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老市民都會記得,早年西湖中的一個小島(孤山)上有一個祠堂,叫朱公祠。據史學家朱祥林(註1)記憶,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每到朱熹生辰,長者就會帶著全家老小到朱公祠祀禮。朱老說,早年杭州朱姓人家多以朱熹後代而自傲,每年均有朱公拜祀活動。
清代《杭風遺俗》記載:過西冷橋,橋邊有蘇小小墓,再沿湖則六一泉、五柳居、廬舍庵、財神廟、朱公祠、聖因寺、蘇公祠,臨湖便是平湖秋月。
民國版《遊西湖嚮導》:朱文公祠,在徐公祠附近,祀宋儒朱熹。
民國版《西湖新誌補遺》:朱文公祠,民國元年,浙江將軍朱瑞重修。
1948年版《杭州導遊》載:朱文公祠,祀宋大儒朱熹,祠址近徐祠,其側有盧舍庵。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版《說杭州》載:朱文公祠在孤山之陽,祀南宋朱熹,朱熹原籍婺源,歷事高、孝、光、寧四朝。居杭州,累官轉運使、煥章閣待郎、秘閣修撰等,卒諡文,追贈太師,封信國公。孔孟之道,昌於宋儒,而熹則集其大成,著述甚富。福建考亭為其講學之所,故世稱考亭學派。
1995年版《西湖誌》記載較為詳細:朱文公祠,在孤山徐公祠右(今樓外樓菜館一部分),祀南宋理學家朱熹。《西湖誌》卷十四:《錢塘縣誌》:公昔為浙東提舉,修舉荒政,厘革病民諸事,又治台州,置書院、申教條、立社倉、寬逋負,奏捐丁絹,輸築陡閘,開睿河渠,修治塘岸,有功於浙最深。
明嘉靖四十年(1561),督學秦梁謂朱子提督,浙東有遺澤,建祠錦塢山,督學蘇睿動支仁和縣學租銀八兩遣官致祭。
國朝順治丁酉,公裔孫以錦塢山峻,歲久傾圯,請於巡撫陳應泰、巡按王元曦、提學穀應泰移建今處。乾隆丁酉又增啟賢祠於左。又後八十餘年,經楊、洪之亂,杭城再陷,祠盡毀於兵。
甲子平亂,湘鄉蔣果敏公開藩於浙,次第修復諸祠。公之祠址既檄屬清丈矣,尋擢粵撫去,不果。逡巡二十餘年,海甯裔孫承佑始謀重建,遍造同族,於是族人集資始成其事。啟賢祠祀茶院公至獻靖公凡五世,獻靖公之叔行人公弁,以忠節著,祠在九裡松徑,久毀。嘉慶間,阮文達公撫浙時,訪得墓在普福嶺,立石為表,又並歸文公祠,以承祭掃。從史冊上零零碎碎記載中,大致可看到杭州朱公祠輪廓。
朱熹,原籍安徽婺源,歷經南宋皇帝高宗、孝宗、光宗、甯宗四朝,位至轉運副使、煥章閣侍制、秘閣修撰,過世後,又被溢贈左太師、信國公。明代嘉靖四十年(1561),督學秦梁提請浙江提督朱子籌建朱公祠時,說道,朱熹在擔任浙東提舉期間,修舉荒政,厘革病民諸事,又治台州,置書院、申教條、立社倉、寬逋負,奏捐丁絹,輸築陡閘,開睿河渠,修治塘岸,有功於浙人,政績最深。由此,請求在紹興錦塢山建立朱公祠堂。督學蘇睿動用並支取了仁和縣學租銀八兩,派遣官員前往致祭。
清順治丁酉年間,因錦塢山嶺高峰峻,朱公祠歲久失修,以至於快要傾圯倒塌了。由此,有人提請浙江巡撫陳應泰、巡按王元曦、提學穀應泰,將朱熹祠堂移建到了今天這個地方(杭州孤山)。
乾隆年間,在朱熹祠左又增設了一個祠堂(啟賢祠)。爾後,過了八十餘年,由於太平天國之亂,杭城一再陷落,朱公祠完全被兵亂所毀。甲子平亂後,湖南人蔣果敏防守浙江,一個一個的修復了被毀掉的祠廟。又延宕了二十多年,有一個海甯人(孫承佑)策劃重建朱公祠,於是,族人集資始成其事。時至嘉慶年間,阮元成為浙江巡撫,重新立石為表,以承祭掃。到了民國元年(1912),朱瑞成為浙江督軍,再次修繕了朱公祠。
上圖為美院退休教師李其容根據記憶繪製朱公祠全景 | 1928年,杭州國立藝術院成立,院址設在孤山羅苑,朱公祠就在附近,部分房屋被藝專借用,成為教職工宿舍。
勝利後,藝專由內地返杭,回到原來的校舍(羅苑),部分教師仍借住在朱公祠。上世紀五十年代初,藝專更名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部分教師繼續住在祠內。1955年朱公祠改為美院附中校址,附中遷走後,再次成了教師宿舍。那些當年的青年教師,後來成為藝術名家的不在少數,包括雕塑家沈文強、國畫家姚耕雲、油畫家徐永祥。直至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仍有美院教工住在這裡。
朱公祠的另一個故事,反右運動以後,被戴上右派帽子的美院教師(潘韻、李家楨、戴英浪)長期住在祠內。另二位(莫朴、王流秋)被劃右派後,也被趕到祠內住過一個時期。
到了文革時期,朱公祠已破敗不堪,重建樓外樓時,祠內古建全部拆除,部分住戶則搬遷到棲霞嶺宿舍去了。據朱公祠老住戶記憶,早年朱公祠門前有幾棵樟樹,也就是今樓外樓餐館前的那二棵大樹了。據曾居住在朱公祠的一位美院教師說:我家住的是朱公祠的偏院,這座兩層房子叫做‘啟賢祠’,樓上三間屋住兩家,樓下三間屋住兩家。我們住兩間屋子,一大一小。小的那間是一大間隔成的兩小間,跟鄰家的小房間對著院子,我所住的小房間對著西湖。加上父母住的大間,我們這一組房間算起來可謂獨門獨戶了。由此可見,八十年代朱公祠拆除前,祠內仍住著美院員工。
時至今日,杭州正在打造世界旅遊名城,山東早就恢復了孔廟,在全世界,孔子學院揚名天下,可是,同被世人尊為中國二大古代哲人之一的朱熹相對冷落。朱子為南宋理學家,杭州是南宋都城,朱熹在杭為官久矣,卓有政績。
近年在上泗曇山發現朱子親筆提字(已列為文保建築)。可以說,之江地區雖說古跡眾多,但具有全國號召力的景點卻有限,如果將朱公祠移址曇山復建,不失為城西旅遊區增添一處知名景點,也為古都杭州增加了歷史的凝重感。
註,朱祥林,1930年生於杭州東橋河下,山東大學歷史系畢業,久居杭州仙林寺(今仙林新村),地方史專家。
(龔玉和/杭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