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嘉靖年間 , 舟山遭遇了二十餘年的倭寇之患 , 百姓深受其害 , 同時也湧現了一
批抗倭名將 , 尤以民族英雄戚繼光最負盛名。戚繼光用兵,嚴號令,賞罰信,飆發電舉,
果毅勇猛,倭寇驚呼為“戰神”。尤為可貴的是戚繼光,文韜武略,勇於創新,他組建
了戚家軍 , 首創鴛鴦陣,並有軍事著作《紀效新書》和《練兵實紀》,以及詩文集《止
止堂集》等等,構成了獨樹一幟的戚繼光抗倭文化,並在舟山留下了眾多遺址和遣跡,
成為舟山歷史上十分罕見的文化現象。
戚繼光(1528 一 1588),字元敬,號南塘,山東登卅人(今蓬萊),祖藉安徽定
遠,十七歲襲父職,任登州衛指揮僉事,開始了他的戎馬人生。在他軍旅之始,正是嘉
靖年間東南沿海倭寇橫行之時,面對著民族患難之際,戚繼光臨危受命,自嘉靖三十二
年(1553)任山東備倭起,至隆慶元年(1567)調任京師,他在東南沿海抗倭達十四年
之久,全勝大小戰役八十餘戰,所向無敵,戰功顯赫,並在實戰中形成了內涵豐富而形
式獨特的抗倭文化。
綜觀戚氏的抗倭文化,其核心價值觀是愛國,或謂愛國主義。這是因為戚繼光,出
生將門,家教良好,自幼飽讀詩書,, 深明經史,並且習文弄武 , 素有報國之志。他在
年輕時就立下誓言:“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而當嘉靖三十七年(1558),明朝
廷見舟山岑港久攻不下,以為戚健光等作戰不力,不問青紅皂白,詔將參將戚繼光等革
職留用,並以一月為限,“如過限無功,各逮系至京問”。當時 , 戚繼光的好友與部將
們都憤憤不平,但他卻坦然曰:岳飛出身於行伍,韓信起用於逃亡,他們的功績彪炳千
秋 , 但也遭受了不白之冤。若我與此相比,根本不值一提。並且賦詩明志:一片丹心風
浪裡,心懷擊楫敢忘憂。可見他不論身處逆境,還是打了勝仗,始終不驕、不妥、不抱
怨,因為在他心裡,剿滅倭寇,確保國家和人民的安寧,高於個人利益之上。正是這種
高尚的情操和愛國主義精神,使戚繼光戰無不克,屢建奇功。
關於戚氏的抗倭文化,其內涵有四個層面:一是一往無前的英雄主義。例如嘉靖
三十五年(1556)的龍山之戰,兵多怯敵,而戚繼光身先土卒,“三箭射三酋”,三戰
三捷。再如嘉靖三十七年,岑港戰役對峙之時,戚繼光奉命駛援台州。他在甌江北岸打
了幾個勝仗,一路追殺到海邊,倭寇想乘船逃走,戰場一片混亂。此時,戚繼光以英雄
主義的大無畏精神,單人獨騎,殺入敵陣,致使明軍士氣大振,殺敵無數,並焚毀了全
部戰船,台州之戰以完勝而收官。
二是嚴以律已與嚴肅軍紀的高貴品質。當年,戚繼光在浙江抗倭時,發現明軍,軍
紀鬆懈,士兵懶惰,上陣卻戰,這樣的軍隊怎能與虎狼之師的倭寇作戰?為此,岑港戰
役後 , 他向總制胡宗憲建議,並得剄支持去義鳥招兵,在他親自訓練下,幾個月後,訓
練出了一支紀律嚴明、英勇善戰的戚家軍。同時,他愛民如子,嚴以律已,嚴肅軍紀,
即使他長子在與倭寇作戰時臨陣脫逃,也被戚繼光斬首示眾。他命令士兵“凍死不折屋,
餓死不擄掠”,使之成為百姓擁戴的仁義之師。
三是注重實戰和創新精神。在戚繼光與倭寇的實戰中,他因戰爭之需,創制了“無
敵大將軍炮”、“石炸炮”,以及飛槍、飛刀等眾多火器和兵器,還創建了福船(又叫
沙船)、海滄船和艟船等眾多戰船。尤其是獨創陣法鴛鴦陣,使倭寇聞風喪膽。因為日
本人善於用刀,刀身修長,材質精良,鋒利無比,加上簡潔明快的刀法,使明軍與倭寇
作戰中吃盡了苦頭。而鴛鴦陣,以十二人為一隊,配有藤牌、標槍、腰刀、狼筅、長槍
等兵器,兩兩相對,形似鴛鴦,致使倭寇的長刀無法施展,成為克敵致勝的法寶。因此,
戚繼光又有“軍中魯班”之譽。四是劍膽琴心,儒將風範。戚繼光不但用兵如神,而且著書賦詩,是個軍事理論家和軍
旅詩人。他的著作《紀效新書》,全書十八卷,包括束伍、號令、軍法、賞罰、操練、
行營、射法、守哨等等,是戚繼光在舟山抗倭實戰經驗之總結,也是我國軍事史上的一
部重要軍事著作。而他的軍旅詩,更是詩意橫溢,豪情萬丈。例如《望闕台》:“七載
驅馳海色寒,孤臣於此望宸鑾。繁霜盡是心頭血,灑向千峰木葉丹。” 再如《馬上作》:
“南北驅駛報主情,江花邊月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橫戈馬上行。”可見戚繼
光剿倭之烈和戰役之頻繁,以及他愛國憂民的赤子之心。
“倘寫雲台須笫一,如論國土總無雙。” 這是明代“後七子”的領袖王世貞,對
戚繼光在抗倭史上的祟高地位作出的高度評價,也是對他的人品和文品,予以充分肯定
和讚賞。
( 金德章 / 舟山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