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關於本會 《台浙天地》 友站連結 浙江省人民政府網站 简体中文 聯絡我們  
浙江省旅台灣同鄉聯誼總會
     

杭州人金農的非凡成就

盧上雁

  揚州八怪之一的金農 (1687-1763),可說是清代的一個名人,迄今為止,兩岸的博 物院都少不了他的字畫。其《陶秀寔清異錄》軸,書法師漢魏南北朝石刻書跡,大膽變 體,創方厚凝重、風格獨特的漆書,就是把點畫破圓為方,橫粗直細,筆劃方正,棱角 分明,像用漆帚刷成的,指一種特殊的用筆用墨方法。
   金農篤信佛教,他的畫作,以宗教人物為題材的內容不少,平生沒有做過官,以一 介布衣(平民)之身,混跡江湖,五十三歲始工畫,居然,名列清代「揚州八怪」之首, 人稱「盛世畫佛」,可見,才華非同小可,讓人刮目相看。
   他是浙江仁和人,仁和,也就是今天的杭州,不能不說,金農是一個古代頗為奇特 的杭州人,別名甚多,什麼壽門、司農、吉金,號冬心先生、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 耶居士、壽道士,不一而論。
   金農嗜奇好學,工詩文,畫作古奧奇特,別樹一幟,精於書畫鑒別,獨創扁筆書體, 兼有楷、隸體勢,造型奇古,善用淡墨幹筆,尤工梅竹。後期靠的是鬻書賣畫謀生。在 中國繪畫史上,可說是一個別出心裁之人。
金農的身世
   許多人想知道這個怪異杭州作家、畫師的身世,在他的《冬心先生集》中有這樣幾 句話,道了出家世背景 :“家有田幾棱,屋數區,在錢塘江上,中為書堂,面江背山, 江之外又山無窮。”
   錢塘江,為浙省一條大江,流經杭州地域甚廣,具體在何處?
   吾輩難於捉摸,幸好丁敬在《硯林詩集 / 丁隱君傳》提到了金農:隱君名敬,家在 (杭州)候潮門外,鄰保皆野人也。詩學其所專長。(與)布衣金農,相距一飛雞之隔。 原來,金農家與丁隱君在候潮門外的住處僅有“一飛雞之隔”,一隻雞能飛多遠?幾公 尺罷了,想來,金農家應當也在候潮門外了。
   清中葉的候潮門外究竟是個什麼樣?
   吾輩沒有聽說過,不過,杭州人早年有句老話,叫做:艮山門外絲籃兒,候潮門外 酒罈兒,想來,候潮門外應當有許多酒坊,或者說,酒店。
金農在他的一首《自度曲》中寫道:吾家古杭,熟食店、珠子坊。
當年壁畫,大好是劉郎李郎。今已荒涼,剩水殘山看夕陽。
湖魚兒辣羹,不復問纖手廚娘。何況金籠蟋蟀,秋草半閑堂。
   或許,此詩描繪了當年候潮門外的景象,不僅有作坊,還有熟食店,甚至有湖魚做 的辣羹。候潮門外的金家大宅究竟是個什麼樣?
   從金農詩文畫作中多少猜點端倪:金家在杭州地方算得上是一個大家族,有“田數 棱,屋數區”,棱是江浙古代一種粗略的量田地的方法,小到數十畝,大到上百畝;“屋 數區”指的是金家大宅,在金農書畫款識中常提到院中有恥春亭,如果站在亭上向北眺 望,能見到天目山的沃洲、雲門諸峰,層巒疊翠,蔚為大觀;向南俯視,一條大江(錢 塘江)東去,波濤洶湧,盡在目下。
   恥春亭西坡還有一座家庵,曰枯梅庵。舊時,杭州大戶人家多置有家庵。
   據金農自敘,金家除了在候潮門外的產業以外,還有稽留山、臨平諸處的房產、田 地若干。詩文中,稱自己在家中排行老三,又稱為“金二十六郎”,由此可見,金府當 年在杭郡不僅薄有田產,還算得上是個人丁興旺的大家族了。
金農青少年時代
   康熙三十二年(1693),金農七歲,(父親)金員外開始教習兒子讀書,大抵是《三 字經》、《千字文》之類,金農聰慧好學,記性好,僅化費一年工夫就進入《大學》、 《中庸》、《論語》、《孟子》的四書階段了。
   不久,要上蒙館讀書,金員外將兒子送到候潮門內的吳山書院,金農在家中已經完 成了“開蒙”時期,進書院的學生大多是插班生,上午先生只講一個小時左右的課,然 後,學生習字、背書,下午是教習時文作法、答疑等。
   金農覺得,在書院讀書比家中好多了,同窗人多,大家可以相互切磋、相互啟發, 還有許多玩伴,最熱鬧的時候,仍是書院的課間休息,鬥蟋蟀成為小孩子最熱門的遊戲。 與金農一起學習的人不少,在他後來的文中多有記載,楊知、杭世駿、厲鶚、陳章、丁 敬,這些人大多也住在候潮門外,成為金農的同窗。
   金農從吳山書院回家,就到書齋看書,只是那個地方進進出出的人太多,一個人跑 到枯梅庵來專心讀書,這個地方寬敞清靜。
   不過,到枯梅庵不久,那幫同窗也接踵而至了,陳章、丁敬、楊知、杭世駿、厲鶚, 還帶來了二個女孩,一個是對門程氏珠子坊的紅珠,另一個是王氏熟食店的小雲。 金府在杭州算是個大戶人家,平時不乏有文人墨客走動,枯梅庵成了他們聚會雅集 場所。這些秀才無意中也成了孩子們的老師。
   小朋友聚在一起喜歡開玩笑,有一次,丁敬說,亮亮(紅珠)家是做珠寶生意的, 金農生下來是條小龍,寶珠應當含在龍嘴裡,叫做“驪龍含珠”,所以亮亮配金農,正 好一對。
   其實,丁敬只不過開開玩笑罷了,追追鬧鬧,這一下,枯梅庵就熱鬧了。
   有一天,亮亮來找金農,說道:湧金門有家綢布莊老闆向她父親提了親,說罷,一 對水汪汪的眼睛盯著金農。
金農說:先別急,找個藉口,先穩住,我去和娘說說。
金夫人也喜歡亮亮,便去與金員外商量了。
   金員外說:程、金二家雖然是門對門,一商一農,也不是不可配親的,不知人家肯 不肯?
次日,金家請了媒人說親。
   亮亮父親聽了,說道:“對門那家人是種田的,忙時要下地,閒時還要上機織布, 有道是‘百畝良田,不如開家小店’。我家姑娘不嫁種田郎。”
看來,事情這樣黃了。成年後,金農在詩文中,不乏提到兒時的亮亮。
金農拜師求學
金農與杭世駿久慕當時蕭山的一位文豪,叫毛西河,學問好生了得。
在康熙四十五年四月,二個人結伴渡江到了蕭山。
   毛西河(1623-1716),名奇齡,字大可,西河只是他的號,一生著述甚多,為清代 的一個大學者。
此人自幼聰穎,十五歲即成秀才。明末清初,投身南明魯王抗擊清軍入侵。
後來,毛西河出家為僧。
康熙十八年,清廷薦舉博學鴻詞科,毛奇齡被授職翰林院檢討。
到了康熙二十四年,引疾南歸,自此告老,遂不再出仕,閉門著述。
   不過,金、杭二人到了毛家,毛奇齡已是一位八十四歲的老人,見他們二人聰明賢 慧,十分賞識,只是年事已高,只能在學問上給些指點,不能留在家中教習。有一天, 毛先生對二個學生說,我的年齡大了,力不從心,難於再輔佐二位成才。不過,我有個 朋友,叫何義門,才學了得,早年僅以布衣之身受聘於工部尚書王鴻緒,後由直隸巡撫 李光地將他推薦給康熙帝,自此,深得皇上賞識,恩賜舉人出身,賜殿試,進士名列第 三,被選為翰林編修。
   河西老人為金農、杭世駿二人各修書一封。
康熙四十六年春節後,金、杭二人拿著老師的書信到蘇州投師。
金、杭進了何義門書齋,只見中堂上懸著一塊匾額,上書“槐蔭書屋”。
   二人見到何義門出來,搶步上前,跪下嗑了三個響頭,說道:“學生金農(杭世駿) 給先生叩禮了。”
   何義門將他們扶起,說道:“西河先生乃當今名儒,授徒上千,何必將生員推到我 這裡來呢?”
金農說道:“西河先生病情加重,已不設家塾,故讓晚生投奔先生門下。”
何義門的家塾不同於吳山書院,不少人已經是秀才了,正準備投考舉人。
   先生開課講學時,屋內鴉雀無聲,家塾只在逢雙日,先生才下來半天,講經、史、 詩、書。每旬休息二天,平時大家只好自己看書。雖說有疑惑,可以向先生請教,只是 何義門乃名重一時的大儒,因此,學生無人膽敢貿然提問。
   講課時,家塾內濟濟一堂,蘇州名士幾乎都過來傾聽。
金農在蘇州雖然唯讀了二年書,不僅詩文大有長進,而且在何義門那裡學到了一手 絕佳的版本技藝,對後來發展不無小助。在他的《冬心先生集》裡能見到那些日子裡, 金農往返於蘇杭之間的文字,講述了當年的情景。
結交朋友雲遊天下
   自蘇州回家以後,金農又結識了不少同道好友,除了年輕時的學友丁敬、厲鶚、杭 世駿以外,又多了許多新識,諸如,陳撰、周京、梁啟心兄弟、小山堂趙煜,瓶花齋主 吳焯、吳孰複等,均是當時杭城內外的名彥俊秀,還有長興縣令鮑珍,歸安縣令裘魯青 等,多是一些博雅好文,禮賢下士的官員。
   康熙五十年秋,金農娶了一位杭州的名門閨秀黃慧姑為妻,一年後有了一個女兒, 取名海珊(也是金農惟有的孩子)。
   三十八歲那年,金農北遊,又納了一個妾,不過,他對原配黃慧姑的情感依然如舊。 那年,他與妻子(黃慧姑)同游太湖,寫了一首詩《枇杷》,曰:“橛頭船,昨日到, 洞庭枇杷天下少;額黃顏色真個好,我與山翁同一飽。”
“額黃顏色好”為一句雙關語,寫出了妻子的相貌,與自己的情感。
康熙五十一年,由於宮廷內鬥,老師何義門受到牽連,滿門抄家。
   其時,金農正在何家整理書籍,幸虧溜得快,星夜逃回杭州,沒敢再回候潮門外的 老家,而是直奔稽留山避風。不過,僅過了幾個月,風回路轉,何義門家雖然被抄,但 抄去的僅是些信劄文稿,康熙認真看了一遍,不僅沒有看出什麼問題,反而覺得何義門 字寫得好,在他的信劄後面批了幾個字“是個讀書的種”,仍讓他在翰林院做官,依舊 稱他為“太史”。
不久,金農的第一本詩集《景申集》問世了。
   乾隆元年 (1736),金農被薦舉參加博學鴻詞科考試,只是不知何故,入京未試而返。 自此,遊歷四方,走齊、魯、燕、趙,曆秦、晉、吳、粵,雖終無所遇,但是,長了不 少見識,各地的山水、人物、風情、鄉鎮,盡在目下,也瞭解了大清國的民風地情,為 他日後的繪畫與創作,鋪墊了紮實的基礎。《清史稿》卷 504《金農傳》稱:其點綴花木, 奇柯異葉,皆意為之。問之,則曰:貝多龍窠之類也。喜山水,中年遊歷四方,足跡半 天下。
涉足畫壇一生布衣
   到了五十歲,金農才開始學畫,由於學問功底深邃,見識過名山大川、古跡名勝、 風俗民情,終成一代大家。他精於篆刻、鑒定,善畫竹、梅、鞍馬、佛像、人物、山水 。尤精墨梅。所作梅花,枝多花繁,生機勃發,還參以古拙的金石筆意 ,風格古雅拙樸, 作品有《墨梅圖》、《月華圖》等。
又長於題詠,每畫畢,必有題記,一觸之感。
也擅長書法,取法於《天發神懺碑》、《國山碑》、《穀朗碑》。
   寫隸書古樸,黃慎寫意人物楷書自創一格,號稱 "漆書 ",另有意趣,又謂“金農體” 或“冬心體”,筆劃橫粗豎細,撇飄逸而捺厚重,字體多呈長方形,頭重腳輕,甚為別 致。篆刻得秦漢古法。
   他的詩文有《冬心先生集》、《冬心先生雜著》,其書畫題跋被輯成有冬心畫竹、 畫梅、畫馬、自寫真、雜畫題記等。
   金農脾氣古怪,對看不起的人是不會和他多說半句,而對志同道合者從不以貧富貴 賤取人。在世人眼中,金農始終是一個不修邊幅、無拘無束的文人,一生大半歲月在坎 坷中渡過,有時 " 歲得千金,亦隨手散去 "。
   在困苦時,為生計不得不依賴販古董、抄佛經,甚至,刻硯來增加收入,也曾托袁枚, 求寫彩燈。王昶撰《蒲褐山房詩話》記述:" 性情逋峭,世多以迂怪目之。然遇同道者, 未嘗不熙怡自適也 "。
   「揚州八怪」的人物中,大多是布衣、寒士,因不滿社會風習才避居揚州尋求出路, 也體現出了金農等突破傳統藝術美醜界限,強調個性特徵。求奇求怪為金農是一種天 性。他做任何事都不願隨人腳踵,“棄眾人之所好,收眾人之所棄”的個性,使得他的 書畫作品有一種極強的圖式感。
在金農心中,一生的事業,詩第一,書次之,畫又次之。
   晚年寓居揚州,靠賣書畫謀生。乾隆二十八年九月(1763)歿於楊州佛舍。時年 七十又七。次年九月,由弟子羅聘扶柩歸葬杭州黃鶴山。

( 盧上雁 / 杭州 )


回本期目錄    《台浙天地》總目錄

浙江省旅台灣同鄉聯誼總會 會址:108台北市萬華區和平西路三段382巷11弄17號5樓
發行人兼社長:胡李世美 總編輯:留問政 聯絡秘書:徐薇蕙
電話:(02)23045561 傳真:(02)2302-0435
深圳聯絡主任:寧松林 電話:+86-137-23456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