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關於本會 《台浙天地》 友站連結 浙江省人民政府網站 简体中文 聯絡我們  
浙江省旅台灣同鄉聯誼總會

趙豐教授 奮力在「絲綢之路」上的非凡成就

徐忠友

  在美麗的杭州西子湖畔,有一所風格獨具的中國絲綢博物館,它是第一座全國性的絲綢專業博物館,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絲綢博物館。該館於1992年2月26日建成並對外開放,館區占地5公頃,目前建築面積8000平方米,陳列面積4000平方米,設有中國絲綢故事(歷代絲綢與服飾)、天蠶靈機(中國蠶桑絲織技藝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紡織品文物修復保護展示廳、新猷資料館等常設展覽。擔任中國絲綢博物館館長的就是全國人大代表、上海東華大學博士生導師、國家文物鑒定委員的趙豐教授,前不久,筆者來到杭州玉皇山下的中國絲綢博物館採訪了他,他的人生經歷可以說是跋涉在「絲綢之路」上。

出生在杭嘉湖「蠶桑之鄉」
  浙江素有「絲綢之府」之稱,距今4000多年前的良渚出土絲織物,就已揭示了浙江絲綢的歷史之悠久。早在春秋時代,越王勾踐以「獎勵農桑」為富國之策;五代吳國時期,浙江一些地方更是「閉關而修蠶織」;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絲袖織綾誇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的詩句,已道出了當時浙江絲綢的水準之高。南宋的首都臨安(杭州),其御街(今中山路)、清河坊一帶,都開設了很多絲綢店;元代初年,義大利人馬可•波羅在他的《馬可•波羅遊記》中盛讚杭州絲綢,使杭州絲綢在歐洲享有極高的聲譽。到明代,杭嘉湖地區更有了「蠶桑之鄉」的美譽;至清代的杭嘉湖地區呈現了「機杼之聲,比戶相聞」的景象。因而,自古以來,這一帶也誕生了許多蠶桑和絲綢界的知名人物。
  1961年8月,趙豐就出生在擁有「蠶桑之鄉」美稱的浙江海寧(他的祖籍是浙江諸暨)。兒時的他經常看到海寧的田野上種著大片大片的桑樹,那綠色的桑葉是用來餵養「蠶寶寶」的;那紅黑相間的桑椹,更是他等小朋友喜愛採摘並用來嘗鮮的佳果。更吸引趙豐的是,蠶農家裡餵養的「蠶寶寶」。從最初比油菜籽還小的蠶卵(種),孵化成又小又黑的蟻蠶,餵養桑葉後變成了白白胖胖的熟蠶;經過40多天的飼養,便開始吐絲結繭,其吐的絲長可達800-1000米。待絲腺內的分泌物完全吐盡,方化蛹變蛾,繁衍後代,最後結束50多天的一生,也應了一句「春蠶到死絲方盡」的名言。而大部分蠶繭都用來繅絲,將絲織成綢布或做成絲綿,用於民眾的日常生活等方面。而讓兒時的趙豐感興趣的是蠶繭裡面的蠶蛹,在乾淨的熱水中繅絲出來就可以吃,放在火上烘乾後又香又脆,是一大美食。這一切,也豐富了他的童年生活。

從事絲綢和博物館專業研究
  在蠶桑文化薰陶中長大的趙豐,漸漸對絲綢產生了興趣,並對他的人生帶來了重要影響。
  1977年夏天,趙豐從海寧中學後,馬上在海寧的農村下鄉,然後又在文革後的第一次高考中考入浙江絲綢工學院(現為浙江理工大學)絲綢系。在大學的4年中,他系統學習了染整專業知識,並對絲綢歷史方面產生了深入學習的意願。因此在1982年春大學本科畢業後,就繼續在浙江絲綢工學院攻讀碩士學位,師從院長朱新予和農科院蠶桑所的蔣猷龍教授,學習中國絲綢史。1984年獲工學碩士學位後,他便留校任助理研究員,從事絲綢史研究、教學工作及編輯《絲綢史研究》雜誌。
  1991年,趙豐進入正在籌建中的中國絲綢博物館工作,擔任負責業務工作的副館長,2010年1月起擔任館長,並先後任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和研究員。
  在任職期間,趙豐並沒有停止專業學習和研究。1995年,他進入中國紡織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師從周啟澄教授,1997年,他以優異成績畢業並獲工學博士學位。
  如果說趙豐前面的學習和研究都是在絲綢專業方面,那後面他出國留學,就更多地在博物館和藝術史方面。1997-1998年間,他赴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作客座研究,然後遊學歐洲,1999年赴多倫多皇家安大略博物館作客座研究,2006年又赴倫敦大英博物館作客座研究。
  幾十年來,趙豐在學術研究方面,勤奮學習,不懈研究,攻克了一個個科研的難關,取得了豐碩成果。1992年,趙豐在浙江美術學院出版社、三秦出版社分別出版了《絲綢藝術史》和《唐代絲綢與絲綢之路》兩部專著;1999年在香港藝紗堂/服飾出版社出版了《織繡珍品:圖說中國絲綢藝術史(中英對照)》;2002年,他主編出版了國內第一部紡織品文物方面的教材《紡織品鑒定保護概論》;2004年,他又在香港沐文堂出版了《遼代絲綢(中英對照)》(獨著);2005年,他主編了《中國絲綢通史》,此書榮獲中華優秀出版物獎、中國出版政府獎;2007年,趙豐啟動了敦煌絲綢方面的國際合作專案,其《敦煌絲綢藝術全集》第一卷英藏卷(中文版和英文版)由東華大學出版社出版;2010年,第二卷法藏卷也已出版。2008和2011年,趙豐還主編了《錦繡中華》叢書兩套16冊。2012年,由他擔任中文主編的《中國絲綢藝術》在中國外文出版社出版,其英文《Chinese Silks》同時由美國耶魯大學出版社出版,後者還獲得了2013年度全美紡織品協會授與的R.L.Shep紡織圖書獎。
  在這其中,趙豐還承擔和主持了許多課題和專案研究工作。其中有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專案《敦煌絲綢與絲綢之路的綜合研究》(2008)、十部委聯合組織的指南針專案《古代夾纈工具與技術復原》(2008)、《東周紡織織造技術挖掘與展示——以出土紡織品為例》(2009)、國家科技支撐計畫專案《中國絲綢文物分析與設計素材再造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2013)、《漢代提花技術復原研究與展示——以成都老官山漢墓出土織機為例》(2014),以及國家文物局文物保護科學與技術研究課題和浙江省文物保護科技專案多項。此外,趙豐還領導或執行了一批對外合作研究專案,其中如《敦煌絲綢藝術全集》(2006-今)、《烏茲別克斯坦費爾幹納蒙恰特佩出土的紡織品研究》(2008)、《天然染料資料庫建設——以田野調查為重點》(2010)等。
  由於趙豐在中國絲綢博物館的管理方面和科研取得突出的成績,他現在兼任了中國紡織品鑒定保護中心主任,上海東華大學(原中國紡織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國際古代紡織品研究中心(CIETA)理事,浙江省敦煌研究會會長,浙江省特級專家,紡織品文物保護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主任等職。

積極為實現「一帶一路」作貢獻
  十多年來,趙豐先後當選第十屆浙江省人大代表、常委,第十一屆和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他積極建言獻策,但他的建議,前些年總是與文化遺產保護和絲綢業的發展相關。近年來又與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一帶一路」戰略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在本領域一步步積極推進。趙豐在全國兩會上提出議案,有的得到有關領導的批示,有的被相關部門辦理,有的引進新聞媒體的關注和報導,產生了較大社會反響。因此,他分別獲得了國家文物局文化遺產獎和國家文化部優秀專家稱號。
  早在2008年3月,趙豐就在全國「兩會」期間提出:應儘快以太湖平原和江蘇省蘇南地區為核心的「中國蠶桑絲織技藝」申報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以確立中國蠶桑絲織技藝在世界上的原創地位。此後,在趙豐的率領下,中國絲綢博物館聯合全國三省五市(浙江杭州、嘉興、湖州、江蘇蘇州、四川成都)的杭嘉湖蠶桑技術、清水絲綿、杭羅、雙林綾絹、宋錦、緙絲、蜀錦等多項國家級非遺專案,於2009年申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人類非遺獲得成功。
  在申報成功之後,趙豐又在全國人大會議上希望國家應加大對蠶桑絲織文化的支持,建立「中國蠶桑絲織保護研究中心」,設立「中國蠶桑絲織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區」,建立「絲綢文化創意園」。他的理由首先是「東桑西移」政策有利於經濟發展,然而從文化保護的角度來看,卻是不利的。東桑西移將使浙江省杭、嘉、湖地區和江蘇省蘇南地區的人逐漸放棄植桑養蠶,中國蠶桑絲織文化將失去傳統和文化的根基。其次是工業化生產格局下,高質能的化學纖維又大大擠壓了絲綢的傳統空間,絲綢的傳統文化屬性越來越弱。對此,趙豐還提出以下建議:一、加大對蠶桑絲織文化的支持,增加蠶桑絲織普查、調研和傳承、保護的經費,建立「中國蠶桑絲織保護研究中心」。二、在蠶桑生產歷史較久、目前仍有蠶桑生產的浙江杭、嘉、湖一帶設立「中國蠶桑絲織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區」,並在保護區內建立蠶桑絲織非遺技藝館,將蠶、桑、絲、織、染、繡等全過程中的傳統生產技藝,以及文化習俗、民間說唱和舞蹈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成果綜合展示出來,讓人們近距離感受中國蠶桑絲織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三、維持和支援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化,與絲綢生產機構、設計院校合作,建立「絲綢文化創意園」。以上措施有利於文物保護、文化傳統傳承和品牌發展,其目的是促成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商品化,推動蠶桑絲織產業升級走向國際,從根本上解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問題。
  作為中國絲綢博物館的館長,趙豐從2011年起開始收藏、記錄當代服裝與紡織時尚,並每年一度推出時尚回顧展。他說:「對於絲綢我一直有一個復興夢」,在築一個「時尚絲綢夢」。作為以中國絲綢為名的國家一級博物館,他們收藏了大量國內外的絲綢之路沿途出土和傳世的絲綢。
  到如今,全國各地與「一帶一路」建議相關的省市自治區共有近30個,大家都在著力提升各自在此戰略發展中的地位,但總體較多著眼於硬體建設和經濟發展。他認為,在「一帶一路」的建設中,歷史和文化是重要的基礎,特別要讓絲綢文化在「一帶一路」中發揮更大的作用。作為文化遺產的研究者,他希望加強「一帶一路」中絲綢文化的研究,調查、保護與絲綢相關的文化遺產,然後再做一些展覽和宣傳,夯實其社會基礎,並讓絲綢文化遺產發揮它的作用。
  在古代,我國的絲綢通過絲綢之路走向了世界。如今,沿路還有很多地方的人們保持著穿著絲綢服裝的習慣和生產絲綢的工藝,這些都是因為絲綢文化的傳播而留下來的,這是中國絲綢對於世界的貢獻,趙豐現在的目標就是讓絲綢文化在「一帶一路」中擔當重任。目前,他們不僅對絲綢之路沿線收藏的藏品進行深入的研究,同時也利用這些藏品及相關複製品打造了絲綢文化和絲綢之路方面的展覽,赴絲綢之路沿途的哈薩克、巴林、俄羅斯、泰國、義大利以及英、美、德、法、捷等國家進行展覽和宣傳。
  2015年,他們就籌畫了一個「絲路之綢」的展覽,該展覽將對國內絲綢之路上出土的絲綢精品進行展示。多年來,中國絲綢博物館在挖掘中國絲綢文化精髓、搶救中國絲綢文物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並贏得了業內的尊重和讚譽。
  與此同時,趙豐還建議絲綢企業在「一帶一路」中走出去。前些年,中國絲綢博物館到哈薩克做展覽,而後他去塔吉克斯坦做研究,在此過程中,他發現那裡的人們對中國的絲綢非常喜愛,但是在當地我國的絲綢產品並不多,因而希望絲綢企業能夠走出去開拓沿路的市場。為此,杭州市絲綢界還專門召開會議,探討杭州絲綢怎樣與「一帶一路」對接。大家都表示,政府制定導向後,企業、行業應因勢而動練好內功。趙豐認為,這也是當今絲綢企業家應該努力的方向。
  在「一帶一路」的大背景下,中國絲綢博物館發展也迎來了很多新機遇。首先,它將我國絲綢的研究、收藏的領域擴大了。以往趙豐和同事們研究的重點主要還是絲綢之路在國內這一段,它在境外的部分瞭解得還不是很多。現在他們開展研究和收藏的不僅是中國境內的絲綢之路,而是整條絲綢之路;不僅是陸上的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而是注重絲綢文化遺產的影響以及對人類的貢獻。
  如今的中國絲綢博物館是國家一級博物館,從2013年起在全國眾多的博物館排名中,已位居第13名,而在專業博物館裡面,已躍升為排名第一位。

(徐忠友/杭州)


回本期目錄    《台浙天地》總目錄

浙江省旅台灣同鄉聯誼總會 會址:108台北市萬華區和平西路三段382巷11弄17號5樓
發行人兼社長:胡李世美 總編輯:留問政 聯絡秘書:徐薇蕙
電話:(02)23045561 傳真:(02)2302-0435
深圳聯絡主任:寧松林 電話:+86-137-23456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