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關於本會 《台浙天地》 友站連結 浙江省人民政府網站 简体中文 聯絡我們  
浙江省旅台灣同鄉聯誼總會
     

漫 話 風 箏

鐘一凡

  春天的天空是屬於風箏的。到處不是春燕展翅、彩蝶飛舞,就是蜻蜒點水、鷹擊長 空……讓人目不暇。可是你知道風箏的歷史嗎?
   早在我國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期,就出現了比較成熟的風箏。據《韓非子外儲說》 記載:“墨子為木鳶,三年而成,蜚一日而敗。弟子曰:‘先生之巧,至能使木鳶盡’。” 裡面的木鳶,可以說是風箏的始祖,是用薄薄的竹片綁紮而做成的,紮這麼一個“大風 箏”需要三年乃至更長時間,足以說明風箏誕生之艱難。同時從一個反映出我國古代人 民的勤勞和智慧。
   隨著時代的進步,生產和科技進步,風箏的式樣和品質也不斷得到改進和提高。到 了唐五代時期,出現了現代意義上的風箏。據《詢芻錄》上說:“風箏、即紙鳶,又名 風鳶。五代李鄴,于宮中作紙鳶引絨乘風為戲。後於鳶首以竹為笛,使風入竹,聲如箏 鳴,所以取名為風箏。”
   據說,民間還有一種說法,認為放風箏是把晦氣放走,作為這種用處的風箏,一般 比較輕巧,而且作工也比較粗糙,因為放了反正不準備把它收回來。
   在世界上,風箏是我國的獨創,到了唐代,風箏開始傳到國外,到了十八世紀, 更與科學結下了不解之緣,對近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英國科學家威 爾遜1749年測定大氣溫度就是把溫度計縛在主箏上測定的。美國科學家佛蘭克林 1752年發明的避雷針,就是用銅絲和絹製成風箏後,下端系上鐵鑰匙,在雷雨交加 之際把風箏送上天空探測雷電奧秘。1882年,俄國人莫劄伊斯基,受風箏飛翔原理 的啟迪,設計了人類第一架飛機。英國科學家馬克尼,1911年,第一次試驗拍發 電報時。電報機的天線被風折斷,他就是用風箏代替天線,使無線電電報試驗獲得成功。 即使是當今空間科學技術遙遙領先的美國,也沒有忘記中國風箏給他們的啟迪,在他們 宇宙航空展覽室裡,還停放著一個畫有孫猴子像的大風箏。
   近年來,世界上不少國家掀起了風箏熱。美國波士頓每年5月要舉行一次規模盛大 的風箏比賽。英國還建立了自發性風箏玩賞者協會”。尼泊爾、印度等國家經常舉行鬥 風箏比賽,鬥者雙方的風箏在碧空中相互博擊,將對方風箏擊落者為勝。在泰國,不僅 要舉行每年一度的風箏大獎賽,而且還為大賽設立了引人注目的“泰王杯”和“泰後杯” 作為風箏比賽的獎杯。每年五月,日本政府有關部門根據天氣預報,選定一個“吉日” 在“風箏之鄉”的濱松舉行風箏節。瑞典人也在5月選定一個周日,舉行風箏節,屆時, 人們全家老少一起出動,前往郊區放風箏、吃野餐,盡情享受明媚的春光。
   而在我國,放風箏活動極為普遍,己成為老少皆宜的一項文體活動。尤其是天津、 北京、山東等地最為盛行。中國的風箏早己走向世界。從1984年以來,每年5月, 在山東濰坊舉行國際風箏節,屆時雲集了五大洲的風箏愛好者,大家切磋技藝,試比高 低,加強了交流,增進了友誼。
   時下正是放風箏的好季節,不少愛好風箏的老年和小朋友們,趕快行動起來,到大 自然去放風箏吧,盡盡地享受放飛風箏的樂趣。!

  

(鐘一凡 / 寧波)


回本期目錄    《台浙天地》總目錄

浙江省旅台灣同鄉聯誼總會 會址:108台北市萬華區和平西路三段382巷11弄17號5樓
發行人兼社長:胡李世美 總編輯:留問政 聯絡秘書:徐薇蕙
電話:(02)23045561 傳真:(02)2302-0435
深圳聯絡主任:寧松林 電話:+86-137-23456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