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關於本會 《台浙天地》 友站連結 浙江省人民政府網站 简体中文 聯絡我們  
浙江省旅台灣同鄉聯誼總會
     

陸 羽 茶 莊

張先林

  2018 年九月十九日和老伴一起去海鹽妹妹家玩,一玩便是二十多天,真有點樂不思 家了,國慶日假期間,兒子也特意從北京趕來海鹽,陪我們去長興、湖州他大學同學那 裡遊玩。

  十月一日早,兒子開車去長興,這天,萬里無雲,天氣格外晴朗,空氣很新鮮,上 午十一時多到長興,兒子同學已在酒店等我們了……下午由兒子同學開車到陸羽山莊遊 玩。我坐在窗邊,透過窗外望去,美麗的景色,盡收眼底,藍藍天空,公路兩旁,一片 一片的綠色,彌漫著野草和農田的氣息,一座座吊著紅燈籠,掛著不同字樣的農家樂招 牌,裝璜得很有特色,非常漂亮,聽說上海人是這裡的常客呢!開車不到 1 小時便來到 陸羽茶莊,她位於浙江湖州長興縣水口顧渚、金山兩村,地處蘇、浙、皖三省交界處, 浙江省最北部,景區處在群山環保之中,雲纏霧繞,峰巒竹翠,山清水秀,環境幽靜, 修竹蒼翠,鬱鬱蔥蔥,茶果飄香,景色誘人,空氣清新,享受大自然的美景,讓人拋開 所有凡塵的喧囂,給人很愜意的感覺。被譽為“中國茶文化的發源地。”景區內,好山 有好水,“茶莊品茶”可以品出茶文化的滋味,忘歸亭、貢茶院遺址、霸王潭、壽聖寺、 虎頭岩、斫射山、境會亭、金山摩崖石刻景點會讓人流連忘返,來此一遊舒服又舒心…… 兒子同學為我們買好門票(每人 75 元),我們便向莊內走去,兒子同學邊走邊給我們 當嚮導和講解員:陸羽(733 一 804),字鴻漸,複州竟陵(今湖北天門)人。因著《茶 經》而名揚四海,被譽為“茶聖”、“茶宗”、“茶祖”、“茶仙”、”茶神”。他出 身於一個貧困的家庭,自幼好學,唐天寶十一年(752)出巴山,涉峽州,考察茶事, 結識不少社會名流。22 歲,陸羽潛心於茶事研究和著述。至乾元三年(760),開始隱 居湖州苕溪一帶搜集採茶、製茶、飲茶的資料,四年後,他根據三十二州調查資料,寫 成《茶經》初稿。其後,在大量讀書,翻閱資料的基礎上,《茶經》才被修訂成書,出 版於建中元年(780)。《茶經》的內容十分豐富,在七千餘字的著作中,凡栽茶、採茶、 製茶、飲茶等各方面的事宜都寫到了。他寫工具和器皿的運用,不僅說明了技術問題, 而且也說明了文化的演變和區別。據史書記載,唐代茶經作者陸羽,漫遊東南,來到顧 渚山,獨行野中、野飯石泉,杖擊林木,手弄流水,夷猶徘徊,自曙達暮;采紫茗、記 茶事、撰《茶經》。經陸羽命名並親自研製,將顧渚山紫筍茶推薦給皇帝做貢茶,長興 縣水口鄉顧渚山,是陸羽研究茶道並修著《茶經》的主要場所,留有“古茶山”遺址。 我國歷史上的第一個貢茶院也誕生於此,是世界茶人的“朝聖”之地。

  大唐貢茶院位於浙江省長興縣顧渚山側的虎頭岩。始建於唐大曆五年 (770 年 )。它 是督造唐代貢茶顧渚紫筍茶的場所,也可以說是有史可稽的中國歷史上首座茶葉加工 工廠。進入園中,一眼就可看到一座全木建造的貢茶院。茶院山勢雖不高峻,但三面環 繞,高低錯落,極具世外桃花源的意境。新建的大唐貢茶院氣勢恢宏,沿著木梯登上陸 羽閣。此閣分三層,底層是《茶經》的經典茶語再現;二層則以被陸羽大加讚賞的“顧 渚山景”與“紫筍茶園”為主題,以書法、繪畫和攝影圖片的形式,展現了陸羽與茶結 緣,文人為茶而頌以及紫筍茶揚名天下的全過程;三層為一通透雅閣,正中央端坐著陸 羽手執書卷的雕像。憑欄四望,顧渚山峰巒疊嶂,林木清幽。萬竿修竹,一派蒼翠,茶 樹茶壟,錯落其間。站在三層最高層,四周是層層疊疊的翠竹綠樹,好像把整個貢茶院 包容在群山翠綠之懷中,有種臨高望遠、心馳神往之感。下了陸羽閣,走在全是木製的 臺階上,有種皇家特享的豪華感覺。來到茶藝館。整座茶藝表演館佈置得古色古香,有 八、九張桌子,木地板上放著用草編織的坐墊,人們席地而坐,觀看一位年青漂亮演員 的茶藝表演。在悠揚的絲竹聲中,看到溫杯、洗茶,沖泡。茶藝表演後,演員會為客人端上一個精細的小盅。你可慢慢捧起來,先深吸一口氣,讓茶香充滿了整個鼻腔,再趁 熱飲上一口,茶葉的精華也就溶入了身體。可惜當時我們人太少?美女演員只給我們表 演了一下,並未嘗到香茶。

  出了茶藝館,沿著長廊往前走,廊上放置一些銅像,彷彿穿越時空隧道,有置身於 古代之感。長廊兩邊有千年摩崖石刻,足於證明大唐貢茶院悠久的歷史。長廊的中間有 一座吉祥寺,上層供奉文殊菩薩,下層展示宮廷茶宴場景。形象逼真,栩栩如生。長廊 的東邊介紹貢茶院製作紫筍茶的八道工序。出了吉祥寺,我們再往前行,看到長廊邊有 一排古代製作紫筍茶的場景再現,從採茶、製茶和最早的茶餅製作、到現代的紫筍茶製 作。牆上掛著許多茶文化記載,從採摘到製茶、吟茶都說得十分詳細,比如,採茶時間 和採茶這樣寫道:“凡採茶,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間。茶之牙者,發於叢薄之上,有 三枝、四枝、五枝者,選其中枝穎拔者采焉。其日有雨不采,晴有雲不采。晴,采之, 蒸之,搗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幹矣。” 古時製茶如銅錢形的茶餅,中 間穿洞,和我們現時製茶有很大差別。

  行到此處,我們的參觀也大致完成了。大家坐在茶室裡,泡上一壺紫筍茶,漫漫地 品嘗著,細細地回味著,看著滿山的翠竹,心情也隨之清靜,有著一分清雅的感覺, 彷彿平時的繁華喧囂已一去不回,匆忙的意識漫漫舒緩沉靜下來,耳邊隱隱飄來絲竹聲 聲,如同天簌,那份靜謐靈動讓人感動,人在此終於找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平穩和恬 靜……

( 張先林 / 遂昌縣 )


回本期目錄    《台浙天地》總目錄

浙江省旅台灣同鄉聯誼總會 會址:108台北市萬華區和平西路三段382巷11弄17號5樓
發行人兼社長:胡李世美 總編輯:留問政 聯絡秘書:徐薇蕙
電話:(02)23045561 傳真:(02)2302-0435
深圳聯絡主任:寧松林 電話:+86-137-23456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