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之美,美在景,亦美在食。幼時的美味,尤其是過年的味道,更讓人難以忘懷。
本篇集納了 2017 年有關家鄉美食、美味的素材,或許能激起鄉友對兒時美味的記憶。
浙江十大農家特色小吃
11 月 24 日,浙江省農業博覽會在杭城開幕。作為開幕式重頭戲的“浙江十大農家
特色小吃”在當天出爐。由於評選時出現同分的情況,此次共有 12 家農家特色小吃入
選。從舌尖至心頭,沒有什麼能比家鄉的食物更能牽動人們的鄉愁。請看看你家鄉的小
吃上榜了嗎?
新昌炒年榚:以粳米做原料,質地細密柔軟、軟糯爽滑等特點,煎、炸、炒、烤、
湯五種做法,各具風味。
建德狀元餅:純手工製作,皮薄餡多,餡料用的是倒篤菜,鮮、嫩、香、脆。
黃岩紅糖烤糖:選用優質原料,製成香酥可口、糖香濃郁的紅糖烤糖,吃起來帶有紅糖
香氣,不粘牙。
縉雲燒餅:融麥香、肉香、蔥香、菜幹香、芝麻香、糖香於一體,表面棕黃油亮鬆
脆,內質軟糯。
永康肉麥餅:用海拔千米的高山上放養的土豬肉做餡,擀面要薄,烤制不用油,健康
美味。
象山米饅頭:選用上好的象山產粳米,並配以白沙糖和水,自然發酵而成,吃起來
香糯可口。
金華酥餅:金華名點,用乾菜為主料,以濃烈的陳香和鮮鹹的口味,入口酥脆,回
味無窮。
龍遊發糕:加入適量糯米酒發酵而成,營養豐富,成品色澤潔白如玉。
開化氣糕:用發酵 6—12 小時的米漿,配以各種菜式製成,鬆軟柔糯,別號“東方
披薩”。
蒼南礬山肉燕:精選上好的本地豬後腿肉,配上本地手工番薯粉 打而成的燕皮。
嵊州小籠包:用老一輩傳下來的老面發麵技術,前腿夾心肉做餡,一口下去,汁水
滿溢。
梁弄大糕:余姚梁弄獨有的傳統特色米糕點,外型方正,豆沙餡料,吃起來糯、香、
甜。
看遍西湖美景,吃遍杭州街頭
看了西湖美景,去“知味觀”、“天香樓”、“樓外樓”的老字型大小走走,品嘗
美味,確實是件歡愉的事情。但是,你去這些“神店”,一要有充裕的時間,二要有足
夠的耐心。這裡的性價比奇高,排隊又老長老長,要耐心等待。當然,還有另一種選擇,
即去杭州街頭的“私藏”小酒樓、小麵館看看,定有另一番風情。
天天旺酒樓,與西湖毗鄰,藏身於白傅路 3 號。“天天旺”是不少吃客的據點,專
欄作家莊雅婷也不止一次地堆薦。西湖醋魚、毛豆炒豆腐、熗腰花、醉蝦……這些沒有
驚豔賣相的家常小炒,口感地道。店員大姐見賓客來臨,就熱情地送上功能表和紙筆,
任由顧客自己點菜。每次去吃,這幾樣菜總是必點的:如尖椒筍乾東坡肉,後廚師傅在
一塊塊大肉上拉開數刀,肉分皮連。東坡肉配上細如柳絲的筍乾、帶籽的尖椒,其美味
你一定有記憶。明夫幹仔排煲,醬紅色的明夫豆干與仔排,相得益彰,香而有嚼頭。鹹
肉千張包,這是一道菜單上找不著的“臨點”菜。一人點兩隻千張包,滿口的鹹鮮味。
蘭邊碗,坐落於杭州十五奎巷 42—3 號。中午 12 點,是該店白天生意最忙的時候。這
家老底子的杭幫菜館,鋪面極小,一眼就能望到底,統共七八張桌子每天都坐得滿滿當
當。餐廳的老闆兼大廚於哥,擅長燒老底子家常菜。杭州著名食評人眉毛老師和四季酒
店金沙廳主廚王勇,都是他家的老客。急火斷生的醬爆豬肝,咬起來滑嫩帶脆,毫無腥
氣,是於哥的拿手菜。店裡的農家醬丁,更是讓《舌尖上的中國》總顧問沈宏非讚不絕
口,臨走前還念念不忘打包了三份帶走。
方老大麵館,在杭城撫寧巷 50—1。燒面的方老大其實只有 28 歲的小夥子,其經歷
頗為傳奇。在這裡吃面,有一套規矩:自覺排隊,自覺交錢,自己找零。熱鍋冷油,裡
脊肉、香乾絲、筍絲煸炒,再放汆過水的面,加鹵汁大火翻炒,面盛出後,再爆一份腰
花,或者紅燒大腸作為澆頭,置於面上,一道杭州人愛吃的“拌川”出鍋。大約兩三分
鐘就燒出一碗面,一個中午下來賣掉 400 多碗。
還有坐落在中山北路 26 號(慶春路口)的“永太全牛坊”、蓮花山街的嘉綠景苑
東園 11 幢 7 號“鄉土人家”,也是個好去處。
年夜飯桌上必備的紹興“十碗頭”
說到“十碗頭”,紹興人都不陌生。老底子紹興人年夜飯吃的“十碗頭”,即十道
菜,各具特色,是正宗的紹興味道。
紹興“十碗頭”,主菜為“紹十錦”。其配料:大顆魚圓、大顆肉圓,配以熟豬肚
片、筍片、蛋餃、黑木耳、海參、豬心、肉皮、蔥段等,數量根據出席人數而定。盛入
大大碗公,配料多樣,色彩繽紛,豐盛實惠,寓意吉祥。第二碗是“肉絲小炒”,用黃
韭、筍絲、和肉絲加紹酒、醬油煸炒而成,盛起時別忘了加適量米醋,爽口鮮香。第三
碗“醋溜魚”,選用價 物美的胖頭魚,配以蘿蔔醋溜,成菜時,撒上蔥花、胡椒粉,
香鮮酸甜。接著上來的是“三扣”,即:扣雞、扣鵝、扣肉,這“三扣”是“十碗頭”
中最重要的葷菜,也代表了紹興烹飪技法中“扣蒸”之特色。“三扣”中,名氣最大的
要算梅乾菜扣肉。這道菜裡的五花肉,香酥綿糯,咸鮮帶甘,油而不膩,入口即化,色
澤 紅。而乾菜則呈紅 色,油香撲鼻,回味無窮。第七碗是“炒時件”,將雞、鴨、鵝
的內臟(紹興民間稱“時件”)處理乾淨,配上韭芽等作料同炒,也是一道很好的下酒
菜。最後三碗分別為“炒金鉤”、“紅燒皮肚”和“培紅菜小魚圓湯”。
今日紹興“十碗頭”,當數魯迅筆下的紹興市鹹亨酒店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十
碗頭”不僅保持著那份歲月沉澱的鄉土味 , 而且充滿著時代的氣息。
稻魚飯、田魚宴、是青田遊子牽掛的味道
浙江南部的青田縣,“稻田養魚”已有 1300 多年的歷史。“九山半水半分田”的
青田縣,稻田養魚始於唐代。清光緒《青田縣誌》載:“田魚,有紅、黑、駁數色,土
人於稻田及圩池養之”。2005 年 5 月,青田縣的“稻魚共生系統” 被聯合國糧農組織
評為首批“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
據當地“田魚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劉永如介紹:“我們的魚和米,都是原生態的,
梯田裡稻穀從種到收全是手工勞作,每年一畝地能收六七百斤。養田魚從來不用飼料,
魚吃的是漂在水面的稻花、蟲卵和雜草,畝產 40 斤左右。價格嘛,起碼 60 元一斤。如
做成田魚幹,每斤能賣到 200 元。” 他還說:“田魚是我們這裡的寶貝。村裡人有女
兒出嫁,田魚都是用來做嫁妝的。很多青田人外出謀生,也會帶上魚幹,這才是最濃的
家鄉味道。”
一碗稻魚飯,一桌“田魚宴”,是青田遊子牽掛的年味。田魚宴一般有下列八道菜:
田魚幹炒粉幹、家燒田魚、田魚撈飯、梅菜茄子燒田魚、田魚二吃(田魚刺身 + 涮魚骨
湯)、竹籬田魚、烤田魚。八道菜的做法,有傳統的,亦有創新的。當菜肴一一端上桌
來,大廚會告訴客人,青田人吃的最多的是家燒田魚,家家戶戶都會燒。田魚本身味道
鮮美,營養豐富,連魚的鱗片也柔軟可食。另外,就是將烘烤好的田魚幹切絲炒粉幹,
在當地人中也很受歡迎。而梅菜茄子燒田魚,則是不少青田人童年的味蕾記憶。這道田
魚刺身,就屬於創新菜式,對田魚大小和廚師刀工都有很高的要求。出自稻田而無泥腥
味,肉質細嫩,味道鮮美,口感勝過日式刺身。
( 何有基 / 紹興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