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葉新黃柿葉紅,更兼烏柏與丹楓。只言山色秋蕭索,繡出西湖三四峰。”正是
南宋詩人楊萬裡對於杭州這座美麗城市秋日的讚美。
杭州的秋天是從桂花飄香開始的。一到秋天,桂花枝頭便綻放出金色或銀色的小
花,它們一簇簇擁在一起,散發著沁人心脾的芳香。信步而行,杭州的大街小巷就像被
甜甜的桂花香味團團圍住一般。從沒有見過哪個城市,敢像杭州人這樣,拍著胸脯說自
己“滿城盡是桂花香”。當然,在杭州還有一個賞桂的好去處——滿覺隴。一到雙休日,
一家老小就會開著私家車到這兒來享受大自然的恩澤。在桂花樹下,有的聊天,有的打
牌,有的品茶,更有小孩子們在嬉鬧。偶爾還會吹來一陣風,那桂花就像下雨般地飄蕩
落下來,因此這兒被評為“新西湖十景”之一——“滿隴桂雨”。
秋,隨著桂香而來,更是隨雨而來。身處杭州這樣的江南城市,雨自然是多的;但
秋天的雨,卻有著與其他季節不同的味道。
“雨來了,最輕的敲打樂敲打這城市,蒼茫的屋頂,遠遠近近,一張張敲過去,古
老的琴,那細細密密的節奏,單調裡自有一種委婉與親切,滴滴點點滴滴。”詩人餘光
中描繪的雨景,不知道說的是不是杭州秋天的雨呢?
初秋的雨感覺上“最純粹”,它下得不會很大,持續時間也不會很長。它一點一滴
下起來,你可以只關心雨本身,很安心地去感受雨天的氛圍,而不用去想太多,會不會
再有突如其來的天氣變化;它不至於像冬天那樣寒冷,但也能讓我們一瞬間投入微涼的
懷抱裡,一下子精神抖擻起來,去謀劃好短暫的秋季,暢遊郊野,迎秋賞景。
選了一個涼爽的午後,獨自在北山路上倘佯。北山路上的梧桐,在這時節也有一些
黃色的落葉,晃晃悠悠飄落到水面。當然,這樣的落葉還是少數,樹梢上還是綠葉的華
蓋如雲。湖中荷花此時已是一一枯蓬舉。蓮蓬年華已老,仍固執地高擎著這孕育一夏的
果實。荷葉還是綠色,蓮蓬已經轉黑,普遍高出荷葉一截來,而一些後知後覺的荷花,
還在開著。最盛的花期已過,便少了一些鬧猛,這少數的幾朵花的開放,卻添了一分自
己的悠閒,像那些從來不與人爭功的君子,活著自個兒的精彩。
北山路上有著大量中西近代建築和歷史文化遺跡,來自民國的情調穿越時光,氤氳
在這湖光山色、老舊房子、高大梧桐間。一路前行,眼前是依山而建的斑駁的老牆、沉
默的山門、黝黑的臺階、幽幽的山道,厚重的鐵門;一幢幢老別墅、舊房子,都有它的
過往故事,它的建築形式也多種多樣,堪稱民居的“萬國建築博物館”……其實我知道,
這一路上,隨便哪一幢老房子,從一道門裡走進去,就會走進線裝書一樣層層疊疊的故
事裡。
民國情結的地標建築新新飯店是由招賢寺、孤雲草舍、新新旅館,以及秋水山莊等
建築群樓組成,這家百年老飯店,可講的故事實在太多了。如果從 1913 年算起,入住
過這裡的名人有徐志摩、胡適、魯迅、茅盾、郭沫若、豐子愷、巴金,還有史量才、沈
秋水……都是有分量的。中國的民國史裡一半名人都來住過,有的是過客,而有的則留
下刻骨銘心的記憶。
那些塵封的歷史在山水之間靜默,老房子是親歷者、見證者,正因為有這些老房子
的存在,西湖才有如許的韻味。
在湖邊的椅子上坐下來,清涼的微風很快帶走身上的細汗,愜意極了。在秋風中,
我深深感謝四季裡安排進了這樣一段明如鏡清如水的日子。想起剛剛經過的那個酷暑,
烈日當頭,火熱的陽光和熱浪如紅鬃烈馬在你體內奔突馳騁,它激蕩起你體內的所有能
量與它抗衡。經歷一個炎夏,如同經歷一場慘烈的激戰,殊死的搏鬥,身心交瘁,渴望
坐下來好好休息一下,重新恢復體內的平衡,積蓄新的能量……正在這時,天高雲淡,
可容你閒庭信步的秋日來到了。
傍晚時分,太陽便收進了西邊的雲層,只把雲層塗抹出一層薄薄的紅色,映射到西
湖裡,也把西湖蒙上了薄薄的紅色。
面對眼前的西湖景色,腦海裡不時蹦跳出歷代文豪描寫西湖美景的名篇佳句。
林升《題臨安邸》:“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
作汴州。”
白居易的《憶江南》:“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能不憶江南?”《錢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幾處早鶯爭暖
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裡
白沙堤。”
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第二首:“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
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夜泛西湖五絕》之四:“菰蒲無邊水茫茫,荷花夜
開風露香。漸見燈明出遠寺,更待月黑看湖光。”
白居易和蘇軾兩位文豪不僅為西湖寫出了諸多名句,為官一任時,疏浚西湖,興修
水利,深受百姓愛戴,稱他們修築的堤壩為白堤和蘇堤,並分別在西湖東北角的聖塘閘
下塑有《送別白居易群雕》像,和南山路蘇堤入口處蘇東坡塑像。
賞杭州的秋色,由於可以在西湖上駕一葉小舟,就更多了“霜紅霧紫,點綴成林,
影醉夕陽”的秋日幽賞緣由。這個時節,可以泛一扁舟,與詩友們擁著尊長飲酒吟賞,
覓得幾句好詩,取出口袋中隨身攜帶的楓葉彩箋寫就,臨著風投擲在湖水上面,任它隨
風飄流……
這兩天,朋友圈裡好多人都在曬榨菜鮮肉月餅,看著眼饞,也去買了幾個,一下子
就被家人給瓜分完了。
雖然榨菜鮮肉月餅看著其貌不揚,吃相並不文氣,大口咬下去,總要掉一地渣,但
杭州人就認這一口。
據說,這榨菜月餅還有個典故,和清代康熙皇帝有關。康熙在一次南巡到杭州時,
有糕點師傅做了榨菜鮮肉月餅,康熙吃過之後評價很好。而榨菜鮮肉月餅的配料也不金
貴,很平民化,從此在更大範圍流傳開來,成為杭州人老底子的記憶。
榨菜鮮肉月餅算是實打實的時令貨,畢竟這種“貼秋膘”食物,在炎熱的夏天,哪
裡吃得下去。只有等到涼風漸起,才恰到好處。每年它一出,就意味著秋天來了。
何謂“貼秋膘”?我查了一下“百度”,源自北京、河北一代民間習俗。伏天人們
胃口差,所以不少人都會瘦一些。瘦了當然需要“補”,彌補的辦法就是到了立秋要“貼
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餚,當然首選吃肉,“以肉貼膘”,故美其名曰“貼秋膘”。
我覺得杭州人最應感恩的是南宋皇帝趙構,因為是他將國都定在臨安(杭州),帶來了
北方的一些習俗,如此南北融匯,使杭州人大飽口福。怎麼貼,越是肥厚越好,什麼白
切肉、紅燜肉、燉雞、燉鴨、紅燒魚……怎麼“流油”怎麼來。
對了,如果吃撐了,正好可以借秋高氣爽的天氣去郊野登高“踏秋”呀。
住在杭州也有好幾年了,且住宅社區也在錢塘江邊,對錢塘江潮水不感興趣,覺得
潮來潮去,也沒啥看頭的,可前幾天讀了鬱達夫的散文《故都的秋》,文中寫道:“南
國之秋,當然是也有它的特異的地方的,比如廿四橋的明月,錢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
涼霧,荔枝灣的殘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濃,回味不永。比起北國的秋來,正像是黃酒之
與白乾,稀飯之與饃饃,鱸魚之與大蟹,黃犬之與駱駝。”這以後,似乎對錢塘江潮感
興趣起來,非常想親眼看一次錢塘江潮水。
農曆八月十八這一天,我在復興大橋邊的聞濤路上挑了一個位置站定,緊緊盯住江
面,仿佛下一秒潮水就會從東邊湧上來,但江面一直風平浪靜,偶爾飄過一根木頭、一
個泡沫箱。我屏住氣,靜靜地等著潮水。不久,我的耐心就漸漸少下去了,由一直盯著
看變成過一段時間看,更變成幾乎完全不看,直到毫無興致。正當我心灰意冷的時候,
聽見遠處傳來“咣咣”的聲音,有人大叫“來了,來了—”我連忙抬起頭,只見天邊水天
相接的地方升起了一條白線,聲音“轟隆、轟隆……”越來越響,一條白線很快變成一
個又一個浪頭,不一會,潮水就湧到我的面前。
江水浩浩蕩蕩,整個江面好像都翻滾了起來,我不由得脫口而出潘閬寫的《酒泉子•
長憶觀潮》裡的一句詩:“來疑滄海盡成空,萬面鼓聲中。”潮水一會兒奔騰而去,留
我一人站在那裡激動不已。
秋夜,月色不再朦朧,月亮皎潔明亮,星光璀璨,清輝溢耀。社區裡的樹木青草散
發出陣陣清香,林中的小鳥嘰嘰地叫,賞心悅目,伴隨秋而來的天籟之音美妙極了,似
乎傳遞著夏天的離去。
此時,我坐在社區裡的小亭子裡乘涼,天幕上偶爾蕩起那從故鄉飄來的雲。這些從
故鄉飄來的雲啊,顯得異常的深沉、凝重,滿載著不盡的鄉愁 …… 似曾看見紅蜻蜓在
籬笆牆邊盤旋;花蝴蝶在菜畦間跳起歡快的舞蹈;稀落的蟬鳴聲在草叢中,或是樹枝上
低聲鳴叫。農家庭院裡,淡粉色的喇叭花爭芳鬥豔,纏梁繞柱,一直爬上屋頂;高大的
葡萄架濃蔭覆蓋,紫青色的葡萄掛在墨綠的葉子下麵,撩人垂涎;屋簷下的辣椒串猶如
燃燒的鞭炮紅的正旺。鄉村孩子在月夜裡的曬穀場上,或仰望天空,數著星星;或相互
追逐,嬉戲玩耍;或坐在高高的穀堆旁,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 ……
杭州的秋天連頭帶尾也就兩個月長,秋天天氣的節奏走得非常快,不像冬夏兩季,
過到後來甚至會有一些“遙遙無期”的感覺來。
前段時間,因為天氣還比較熱,大部分樹葉都還保持著綠色。這次冷空氣一到,時
令已到霜降,仿佛一夜之間樹葉也都黃了或紅了。梧桐、銀杏、楓香、紅楓……各種樹
葉都會一大片一大片五彩斑斕起來。
每年這個時候,上塘路朝暉公園旁的那片銀杏林就會被很多人惦記。前幾天大風呼
呼一吹,銀杏葉落滿地,好看極了。這片銀杏林,可是杭州市區面積最大的一片。沿著
華園弄的巷子走進去,就能看到數百米長的林道了,兩旁密密地種著銀杏樹,一條南應
家河相伴在側。每年深秋,銀杏們就會披上“黃金甲”,杭州的老百姓就會趕到這裡,
賞一賞“碧雲天、黃葉地”的美景。
除了銀杏,紅楓葉也到了最美的時候了。今年的楓葉真特別,從來沒有見到過今年
那麼美的楓葉。可能是心情的緣故吧。紅的紅,黃的黃,綠的綠,紅中透黃,黃中透紅,
有時還稍微雜著點綠,幾乎每張葉子都是滋潤的,好像剛出浴的美女,而午間的陽光透
過楓葉射向地上的落葉,映襯得樹上的紅楓格外亮麗,一團團似火,一簇簇似錦。孤山、
靈隱、太子灣、花港觀魚、曲院風荷、雲棲竹徑、九溪十八澗都是賞楓葉的好去處。
這些賞楓去處,我尤以九溪十八澗為最愛。溪中溪那一汪清水來自龍井和楊梅嶺,
真是有點像九寨溝,綠綠的群山倒映在溪中溪的水中,水也變成碧綠碧綠了,在陽光下
熠熠生輝。楓葉在流水的陪伴下顯得尤為動人,流水中紅楓的身影是動態的,有隨水而
流的紅葉,也有動而不流的楓影,美到極致。
農曆九月的節令,有霜降、有重陽,還有立冬。每度過一個節令,天氣就往“霜露
既降、木葉盡脫”的冬天裡漸漸靠近了。所以人們又把這個月份叫做“秋別”。而對於
我們江南一帶來說,秋天雖沒有那麼快“告別”,卻也是短暫的時光。等到了 11 月,
天氣就該為入冬做準備了,到時候幾場冷雨一下,陰冷的南方冬天就離我們不遠了。
在詩人筆下,草木色變秋天是“露花飛飛風草草,翠錦斕斑滿層道”;落葉飄飛的
秋天是“雲卷庭虛月逗空,黃葉滿階來去風”,無論哪一種都代表了時間的去向,都自
有美好的狀態。所以這一切都在提醒我們:珍惜秋天的日子吧。
11 月底的杭城,秋天仿佛是打翻了的調色盤,各種秋色點綴著整座城市,再加上氣
溫有了小小的回升,無論是天氣還是風景,都讓人想把“秋天”停留在此時此刻。眼下
正是深秋時節,電視裡介紹西溪濕地蘆花越開越多,如雪般地茫茫展開,一時心動,決
定雙休日全家出遊。
我們在西溪坐上搖櫓船,走水路,一路往秋雪庵劃去。
水波蕩漾,忽然一個轉彎,岸邊就冒出了大片大片的蘆花,甚至有一段時間,我們
還穿行在蘆葦蕩裡。突然蘆葦叢裡“嘩”的一下子,騰地躥出了一隻野鴨,撲騰撲騰就
遊走了。船夫說,蘆花長得好的地方,其它植物很少見,動物會有不少,像綠頭鴨、綠
翅鴨、黑水鴨,都喜歡往蘆葦蕩裡鑽。
上到秋雪庵二樓,一眼望去,整座小島全是蘆花,小島被蘆花團團圍住,恍若仙境。
康有為曾這樣形容過秋雪庵的蘆花:“庵在水中央,四面皆蘆洲。花時月夜登閣四望,
如千頃白雪身於冰壺,遇風則蘆花飄舞,似漫天瑞雪。”
站了一會兒,有人提醒:“別說話,好好聽。”他說的“聽”,就是“聽蘆”——
在安靜的水域,聽風吹過蘆葦的輕聲響動。靜靜地站了一會兒,看蘆葦搖曳,風吹葉動,
整個人一下也變得安靜起來。
以前只知道西湖美,這次去了西部的西溪濕地,方知杭州處處是天堂。西溪濕地是
我國第一個國家級濕地公園,園區 11.5 平方公里,約 70% 的面積為河港、池塘、湖漾、
沼澤,正所謂“一曲溪流一曲煙”。整個園區六條河流縱橫交匯,水道如巷、河汊如網,
魚塘櫛比如鱗,諸島棋布,形成了西溪獨特的濕地景致。坐小船在裡面悠遊,船似乎不
搖自進,微風襲來,涼爽得很,愜意得很。
《水滸傳》讓大家知道了山東的水泊梁山,現在有人考證說,施耐庵是以西溪濕地
為背景寫就的《水滸傳》。
杭州的秋天去賞景,並非只有詩人黃萬裡筆下的楓葉鬥豔、梧桐葉落、紅柿高掛的
景色,花兒也開得熱熱鬧鬧,不僅有桂花、蘆花、還有薑花、菊花、茶梅和木芙蓉等等。
走在西湖邊,遠遠看過去,綠蔭道上,喬木樹下,一叢叢矮矮的,剛好到膝蓋的茶梅開
得正旺,墨綠色裡夾雜著星星點點的白色和紫色小花。層層疊疊的花瓣裡,夾著一絲絲
黃色花蕊,小巧玲瓏的一朵,很撫媚。還有木芙蓉,眼下開得正嬌豔。這種花不太怕冷,
到了霜降以後的深秋時節,反而開得更鬧猛。西湖裡及周邊的小瀛洲、湖心亭島、浴鵠
灣、烏龜潭、以及“茅鄉水情”的上香古道等都有種植,面積很大,古稱“魚沼秋蓉”,
為清西湖的十八景之一。木芙蓉的高大綠枝大片斜在湖面上,白色、粉色、紅色的芙蓉
花點映其中,水天一色,極具視覺衝擊。
秋夜的杭州盡顯撫媚。杭州的市民,更多的是外地遊客湧向西湖湖濱,遊人如織,
熙熙攘攘,欣賞音樂噴泉,坐船夜遊西湖。還有的遊客跟著導遊漫步斷橋、白堤,聽風
花雪月的故事。而不夜的錢塘江,波光粼粼,燈火輝煌。錢塘江南岸江邊聞濤路上有譽
為“中國最美跑道”,還包括了散步道、沿江綠化帶和觀景平臺,來這裡跑步、散步、
跳舞等休閒的人則大多為杭州市民。在錢江一橋邊、錢王射潮雕塑廣場等幾個觀景平
臺,老年人在跳廣場舞,高教園區的大學生在跳“鬼”步舞,音樂愛好者則開啟音響,
在古典、流行、輕柔、歡快……不同曲風的伴奏下,展示那清亮的歌喉。更有一些人牽
著小孩的手,或推著小推車在散步、聊天,多為嘰嘰喳喳,南腔北調,這一些人被稱為
“新杭州人”,倒是有著吳儂軟語音質的杭州話少了。
杭州的秋沒有寥落,只有驚心動魄的濃烈。那山,那水,那潮,那江,那景 ……
還有桂花、梧桐、紅楓、蘆花、木芙蓉 …… 似這般五彩繽紛,層次分明,不必刻意,
便充滿了詩意和張力。這樣的秋色,你被撩到了嗎?
杭州的秋天漸行漸遠,冬天已到,可我想把杭州的秋天留住,留在生命之中。
( 朱育新 /遂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