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縣地處浙西南山區,這裡青山環抱,風景優美。因雨水豐沛,氣候溫和,非常有利於毛竹的生長。毛竹具有用途廣、繁殖強、費用少、收益大等特點,所以全縣各地廣為種植。毛竹產筍,有春筍冬筍兩種,尤其是冬筍,味道鮮美,名揚八方。杜甫有詩贊曰:“遠傳冬筍味,更覺彩衣濃。”文學家們常用竹筍來抒發春天的詩意。在美食家看來,能夠吃上冬筍就是絕早享受春天的美味了。
說起冬筍的由來,這裡還有一個流傳頗廣的故事呢!相傳古時候,山裡有個後生,很孝敬老母親。有年冬天,老母親病了,什麼也不想吃,只想吃筍,而冬天地上是不冒筍的。後生為了孝敬母親,只得天天到竹山上找,可找遍了山頭也找不到。他傷心地抱著竹子哭了三天三夜,哭聲驚動了山神,山神為之感動就化成一位老人,指點後生說:冬天小筍芽還在土裡,你只要深挖下去,小筍就生在竹鞭上。後生聽後連忙掄起鋤頭挖呀挖,果然在泥土深處的竹鞭上挖出了小筍。他的老母親吃了冬筍,病很快就好了。那後生把挖冬筍的方法教給了山裡人。從此,人們在冬天裡也能挖到筍,冬日的餐桌上又添了一道山珍。
每到初冬季節,山民們便開始在竹林裡挖冬筍了,冬筍以農曆十月到十二月挖出的為最好。它外觀呈圓錐形,外殼有黃色絨毛,以個頭飽滿、色澤金黃、外殼無損傷者為佳。遂昌冬筍以三仁佘族鄉小忠村龍藏筍為之最,它肉嫩味鮮,名播四方。為什麼叫龍藏筍呢?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上有條玉龍偷偷到風景秀麗的三仁小忠遊玩,不料天兵天將來找,小玉龍便鑽入深山裡躲藏起來,一直不敢出來,這地方就被人們稱作龍藏。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不知過了多少春夏秋冬,一位老漢來到該山挖葛根,一鋤挖下去,鋤頭拔不出,用手扒開黃泥一看,鋤頭嵌在竹鞭上。竹鞭鮮血淋淋,又見鞭節上長著兩根又肥又嫩的筍芽兒。他非常奇怪,便把小筍帶回家中煮湯喝,一喝味道著實鮮美,並使他渾身長勁,感覺年輕了許多,這使他立即想起一定是龍身上長出來的。從此,那老漢不再挖葛根了,改行天天上山挖筍,挑到城裡去賣,日子也就越過越紅火。龍藏筍有金黃色的龍鱗般的筍殼,白玉般的嫩肉,最奇的是把筍刨成薄片不破不碎,能卷成細細的筍片杆,且味道特別好。於是龍藏冬筍便一傳十,十傳百,人們都到這裡來買筍,名氣可大呢!
冬筍是毛竹的嫩苗,其味比春筍更鮮嫩,且清脆可口,被人們稱之為“筍中皇后”。冬筍不僅味道鮮美,而且營養豐富。據現代科學研究測定,每100克冬筍含有蛋白質12.1克、糖類4克、脂肪10毫克、磷57毫克、鐵11毫克,還有維生素C、B1、B2及多種氨基酸等成分。特別是它有一種叫亞斯頗拉金的白色含氮物質,它與各種肉類烹調後顯出特別鮮的味道。
冬筍的食用方法很多,燒、炒、煮、燉、煨,皆可成佳餚。用冬筍分別做菜,筍尖嫩,爽口清脆,宜與肉類同炒;筍衣薄,柔軟滑口,宜與肉類同蒸;筍片肉厚,則做燉肉類配菜;筍根鬆脆,咀嚼回味有甘甜,可制油燜冬筍。食物鮮味構成可口的特點,因此,既可也肉、禽、蛋等葷料合烹,也可輔以食用菌、豆製品、葉菜類等素菜同燒。冬筍雪菜加豬肉排骨燒成一火鍋,色香俱佳,一家子喝著家釀老酒樂陶陶;冬筍蒸雞燉鴨煮豬腳,不僅味道鮮美,而且滋補強身;冬筍用茶油炸後,醬燒冬筍脆嫩醬香,用罐頭玻璃瓶盛裝,可保存三五個月不變質,成為遂昌風味各異的地方名菜。
冬筍不僅是佳蔬,還是一味良藥。祖國醫學認為冬筍有“利九竅、通血脈、化痰涎、消食積”等功效。冬筍具有吸附脂肪、促進食物發酵的功效,所以常食冬筍有減肥作用。醉酒者,取冬筍適量水煎當茶飲,醒酒有顯效。冬筍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低澱粉食品,對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和動脈硬化等患者有一定的食療作用。冬筍還含豐富的纖維素,能促進腸道蠕動,既有助於消化,又能預防便秘和結腸癌的發生。它還含多糖物質,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
近些年來,遂昌人的市場經濟頭腦越來越發達,一改過去陳舊做法,把冬筍也製成筍乾、筍罐頭,倍受國人和“老外”的青睞,遠銷祖國的北方和東南亞等國家,為遂昌經濟的騰飛注入了新的活力。
前些日子,一位旅居西班牙華僑和兩位臺灣同胞到三仁佘族鄉小忠村的一位村民家作客,就指定要主人炒一盤龍藏冬筍給他們吃。主人連忙穿上蓑衣,冒著小雨上山挖了一小籃子的冬筍。華僑和臺胞看到冬筍後喜形於色,紛紛拿起冬筍在竹林邊拍照留影,直到品嘗了潔白如玉、味鮮爽口的冬筍後,才依依不捨地離去。
啊,當冬日到來,草木凋零之時,家鄉竹林中的冬筍正孕育著勃勃向上的生命力!
(朱育新/遂昌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