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井,是距遂昌縣城西南約三十公里的焦灘鄉青城山裡青城坑中的一個深潭,有
高達 40 多米的瀑布。據清光緒《遂昌縣誌》記載:青城山石壁萬仞,瀑布飛瀉如練。
初不通人跡,惟樵者捫崖而上。上有廣穀、龍井、三泓及相公岩、玉女峰、芙蓉峰等勝
跡。明代偉大的戲劇家、文學家、遂昌知縣湯顯祖,邀他的好友四明才子屠隆于明萬曆
二十三年(1595)秋冬之交專程遊了青城山中的龍井等名勝,寫有膾炙人口的《平昌青
城山》詩:萬仞飛泉掛石龍,青城如霧洗芙蓉。自非仙令鳴琴出,誰闕秋窗玉女峰。詩
中第一句萬仞飛泉掛石龍,指的就是此龍井。自此慕名而來的人歷代不絕,成了遠近聞
名的旅遊勝地。
初夏的一個下午,我們一行在當地村民老王的陪同下,在遊過省級歷史文化保護區
獨山村及其天馬山後,沿著當年湯顯祖陪同屠隆的遊玩足跡,下行 3 華里,從蔡口村渡
過烏溪江,順著一條清澈的山泉逆流而上,沒走多遠,高聳入雲的峭壁就阻擋在面前。
石壁上,一隻“大鵬”展翅欲飛,雖然是岩體的自然崩落,卻不偏不倚,似人工雕鑿一
般,生動而傳神。石壁左側,一根石筍高高聳立,遠看如蒼龍吐翠,側看似雄鷹問天,
站在底下看,則更像一位老壽星,手捧仙桃降落在人間。我們來到“壽星”腳下,則站
定,頓覺林暗天冥,一股涼氣直向周身撲來。猛抬頭,奇景展現在我們眼前,只見青城
坑中的急流,切開堅硬的石壁,衝破巨大的頑石,一掃前進路上的種種障礙,從四十
多米高的懸崖上奪路而出。飛瀑高掛石壁,激起千堆雪浪,騰起百團水霧,聲若轟雷,
振響在我們耳際。啊,莫非詩翁李白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來到了我們眼
前?雖這龍井瀑布僅有四十公尺,但是她已經把我們帶到詩中那三千尺瀑布前,帶到那
古老的意境裡……
龍井方圓約有三、四丈寬,淺處清澈見底,深處清粼碧綠。傾瀉而下的瀑布落到龍
井,發出隆隆的水聲,濺出簇簇水花。那水花再回到潭裡,蕩起了一圈圈漣漪。瀑布不
斷,水花不停,漣漪逝去重複回……
抬頭眺望青城山,層層疊疊,山體清秀,穀壑深邃,終年碧綠;近看龍井的樹,密
密層層,盤根虯枝,鬱鬱蔥蔥,油亮蒼翠。
我站在綠水凝碧的龍井邊,仰望著那形態多姿的瀑布,讓人感受到,世上清澈的水
雖有許多,但沒有龍井的純潔和甘甜;世上靜寂的潭雖有許多,但沒有龍井的沉靜和迷
人。
站在龍井邊,我仔細品味那誘人的綠潭和動感的飛瀑。掩映在深邃幽谷之中,好似
未出閣的龍女,待自深閨,羞於見人,那是金鎖潭;猶如一位元曲線分明,體態柔美,
翩然起舞的仙女,那是仙女潭;水從從容容而下,激起潭面飛花四起,如串串珍珠,那
是珍珠潭。
我們坐在“龍井”邊,掬一把潭水洗去臉上的汗,一股清涼便沁人心脾。在這水波
瀲灩的世界裡,原來登山時的熱汗如今已化作幾分涼意。這時陪同來的老王同志講起了
有關龍井的傳說。
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上有一條小白龍不願過無聊的天宮生活,來到人間,它先
是溯烏溪江而上,來到大源,看到青城山中青山碧水,便在這個如今叫“龍井”的地方
住了下來。次年夏天大旱,獨山、蔡口村的大片良田無法下種,百姓眼看要外出討飯為
生。小白龍看到如此情況,於心不忍,便呼風喚雨,頓時烏雲翻滾,下起傾盆大雨,一
下子河溝裡、水田裡都灌滿了水,旱情很快解除了。正在這時,老龍王看到烏雲翻滾處
有條小白龍在上下運動,便派出手下大臣下來察訪,幾經周折,終於在青城坑中找到了
小白龍,力勸它回天宮,但小白龍不願返還,大臣無奈,只好回天宮稟告老龍王。老龍
王得知小白龍獨自去了青城坑,就急速前去勸龍兒回天宮。誰知,小白龍只願在人間為
百姓甘灑雨露,而不願過無聊的天宮生活。老龍王見兒子的主意已定,也就不多勸說,
讓龍兒留在青城坑,自己和大臣回天宮去了。後來,百姓們得知小白龍的功績,在龍井
邊塑起一座龍王廟,每年春天要帶一些香燭和供品到廟堂裡去上供,“龍井”由此得名。
真是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我們在龍井邊休憩後,脫去鞋襪,手腳並用,攀附上約十多米高、七十多度的陡峭
石壁,然後小心翼翼地走過用樹木搭成的便橋,又繼續往高處爬。沿著石壁,貓著腰爬
過“飯甑洞”,終於爬到了龍井瀑布的頂端,這時看到那龍井的水,飄著如流雲,斷著
如煙霧,綴著如銀雨,掛著如珠簾。
有這樣的佳句“土地的骨頭是山,山的骨頭是岩石,泉如同開在岩石上的花朵,可
有誰又有如此忘卻生命的勇氣,攀上這高高的山頂。”啊!是泉是瀑布,是水與山同在,
是山與水相依,形神凝聚,才造就這麼一種奇美的景觀。
夕陽西斜,七色彩虹猶如一座金橋高架在天空之中,真是美麗極了,大家邊看邊嘖
嘖稱奇。我猛然想起了十九世紀美國著名盲人女教育家海倫•凱勒提出的一個尖銳問題:
如果只給你三天光明,你將怎樣使用你的眼睛?現在我回答:一天看父母妻兒,一天參
觀萬里長城,一天就獻給這“龍井”。
( 朱育新 / 遂昌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