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關於本會 《台浙天地》 友站連結 浙江省人民政府網站 简体中文 聯絡我們  
浙江省旅台灣同鄉聯誼總會
     

打造「紅茶之都」

盧上雁

  我國是世界紅茶發祥地,紅茶起源于中國,培植於中國,茶地面積全球第一、產量全球第一、茶農人數全球第一。然而,茶葉外銷數量遠遜於產茶大國地位。

出口市場以紅茶為主

  全世界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居民喜愛品茗,許多人把飲茶品茗當作一種高檔享受。儘管各國飲茶方法不盡相同,但是,多以紅茶品飲為主。
  英國各階層人士都愛品茶,有“飲料之國”稱謂,英人在紅茶里加奶放糖,奇香味美,由此,流傳到了歐美列國;
  斯里蘭卡居民酷愛紅茶,該國的紅茶暢銷各地;
  泰國人不飲熱茶,通常在茶中加冰塊,成為冰茶。
  但是,各國採用的大多是紅茶,而非國人喜飲的綠茶。
  在我國紅茶的出口份額上,數量遠低於綠茶,也遠遜于作為一個“產茶大國”的地位。實話說了,國產茶葉均價低於世界紅茶的市場價格。
  十九世紀,中國茶葉輸往歐洲,英人對中國紅茶情有獨鍾,由此,提升了紅茶的價格與品位,成為生活品質的象徵之一。自此,歐洲人開始習慣於在紅茶中加奶及砂糖的飲用法,品飲紅茶成了生活的極致享受。

我國紅茶出口的瓶頸?

  我國茶葉暢銷各國,可近代以來,茶葉出口數量雖然一路攀升,但是一直不盡如人意,原因何在?
  一是中國茶葉出口主打綠茶,國際市場尤其是歐美等國茶葉市場卻青睞紅茶;
  二是我國紅茶“有名無牌”,缺乏品牌效應;
  三是國產紅茶品質標準問題,某些產區仍處於“大呼隆”階段,外銷茶葉均價低於國際市場,由於媒體的大力推動,綠茶的保健功效漸漸被認可,紅茶則宣傳不多。由於國人偏愛綠茶,在宣介上將紅茶放到一個次要位置。
  不言而喻,綠茶好銷,價格穩定,茶農也就偏重綠茶生產,忽略紅茶的培植,一個不爭的事實。例如,杭州的九曲紅梅,產地與龍井茶原產地重疊。由於大力播揚龍井綠茶,使得西湖龍井茶家喻戶曉。到杭州旅遊,將龍井綠茶做為伴手禮,以習以為常,相對來說,杭產紅茶(九曲紅梅)外地人知之甚少。

提升紅茶播揚力度

  許多人甚至以為,紅茶猶如咖啡一樣,乃是舶來品,綠茶才是我國傳統茶品。因此,播揚紅茶力度,應當成為茶葉宣傳的重頭戲。現實而言,紅茶的培育、生產、加工等技術有加大力度研究的必要,瞭解當前國內外紅茶製作的最新工藝與相關技術。在紅茶流通領域,加大力度,諸如,市場、行業、行銷、管理等增強,成為不可或缺的一環。如果說到茶葉品質、工藝、包裝等可以通過技術硬性指標加以化解,惟獨國產紅茶品牌及市場卻成了一個軟肋。
  國人只道綠茶好,說到綠茶名品,如數家珍。應當想到的一個問題是,國際茶業,以發達國家茶業市場為主,垂青於紅茶,約占我國外銷茶的85%以上。西方人流行的紅奶茶正在融入內地時尚人士的日常生活,已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
  以浙江茶葉市場而言,新昌有浙東名茶市場、松陽有浙南茶葉市場、嵊州的越鄉茶市等,依然墨守成規,針對傳統綠茶市場,媒體上大力宣導的也是綠茶。各個茶葉門市,均以銷售綠茶為主,地點分散、規模較小、組織鬆散、名聲不大,大多只是地方性的局部綠茶交易場所。
  此舉與我國東南市場悠久的紅茶文化傳承以及史上已形成的紅茶繁榮局面,仍有若干落差。一言蔽之,宣傳紅茶、開拓市場,已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

中國紅茶的三大品牌與打造“紅茶之都”

  毫無疑問,紅茶原產於我國,早在清末,國產紅茶就已經被外部世界認可,頻頻在國際博覽會上獲獎。大致上說,我國紅茶有三大品牌,一是福建的小種紅茶;二是祁門紅茶;三是杭州上泗的九曲紅梅。可以說,以上三地(福建武夷山、安徽祁門、杭州上泗)均有條件成為“中國紅茶之都”候選地之一,只是隨著時代的變遷,上述三地狀況各有千秋,不妨做個分析。

1A、紅茶始祖,福建崇安小種紅茶

  我國紅茶成名時間與洋人認知紅茶進程同步,均在晚清時期,國產紅茶的香醇、形色、湯汁等品質,均不遜色於世上任何品牌紅茶,包括斯里蘭卡、肯亞、巴基斯坦等國,只能說他們的紅茶茶業緊追其尾。
  崇安的“小種紅茶”被公認為世界紅茶的始祖,也是紅茶創始地。
  “正山小種紅茶”源於清代初年,一支清軍入侵福建桐木關茶葉工廠,茶農聞訊清軍到來,全部逃遁,致使原存茶葉工廠的茶葉“紅變”。
  清軍撤走,茶人回到茶場,為了挽回損失,他們取松木烘茶,未料,茶中飄出濃郁有香味,品之,味若桂圓,略帶棗味,拿到市場上出售,立即引起茶客的關注。此茶廣受飲者喜愛,尤其是閩粵港一帶,炙手可熱,一時供不應求,甚至,飄洋過海,流傳到歐美列國。由此,武夷山正山小種紅茶應當是世界紅茶始祖。

1B、“河紅”的來龍去脈

  雖說福建崇安之小種紅茶乃是世界紅茶始祖,可是名稱卻被人冠以“河紅”,“小種紅茶”這個名稱反而鮮為人知了。原因何在?因為正山小種紅茶的“發祥地”不在福建,而在江西的河口鎮,由此,中外人士均稱正山小種紅茶為“河紅”而名揚天下,成為十八、九世紀我國出口的四大名品之首(茶葉、蠶絲、大豆、棉花)。
  小種紅茶並不稱“福建崇安紅茶”,而被叫做“河紅”。這是什麼原因呢?由於清廷實行“海禁”政策,不允許沿海居民私下與外商交往,因此茶葉不能直接從閩省出口,其時,全國只開闢廣州一地作為對外通商口岸。
  紅茶好銷,深受中外人士喜愛,在巨大商利驅動下,產于福建建甯府崇安縣的茶葉只得翻越武夷山,運到江西河口鎮(今鉛山縣),河口時有“贛省四大名鎮之一”稱渭。此四大名鎮為富田鎮、景德鎮、河口鎮、樟樹鎮(註1)。
  崇安紅茶只有通過水路,輾轉運到廣州外銷,再通過遠洋運輸到了倫敦,由於路途遙遠,運輸艱難險阻,等到貨到倫孰,中國紅茶身價百倍,成為達官顯貴享用的名品,由此,世人將福建崇安紅茶統稱“河紅”(河口紅茶)。
  1604年,荷蘭商人將“河紅”(中國紅茶)帶入歐洲,風行各國,成就了今日之“紅茶”銷售與品飲格局。
  2007年筆者隨浙大規劃院到鉛山縣擂鼓嶺編制旅遊規劃,倡議恢復“河紅”聲名,在河口打造“中國紅茶之都”,終因二省行政區域劃分,難成氣候,無疾而終(註2)。

2、安徽“祁紅”(祁門紅茶)

  皖省的“祁門紅茶”,原創制于福建省建甯府崇安縣。光緒元年(1875)安徽人余幹臣從閩省把紅茶加工技藝帶到安徽至德縣,依照“閩紅”試製紅茶,並在祁門擴大種植生產,隨後,浙贛湘台等地大力發展紅茶,風行一時。
  到了十九世紀後期,紅茶成為我國出口商品的拳頭產品,在國際市場上佔據統治地位,人稱“祁門紅茶”(或“祁紅”)。飲者清飲紅茶,能品味其雋永香氣。如果如洋人的品飲方法,添加鮮奶、砂糖則能增加茶的香醇度。
  對於歐洲人來說,尤其是英國人,喜用早餐茶、下午茶、睡前茶。紅茶成為至愛珍品飲料。上品紅茶,如果室內一人品飲,滿屋濃香四溢。自此,至尊中國紅茶不脛而走,享譽歐美列國。1915年,“祁門紅茶”獲得巴拿馬-太平洋國際博覽會的金獎。
  而後,印度大吉嶺紅茶、斯里蘭卡烏伐紅茶緊隨其尾,才出現了“世上三大高香名茶”的稱渭,隨著時間的推移,又與阿薩姆紅茶、大吉嶺紅茶、錫蘭高地紅茶合稱世界四大紅茶。自此,祁紅品飲在國內沿海城鎮流行開來。
  只是,今日之祁門,處於內陸的安徽,遠離沿海地區,打造“中國紅茶之都”受到若干不利因素牽制,不過,隨著我國高鐵事業突飛猛進,不久的將來,有望化解這些難題。

3、“九曲紅梅”(杭州紅茶)

  另一款紅茶名品,就是產於杭州的上泗地區(今之江旅遊區)的九曲紅梅茶,它的培植與製作也是源於清末光緒年間,亦由福建崇安引進。
  1886年,九曲紅梅茶飄洋過海,在巴拿馬國際食品博覽會上奪得“一等金質獎章”,繼1886年獲國際巴拿馬金質獎後,1929年,又獲首屆西湖博覽會名茶金獎;2002年九曲紅茶列為中國十大名茶之一。
  筆者在2008年在之江區做課題時,在黨刊《杭州》及諸多報刊上竭力倡言推廣“九曲紅梅”。杭州接近上海,這個亞洲的商貿之都,得地理之先。
  只是上泗地區雖為杭州重要產茶區之一,但其地域與西湖龍井茶園重疊。眾所周知,西湖龍井好銷,賣得出價,只是九曲紅梅略遜一籌,難於觸動茶農的熱情(註2)。
  多年來,九曲紅梅茶雖得到政府扶持,但效果不彰。原因是,由於多年來大力推動綠茶,杭州“中國茶都之稱”,已有了俗成概念,即,杭州乃是中國綠茶之鄉,響噹噹的品牌。
  龍井綠茶早就深入人心,茶農亦認定綠茶,幾為俗成定律,一時很難轉變。那麼,何處打造“中國紅茶之都”,做成一個紅茶生產與銷售的地域中心呢?成為人們思考的問題?

打造“衢州紅茶節”水到渠成

  如果在衢州打造一個“中國紅茶之都”,則是順水推舟之事。衢州自古就有種茶傳統,地處於浙西山區與丘陵地帶,地勢溫濕,氣候、土質、生態、習俗以及茶的品質,均與西湖龍井、黃山毛峰、福建鐵觀音相較,各有千秋。缺少的只是一個區域品牌,如果在紅茶銷售上,異軍突起,完全有可以後來居上。
  綜上所述,內地有條件舉辦“中國紅茶節”之地只有四個:一是崇安(今武夷山市),世界公認的紅茶始祖地;二是江西河口,國產紅茶的發祥地;三是安徽祁門(世上三大紅茶名品的原產地之一);四是杭州,以盛產九曲紅茶而揚名。至於說滇紅、川紅、黔紅等,各有千秋,由於地域關係,不在一個檔次上,本文不作分析。
  如果衢州利用自己有利的區域地位(處於四大國產名品紅茶的中心位置),打造一個名副其實的紅茶的產地與銷售的中心(以上四個紅茶原生地(崇安、河口、祁門、杭州)均在衢州周邊地區,界跨四省(浙閩贛皖),可說是天施良機。
  衢州,向有“川陸所會,四省(浙贛閩皖)通衢,觀浙江之州郡,惟衢州一地”,氣候溫潤,土地肥沃,山地連綿,氣候、土質有利於茶葉的培植,培植茶葉的歷史悠久。衢州作為生態旅遊休閒城市定位,交通便利,高鐵一個多小時就可抵達杭州,加上衢州各縣處於錢塘江上游,林木茂盛、空氣清新,土壤適宜種植茶樹,多年來以生態立區,使得茶葉品質優於其它地區。
  現實而言,衢州地域寬廣,氣候溫濕,雖說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優良茶園與品質一流的茶葉,歷史悠久的種植茶葉傳承,卻缺乏一個全國叫得響的品牌,在世人心目中形成既定概念。如果以紅茶為號召,可以一舉提升衢茶品位與地域知名度,則是不言而喻的。
  以“紅茶節”推動紅茶產銷與品飲紅茶發源於中國福建,散佈至安徽、浙江等地,光大於英倫,弘揚於歐美列國,一個不爭的事實。可歎的是,國人知之甚少,迄今為止,許多人甚至以為紅茶與咖啡相同,一個舶來品,只有綠茶才是正宗國貨。
  改革開放以後,英人的立頓紅茶正在悄悄的進入時尚人士的生活,正在由商務活動中,流向民間,進入家庭,已經成一個人所共知的事情。
  有研究表明,紅茶較綠茶更有效對抗高膽固醇及高血糖,品飲紅茶更有助對抗高脂肪飲食對血管造成的破壞,可抗衡膽固醇及血糖上升…。
  品飲紅茶的優勢,在內地卻鮮有推廣介紹。由此,廣為宣介,提高品質,推廣紅茶,扭轉出口紅茶劣勢,打造一個紅茶交易中心,“中國紅茶之都”勢在必行,衢州可以順勢而上。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後,由於實行統購統銷政策,對於由沿海大中城市擴展漫延開來的紅茶品飲方式,逐漸淡出茶葉市場,造成市場佔有率逐年萎縮。
  以杭州為例,一個因素是,紅茶價格難於與龍井綠茶並駕齊驅,失去茶農製作紅茶的積極性與精益求精的推動力,使得紅茶培育與品飲,始終徘徊不前。
  如果衢州利用地域人文積澱,擴大紅茶種植面積,增加在全國、國際紅茶交易中的市場份額,在生產與銷售上動足腦筋,培育一個“衢紅”品牌,不失時機地打造一個名符其實的“紅茶之都”。
  借機打響國產紅茶品牌,做大“國產紅茶”,規劃大衢州在全球茶業產銷地位與格局。順水推舟,牽引各地紅茶生產與銷售。
  在沿海各個城市中,品飲紅茶正在流行,尤其是洋人的紅茶品飲方式,紅茶加奶加糖,正在向內地擴展。
  只是當下國產紅茶名品有限,大多數人仍習慣於採用飲用綠茶的方式喝紅茶,採用開水泡制紅茶。西人的品飲方式,紅茶加鮮奶、加砂糖的飲用方式,至今未獲得主流媒體的關注與推介。由此,衢州可以加大宣揚國產紅茶力度,順勢而上,從主流媒體層面,推動飲用紅茶。
  籌畫一個“中國紅茶節”,恢復昔日紅茶的影響力,借助紅茶節的聲勢,動員輿論,擴大知名度,讓飲用紅茶深入人心,做成一個全國,甚或,全球的紅茶產銷中心,也成為一個遊客必到的購茶場所。

抓住時機

  就現狀而言,國產紅茶外銷多屬中低檔茶品,競爭力相當薄弱,就區域外貿層面來講,舉辦國際紅茶節有利於提高整體國產紅茶的品位及知名度,加強紅茶的競爭力,同時,確立了中國紅茶在國際紅茶市場上龍頭老大的地位。
1、地域優勢
  在衢州可以抓住幾個優勢條件,國產紅茶的另二大名品,一是武夷小種紅茶所在崇安與河口(今江西鉛山縣),二個地方,今行政分屬二個省區(福建與江西),資訊不對稱。古代以水運為主,河口(贛省四大名鎮之一),運輸條件有利於紅茶外銷。今已成為昨日黃花了。
  二是祁門偏離中心城市和交通骨幹,短時期內很難成氣候。
  三是由於杭州市場主導龍井綠茶,使得紅茶處於配角位置,外人知不多,茶農也不願意種植紅茶,主因茶地被劃為“龍井茶區”,現成品牌、現成價格,茶農多不願再為九曲紅茶搖旗呐喊(註2)。
  在政府的推動下,紅茶也只是採用夏茶與秋茶製作,品質難於保證。
  國人偏重傳統品種(綠茶),如龍井、烏龍、碧螺春等,已享有盛名。
  由於各種原因,甚或,在內地市場上,洋茶品牌大行其道。
2、加大檢測標準
  從某種意義來講,茶業要擴大出口,增強競爭能力,不僅要依靠價格優勢取勝。更要在茶葉培育、生產、加工、檢測等加大力度,特別是在流通領域,諸如,市場、行業、行銷、管理各方面加強內功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茶葉進口國,大多為發達國家,購買力強,銷售價高,但有嚴苛茶葉檢測標準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我國茶葉出口規模的擴大。
  這些年來,我國建立了面積廣闊的有機茶園和無公害茶園,國家質檢部門嚴把茶出口品質關,茶葉出口呈樂觀趨勢。
3、加強品牌效應
  眼下而言,一是交易規模小。二是自產自銷(茶葉交易採取“一對一”,由買家與賣家洽談)。雖說簡便,品質卻難以保證,無法形成規模經營。就個體而論,談不上國際市場的開拓,尤其是紅茶生產,春茶多為綠茶所佔據。
  國產紅茶“有名無牌”,某些茶市多為“局部產銷場所”,號召力有限。
  此外,小種紅茶、祁紅、九曲紅梅紅茶,雖各有其名,宣介力度不足。品牌效應落後於市場,已成為制約茶業拓展的障礙。

創制“衢紅”?

  當然,自從茶葉經營開放後,出現了多頭出口局面,也造成了相互壓價現象。與此同時,洋商引進外茶,正是瞅准了國內茶業品牌意識不強、內部鬆散表像,乘虛而入,頻頻告捷。
  一旦衢州作為我國東南地區紅茶產銷中心地位一旦確立,也為國產紅茶(不僅衢州紅茶)創造了崛起的機會。實際上,衢州已經擁有大山紅茶等核心產品,採用獨特工藝,改變傳統發酵弊端,保持了紅茶特有口味,填補了衢州紅茶生產。
  衢州處於錢塘江源頭,產品香高醇厚、回味甘甜、湯色明亮、嫩葉鮮活、芽葉成朵的特點,成為有機茶的代表,只是缺少宣傳,不為外人所知。
  舉辦“衢州國際紅茶節”的一個優勢條件,衢州各縣區開發生態旅遊方興未艾。衢江二岸,山水秀麗,物產豐碩。筆者參于衢州地區多個旅遊規劃的編制,深切理解到,打造國際紅茶節不僅有利於提高整體國產紅茶的品牌,而且,還會將衢州各區縣那些不太知名的景觀立時呈現在世人面前,同時,也將為衢州紅茶…一個行將崛起的紅茶名品,提供一次前所未有的機會。
  眼下而言,國產紅茶銷售能力的全球競爭力的強項不太明顯。究其原因,一是由於產品、產業競爭力減弱;二是由於企業競爭及經營規模與創新能力等諸多因素滯後所造成的。因而,對於茶葉企業來說,要適應全球一體化發展進程,必需建立一個新型茶葉交易方式,加快整合創新等是增強茶業競爭力的重要選擇。
  不言而喻,推進產業化經營,培育龍頭企業(包括引進洋品名茶);延伸茶葉產業價值鏈,不斷調整茶業經營之道,特別是流通方式,培植全球化行銷主體及人才應是當務之急,也是茶界有識之士的共識。創辦一個衢州國際紅茶節,正能彌補上述缺憾。

綠改紅

  衢州周邊地區均為我國紅茶發祥地,茶資源豐富,茶種類繁多,茶地遼闊,茶區分佈廣,多為丘陵山地,利於造梯田,排水體統良好;土質呈酸性,有利於茶樹的生長;冬天溫度較高,茶樹可安全過冬;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雨熱同期,光照與雨量充足,適宜茶樹的生長。
  就現階段而論,衢州傳統茶葉產區,優勢在綠茶,如果大規模生產紅茶,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可能不太明顯。
  綠茶廠商用夏茶秋茶生產紅茶作為補充產品,提高收入,一種可行的辦法。
  坦言之,由於各種力量的推動,綠茶市場銷售早已飽和,空間有限。國產紅茶的行銷近乎一塊處女地,可以不失時機地乘勢而上?
  設想一下,衢州處於錢塘江上游,生態優良,氣候溫和,光照適中,雨水充沛,成為茶葉種植最好的地區之一,正是得益於良好的環境保護,此優勢愈發明顯。基於夏茶沒有農藥殘留,也使得外地茶商在選擇茶產地時特別關注衢州。
  這些年來,已經有人瞅足苗頭,某衢商生產了第一批100多公斤紅茶,發往深圳客戶。品飲了,接下來,又請港澳茶專家品嘗,均認為茶品上乘。茶葉企業立即找到了衢州,當即表示,年內訂購約4000公斤紅茶。近幾年來,衢州已有不少綠茶農場開始“改紅”。迄今為止,江山、龍游、開化、衢江等縣區都已開始出現紅茶廠商。某業內人士說,近年以夏秋季生產了一批紅茶,普遍評價不錯。就現狀而言,衢產紅茶以夏茶為主,將之作為綠茶之外的補充產品。傳統上,衢州加工、銷售的大多是春茶和秋茶,夏茶幾乎荒廢掉。
  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儘管夏茶也能用來生產綠茶,一般只是幾十元/公斤的所謂“工作茶”。改用夏茶生產紅茶,效益大幅提高,價格由原來幾十元/公斤迅速提高到三四百元/公斤,巨大的利潤空間,頗為誘人。那麼,當下衢州紅茶產量有多少?
  回答是,數量不大,衢州茶葉仍以綠茶為主,紅茶份額小。筆者手邊資料不多,2011年衢州綠茶總產量在7000噸左右,紅茶僅幾千公斤。在市場推廣的基礎上,產品轉型已成為一個迫切問題。當然,由傳統綠茶產區改為生產紅茶,需要有市場對接,紅茶需求升溫才行。業內人士表示,紅茶多為出口,國內消費有限。
  現實情況是,綠茶出口市場相對狹窄,開拓、擴大外貿份額難度較大。僅銷售來說,茶品的特徵,包括色、香、味,直接影響產品的品質價格。由於氣候、土壤、茶種及加工工藝等因素影響,內地某些品種紅茶的內質,包括濃度、強度、鮮度等遜色于傳統紅茶生產國,售價相對較低,只屬於“中、低檔茶品”,競爭力相對薄弱。

名副其實的茶大國

  從品質來說,與綠茶相比,紅茶相對較溫和,對胃的刺激也較小,口感醇厚,加糖加奶更是美味。還有延年益壽、提神益思、降脂降壓、保肝明目等益處,一種天然養生的健康飲品。現代人壓力大、負擔重,更容易接受紅茶。特別是在粵滬杭,許多年輕人已將紅茶與咖啡相提並論,“飲紅茶”成為時尚,也有人將紅茶作為高檔禮品贈送。因此,有必要利用茶文化的歷史積澱、現有的茶文化氛圍、國茶威望,擴大紅茶在全國、甚或,在國際茶品交易中的市場份額。
  弘揚紅茶,使之成為“國飲”,打造一個嶄新的“衢州國際茶都”形象,不僅要擴大紅茶的種植面積,加強從生產、收采、加工、儲藏到銷售各個環節的科技含量及管理水準,提升內在品質,做出品牌,並廣為宣介,從而,增加貿易收益,做大紅茶市場份額,迎合時代潮流,創造出一個新的“衢州茶葉,萬國來求”盛況,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茶大國”,正是一代茶人努力方向。

註1:河口鎮順信江而下可達鄱陽湖,經鄱陽湖出湖口即可進入長江;鄱陽湖溯贛江而上至大庾,越大庾嶺入北江可抵廣州;由河口沿信江溯流而上,至玉山轉陸路可達浙江常山,進入錢塘江水系。這條水道聯結閩、浙、贛、皖、湘、鄂、蘇、粵,是江南諸省的水運中心之一,明清時河口有“八省碼頭”之稱。
註2:本文作者參與編制2007《鉛山縣擂鼓嶺旅遊規劃》及《茶葉世界》2007年12期拙作《河口紅茶》。
註3:見《杭州》雜誌2009年10期拙作《籌畫紅茶節》、2009年《西湖文化研討會論文集/繼承茶都名品九曲紅梅》以及《之江勝景》(杭州出版社2009版)。

(盧上雁/杭州)


回本期目錄    《台浙天地》總目錄

浙江省旅台灣同鄉聯誼總會 會址:108台北市萬華區和平西路三段382巷11弄17號5樓
發行人兼社長:胡李世美 總編輯:留問政 聯絡秘書:徐薇蕙
電話:(02)23045561 傳真:(02)2302-0435
深圳聯絡主任:寧松林 電話:+86-137-23456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