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關於本會 《台浙天地》 友站連結 浙江省人民政府網站 简体中文 聯絡我們  
浙江省旅台灣同鄉聯誼總會

舞龍賽燈鬧元宵

金 濤

  「東風夜放花千樹,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過了正月十四,轉眼間,就是正月十五元宵節了。
  元宵節,古稱上元節,又稱燈節,始於西漢,盛於隋唐,源於佛教「燃燈供佛」和民間的「開燈祈福」習俗,迄今己有2000多年歷史了。
  據志書記載,大業六年(西元610年),隋煬帝於端門街盛陳百戲,執絲竹者一萬八千餘人,聲聞數十裡,自昏至旦,燈火光燭天地。所謂「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帝京。樓臺歌舞簫笙月,琉璃光射燈弄影。」以見其盛。
  當然,我的家鄉黃龍島,孤懸外海,是個小島,不能與隋朝的京都相提並論。但是,這是個有萬人居住的島嶼,並深受吳越古文化的影響,元宵節的習俗,別具特色。
  在我童年的記憶裡,每逢元宵節,街巷間要搭起彩牌樓,用青松和五色紙花裝飾,上有蓋頂、橫額,左右有一對春聯,牌樓上下閃爍著五彩珠燈,顯得宏偉、壯麗。同時,按照當地習俗,在元宵節之前,正月初八,家鄉父老要去南港護龍宮或越國公張世傑廟去「擺燈祭」,即挑著禮擔,把豬頭、雞鴨及水果、糕點等,供奉在神像的佛桌前,並為廟宇的天燈加油,以祈求國泰民安,人健魚豐。其間,正月初八,俗稱「上燈」。到正月十七,把廟裡的供品挑回家來,俗稱「落燈」。在此期間,家家戶戶都要做「上燈羹飯」和「落燈羹飯」,用豐盛的魚、肉、菜肴等供祭祖先。為此,上述的習俗和儀禮,實為元宵燈節的前奏和後續。
  到了正月十五夜,在家鄉南港那條長達數百米的狹窄古街裡,家家門前都掛起了燈盞。有的是宮燈,有的是魚燈,有的是造型奇特的龍蝦燈,有的是碧葉紅花的蓮花燈,有的是觀音腳踏的鼇魚燈等等。其間,還有一種走馬燈,能在燈火裡旋轉,並在燈光透映的畫面上,輪番出現關公、張飛、趙雲等三國名將,都是騎著高頭大馬的,煞是稀奇。若是那家無燈可掛,也要在門前掛個紅燈籠。為此,在那明月高懸的元宵夜,家鄉南港的大街上,百燈高掛,燦如星河,琳琅滿目,爭奇鬥豔,即使年幼的兒童,也要手提兔子燈,在燈海中穿梭前行。更有甚者,那些觀燈之人,摩肩挨背,擠滿街巷。可謂:「誰家見月能閑坐?傾巢而出觀花燈。」
  其實,在我的家鄉,元宵之夜,除了觀燈,還有猜迷、巡街、吃湯圓。「桂花香餡夾豬油,觀燈回來吃湯圓。」吃湯圓,也是家鄉元宵節的習俗之一。
  不過,在我的記億中,那晚的元宵燈會,則以巡街獻藝和「七龍祈福」的龍燈賽最出彩。因為那一年,我九歲,南港護龍宮舉行了盛大的元宵巡街及賽燈活動。「哨吶勁吹鑼鼓喧,鞭炮連聲火焰騰。」「龍幡、台閣氣勢壯,百戲獻藝多奇巧。」其場面是十分的壯闊。而在該夜的巡街中,不僅有船燈、馬燈、高蹺、海八仙和民樂隊等出色表演,還有午夜的龍燈賽,精彩絕倫,高潮迭起,令人難忘。
  在舟山群島的千餘島嶼中,以龍名島的唯有我家鄉黃龍島。而在黃龍島上,北有峙嶴的「東海雲龍」石,又稱元寶石。南有南港長山嘴的七個龍洞,俗稱「七龍洞坎」。在南港崗墩,還有黃龍歷史上第一個宮廟,即建於光緒元年的護龍宮。若說舞龍燈,更是家鄉一絕,以見我家鄉龍文化之豐厚。
  據父親告知,那年的廟會,家鄉黃龍出了五條龍,並邀請了五龍的「上山龍」和大衢島的「過港龍」前來參賽。其間,南港兩條龍是氣宇軒昂、金光閃閃的大金龍與小金龍,峙嶴是大青龍,黃沙嶴是小白龍,大嶴則是稻草龍。而其形態,則有布龍、草龍、板凳龍和百葉龍等。為此,就數量和形態之多、之奇,規模之大,為我家鄉歷史上的龍燈賽之最。
  那天晚上,「七龍祈福」的龍燈賽,在南港西邊王家大曬場舉行。大曬場,又稱西邊大廣場,地處南港最西端,東有溪水潺潺的小河,南有與大海相通的海河,北為石屋幢幢的「跌煞頭」,倚山臨海,風景優美。而觀燈的人群,裡三層、外三層,連東邊溪坑的對岸和北面「跌煞頭」的山坡上,都密密麻麻的站滿了人。而我因為年幼、矮小,只得騎在小舅的背脊上,以見當年場面之宏大。
  約晚上9時,當「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漲潮時刻,令人企盼的龍燈賽,在炸雷般的鞭炮和鏗鏘的鑼鼓聲中開始了。
  首先,出場的是家鄉東道主的兩條龍,即南港的大金龍和小金龍,還有個執球棒的舞珠者。細看那龍的造型,兩隻凸出的龍眼炯炯有神,闊板似的龍鬚挺拔有力,金鱗斑斑的龍衣色彩豔麗。為此,大小金龍一出場,就嬴得了一片喝彩聲。
  繼而,大小金龍盤場而遊,龍燈鑼鼓由緩而急。而後,龍抓身、套頭龍、龍出首,高難度動作,一個接一個。又因舞龍在晚上進行,全靠龍身的燭火閃光。因此,龍燈在在朦朧的月光下翻滾、穿陣,呈現出「雙龍騰飛舞夜空,唯見龍舞不見人」之神秘奇景。尤其是「二龍搶珠」,舞珠者耍出了滾、翻、蹦、跳等珠棒十八式,以逗引雙龍追逐、撲打。此時,龍燈鼓「登登登」如疾風暴雨,雙龍急速飛騰似翻江倒海,場內外頓時掌聲雷動。
  接著,大衢島的板凳龍上場了。板凳龍,前面有個高昂的特大龍頭,上有粗壯龍角,下有五彩龍鬚,整個龍身除「龍首」和「龍尾」是兩個燈組外,其餘由30多個板凳連接而成。而在每節燈板上裝有三盞魚形燈與一面魚形的三角旗。始時,板凳龍也是繞場盤龍。而後,龍首一聲吆喝,快步向前,龍身和龍尾急速跟上,龍身頓時扭擺成「之」字形,並開始圈燈、套陣,場地上輪番出現了點點燈火組成的「花燈盤」和「百魚圖」,場內外再次報以熱烈的掌聲。
  再後,大嶴的草龍出場了。所謂「草龍」,是由若干稻草、蔑條、芋杆和小木棍等材料製成。龍口呈張開狀,龍腦上安置一盞小龍燈。因為草龍插滿了龍香,火苗在熊熊地燃燒,一旦舞動,火星四濺,光彩耀目,如天上的銀河瀑瀉,十分的驚險。但舞龍者藝高膽大,臨危不懼,揮舞自如,令觀燈者深感敬佩。
  最後,參賽的七支舞龍隊一起上場了。只見廣場上,群龍騰飛,氣勢磅礡,此起彼伏,各顯神通。快跳龍、滿天龍,大團圓,花團錦簇,令人目不暇接。直至收尾,龍速越來越快、越來越快,真的是「龍燈鑼鼓震天響,群龍飛舞鬧元宵。」待等龍號長鳴,沖天而起的龍鳳炮仗在空中炸響,「劈劈拍拍」的鞭子炮和鼓掌聲響徹雲霄,即刻把當晚的龍燈賽推向了高潮,廣場沸騰了。
  據悉,龍舞的起源,始於先民的圖騰祟拜和原始舞蹈,與「八月十五吃湯圓」,具有同樣的圓滿、喜慶和驅邪的意蘊。
  現今,多少年過去了,但當年的情景還歷歷在目。鄉愁,是我心靈深處最柔軟的角落,追憶是溫馨和歡悅。唐朝大詩人白居易有「憶江南,最憶是杭卅」,而我卻「憶家鄉,最憶正月十五夜,舞龍賽燈鬧元宵」呀!

(金濤/舟山市)


回本期目錄    《台浙天地》總目錄

浙江省旅台灣同鄉聯誼總會 會址:108台北市萬華區和平西路三段382巷11弄17號5樓
發行人兼社長:胡李世美 總編輯:留問政 聯絡秘書:徐薇蕙
電話:(02)23045561 傳真:(02)2302-0435
深圳聯絡主任:寧松林 電話:+86-137-23456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