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於本会 《台浙天地》 友站连结 浙江省人民政府网站 繁体中文 联络我们  
浙江省旅台湾同乡联谊总会
     

八一三淞沪会战与舟山群岛

-为纪念淞沪会战爆发83周年而作

金德章

  舟山群岛,位於浙江东部的东海大洋之中。“悬居海中,四面澎湃。”明天启《舟山誌》曰:“翁州(今舟山),当东南海会之衝。浮吴会,达甌闽,中翼於省会,控扼其门户。尤与三韩、日本,縹緲咫尺,可掌运而瞬悉之。”可见,舟山群岛歷来是中国东南之门户,兵家必爭之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1937年八月十三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军侵华史上一次著名的战役,称之“淞沪会战”。在这次战役中,日军从八月十三日至十一月四日在金山卫强行登陆,投入兵力二十余万人。其中,海军参战的有日本第三舰队和第四舰队,舰艇三十余艘,航空母舰四艘,还有参战的飞机三百九十余架。
  国军相继投入的兵力有最精锐的中央教导总队及八十七师、八十八师等,共计八十余万人,由国军第九集团军总司令张治中指挥。经过三个月的激烈战斗,日军的阴谋未曾得逞。后因国军在金山卫疏於防守,才使日军登陆成功,国军被迫撤离。1937年十一月十一日,上海沦陷。
  然而,令上海市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日军飞机为什么能在短时间內轮番轰炸上海?他们的基地在那里?而在淞沪会战中,日军战前有何预谋?这与舟山群岛又有什么关係?这正是笔者所要探索的主要议题。

以嵊泗为跳板 日军轮番轰炸上海

  1931年,日军製造了“九一八”事件,东北三省相继沦陷。隨后,日军的魔爪就伸向了“华东门户”之舟山群岛。
  1931年十月十八日下午,有二艘日本军舰,侵入东极等海面进行海上侦察,並搜集情报,开始为佔领舟山作准备。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变后,日军更是加紧部署,频繁地派出军舰到舟山沿海港口巡行,並在舟山海面进行了军事演习。
  据《金山县誌》载:1935年,日军为了侵佔舟山群岛,曾以开设“黄沙公司”名义,派间谍到舟山嵊泗列岛的嵊山一带收集和刺探情报。同时,常有飞机和兵舰在嵊山洋面游弋,进行侦察活动。
  1937年七月,在淞沪会战前夕,日本军事统帅部派遣海军中將长谷川清,率领第三舰队驶抵吴淞,开始部署进攻上海事宜。而当舰队途经嵊泗时,曾在西洛华附近海面停泊。
  《嵊泗县誌》曰:1937年七月六日,有二百余名日本海上陆战队,在菜园镇高场湾沙滩登陆,佔领了嵊泗列岛毗邻上海的泗礁岛等岛屿,嵊泗列岛从此沦陷於日军之手。
  当日军佔领嵊泗列岛后,紧锣密鼓地开始构建工事,建造军用仓库,炮臺等,並在泗礁岛基湖沙滩拉起了铁丝网,构建水陆两用飞机场等军事设施。
  上世纪六十年代,笔者在嵊泗调研。据岛上老人告知说,淞沪会战打响后,在当年八月十八日,泗礁岛洋面曾停泊一百三十余艘掛著太阳旗的日本军舰和两艘航母,並从航母上放出一百多架水陆两用的小飞机,停在基湖沙滩上。老人们说,飞往上海轰炸的飞机,就是从泊在嵊泗海上的航母或从嵊泗的基湖沙滩起飞的。这就是说,淞沪会战时,日军先佔领舟山群岛的嵊泗列岛,並以此为跳板,从海上出发,向上海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因为嵊泗列岛离上海仅咫尺之遥,而机场和基地就在嵊泗,飞机的起飞和补给,自然比日本本土便捷得多了。这就是为什么在淞沪会战时,日本的飞机能快速频繁地轮番轰炸上海的原因,並使国军和上海的市民及其城市建筑,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和损害。
  若说日军为何选择嵊泗的基湖沙滩为临时机场?原因有二:一是泗礁岛的基湖沙滩离上海距离很近。二是在1935年日军在嵊泗设立“黄沙公司”时,就对基湖沙滩考察过。基湖沙滩面积宽大、滩面平,而且是坚韧的铁板沙。即使坦克隆隆而过,滩面也无损害,故可作为临时机场使用之。由此可见,在淞沪战爭时期,日军先佔领舟山的嵊泗列岛,后从嵊泗出发,攻打上海是蓄谋已久的。

以舟山为基地 扼制东海海域

  东海海域是日本往返於中国大陆的主通道。谁控制东海海域,谁就有了战爭的主动权,1937年淞沪会战后,上海被日军佔领。但是,日军的野心是要侵佔整个中国。而为了达到这个罪恶目的,日军必须以强大的军力控制东海,以保证日本本土和中国大陆间的海上往来及运输补给等不受影响。因此,舟山群岛就成了日军扼制东海的咽喉和海上的军事基地。
  以嵊泗列岛为例。当年,日军侵佔嵊泗列岛后,就加紧部署修筑军用仓库,建造炮臺、鱼雷洞、安装电力自动炮,自杀艇等军事设施。
  其中,以泗礁岛五龙乡东山和马关镇马跡岛为中心,分別装置电力纵火炮四、五门,射程二万余米,可控长江口外的大戢、洋山海面。在五龙乡田嶴、大小黄沙嶴等,建造鱼雷洞十一只,长50至70米,宽9米,高3米,系日军水上鱼雷和自杀艇基地。另在泗礁岛建炮臺十五座,望远镜观察台一座,而在电力自动炮周围,又建有弹药库数座,以及一间雷达所。1944年年底,日军又在黄龙岛建炮臺六座、防空洞十四个。
  其间,日军在泗礁岛修建的军用坑道达三十八处。其中,五龙黄沙嶴和田嶴二十八处。这些坑道均为钢筋水泥结构,为藏放弹药、军用物资所用。
  1944年,在花鸟灯塔大水坑沙滩,日军又建造七平方米的小洋房一座,架设海底电缆,日军的电话可直通日本东京。
  据悉,当年的日军驻嵊司令部,设在泗礁岛五龙乡田嶴村,属日本海军舟山基地司令部管辖,並在大洋山岛设日本外海水上员警分队。
  综上所述,由於日军在侵华战爭中以舟山为基地,並用强大的军事设施扼制了东海海域,故在淞沪之战中,使他的后续部队和枪炮弹药能有效地得到了补给,並使日军的侵华战爭,从1937年后能旷日坚持达八年之久。

日军暴行 罄竹难书

  据誌书记载,日军侵佔舟山后,为了加强扼制东海海域,开始建立军事基地。以嵊泗为例,日军除在岛上抓人派工外,还从大陆押来二千多名劳工和囚犯,为他们充当苦役。其中,六百多名是从上海提篮桥监狱押来的所谓“囚犯”,实际上是淞沪会战时被日军抓捕的国军將士和爱国人士。
  据嵊泗老人们回忆:这些“囚犯”背脊或四肢烙著“恶”字,为防止逃跑,四、五个人用镣銬连在一起。衣衫破烂不堪,有的甚至只披著水泥袋纸或破麻袋,白天当衣,晚上当被,每天要干十五、六个小时重活,吃的却是生了虫的蚕豆,发了霉的黄豆,没有一点咸味,而且数量少得可怜。日军不把他们当成人,动不动刺刀捅,木棍敲,皮鞭抽。八、九月间,“囚犯”的日子更苦了,简直不能进口的餿粥上叮满了红头苍蝇,不少人吃坏了肚子,得了病又不给医治。1944年,泗礁岛传染病流行,一次就死掉“囚犯”及劳工一百多人。
  “囚犯”们的行动,更没有半点自由。干活时,衣服被海水泼湿了不准换。路上,双手要垂放在两腿旁,向岛民討点盐吃,只好用手势暗示。吃饭、挑水,都由日军看押。背东西时,若头往旁边歪一歪,就要挨打。有一次,有些“囚犯”用手势暗示,向岛民討盐,被日军发现了,当场拉出去七个,活活打死了五个人。日军规定:“囚犯”不准隨便离开芦棚,不准与人谈话,不准双手乱放,患病即被拉去活埋。“囚犯”被杀后,还叫劳工集体参观尸体,名曰“暴尸”。
  其实,眾多劳工,遭遇都很悲惨。有年冬天,一个被水泥扬瞎了眼的劳工,因行动不便,將水泥袋摔在地上,被日军看见后,当即拖出去,在田嶴村的庙宇外轮番毒打。然后,剥去衣服用冷水浇身,第二天,这个人就在寒冷的冬天,被冻成了“冰人”,被日军残酷地折磨死了。
  又有一次,一个劳工不知犯了什么法,日军用绳子把他绑在长凳上,並在身上压一块大石条。而后,三个日本人用大铁锤猛砸石条。等石条砸断后,这个劳工被锤打得只剩四五公分厚的尸体了。
  再有一次,日军把二十五个患病的劳工装在箩筐里,说是把他们送去上海治病,结果一到船里,已有五人被压死,船到外海,又將另外二十人拋到海中活沉。当年,劳工或“囚犯”,一旦有人病死,即用火油浇尸,当作人蜡烛烧。
  至於设法逃跑的囚犯和劳工,日军的手段更为恶劣。有一次,一个逃跑未成的劳工被抓回后,在零下七、八度的严寒中,被剥光衣服埋进地洞里,再在人的周围灌水加土,捣成泥浆。顿时,人与泥土冻在一起而活活冻死。又有一次,三个逃跑被抓的劳工,在路上被剥光衣服,边走边打。走到庙旁,日寇拔出指挥刀,一刀把一个劳工脑袋砍下,血似泉喷。另一个被一枪打死。还有一个被拖进庙里,砍头断臂,肢解而死。还有一次,七名劳工偷了一支手枪逃到了菜园,涉水上了一只小船,想乘船逃回上海。但因潮水不顺,加之体弱无力,摇不动櫓,被日军船只追上。结果,两人跳海自杀,五人抓回后,被日军用铁棍活活打死。种种暴行,惨不忍睹哪!
  到了1944年,抗战胜利前夕,日军变得更加凶残。他们在嵊泗的五龙乡设置许多机要暗道和秘密工事,如在东山、大牛头山等处构建炮兵阵地。待试炮后,参加施工的六十余名劳工全被枪杀灭口,並拋尸於基湖老鼠山外的海面上。
  至此,可以这么说,当年的舟山群岛及嵊泗列岛,实为日军在中国二战时期的海上集中营。其残忍手段,比二战中德国法西斯残害犹太人的集中营,有过之而无不及。现今,嵊泗岛上血跡斑斑的“万人坑”,就是侵华日军惨无人道屠杀我同胞的铁的罪证。至於日军在侵佔舟山时期,对舟山本地岛民的烧、杀、掠、抢,更是罪行累累,罄竹难书。

结 语

  综观中国的近代史,从八国联军、鸦片战爭,直至抗战时期的淞沪会战,西方列强都是从海上作为突破口,从而佔领上海等我国东南沿海的大都市,进而向大陆內地入侵。尤以鸦片战爭和淞沪会战,入侵者都先佔领舟山群岛,並以此为跳板,然后向华东和华北地区大举进攻。上述史实,不仅说明了舟山与“二战”关係的密切性,並且彰显了舟山群岛的战略地位的重要性。
  前朝之史,后世之师。现今,淞沪会战已经过去了83年,日本侵略者也以无条件投降而告终。但是,当前日本的右翼势力十分猖厥,他们不断地在我国固有领土一东海的钓鱼岛挑起事端,对我国海峡两岸构成了严重威胁。为此,我们两岸同胞,必须要以史为鉴,牢记二战中的歷史教训,进一步加强家国情怀和忧患意识,为实现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復兴的中国梦,作出我们新的贡献。

(金德章/舟山市)


回本期目录    《台浙天地》总目录

浙江省旅台湾同乡联谊总会 会址:108台北市万华区和平西路三段382巷11弄17號5楼
发行人兼社长:胡李世美 总编辑:留问政 联络秘书:徐薇蕙
电话:(02)23045561 传真:(02)2302-0435
深圳联络主任:寧松林 电话:+86-137-23456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