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關於本會 《台浙天地》 友站連結 浙江省人民政府網站 简体中文 聯絡我們  
浙江省旅台灣同鄉聯誼總會
     

金黃香脆油筒粿

朱育新

  在遂昌的街頭小巷,沒有一種小吃比油筒粿更讓人熟悉了。這種用一個鐵皮兜子, 裝著米糊糊,撒上酸菜蘿蔔絲在沸油中氽熟的市井美食,是相當多的人吃過的。剛出鍋 的油筒粿,色澤金黃,形若寺廟中的“蒲墩”,而撲鼻的香氣,一陣陣地散發出來,叫 人饞涎欲滴,吃上一口,頓覺香脆可口,味道甚佳,吃後更是齒頰留香,回味無窮,使 它成了市民喜愛的民間美食。

  油筒粿的最大優點是取材容易 , 大眾化;最大的特點是價廉物美 , 人人喜歡。我是 吃著油筒粿長大的,說起吃油筒粿來,就回到童年的夢境。記得 20 世紀 50 年代末期, 我還在小學裡讀書,油筒粿是我傍晚放學時最愛吃的美食。只要花 2 分錢,就能在路旁 小攤上買到一隻。當我用牙咬著它時,它的表皮是香脆的,繼而從裡面散發出一股夾帶 著蘿蔔、酸菜和米糊綜合香味的熱氣。這時感到油筒粿的裡面是香糯而柔軟的,真好吃 啊。

  轉眼 60 多年過去了,如今每只油筒粿一元五毛錢,但吃它的人仍然不少,小孩子吃 它,老人們吃它,連那些穿著入時的姑娘們也翹著蘭花指頭,手裡拿著一隻油筒粿吃著, 還邊吃邊說:好燙!好香!真好吃……

  關於油筒粿的來歷,沒有典籍可以考查。但江浙一帶有這樣一個傳說,說是清朝乾 隆皇帝下江南,龍舟從蘇州沿運河南下,偶遇大霧,迷途而誤入與浙江毗鄰的吳江縣黎 裡鎮契湖。契湖中有座古寺,侍臣帶乾隆入寺憩息。這時,乾隆已是饑腸轆轆。衰敗了 的寺廟裡沒有美食供奉,無奈之中,方丈用現成的糯米粉,包進赤豆餡,揉成扁圓形, 油氽後端了上去。乾隆食後大加讚賞,便問方丈,此為何名?方丈無言以對。乾隆見此 點心,色澤金黃,形呈扁圓,猶如大殿中的蒲墩,遂賜名“油墩”。從此“油墩”便在 江南地區流傳開來。

  由於方言之故,“油墩”便成“油筒”。雖然外形與吳江黎裡名點“油墩”相似, 但做法已經大為不同。

  遂昌油筒粿的製作非常有講究,首先要請小工匠用鐵皮焊成上為直徑 6 公分、下為 直徑 4 公分、高為 2.5 公分左右的圓臺形模具,同時還要焊上 10 公分長的把手;其次 用秈米和黃豆拌和磨成米漿,其比例為 10 比 1,據說這種比例泡成的油筒粿入口鬆軟; 第三,將蘿蔔冼淨,刨成絲,切碎,倒入少許食鹽,擠去水份,摻入酸菜拌和,即成餡 料。其他豇豆、嫩南瓜絲當餡料也可;第四,將茶油入鍋,用大火燒至七八成熱,就改 為中火,把米漿倒入模具,再把模具放入油鍋,此時要注意不要讓油溢入米漿內。過了 幾分鐘,待米漿靠近模具鐵皮部分粿胚硬化後,再把模具中的米漿倒出來,在胚中放入 酸菜蘿蔔絲等餡料,外層鋪上薄薄的米漿。在油鍋裡再泡上一分鐘左右,然後把它從模 具中倒入油鍋,直至泡到粿胚金黃色為佳。

  此時,從油鍋中撈出來的油筒粿色香味俱全,聞之香氣撲鼻,食之鬆軟可口。

(朱育新 / 遂昌縣)


回本期目錄    《台浙天地》總目錄

浙江省旅台灣同鄉聯誼總會 會址:108台北市萬華區和平西路三段382巷11弄17號5樓
發行人兼社長:胡李世美 總編輯:留問政 聯絡秘書:徐薇蕙
電話:(02)23045561 傳真:(02)2302-0435
深圳聯絡主任:寧松林 電話:+86-137-23456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