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關於本會 《台浙天地》 友站連結 浙江省人民政府網站 繁體中文 聯絡我們  
浙江省旅台灣同鄉聯誼總會
     

隱藏的古村落「浦洋」

章 咸

  浦洋村位於茅佘鄉的東北部,黃北線穿村 而過。村裡的古建築群大體保留著明代中期建 村格局,留存有古宅、台門、龍牆等遺跡。

  春色明媚的日子裡,我們駕車,從沙埠公 路經茅佘嶺隧道進入茅佘。一路上,村莊小屋、 農田莊稼從車窗外一晃而過。越是接近目的 地,空氣越發清新。扛著鋤頭在村路上行走的 莊稼人,呈現出一派田園安居的美景。途經一小片山,只見山腳下的暮靄和炊煙、木屋 和溪水,讓橫臥的小村莊看上去特別安寧。

  浦洋村坐東朝西,村中心的橫街像楚河漢界,連貫著四條直弄,整個村子像一方棋 盤,方方正正,至今還保留著明代中期的建村格局。我們找到浦洋村一位有文化的老 同志給我們介紹,繞著村子走了一圈,他像導遊一 樣為我們述說著歷史中的浦洋村。他給我們講了個 《趙侍郎兵踏浦洋》的故事,說的是村名的由來。 浦洋原來叫富洋,後來被西崖公的孫女婿趙大佑帶 來的兵給“踏破”了,就叫“破洋”,因為有一條 河流過村前,才改為“浦洋”。雖然故事無從考究, 但仍讓村子多了傳奇色彩,令人忍不住想要探尋這 個小山村裡更多的歷史事蹟。

  村裡最有氣勢的要數橫台門裡的官封裡 ( 也稱 進士第 ),是明代西鄉望族牟西崖 (1461-1533) 的成業,號“繼德堂”。因西崖的公孫 名賢,字越秀,為明崇禎癸酉年舉人,次年連捷進士,名聲鵲起,於是他的這座故宅, 在山鄉內也著實香亨了幾世紀。現中堂猶存。我們從他家出發,從上臺門走到下臺門, 其間有一道 700 多米長的石頭堆砌的牆壁,也叫“龍牆”。據說,曾經“龍牆”內住著 一戶牟氏人家,上臺門住著二哥東麓公,下臺門住著弟弟西崖公。現在“龍牆”僅留著 幾段殘垣斷壁,上面爬滿了青翠的爬山虎。 通往官封裡正廳的要道以前是一條東西走向的溪石路,現在 也都澆上了水泥。別看距離短,卻等距離立著 3 座石台門。 現在其中兩座還各豎立著一條四方的石柱。在官封裡的正 廳,他指著一處三面板壁,示意我們上前仔細看看。原來, 那面貼滿東西的板壁上,還貼著許多牟賢中舉、中進士時的 扁體仿宋稟報條幅。歲月是一個洗滌劑,曾經“入木三分” 的字跡,過了三四百年已不甚明瞭。

  如今,官封裡大多成了菜園,或用來堆放雜物,或是在 原宅基地上建起了新樓。從老宅的遺跡仍可想像當年“鱗次 櫛比”,黑壓壓一大片的老屋,若關上各處的石台門則確實 是“戒備森嚴”。

  我們進入老台門,向北,然後折向東行三四十步,就見 南面一片狹長的空地。在當地老同志的記憶,這裡原先建著 1.5 米高、1.2 米見方的四座插旗杆的石墩子。在他還是孩童時,還經常和小夥伴們爬到石墩上手舞足蹈。“那時候站在上面就會覺得趾高氣揚, 有種孩子王的感覺。現在都沒了。”看著光禿禿的石墩,我不禁陷入遐想,當年豎上各 色龍虎犬牙旗呼啦啦地在天空飄,應該為牟氏爭了不少體面。但這些石墩子在那個爆發 大躍進的年代被夷為平地。

  一座老屋是一個傳奇故事。隨著官封裡的時光與輝煌不見,這裡變得冷清、沉寂, 易主的舊屋裡只有一兩個留守的老人。於是官封裡一步步滑出歷史的記憶。隨著歲月滄 桑,古宅只存在了老年人的記憶中,老屋寥寥無幾,大多村民都在老宅地基上重建新屋。

  幾座古宅,幾個台門,隱約勾勒出浦洋一個早已逝去的時代。除了名人名宅,那個 遠遠佇立在浦洋大田山卓山山崗上的水口石塔和一些年代久遠的古廟,也在向我們訴說 著那些遙遠的故事。

  隨後,我們來到村西的華嚴山下,去參觀三國吳赤烏那時建的古廟。這座原名為“興福 寺”的廟宇在北宋治平年間被賜名為“多福寺”。古廟歷經時代變遷,也重修重建過多 次。到了 20 世紀,寺中主持擇於多福寺右,北華嚴山山麓東面重建多福寺大雄寶殿 ( 玉 佛寺 ),氣勢恢宏,背華嚴山朝東北,因兩旁皆山落脈,有兩條山澗,深山峽谷中有“雙 龍捧珠”的意寓。

  從多福寺出來向西望,水口石塔立於浦洋大田山東坡的半山腰上,它獨有的風姿和 氣韻,讓人怦然心動。石塔背山面溪,前面就是清澈的九溪,這裡是九溪支流的出口, 也就是風水堪輿所謂的“水口”,石塔的名字估計就是由此得來的。石塔旁邊立著一塊 石碑,上面有清晰的文字介紹。石塔為六面五級石斗拱出簷亭式頂結構,建於明萬曆 四十四年 (1616)。各級每面均刻有石佛像,底座刻龍雕獅,工藝精美,形象生動。現 為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

  水口石塔,為仿木結構樓閣式實心塔,整座全由石質材料構築而成。石塔的斗拱出 簷,翼角起翹,遮陽擋雨保護著塔身,它不僅具有實用功能,同時給人以秀麗的美感。 塔身每層每面都刻有佛像,佛像雕刻精細,刀法嫺熟。塔身佛像兩邊上多處刻有銘文, 由於年代久遠,風雨侵蝕,風化較為嚴重,字跡模糊,難以辨認。

  大田山山腳下不遠處,有一座英武廟,俗稱“將軍廟”,也叫七將軍廟。廟為明正 德年間 (1506-1521) 西崖公所立,以祭祀文天祥、杜滸、牟大昌、牟天與、胡可文、呂 武、張和遜等為南宋赴難的英烈。

  在這七位將軍中,有兩位就是牟氏家族成員,牟大昌是茅佘的驕傲。牟大昌字逢明, 號北黎,生於南宋理宗紹定己醜年二月二十一日,卒於景炎丙子年十一月二日。他自幼 涉獵書傳,義勇超群,慷慨有報國之志。牟大昌是平民,卻重名節,在國難當頭之際, 他與牟天與率領鄉里青少年數百人,扼守黃岩北部屏障黃土嶺,戰旗大書“赤城雖已降 於虜,黃山不願為之氓”。元兵攻山,寡不敵眾,牟大昌力竭戰死,牟天與殺出重圍, 鄉兵大都陣亡。元兵屠殺茅佘牟氏家族,牟大昌三個兒子被害,茅佘男女死者不可勝計。 元末,牟氏族人將牟大昌等三十余景炎殉難者葬於茅佘大田山,族人稱其為“十八塘”。 有關牟大昌和牟天與抗元的故事一直在村民口中流傳。村中的一些遺跡還能讓我們感受 到幾百年前那一份悲壯的氣節。頂天立地的抗元英雄牟大昌,他視外強入侵如仇的精神 澆鑄了佘川子孫的愛國忠魂。

  到了近現代,浦洋也出了不少名人名士。有留學蘇聯的水電專家牟錫林,有紅色革 命者虞定道,還有章益堅、章學英兩姐妹。

  章氏兩姐妹出生於澄江街道辦事處江田村的一戶貧苦農家,姐妹倆先後嫁到浦洋夫 家。受革命思想的薰陶,兩人雙雙加入浦洋婦女“午休班”學習,受到樸素但易懂的思 想教育。後來,兩人成了中國共產黨黨員,還動員兒女們參加新四軍,全家搞革命。姐 妹倆一心向黨,信念堅定,在那時,為全鄉、全村百姓樹立了典範。我們也去參觀了章 雪英的故居,簡陋的木屋,由於無人居住,年久失修,已近坍塌。

  如今的浦洋村,新房高樓代替了舊木屋,老屋漸漸被“淘汰”出局。經過新農村改 造,村民們都住上了新房。村路通達,村民的生活水準越來越高了。現在,村裡的大部 分青年都以外出種西瓜謀生,經濟收入可觀。而留守在村裡的大多是老人和小孩,過著 安詳悠閒的鄉村生活,遠離城市紛擾,恬然安定。

  

  

(章咸 / 台州市)


回本期目錄    《台浙天地》總目錄

浙江省旅台灣同鄉聯誼總會 會址:108台北市萬華區和平西路三段382巷11弄17號5樓
發行人兼社長:胡李世美 總編輯:留問政 聯絡秘書:徐薇蕙
電話:(02)23045561 傳真:(02)2302-0435
深圳聯絡主任:寧松林 電話:+86-137-23456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