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情誠可貴 溫暖滿人間
—《青田會刊》總編留問政老先生印象
王雪麗 / 當代化工雜誌總編輯 |
|
作為國家級《當代化工》雜誌的辦刊人,看到和讀到的雜誌可謂不少,然而總有一 本只有四十八頁看似單薄,卻極富內涵和特色的雜誌,不時就會從臺灣寄來擺上書上 桌,每當看它一眼封面,心裡就覺得特別的溫暖和感動,這本惹人喜愛和牽掛的雜誌就 是《青田會刊》。
最新一期第 132 期四彩封的《青田會刊》又如期而至,這是由臺灣省臺北市青田同 鄉會主辦的一本民間刊物,已堅持辦刊約三十多年了,辦刊經費都是由有識之士奉獻 的。期刊的欄目設置也很周密和豐富,有兩岸交流往來的“特別報導”,有會內會外共 敘鄉情鄉音的“鄉情報導”,還有介紹青田歷史人物的“古今人物”,及報導文化藝術 交流的“藝文天地”和旅跡天下的“旅遊紀行”,也包括同鄉會的會務會訊和奉獻辦刊 者名錄,可謂面面俱到,疏而不漏。《青田會刊》的封面畫龍點睛地道出其辦刊宗旨: 天涯海角情,青田一家親。這是一本由青田臺灣人辦的,主要給青田人看的本土特色期 刊,上至達官貴人,下至普通鄉民,只要你是青田人,那無論我們身居何處都是青田一 家親,梅花萬點樹同根,青田心,青田根,我們都是青田人。清清的甌江水滋潤了古老 的青田土地,我們血脈的根系紮在這裡。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一口鄉音融化萬顆 心,牽起一方情。
《青田會刊》給我們帶來濃郁的鄉情資訊,人們不會忘記一位辦刊人,那就是德高 望重、不負眾望的總編輯留問政老先生。
留老先生是浙江青田阜山人。阜山四面環山中為盆地,此地的陳宅村有一古老的歷 史文化廊橋。張學良少帥的友人和德文教師、青田文化名人陳瑛先生曾在此創辦阜山中 學,抗戰時阜山中學被譽為“浙南的文化搖籃”。1987 年青田人民政府批准重建阜山 中學。1991年張學良少帥還專門為阜山中學題詞:培育英才。此地風光優美,名人輩出。 鄉賢留問政先生 1950 年畢業于陸軍軍官學校第四軍官訓練班,是孫立人將軍的學生, 一生喜愛讀書,樂在其中,脫下戎裝後執筆為文,給人們留下了豐富多彩的文化著作, 又為其故地阜山的光榮添上一抹新綠。
案頭前有兩本由留老先生於 2016 年 4 月 6 日和同年 8 月 1 日親自題名贈給本人的 他寫的大部頭著作,一本是《浩然坊文集》,另一本是《阜山文集》,兩書共近八百頁, 約七十余萬字的厚重書卷,向人們展示了這位文化老人眷戀青田、熱愛青田、奉獻青田 的赤子之心,留老作家以他矯健的文思,流暢的文筆,熱烈的文風,向人們訴說著他心 底的願景。雖說辦刊在身,然數十年文心湧動,筆耕不輟,他多方位、廣採擷,將社會 人文,政經資訊,臺灣風情,雜談隨筆,散文遊記,人物採訪,科技民生等集於一爐, 給我們奉獻了一壺香醇的青田老酒,烹飪了一道鮮甜可口的青田粉幹,色香味正,餘香 不斷,撫卷愛不釋手,這就是文化的力量。閱讀留老的書卷,仿佛帶著你遊歷他兒時的 青田故鄉,阜山的一草一木,青田的一橋一屋,甌江的一帆一水,都讓你動情和眷戀。 遠遊的兒子,無論你身居何處,都會牽著故鄉母親的衣襟,呈現在你眼前最靚麗的兩個 字就是青田。
青田是歷史悠久的山城,是中國著名的石雕之鄉,華僑之鄉。據夏法起的《青田石 雕志》記載,根據出土文物考證青田石雕早在六朝(西元 222 一 589 年)時,就已經問 世。浙江博物館收藏的六朝時的小石豬多隻,其中有四隻均是以青田黃石為石料。宋、 明、清時青田石雕更加豐富多彩,可見青田石雕之鄉是由來已久。1992 年 12 月 15 日, 中國郵電部還發行了一套青田石雕的郵票。
青田七山半水三分田,人多地少,石雕的發展也促進了青田人提籃小賣,帶青田石圖書貨走向世界,開闢構築了僑鄉的地位。1925 年英文版《中國年鑒》記載,在 十七十八世紀,就有青田人循陸路經西伯利亞前往歐洲販賣青田石雕。光緒十八年 (1892 年),青田山口商民多人到南洋群島及印度一帶販賣圖書貨,之後青田石商足 跡遍及歐洲美洲,從此青田石雕走向世界,名揚天下。1915 年“巴拿馬太平洋博覽會” 上青田石雕獲兩枚銀牌獎章,蜚聲海外。民國初年,不少青田華僑在美國經銷青田石雕 發了洋財,人稱“花旗客”,當年在青田山口村家家戶戶雕石刻,村裡設有專門收購花 旗貨的公司將石雕成批裝箱運往美國。
現在青田人在世界各地遷居發展,將青田話傳遍五洲四海。這些新移民的青田人同 樣心系家鄉,留問政老先生的書卷中也多處留下青田華僑的愛鄉之舉。海峽兩岸的青田 人,探親訪友做生意,往來更是熱絡。青田人民政府還出鉅資在高市鄉擴建陳誠紀念館, 傳承文化,共話未來。
鄉情誠可貴,溫暖滿人間。青田的山,青田的水,想想這片生我養我的土地吧!當 留老作家重新踏上故土時,呈現在他眼前的是全新的青田,脫胎換骨的青田,高樓林立, 江橋多姿,山風依舊,甌水長流,工商興旺發達,人民幸福安康。臺灣的青田人將他們 的愛鄉之心,通過《青田會刊》傳遞給家鄉的父老鄉親,這份綿綿的青田心是何等的珍 貴而溫馨。我手捧《青田會刊》,仿佛聽到了他們這份思鄉愛鄉的心動。 尊敬的留老先生,請接受我們家鄉青田人誠摯的問候!
( 王雪麗/青田籍/國家級當代化工雜誌總編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