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十一月八日上午七時,三十幾位農行退休人員和家屬,按時到元立國際飯店
門口上車,這是我任單位老年協會會長以來每年一遊,今年是紹興二日遊。雖陰天,可
大家心情極好。紹興古稱會稽,始建於西元前 490 年。春秋時代為越國都城,南宋時兩
度作為臨時首都。1131 年,宋高宗趙構把當時的越州作為臨時首都,改年號為紹興,
寄託“紹祚中興”之意,並把越州改名為紹興,紹興由此得名。大禹治水和越王句(音
“勾”)踐臥薪嚐膽等故事都發生在紹興。
柯岩、鑒湖、魯鎮
上午十時左右便到紹興了,這時天氣也晴朗起來,女領隊徐導把我們介紹給紹興女
導小王。踏入清景無線的柯岩景區便覺一陣心曠神怡,和煦的微風拂過臉龐夾雜著悠
悠的菊花香,女導小王手舉小旗,在前面帶路,邊走邊介紹一路風景:柯岩風景區,
位於紹興城西十二公里處,總面積為 6.87 平方公里,是鑒湖省級風景名勝區的核心景
區。她北依“日出萬丈綢”的中國輕紡城,南瀕
“如在鏡中游”的盈盈鑒湖,是一個以石文化為
主要景觀特色,融自然、園林、宗教及娛樂休閒
項目於一體的旅遊勝地。被歷代譽為絕勝之地。
三國時期,這裡曾是一處採石場,歷代匠人不斷
採石,鬼斧神工般地造就了姿態各異的石宕、石
洞、石潭、石壁等石景,成為絕佳遊覽勝地,到
了清代,又形成東山春望、爐柱晴煙、七岩觀魚、
清潭看竹、石室烹泉、南洋秋泛、五橋步月、棋
坪殘雪等八景。千百年來,隨著自然的雕琢與宗
教的介入,加上文人名流的點染,特別是現代別
具匠心的開發,柯岩景觀更引人入勝。我們來到
石佛和上大下小的石柱處時,無不驚憾稱奇了,
大家便拿出“武器”駐足行動了,導遊叫我們過湖對面拍照最佳,看到一個個手托石柱
的照片,真使人愛不釋手。
隨導遊走進鑒湖,眼前鋪展出一面碧綠的大鏡子,水面初平。湖光山色倒影在水裡,
一望不著邊際!在水邊有座石亭子,完全用花崗岩造成,顯得高大雄偉。我們先後二次
乘坐篾篷漆成黑色小遊船(可乘坐三十多人)。湖面上許多同樣是篾篷漆成黑色、船體
狹長的烏篷船載客遊行(可乘坐三至四人)。船老倌坐在黃色的油布傘下,他的腳極有
節奏的躅著修長的船槳,腋下還挾著一支小型的槳——那是當作船舵來使用的。小船悠
悠,碧波悠悠,情趣悠悠。船體輕盈地漂浮在水面上,我們彷彿已經辭別了滾滾紅塵,
輕揚在清新靈動的幻境之中。坐在船裡,是不能把水鄉澤國的風景一覽無餘的,也正因
為有烏篷的遮掩,“小橋流水人家”的意境才愈發顯得含蓄、顯得空靈。船頭烏篷的簷
下,露出一小塊穹隆形的天地。船動則景動,猶如看電影一般,誠然又不同於光與影組
合而成的電影,而是真切可感的大自然。一忽兒楊柳堆煙,一忽兒青山綿延,一忽兒兩
岸“人家盡枕河”,明淨秀麗的色塊,一節節闖入烏篷簷下的“畫面”,令人漸生幽思
之情,“輕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斷萍洲煙雨”, 這說的就是描述乘坐小船的意境了。
魯鎮,古老而又矮小的房子出現在我們面前。這些房子相互緊連,沿街設立店面,擺滿
紹興特產和傘、扇子等物品,扇子店內還有一位先生是專為扇子當場題詩的,可這是要
錢的,同伴老黃買了當場題詩扇子要 80 元呢?確貴了許多,當然這裡還有玩耍的地方。
當輪船開過來時,河面上就會濺起一朵朵小水花。魯鎮的橋真是形態萬千,大大小小足
有幾十個。它們有的像彎彎的月牙,有的彷彿一條條彩帶,有的賽似一隻香蕉,導遊告
訴我,整個紹興有橋一萬多座呢!
魯鎮中心的戲臺,戲臺下,排放著許許多多的長板凳。戲臺對面一座橋腳下,賣扯
白糖、賣油炸臭豆腐,香腸,年糕……遠處柳樹垂下柔軟如絲的枝條,在微風的吹動下,
遠遠望去像一團團隨風飄動的煙。漫天飛舞的柳絮,就像成群結隊的綠蝴蝶,小湖中不
時有烏篷船遊過,我想這就是當年魯迅先生看社戲的地方吧!魯鎮 , 真美麗啊 !
魯迅故里
魯迅是我國偉大的文學巨匠,勇敢的民主鬥士,我們這一代人,可以說是讀著他的
書長大的,其中“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名言成了我們信奉的座右銘。
遊覽魯迅故里憑身份證是免費的。我懷著非常崇敬的心情參觀著偉人故里,在魯迅先生
筆下描寫過的地方,留連往返,反復體會,拍照留念自然是必需的。魯迅故居坐落在中
興路的邊上,整個旅遊範圍就是一條保護下來的仿古街,街道用一塊塊方形的石板鋪砌
而成,街道兩旁都是古香古色的老式建築,魯迅的祖輩身份看來都很顯赫,擁有幾套很
大的宅院,每套宅院相隔不遠,均居於街道的右邊,依次為魯迅的祖居、魯迅紀念館、
魯迅故居。參觀中女導小王又給我們講起魯迅家的往事,魯迅祖上是當大官的,因受人
之托,捲入京考舞弊案中而被革職,從此家道敗落,在魯迅手上便把紹興房子全部低價
出售了,我們看見的是政府出面從新整修的呢。這是小小插曲吧!我們隨女導先後參觀
了魯迅故居的台門鬥、大堂前、周家客廳、桂花明堂、魯迅臥室、小堂前、百草園、梁
界圍牆、泥地台門間、臨街石庫門、三味書屋、魯迅紀念館等場所。
來到灶間北首的三間小屋,女導小王指著前面講道:這裡曾是當年魯家幫工章福慶
勞作生活的地方,章福慶有時將兒子運水帶來幫忙,並與魯迅結為形影不離的好朋友。
魯迅和運水第一次見面就在這廚房裡。就是這個運水讓魯迅認識了一個在書本上見不到
的陌生世界。魯迅在創作小說《故鄉》時,以運水為原型,塑造出了“閏土”這個活生
生的藝術形象,現在還記憶猶新呢!
百草園其實只是一個普通的菜園,平時種一些瓜菜,秋後用來曬稻穀。童年魯迅經
常和小夥伴們在百草園內嬉戲玩耍,夏天在樹蔭下乘涼,秋天在泥牆根一帶捉蟋蟀。冬
天就在雪地上捕鳥。魯迅先生曾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著名的散文中作了非常
形象生動的描述。文中他無限深情地寫道:“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
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牆根一帶,就有無限的趣味。”
從百草園的側門穿過,進到一個小院,院子裡有三尊銅像,一位老奶奶欠身坐在木
椅上,搖著一把蒲扇,彷彿正在講述著什麼,對面木凳上則坐著一位兒童,兩手托著下
巴,認真地耹聽著,旁邊還靜靜地臥著一隻小貓,我想,這應該是兒時魯迅,在聽老奶
奶給他講童話故事的情景吧。
三味書屋是清朝末年紹興城內頗負盛名的一處私塾,魯迅 12 ~ 17 歲在此讀書。進
入三味書屋,我們就開始尋找魯迅的座位呢!旁邊書室裡幾十位穿著清代服裝的學生,
正在認真聽老師講課呢!三味書屋後面有一個小園子,園內種有兩株桂花和一株臘梅,
當年魯迅和小夥伴常在這一方小天地裡玩
抓蟋蟀、找脫殼的蟬蛻,看螞蟻背蒼蠅等
遊戲。
出了三味書屋,斜對面就是魯迅故居,
這裡是魯迅出生地,也是他童年和青少年
時期成長、生活和學習的場所。百草園是
周家原已荒蕪的菜園,是童年魯迅休憩和
玩耍的樂園,占地 2000 平方米,基本保持
原樣。靜下心來,閉上眼睛,眼前彷彿浮
現出年幼的魯迅在這裡玩耍的情節。
從魯迅故居參觀出來,漫步在街道上,
心中不盡感慨。古老的大宅、古老的街道
還有古老的小溪透著歷史的影子,讓我們徘徊於歷史與現實中許久許久!內心不禁產生
一絲莫名的感傷,望著不遠處的石拱橋和清澈若鏡的湖面不禁浮想翩翩。街兩旁的古老
民宅,現在都已是商店,賣著各種特產小吃,有紹興四寶,霉乾菜、花雕酒、摺扇及
臭豆腐,還有孔乙己的茴香豆等等。繼續往前走還能看到因孔乙己而聞名的咸亨酒店,
我和同事老廖便進店觀看起來,店內已座無虛席了,聽說當年此店只有秀才以上才可入
坐,孔乙己自去了秀才,便一直站著喝酒配著回香豆呢,看著座無虛席咸亨酒店,我想:
“現時大家都是秀才了”,叫老廖給我在店門口拍照留念後,便離開咸亨酒店了。
走出魯迅故里,此刻,眼裡的魯迅更加清晰,更加真實,看到的故居、歷史照片和
文字、聽到導遊的解說,都在腦海中一一閃現:先生筆下的,在那咸亨酒店裡“穿著長
衫而站著喝酒”的孔乙己、那念叨著“兒子打老子”、想和吳媽睡覺的阿 Q,被人打了
一頓以後的阿 Q 精神,和那飽受淩辱和摧殘的祥林嫂被婆婆捆綁以後,又被 “賣”給
賀老六的悲慘生活。我想倘若先生能活到今天,先生會作何感想呢?——紹興,再也不
是他半個多世紀以前所寫的《故鄉》中的“蕭索的荒村”了。這座浙東的名城,如今早
已是名副其實的山清水秀之鄉,歷史文物之邦,名人薈萃之地了。
二天的旅程結束了。離開紹興時,我想 水是水鄉的魂,石是水鄉的韻,水鄉的畫
卷因此而留人駐足,韻味悠長。我喜歡水鄉紹興,因為,他是一個有靈魂的城市,他的
魂魄,也正是我們民族之魂的搖籃。
( 張先林/遂昌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