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關於本會 《台浙天地》 友站連結 浙江省人民政府網站 繁體中文 聯絡我們  
浙江省旅台灣同鄉聯誼總會
     

吳越戰中的西施與范蠡

有 為

  我國商代後期都城--殷墟遺址(今河南省安陽小屯村及周圍)出土的甲骨文上就 有“戊”(即“越”字)。越人之所以稱“越”,是因為早期時習慣使用砍伐林木的鉞 (石斧)。

  傳說越國人是大禹的後裔。越國的第一位開拓者名叫無余,是夏朝第五代帝王少康 的幼子。為守護祖先大禹的陵墓,被封於會稽(今浙江紹興),成為一名外放的諸侯。

  也許諸侯傳承者太微不足道,無余的傳承者竟長期未被史官記載,直至無余第 19 代傳到夫鐔時,史記才有一點點記載,這是無余有一位不一般的兒子--允常。事關越 國史的記載,具體是從勾踐的父親允常開始的。允常在大刀闊斧開拓國土之後,於東周 敬王姬勾(音“貴”)十年(公元前 510)建立了春秋晚期著名的越國。同時北方鄰國-- 吳,也在“戰神”孫武和“智多星”伍子胥的輔佐下,日漸強盛起來。

  秦軍攻吳救楚時,周敬王十四(前 506)年,吳王闔閭率兵攻楚國,其弟私自回國 自立為王,並得到越國暗中相助。盡管闔閭回師趕走了夫概,但內心深恨越國不該助夫 概。周敬王二十四(公元前 496)年,越王允常病逝,其子勾踐繼位,吳王闔閭認為是 報仇雪恨的絕佳機遇,不聽孫武、伍子胥的極力勸告,不等準備工作就緒,就率兒子夫 毅和 3 萬甲士,攻打越國,以報前仇。

  雙方在檇李(今浙江嘉興西南)激烈塵戰,越王使勁應戰,結果吳師敗北,吳王光 腳趾中毒箭受重傷,加上年歲已高,回到吳國即卒,闔閭的兒子夫毅也不幸死去,太子 夫差(有人認為其是闔閭的孫子、太子波的兒子)繼位(前 495 年-前 473 年在位)闔 閭臨逝時,對夫差說:“不要忘記報越國的仇。”夫差記住這囑咐,叫人經常提醒他。 他經過宮門時,手下人就高聲喊:“夫差!你忘了越王殺你父親的仇嗎?”夫差流淚說: “不,不敢忘。”

  夫差叫大臣伍子胥和伯嚭操練兵馬,準備攻打越國。過了兩年(公元前 494),吳 王夫差親自領兵伐越,以報父仇。大夫范蠡對越王勾踐說:“吳國練兵快三年了,這次 決心報仇、氣勢兇猛,我們不如守住城,不和吳軍作戰。”勾踐不同意,也發大軍去跟 吳軍拼個死活。

  兩軍在太湖一帶打上了,結果吳軍在夫椒(今蘇州洞庭西山)打敗越軍。攻入越國 (今紹興會稽),勾踐率五千殘兵敗將被吳軍圍困起來;勾踐此時一點辦法都沒有,他 跟大范蠡說:“懊悔沒有事先聽你的話,如今弄到如此尷尬困境,現在該怎麼辦?”范 蠡說:“咱們趕快去求吧!”

  為免於亡國,勾踐派大夫文種去向夫差請罪,表示甘願做吳王的僕人。一方面用大 量金錢、珍貴珠寶、珊瑚瑪瑙賄賂吳國太宰伯嚭,另一方面在國內物色美艷女子,送去 好多年輕女子,以求講和。吳王終於答應了越國的求和要求。此時軍師伍子胥大夫向吳 王夫差進諫:“越王為人陰險毒辣,大王現在不乘機滅亡他,以後必定後悔。”吳王不 聽伍子胥的勸告,而是聽信太宰伯嚭的話,不殺勾踐,與越國講和。

   條件是:越王和大臣范蠡作為臣隸隨從吳王回國。另方面給吳國送來了許多美女。 這樣勾踐在吳國當臣僕三年,住陰暗囚室石屋,服各種勞役,替夫差駕車養馬,受盡了 唾棄和凌罵。據說有一次夫差病了,勾踐親自去嘗夫差的糞便,然後用一種驚喜聲調說: “大王的糞便很臭,一定會立即痊癒的。”

  此種異乎尋常、裝模作樣的“忠誠”,深深感動了夫差,三年後,夫差允許低三下 四的勾踐回國,勾踐回國後,第一件事就是尋找破吳良策。大夫文種范蠡所付以種種時 對吳強越弱的格局,搜索枯腸,經深思熟慮向勾踐獻上 7 種敗吳秘方:一用金錢取悅吳國君臣,二高價收買吳國糧草讓其積聚空虛,三是送上絕色美女迷惑吳王心志,四送去 能工巧匠,優良建材大造宮室導致財富窮盡,五賄賂吳國佞臣(尤其伯嚭)幫越國說話; 六強其諫臣自殺(如伍子胥),削弱夫差左右力量;七積累財富操練兵馬,等待吳國出 事,即迅速攻破吳國。

  勾踐一一照辦,他組織選拔越女西施、鄭旦等多名,送往吳王。越王在國內輕民賦, 重生產,親自下田耕種,讓夫人帶頭紡織,並背著夫差暗下打造兵器,訓練軍隊,建立 一支訓練有素的精兵,更令人驚嘆的是,勾踐冬常抱冰夏還握火,食不加肉,衣不重彩, 睡時臥薪,出入時嘗膽(成語“臥薪嘗膽”由此而生),並常提醒自己:不能忘該會稽 慘敗之恥。

  當時,越國遭到吳軍侵擾至亡國地步,人口大減,越王訂出獎勵生育制度,叫文種 管理國家大事,叫范蠡訓練兵馬,並虛心聽從別人的意見和良策,救濟貧苦的百姓,使 國力日漸振興強大。

  一次,越王派文種去跟吳王說:越國年成不佳,鬧起饑荒,向吳國借糧 1 萬石,過 了年歸還,夫差看在越國進獻美女西施的面上,欣然答應。轉過年來,越國年成豐收。 文種將 1 萬石糧送遣吳國。夫差見越國守信用,更是高興,他把越國來糧食一把撈起一 看,粒粒飽滿,就對伯嚭說:“越國的糧食顆粒比我們大,就把這 1 萬石賣給百姓做種 子吧”。

  伯嚭把這糧食分給農民,命大家去種,到了春種時,種子下土後 10 餘天未發芽, 大家耐心等呀等,可是最後種子全爛了,他們再換插自己的種子,已誤了下種的農時, 這一年,吳國鬧上了大饑荒,百姓全恨夫差,他們哪裏會想到是文種的計策,這是還給 吳國的 1 萬石糧,原來是經蒸熟了又曬乾的,豈能抽芽生長?

  勾踐得聞吳國鬧饑荒,就想趁機發兵。大夫文種說:“還早著呢!一來,吳國剛鬧 荒,國內並不空虛,二來還有伍子胥在,不好辦。”勾踐聽了,覺得文種的話有理,就 繼續操練兵馬,壯大自己軍力。

  周敬王三十六(公元前 484)年,吳王夫差要去打齊國;大夫伍子胥急忙說:“聽 說勾踐臥薪嘗膽,跟百姓同甘共苦,看樣子要想報吳國的仇;不除掉他,總是個後患; 希望大王先去滅了越國。”吳王哪裏肯聽伍子胥的話,照樣用兵打齊國,結果打了勝仗 回來,文武百官全都道賀,祇有伍子胥反倒批評說:“打敗齊國,祇是佔小便宜;越國 來滅吳國,才是大患。”這樣,夫差更討厭伍子胥,再加上伯嚭在背後盡說伍子胥壞話。 結果夫差送去一口寶劍,被賜死。夫差殺了伍子胥,任命伯嚭為太宰。

  周敬王三十八(前 482)年,當吳國大舉北伐齊魯,吳王夫差作為盟主與魯、晉國 主在黃池(今河南封丘南)魯盟,吳國後方空虛時,蓄勢已久的勾踐,不失時機攻入吳 都姑蘇,圍城兩年放火焚燒了西施和夫差 “安樂窩”--姑蘇台,殺了吳太子友夫差 回師到陽山(今江蘇吳縣萬安山)求和;這時文種宣佈夫差六大罪狀;(殺忠臣伍子胥、 殺諫臣公孫聖、重用小人伯嚭、數次撻伐齊魯、多次攻打越國、越殺吳王、夫差縱敵為 患)。至公元前 473 年,周元王仁四年,吳王投降,被移遷到居甬(今浙江定海東), 夫差不甘其辱,吊環自盡。

  勾踐滅吳後,躊躇滿志,與齊、晉諸侯會盟於徐州(今山東滕縣)等地。周元王仁 派人賜勾踐祭肉,丹命他為侯伯,越王勾踐是春秋時代最後一位霸主,從此,越軍橫行 在江淮一帶,諸侯都承認他是霸主,當了霸主的勾踐,不再甘心窩居江南,遂於東周貞 定王姬介元(前 468)年,把京都會稽遷到了北方琅琊(今山東膠南),使得齊、魯兩 國不得不謹恭這位非凡越人。

  勾踐很幸運,不僅其智商很高,生了一個同樣英明的兒子--朱句,其子當政時, 據《國語‧越語》載:國勢所及,方圓千里,越國疆土東至大海、西鄰楚國(皖南、贛東) 南達福建,北到山東南部。後來,有勇無謀,底蘊不深的越王後裔,再也無法維持這一 龐大政權。東周安王姬二十三(前 379)年,越王放棄琅瑯,南遷會稽。時隔 6 年,越 國被楚威王商發兵擊敗,末代越王無疆被亂臣軍所殺,立國 166 年越國亡。

  至此,話要說回來,當(前 494)年,越國被吳軍打敗時,越王派文種向吳王夫差 求和,其中一條向吳國夫差派遣范蠡攜美人去迷吳王貪色心竅。其中特出著名的西施。

  (一)古代四大美女之首--西施

  西施是春秋末,越國蘆蘿山村(今浙江諸暨南方)人,又稱西子或先施。姓施,名 夷光,是山農伐薪茶商之女,山村浣紗窕女,或長於國難之時(其他三位美女之落在王 昭君、貂蟬、楊玉環)。

  據說西施在浣江浣紗時,其美貌使游魚忘記呼吸而沉入水底,她和鄰村鸕之鶿灣村 人鄭旦(字修明)被范蠡物色選中,為國獻身抱定大義去救越國衰亡。西施的姿容“濃 妝淡抹總相宜”、“一顰一笑均惹人”,其身段“增半分嫌胖,減半分嫌瘦”,這恰到 好處的“相宜”,凸顯出她最高天然的美。

  人們偏重講西施美,則很少談西施的賢。其實她是一位憂國憂民的巾幗。吳越之戰 使越國慘敗,被迫向吳王夫差稱臣納貢資財佳麗。越王勾踐臥薪嘗膽,謀求復國,派人 在國內搜羅美女以侍奉吳王;西施和鄭旦被選中,送到京城,經越王過目後,給予穿戴 華美的良飾,教她倆各種宮廷的禮儀和服侍君王的方法。同時,還向她們曉以大義,授 以機宜,如此學習了三年之後,便命相國范蠡扶送去吳國。

  旅途中的了解接觸,使西施深深地愛上了聰慧賢明而又大智若愚的范蠡,范蠡也極 其愛慕這位勇於為國獻身佳麗,倆人竟山盟海誓,私訂終身。

  抵及吳京,吳王淫而好色,見到西施絕色且善解人意,歡喜之至。之前,吳王大興 土木建造亭台樓閣,華麗宮廷,在風景秀麗的靈岩山築就金碧輝煌的館娃宮(美女集中 營),歌舞升平,作為與越女們調情嬉戲場舍。對此一位詞人受到震撼:“君不見,館 娃初起鴛鴦宿,越女如花看不足,香徑塵生鳥自啼,廊榭人去苔空綠。擼羽移宮萬里愁, 珠歌翠舞古梁州,為君別唱吳宮曲,漢水東南日夜流。”

  夫差沉醉在溫柔鄉里,被西施迷惑,再也不想越國放在眼裏,也漸漸不思朝政,討 厭有人說越國壞話,投其所好,他周圍卻聚集了一伙唯命是從,阿諛進迎之徒,而祇顧 陪伴西施,還常帶她駕車去繁盛街市,炫耀自己得到天下首位美女,“願見者,先輸金 錢來”以達財色兼收薰心目的。

  其時,伍子胥不厭其煩當誡夫差遠離美色,警惕越國的強諫,結果伍子胥被逼自殺, 加之早就試圖取而伐之的伯嚭,趁機落井下石,使伍子胥悲慘下場,但最後被伍子胥所 預言到吳國將被越國所滅。

  西施最後不負所望,把吳王迷惑得眾叛親離,軍事失策,政治紊亂,且多次掩護了 越王東山再起的行動,天從人願,越國的一系列計策成功,吳國自然被越國消滅。

  西施最後不負所望,把吳王迷惑得眾叛親離,軍事失策,政治紊亂,且多次掩護了 越王東山再起的行動,天從人願,越國的一系列計策成功,吳國自然被越國消滅。

  吳國覆滅之際,西施即功成身退,跟隨經商成巨富的范蠡雙雙隱退山水間。乘夫差 荒政之時,越勾踐舉兵伐吳,至於五湖大破之,留圍三載,吳師大敗,請成不許。范蠡 卻吳大將王孫雄,擊鼓興師,至於姑蘇王宮,西施、鄭旦逃於吳宮苑中,越軍既入,見 二人在竹樹下皆言神女,望而不侵。范蠡趕來知之,獨取西施,乘輕舟,浮五湖,賞山 水,隱而不返,可知西施是傑出愛國女子。

  唐代大詩人李白(701 ~ 762 年),在《詠萱蘿山》中,歌頌西施:

西施越溪女,明艷光雲海;
山自萱蘿山,秀色垂古今,
荷花羞玉顏,浣沙弄碧水,
自與清波閒。浩處信難開,
沉吟碧雲間,勾踐征絕艷,
揚蛾入吳關,提攜館娃宮,
香渺不可攀。一破夫差國,
千秋竟不還。  

  關於西施的去向,史書記載多有不同,除上述外,也有說范蠡恐越王“復迷其色” 及以計沉之江而亡;也有說是王后(勾踐妻子)見勾踐班師回越,攜西施以歸,不能說 滅吳西施無大功,她不能幸免,王后擔心她猶存的風韻會使勾踐分心,因此起殺心將她 裝入皮袋負以大石沉入了錢塘江,望著江西水中冒出氣泡,並幸災樂禍的說:“此亡國 之物,留之何用?!”

  唐末文學家、詩人羅隱(833 ~ 910 年)杭州富陽西人,為之辯冤作詩云:“家國興亡自有時,時人何苦咎西施!西施諾解亡吳國,越國亡來又是誰?”

  西施故里陳蹟

  西施故里萱蘿山村位於諸暨城 1 公里許當地建有西施殿,臨浣溪江畔有浣紗石, 石高 2 公尺許,上刻“浣紗石”,傳為西施浣紗處崖刻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321 ~ 379)之手蹤“浣紗”兩字;石上方有浣紗亭一座,內有碑碣記其事。

  西施殿初建於何時,今已無從評考。現在能找到相關文字記載,最早始於唐文宗(李 昂)開成年間(836 ~ 840 年),著名詩人李商隱(約 813 ~約 856 年)有“西子尋遺殿, 昭君覓故村”的詩句。祠廟屢毀屢建,綿延不斷,現在的西施殿於 1986 年重建。

  重建的西施殿向民間征集了 1.2 萬餘件古建築構件為其所用。因此被專家譽為諸暨 民間建築構件的博物館。“西施殿”匾額為書畫大師劉海粟先生親筆所書。正殿重擔歇 山頂,坐北朝南,殿前以石拱橋為主軸,兩側各設一側廂,形成之間兩弄的格局,左右 側廂臨水各設美人靠,殿中的西施像,神態沉靜,嫺雅,作后妃裝束,端坐在浣紗石上, 似面對悠悠浣江追昔撫今。

  “沉魚落雁”來源,古代小說常用此句來形容女子之美,事關西施沉魚的雅號,是 說一次西施在浣江浣紗,清澈透明的河水映照著她的美麗動人的姿容身影,水中的游魚 竟忘了呼吸游水,慢慢地沉入到水底的說法。

  “東施效顰”來源,《莊子 ‧ 天運》中云:美女西施因為胸部疼痛,經常在人們 面前捂著胸部皺眉頭,她的東村--東施,有一醜女見了,說那樣很好看,回去照樣學 著在人們前面仿效,人家見了都躲走不願看她。後來有些人稱這醜女為東施,就用“東 施效顰”來比喻不知他人好在哪裡,自己又無條件,而胡亂瞎學樣。

  (二)政經里手,功成身退--范蠡

  一生奇謀善變,運籌帷幄睿智謀士范蠡,字少伯,楚貫宛(今河南省南陽)人,從 楚國來到越國。勾踐為國君時,他為越大夫,拜上將軍,為越王出謀劃策 28 年,輔助 勾踐從亡國奴的處境中轉敗為勝,終於把吳國打垮,復仇雪恨。

  越國被吳軍打敗後,他隨勾踐夫婦入吳國作奴僕三年。吳王夫差曾對范蠡說:“貞 婦不嫁破亡之家,賢人不官於絕滅之國。”希望他棄越歸吳。范蠡生性聰明,多謀善變, 思想通化策謀奇偉,計謀深藏不露,學識淵博,通古今之變,懂奇謀之術。知進退安身 之道。

  而范蠡回答勾踐道:“亡國之臣不敢言政;敗軍之將不敢言勇”,婉言謝絕,表示 祇求君臣相保,隨君服役而無怨言。他不受吳國高官引誘,暗中誠心保護勾踐。回國後, 他又與文種(字少禽,又作子禽,楚國郢--今湖北江陵西北人),一起幫助勾踐復國, 奮發圖強,砥礪奮進,最後打敗了吳國,並北上爭得中原霸主地位,他為勾踐出謀劃策 20 餘年,立下汗馬功勞。

  但勾踐滅吳後不久,日益驕橫起來,范蠡深感“盛名之下,難以久居”準備功成身 退。大臣計然對他說:越王生就一副長頭鳥啄的相共嘴像鳥一尖,為人兇狠,殘暴,心 狠手辣,祇能和他共患難,不可和他共同享勝利之樂。范蠡也有同感,聰明絕頂的范蠡 審時度勢、激流勇退。他在勾踐登王位,稱霸天下後,居功身退。

  有人問范大夫為何這麼做,他喟然嘆息道:“我和文種共擬 7 道計謀,越國用了 5 道非常得意,出奇制勝;我已把 5 道計謀用於振興越國上,剩下的 2 道計謀,我想用在 家庭建設上。”於是他帶著心愛女人西施,乘著一條牛皮做的扁舟游於江湖,毅然離開 越國北上,並改名換姓,他名陶朱公,成為一商人。

  范蠡一家轉入齊宋後,他寫信給文種說:“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勸他也趕快離開越王,但是,文種未及離開,就被勾踐“賜劍”而死。

  范蠡出走的路線後人難以斷定,據《史記》卷 41《越王勾踐世家》云:范蠡浮海 出齊,變姓名,自號“鴟夷子皮”,耕於海畔,苦身戳力……致產業數千萬,廣泛做生意, 以各種貨物屯積居奇,牟得高額利潤,19年間他發了三次大財,成為巨富。齊人聞其賢, 請他為宰相,范蠡卻說:“居家則致千金,居官則至卿相,此布衣之極也,久受尊名, 不祥,乃歸相印,盡散其財,以分與知友鄉黨,而懷其重寶,間行以去,止於陶(今山 東),以為此天下之中,交易有無之路通,為生可致富矣,於是自謂“陶朱公”,故《史 記》稱他:范蠡之徒,成名於天下。晚年,他年老體衰後,子孫們繼承他的事業,按他的發財經,經商,都成巨富,故後人把富人稱為“陶朱公”。

  范蠡之所以多次取得成績與成功,這與他有先進唯物主義哲學觀有關。十分強調天 道與人道的結合,人道必須順應天道;即“陰陽之恒,順天地之常,柔而不屈,強而不 剛,德虐之行,因以為常。…天因人,聖人因天,大自生之,天地形之,聖人因而成之”, 他反覆強調“因時之所宜”、“隨時以行”是一種積極的追求,聖人利用時機,才是人 們獲勝的前提,正如他所說:“夫人事,必將與天地相參,然後乃可以成功。”這種積 極追求與進取的觀點,是促進事成功的重要條件。

  此外,現存的《養魚經》,相傳也是他撰寫,是我國乃至世界最早一部池塘人工養 魚的專著。

  民間有關范蠡晚年隱退傳說,在浙東鄞州東錢湖陶公山是范蠡攜西施隱居地,至今 有陶朱公故事流傳。

( 有 為 )


回本期目錄    《台浙天地》總目錄

浙江省旅台灣同鄉聯誼總會 會址:108台北市萬華區和平西路三段382巷11弄17號5樓
發行人兼社長:胡李世美 總編輯:留問政 聯絡秘書:徐薇蕙
電話:(02)23045561 傳真:(02)2302-0435
深圳聯絡主任:寧松林 電話:+86-137-23456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