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采海昌供著述,思摛潮韻織經綸
“錢塘一望浪波連 , 頃刻狂潮橫眼前。看似平常江水裡 , 蘊藏能量可驚天。”這是
一首描寫錢塘江的詩。詩中所描寫的錢塘潮,是與印度恒河潮、巴西亞馬遜潮齊名的世
界三大湧潮之一,它是天體引力和地球自轉的離心作用,加上杭州灣喇叭口的特殊地形
所造成的特大湧潮。浙江省海寧市鹽官鎮為觀潮第一勝地 ( 最佳觀潮勝地 ),故“錢塘
江潮”現代人亦稱“海寧潮”。有道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在被稱為“潮城”的海寧
市,歷代以來不僅出了一批批“弄潮兒”,而且還誕生了許多位潮文化的研究者。中華
詩詞學會會員、浙江省作家協會會員、浙江水文化研究和教育中心顧問、海甯詩詞學會
顧問,曾連任三屆海甯市文學工作者協會主席的朱明堯先生,就是一位著名的潮文化研
究專家。2018 年 11 月 29 日,筆者來到海甯聽他講述了與潮文化結緣的故事。
兒時喜歡觀大潮
“少年家住廻溪頭,躍入錢江趁潮遊。浪裡覓詩
世間傳,甲子過了複廿秋”。這首詩是現當代潮文
化研究學者中代表性人士朱明堯先生,對自己大半
輩子為潮文化耕耘的回顧和感悟。
1936 年 9 月,朱明堯出生在海寧縣內的一個小鄉
鎮諸橋。諸橋在海寧縣是沿錢塘江北岸中部地域,
南臨錢塘江魚鱗大石塘二三裡路,東接丁橋集鎮約五裡,西通鹽官(老海寧縣城)九裡
許,北靠豐士小鎮三裡,有河道通往這些地方,它的街市東西向不到一裡,約有商店近
百家,都臨河開設。
兒時的朱明堯家境狀況一般,屬於半農半商,又是知識型的家庭。他的父親朱春濤
是一位居家的自學者,被人譽為“迴溪一秀”。家中除了數十種函授教科書外,朱春濤
專門購置了兩櫥書籍,藏有《辭海》《詞源》《昭明文選》《古文觀止》和《古文詞類
纂》《古詩源》,還有《唐宋八大家文鈔》、唐代詩選《才調集》和宋詞選本和李白、
白居易、陸游等著名詩人的選集和清代袁枚的名著《隨園詩話》。除了這些古代文學書
本之外,並訂有當時上海杭州等地發行的《東方雜誌》和《論語》等著名刊物。抗戰前
幾年,朱春濤參加上海中華書局舉辦的“中華高等文科函授學校”進修三年,待到文憑
寄來時,可惜 28 歲的朱春濤已亡故一月。時隔三年朱明堯的母親也過世了。
父母相繼過世後,3 歲的朱明堯與哥哥明章一起由祖父母撫養長成。讀小學時為抗
日後期和解放前的“內戰”時期,解放後該上初級中學就讀時,由於家庭成分的原因,
他未能繼續求學。但父親家藏的這些文化遺產,讓少年時期的朱明堯時常不求甚解地翻
翻讀讀,成了他跳躍式的求知源泉,也使朱明堯在青年時期較系統地閱讀《中國通史》
《中國文學史》《中國哲學史》《文學基本原理》和語法修辭類等早期基礎知識。
朱明堯生長的諸橋鎮,距大缺口(八堡)觀潮景點只有兩三裡路,距鹽官觀潮勝地
也不遠。在他的記憶裡,有一條叫迴溪的小河從家門前緩緩流過,東可至袁花鎮,西流
經鹽官鎮。年少時的他常與小夥伴一起在迴溪裡游泳,到八堡和鹽官看潮。有時候,他
和小夥伴們會沿著魚鱗大石塘的疊石層階爬到下麵漲了沙的海沙灘塗,做著拾貝殼、捉
沙蝦、踏沙泥等玩耍,潮水湧來前又即攀上石塘堤岸;更多的時候,是看海塘被潮水損
壞、塘工們在海塘邊挑土抬石修築塘堤的景象;有時還看到塘畔用小火車在海塘邊的小
鐵軌上往來運輸修築材料;甚至看到過當時先進而罕見的在江中機械打樁、鋼筋水泥澆
制大型的攔水丁字壩等,說是由外國專家參與設計和施工的。但是,好景不長,這些抗潮災的建築數月後就被洶湧奔騰而來的潮頭沖毀
和卷走。這些都惹人耳目、令江邊的老少民眾為
之擔憂。
特別是每年農曆八月十八觀潮節,朱明堯都
會隨家人或小夥伴徒步約九裡路去“縣城”(鹽
官)外觀潮,那個年代汽車非常少,觀潮節的到
來前會從杭州、上海等地開來很多汽車,他們會
跑去看汽車;在觀潮節到來時,會出現驚險壯觀
的錢江潮和因潮而生的幕幕“稀奇”。包括他青
年時期還會到這兩個地方觀潮,許多次數湧潮高
達五六米,潮頭從東向西排山倒海一下子沖過塘堤之上,真是又危險又壯觀。他記得
1953 年觀潮節之夜潮,潮頭沖上塘,將中山亭的欄杆毀壞,將亭旁一噸半重的鎮海鐵
牛衝擊得移動了位置,下一天他又親眼目睹到了。因此,這些錢江大潮現象在他心頭生
根,萌發了他以後要寫錢塘潮的初心,並催生他日後創作了錢塘潮的散文,並逐年積累
著古人詠潮的詩詞作品,做起了潮文化研究。
年輕開始寫大潮
浙江省詩詞學會原會長、浙江省委統戰部原副部長戴盟,曾經題過一首五言絕句相贈給
朱明堯:“文輝硤石彩,筆卷海寧潮。藝境傳人影,詩情蕩碧霄。”這是對朱明堯潮寫
作的讚賞
新中國成立後,由於朱明堯有一定的文化素養和較快適應社會制度變革的能力,及
早地閱讀了毛澤東的《新民主主義論》和《論人民民主專政》等經典著作,以及胡喬木、
艾思奇等人士的黨史和哲學著作。1951 年 3 月,他就報考並被錄取了海寧縣工商登記
處這一機關的工作崗位,一年後他被分配到長安鎮工商聯擔任幹事,3 年後又調入海寧
市商業局工作。這一時期他的不少小學同學,尚在初高中讀書。以後他又被調到鄉鎮級
的人民公社辦公室做秘書,此後還轉入國營商業縣級公司幹了 20 餘年,在股室任業務、
秘書等股長崗位。就學歷而言,青年時期的他還從機關和社會所辦的業餘初、高中取得
了文憑。
朱明堯長期有文學和文化追求的願望和實踐,還在於他受
家庭成分影響政治上和職業崗位上有所失落,因此從事文學
創作和潮文化研究成了他長時期的精神寄託和歸宿,這似乎
有點“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辯證因果關係。
除了經常去觀潮,對朱明堯影響至深的,還有一本《海寧
觀潮》的詩。1952 年,他從海甯長安的書攤上淘到一本叫《海
寧觀潮》的舊籍,該書由海寧旅滬同鄉會發行於 1933 年,時
間雖然較久,但該書的編寫思路很寬很遠,編纂思路很廣很
博,有“海甯簡志”之性質,有“錢塘江簡志”之性質和很
多“潮的神話”和“潮故事”,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書的“附
編”部分還採錄了唐代到清代的 28 首觀潮詩、9 首觀潮詞和
3 篇觀潮賦。有了《海寧觀潮》,朱明堯一直將其珍藏手邊,
反復研讀,遂對錢塘江潮有了更多更系統的瞭解和熱愛。
當朱明堯對潮文化知識有了較全面瞭解後,他便揮筆開始寫關於潮的散文、隨筆等
潮文章了。從上世紀 50 年代開始,他就在本地和浙江、上海等地報紙的文學副刊上陸
續發表了一些潮文章。其中影響最大的是 1961 年 9 月 24 日,他就在《浙江日報》文學
副刊上發表了寫海寧潮的散文《雪浪翻空萬馬奔—海寧潮記事》,這是新中國成立以後
首次在省報發表的觀潮文學作品。
在此後的幾十年間,朱明堯陸續在《解放日報》《浙江日報》《聯誼報》《錢江晚
報》《經濟生活報》《嘉興日報》《海寧日報》等報刊上發表了 55 篇詩話隨筆作品。
這些文章的彙集和修訂,其中有好多專題:例如錢塘江潮天文地理的成因,錢塘江潮的
神話傳說,錢塘江潮的觀潮風俗,詠錢塘江潮詩詞中唐宋間著名詩人孟浩然、李白、白
居易和蘇軾的專篇、海甯鄉幫人士陳元龍、查慎行、李善蘭、王國維,朱起鳳等人士的
詠潮專篇,有孫中山、 亞子、毛澤東等
的觀潮專篇,有一線潮、碰頭潮和回頭潮
的專篇,有潮災及江塘修理的專篇,直到
當代名人趙朴初、徐邦達、賀敬之、周退
密和殷白的吟詠專篇……因此,感覺到好
象是錢塘江潮的“微型百科全書”,又像
是一部簡括性的錢塘江潮的“潮志”,它
們將詩詞、歷史、地理、故事和人物水乳
交融地編撰在一起,反映著作者的匠心設
計和刻意追求。後來,他把這些屬於“詩
話”性質的系列性隨筆作品收進《詠潮詩韻》一書中。
中老年愛上研大潮
“古今佳作匯兩編,吟詠江潮象萬千。評析諸文多妙理,朱君筆底有雲煙。”上海
復旦大學中文系資深老教授、上海市作家協會古典文學委員會原主任顧易生曾先後兩度
賦詩,對朱明堯研究錢塘江大潮文化給予高度評價。
“潮文化”是潮城海寧的三大文化之一,又是錢塘江流域諸多
縣市的地方性共同文化。談到潮文化的傳承和弘揚,朱明堯體會
到要有歷史的“縱線”和現實的“橫線”,不同時期最好能有個
群體來承擔,他舉例說:由於唐宋時期錢江潮的興盛在杭州,那
時潮文化的發展主體自然也在杭州;而明清到現當代,由於江道
變化等原因,湧潮之盛移到了海寧地域,潮文化就在這裡相繼發
展起來。明清年代海甯地方人士和學者中就有不少人研究潮文化,
寫出了古體潮文化論述文章,編撰了古代論錢塘江潮、述錢塘江
塘堤的興建和長期維修的諸多文獻。例如,清代著名的朝廷大臣
陳元龍,為“一門三閣老”中的代表人物,他的前後幾代族人中
約有七八名相繼研究過海甯潮文化,其中有位叫陳詵的人撰寫過
八篇《海甯縣海潮議》的文章,另外還有清代海甯人俞思謙和周
春,分別著有《海潮輯說》和《海潮說》兩卷著作,可稱為那個年代研究海寧的錢塘江
潮文章的兩座高峰。
民國期間的 20 世紀 30 年代中期,在上海的海甯籍知名著作人士高伯時,多年收集
錢塘江潮等豐富史料,編輯出版了《海寧觀潮》一書,這個過程中,海甯居上海謀業的
不少人士,如大律師陳之皋、大會計師徐永祚和文化人周浴文等都參與其間、鼎力相助。
但是由於“民國”期間社會動亂和落後,經濟文化發展處於停頓狀態,觀潮活動相對蕭
索,海塘維修也時動時停,因此潮文化的傳承與研究也無從談起。
以上說的是粗線條的縱向歷史。“秋風蕭瑟今又是,換
了人間”,新中國建立以後,錢塘江海塘維修工程逐年堅實
進展(後來建成了百年大計的標準海塘,在此同時,與地方
經濟文化相適應,作為中華獨特的自然名勝。錢塘江觀潮的
活動舉辦得越來越盛大。)現當代研究潮文化者眾多,與他
同步的並對他印象較深的是比他長 11 歲的陳伯良先生和比
他小 28 歲的張鎮西同志,前者 20 世紀 90 年代後半期,編
纂過海甯潮文化的冊子和數篇研究論文,後者是一位海寧博
物歷史學者,發表過多篇潮文化論文,還應邀在“央視直播
錢江(海寧)潮”中,兩次作過文化嘉賓,與央視專題節目
主播張泉靈對話,生動活潑地解說過海寧錢塘江大潮的歷史
掌故和現實雄姿。由此,表示出了當代研究和弘揚海寧潮有
了一個“群”和鬆散的團隊,互相討論切磋。在這些人之外,
還有陸殿奎、柯瑞榮、何歲華、朱掌興及汪維等。他們曾是
不同歲月中的文化、史志和旅遊等部門的負責人,對當地潮
文化研究起到了實際支持者或主持者的作用。
回顧歷史,體驗當代,朱明堯深有感觸地說:“改
革開放 40年來,我們國家進入了一個歷史新時期——
新時代,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政治環境和文化學
術環境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
傳統成了社會共識,弘揚和發展地方特色文化也成了
地方文化學者的共同使命。”改革開放後,他的潮文
化研究進入了重要階段。由於他反復研讀了《海寧觀
潮》一書後,他對錢塘潮有了更深入的瞭解,並對潮
文化產生了熱愛,因此他想在前人的基礎上,在潮文
化研究方面取得新的成果和突破,並賦予新意。
1980 年前後,朱明堯和黃亞洲、王福基和朱樵、陳
忠祥等八九位文友,去河南洛陽、開封作文化采風,
他發現和購到了一本《洛陽詩集》和一本《龍門詩
集》,覺得編得不錯,很有地方風貌,他由此加深了
為家鄉的錢塘潮編部詩集的想法。從開封回來後,他
在杭州又購到了《西湖詩詞選》和《西湖詩話》。他
反復研讀《海寧觀潮》,從中汲取營養,便開始編注《錢江潮詩詞》……
初編《錢江潮詩詞》這本書的那些年,朱明堯說當時沒有互聯網來檢索,家中可供
參考的書籍也不多。所需的錢江潮詩詞,都要一首一首地從所能找到的所有典籍、地
方誌等去找,又從《全唐詩》《全宋詞》及元明清各代詩詞選本以及《夢梁錄》、《武
林舊事》和《西湖老人繁勝錄》三種南宋時期的筆記小說中尋尋覓覓、積少成多。而書
本中的上百條注釋,多得化時間從《辭海》《詞源》及多種專門辭書,例如人名詞典、
地理詞典、神話傳說詞典、風俗辭典、成語詞典等等中去找尋資料和依據,然後動筆撰
成。全部注釋文字請當時的杭州大學中文系教授、古典文學專家劉操南先生作了校訂和
修潤。他回憶道:“那是一項至今想來非常艱辛的工作,心理上既敢字當頭、大膽摸索,
又誠恐誠惶、仔細行路。但是實際安排上,經常一整理就到半夜,因為心中有追求,有
大潮那種信守和耐久力,就不覺得苦!”
1981 年 8 月,海甯縣文化局編印的《錢江潮詩詞》是朱明堯領銜編輯、並由他個人
逐首注釋的首部潮專著。這本書雖很薄很小,刻鋼板蠟紙油印,只有 400 冊,現在看來
挺原始,但它收錄了 120 多首錢江潮詩詞,當年問世很受歡迎,浙江省圖書館以及著名
作家張抗抗的父親現年 95 歲的老作家張白懷都做了收藏,評價很高。
首部“潮專著”問世 10 年後即 1991 年,朱明堯又在海寧市委宣傳部的關懷和市文
聯支持下,以他對“潮文化”的別樣熱愛,又接著領銜編注了 8.5 萬字的《歷代錢江潮
詩詞選》,由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出版發行了 4000 冊,“這部書收集了當時所能見到
的詠錢江潮的古詩詞 168 首。它的出版激發了地方擴大和深入研究、宣傳潮文化的熱情
(例如海甯市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 1995 就匯印了《海甯潮文化》資料一冊),向省內
外讀者詩意地展示了錢塘江潮優美而雄壯的形象。
除了長期從事詠潮詩詞收集、編輯、整理、注釋及觀潮歷史文化風俗的散文隨筆、
論文研究和撰寫之外,由於退休前 10 年他調入縣(市)國家機關,先後任海甯市財貿
辦公室副主任、海甯市人大辦公室副主任、海甯市人大常委會教科文衛辦公室副主任,
便以多個崗位的職位、和多種社團職務的身份,主動或應邀長期參與了錢塘江潮名勝古
跡和新設施的硬體建設和宣傳策劃討論等活動。例如,他在 1993 年政協文史會年會上
首個提出了建立在鹽官錢塘江畔的“毛澤東觀潮詩碑亭”的建議,並代政協機關向市委
市府起草了建議案(海寧市政協 1994 年第一號檔);參與了古建築海神廟書法楹聯的
佈置設計,並請到了海寧籍在京著名人士徐邦達鑒定大師等題寫楹聯;還與另外兩位文
友共同書面提出了建立“海寧潮詩詞碑廊”的建議;曾應邀參與了央視直播海寧潮攝製
組的拍攝方案討論,提供了不少供拍攝參考的歷史文化資料;也參加了市委宣傳部召開
的潮文化研討會並提交了一篇關於錢塘江詩詞的論文(那次研討會領導甚為重視,當時
擔任嘉興市委書記的王國平同志參會聽取發言並作了長段即席講話)……。所有這些活
動,都是朱翁參與廣義的潮文化宣傳弘揚的延伸,與其文字筆耕相映互動,為地方一些相關部門所贊許和採納。其中,使他最欣慰的是由於鹽官觀潮勝地管委會的努力,將百
余位當代書法家錄寫的古人詠觀潮詩詞刻碑成廊,使精神性的非物資文化變成了物質文
化形態之物,常年供廣大遊人觀看欣賞。
進入新世紀,朱明堯“潮情結”愈久愈濃。“老驥不減奮蹄興”,在國家重視和弘
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方針思想的指引和社會需求的推動下,進入了編注、編審、撰寫“潮
文化”專著的“高潮期”。2002 年,他編注了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的《詠潮詩文》(古
體詩部分),詩篇增至 200 多首;2011 年,他為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的《詠潮詩韻》撰
寫了 55 篇隨筆作品;2012 年,他與浙江水利水電學院閆彥教授共同主編了 31 萬字的《錢
塘江潮詩詞集》(編入了古今詠潮詩詞 364 首和錢塘江景物詩 166 首),由浙江大學出
版社出版了 3000 餘冊,面向全國發行;2013 年,他還先後編審了浙江大學出版社出版
的《浙江海潮 海塘藝文》和《錢塘江影像 》……,並為這三冊書寫了長篇序言。這兩
三年中完成編輯、整理和注釋及攝影編排而由浙大出版社向全國發行的潮文化專著,專
業系統十分重視,浙江省水利廳原廳長陳川擔任了書本的編委會主任,浙江水利水電學
院院長符甯平擔任編委會副主任(符甯平還在《光明日報》發表了三千余字的文章論述
這三本書的研究價值)。現年 106 歲的上海文史館資深館員周退密教授,當年接讀了《錢
塘江潮詩詞集》2012 年大版本以後,興奮又讚賞性的題寫了一首七言絕句:“萬馬奔騰
瞬息過,胥濤億載不消磨。托它文字千秋業,不吝今朝一再哦”。另一位百齡上海文史
館館員田邀也題了一首七絕:“銀濤湧過即消沉,轉眼奇觀不可尋。一卷新書真了得,
收攏萬古海潮音”。2014 年,海甯市政協文史委和海甯市史志辦公室聯編纂的《海寧潮
志》,也選編入了由朱明堯編輯校訂過的 200 餘首古代詠潮詩詞。在 2016 年春,時年
80 歲的他還在《浙江日報》和《聯誼報》分別發表了《詠潮詩話》《浙江海潮 海塘藝文》
撰寫的序文。
一個多甲子歲月的“文學夢”,給朱明堯帶來了累累的筆耕碩果和良好影響。自上
世紀 50 年代在《浙江日報》副刊發表文學作品至今,他已發表過門類較廣的文學、文
化類作品;結集出版過《人物與藝境》和《苔岑集》二種散文集,他還熱衷研究地方文
史,編輯、編注過 5 種專題性詩選,編撰、編校過 3 種文史資料集。他的若干作品還入
選過《陌上煙雲——浙江作家散文集》、《之江論道——新時期浙江雜文精選》、《西
子風採錄——浙江日報散文集》和《歲月如歌——“文化交流”二十周年文萃》等選本。
還有一些文章曾刊發於《人民日報》海外版、《中國文化報》和《中國文物報》上。老
人至今仍筆耕不輟,據不完全統計,現已創作並刊發了百萬字以上的各類著作,這些作
品除了散文雜文、文藝評論和古代詩詞創作研究之外,很多都和家鄉的大潮有關。
現如今,年已 82 歲高齡的朱老因手抖握筆不便,但每天仍在堅持閱讀,堅持思考,
堅持創作。他充滿激情地說:“我愛家鄉的大潮以及‘潮文化’,它們融入了我的生命,
不斷啟動著我的思維。常言道一個成功男人的後面,往往有一個賢慧的內助。20 多年來,
每有感觸,就由我來口述或提示,老伴幫我電腦打錄和整理編排、通過互聯網發送,她
成了我強有力的左膀右臂。在此過程中,省、市很多單位和報刊雜誌也為我提供了非常
給力的幫助,我雖年逾八旬,但對‘潮文化’的熱情不減,還要把這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在相關文友的支持下繼續去做。”
朱明堯在古稀年時曾寫過一首“天下
奇觀”的七絕:怒濤千古響奔雷,聲震山
河去複回。欲把奇觀豁襟抱,海寧塘上看
潮來。它既描述了奇觀的景象,又表述了
個人對大潮的癡迷。錢江後浪推前浪,一
浪更比一浪高。經過朱明堯一個多甲子歲
月的潮文化研究,描繪了一幅潮文化的美
麗畫卷,並將這些成果留給後人,使未來
潮文化研究取得新的成就。因此,他是一
位潮文化研究的成功者,我們順祝他和夫
人健康長壽。
( 徐忠友 / 杭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