援和營救。
1938年,日寇侵犯廣州,龜山大東書店被炸,書籍被毀,呂調卿強忍怒火攜妻帶兒回上虞呂家埠老家。他在故鄉出任族董、鄉長,周旋於方方面面,為家鄉父老做了不少有益的事情,受到族人及鄉親們的敬重。
1945年,日本無條件投降,祖國大地重光。呂調卿正準備與紹興縣徐季良赴香港發展印刷事業之際,接臺灣行政長官公署教育處處長范壽康之邀,毅然赴臺灣開辦啟明書店。
當時的臺灣,百業待興。尤其的是經受日本侵略者五十多年的奴化教,使不少臺灣同胞不會講國語,不認識國文;書局及文化商店買不到中文書籍,……文化及心理建設迫在眉睫。呂調卿一到臺灣,憑原廣州大東書局與各大書店的關係,急運商務印書館、開明書店等七大書店的書籍到臺灣,首先滿足急用的中、小學課本,讓漢文漢語佔領臺灣的教育陣地、文化書刊市場,啟明書店由此打開了局面。
1947年春節,呂調卿從上虞接長子伯煌、長女紫蘭赴臺灣讀書。同年月,臺灣「二二八」事件後,范壽康離開政界,前往臺灣大學任教。然而,呂、範關係仍然親密無間,逢年過節,以親人相聚。與此同時,積極籌畫成立上虞臺北同鄉會,推舉范壽康為會長,呂調卿協辦,聯繫團結上虞籍在臺灣鄉親。
晚年,呂調卿隨長子伯煌定居美國田納西洲,仍與范壽康保持聯繫。後得悉范壽康回歸祖國大陸,並受政府之禮遇,甚是欣慰。之後,范壽康與世長辭,呂調卿特電告次女羅蘭、次子伯侯代為前去上虞豐惠奔喪,以示哀悼。
呂調卿雖身在他鄉,仍念念不忘自己的根在上虞,不僅團結聯絡在臺上虞籍人士努力辦好上虞同鄉會,而且鼓勵長女呂紫蘭出任同鄉會會長,為廣大鄉友服務。
1995年4月,已九十五歲高齡的呂調卿在病重期間,自知回鄉夢難圓,對侍候在側的長子呂伯煌、長媳及孫輩立下遺願,要在故鄉建衣冠塚呂氏陵園。4月14日,呂調卿病逝在美國田納西州住所。第二年的4月14日,是呂調卿的周年忌日,呂家埠的親友和鄉親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衣冠塚」安放儀式,入東家呂氏公墓,實現了呂調卿葉落歸根、魂歸故里的遺願。
(何有基/紹興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