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梁山舟與海寧
晨練常循西山故道上山,步道石級大都利用舊時碎塊拼湊輔成。偶而見可識辨殘文 或斷缺花紋圖案,也有不少故里舍宅界牌,甚而見有古代碑刻斷塊。似乎記錄著古鎮 的歷史,也淡描了人生根脈的遠古。尤其時常令筆者遐想的山麓,如今已建成徐邦達藝 術館的原宅基地,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尚殘留原海寧縣立初中的斷牆殘垣。常常 令人想起一位杭州與海甯硤石相關的古代書法大家——梁山舟(1723 ~ 1815 年,杭州 人,字元穎,號山舟,自署不翁),他是乾隆壬申(1752 年)進士,為該朝大學士梁 詩正兒子。我邑當代著名的鄉賢史學書法家,浙江圖書館老館長張宗祥先生(1882 ~ 1965,字閬聲,號冷僧,也作冷香,自署鐵如意館主),生前十分讚賞梁山舟書法。每 每與友人或後學者講論書法時,常常舉出梁山舟習字臨貼的範例。稱讚:“山舟學士熟 極巧生,然取徑皆出《多寶》。其所書碑誌,可證餘言……以功力純熟論,浙梁又過皖 梁,二先生要皆能法唐賢者”。這裡所謂皖梁,是指長梁山舟十三歲的安徽毫州梁巘。 梁山舟傳志,在當代書畫人物專著中,有很多評傳。相傳魯迅早年入塾求學的“三味書 屋”匾額,即是梁山舟筆跡。可見近古在杭紹地區已十分出名。而且梁山舟書法,與海 寧淵源極深。據先祖申錄公于《梁學士行楷墨蹟》珍庋藏品序言,特為記錄曰:“少時 得一直幅山舟梁公八十歲手筆,已贈冷香丈。書法氣足神完清和雋拔,宜為世珍重。” 文章接著還十分得意地說道:“近得行楷傳贊三頁,認為梁公真跡,惜無款,又不相屬, 或為非是。今見新拓許履亭墓銘,系梁學士行款。合為一冊,可審定贊梁書無疑。”因 為這件墓銘拓本為晚清名人劉鐵雲(1857 ~ 1909 年,名鶚,即《老殘遊記》作者)收 藏本,搨件末頁有劉氏收藏鑒定章“鐵雲審定真跡”印記,而且中間還留有“抱殘守 缺之齋”閒章。劉鐵雲是晚清著名學者收藏家。故此件十分靠得住,也分外珍貴,足證 先祖據以考證的可靠性。更何況這法書墨蹟末尾簽署:“賜進士出身”“誥授朝議大夫 尚書房行走國子監祭”(酒)諸職銜,一個不差,證明確是梁山舟真正手跡無疑的。
再則近日從抗日戰爭勝利後 1947 年的《海寧導報》上,查到舊時海寧縣中美術老 師沈紅茶的發見。沈紅茶老師(1902 ~ 1985 年)是海甯縣市現代著名文化學者,而且 早年曾供職杭州民眾教育館。他對曾經殘留的三方梁山舟書法石刻,作過詳盡的考據記 錄。雖文字較長,因于海甯文史相關密切,尤利於西山命名出典關鍵之考證,故請容連 結於下,便利讀者查閱吧。
戰後(抗日戰爭)卜居硤石,寓西山寺樓後,山麓有海甯縣立中學。占地直沖山巔, 為舊惠力寺基址。今春於校之內操場西北隅,尋得殘石三方,剔蘚剝苔,洗刷得辨,固 梁同書楷書也。梁同書字元穎,嘗得元人貫酸齋書“山舟”二字,因額其齋,世稱山舟 先生,享壽九十有三,筆法蒼勁,在顏柳襄陽間。所書《白刺史祠記》,為無錫秦瀛撰, 完好無缺,彌足珍貴。今將三石文字,悉錄于左,以備整修志者之採擇。
碑 一
戊午之冬,破迷上人過餘公廨且言曰:海寧州硤川之上有紫微山者,背山面川為惠 力寺,即晉甯康間尚書張延光舍宅為寺所稱志願寺者也。唐長慶中白公居易刺杭州,嘗 登此山望硤石湖。公自中書舍人出守,山名紫微以此。僧素清住持於是,既嘗重修斯寺, 並建羅漢堂。學士盧公文、侍郎錢公載,先後記其事。今年春又建祠祀公,請為之記。 余考宋圖經曰:唐紫微舍人劉禹錫行縣至此。海甯舊志則曰禹錫未嘗刺杭,當是白居易。 裴夷直《硤川志》又稱:唐長慶三年,居易刺杭,秋八月登此山望硤石湖,作詩勒石。 明孫一元詩有“白傅斷碑樵斧礪”之句,即今紫微山也。顧志中所載公詩,不見於公集,當是元明間人傅會,而一元沿習傳訛,未可遽信。然則斯寺之有公祠,固不中祀典歟! 雖然海寧故杭州屬邑,公之刺杭也,嘗泄西湖之水溉田千頃。湖水由湧金門入城,出武 林艮山等門,會上塘河直達海寧。至今沿塘民田,猶借湖水以資灌溉,皆公賜也。西湖 向祀公於竹閣,今久廢。而海寧一釋子,乃獨祀公于浮屠之宮,以雲報也,又何論公之 果至是與不至是歟!餘雖未登紫微而樂為記之,以見賢士大夫既沒,而民百世不忘,抑 以見素清之賢也。嘉慶四年己未十月下浣梁同書書。
碑二(碑已斷裂,勉強可辨。)
憶昔歸田訪隱淪,扁舟相約擊湖滣。 回顧不覺四年事,三年曾為萬里人。 像擬遠公顏似舊,書傳才老墨猶新。 三秋香火重開徑,塵海何來藉此身?
槎客先生寄示《過西山惠力寺、重訪素清上人》話舊之作。奉和來韻,預訂後盟, 並乞示小海諸君。嘉慶丙寅元日,無錫秦瀛。
不記來時路已淪,飛花容易過溪滣。 羞將短髮照殘夢,臥對青山當故人。 半偈因緣蒼蘚合,橫空樓櫓戰塵新。 知公手草三千牘,未必煙蘿許乞神。
曩與太常小峴先生同游硤中,留偈而去。越四年,吳明經複來游,續題寺壁,太常 方官京師,聞而和之。索淮繼作,並次來韻。醉李汪淮草槁。
籃輿衝破曉煙論,複棹扁舟硤水滣。 問字談經懷此日,寧箋拈韻偏同人。 尚書第宅留名古,太傅風流遺澤新。 (寺有香山題額) 更喜遠公話陳跡,擣衣砧裡悟前身。 奉和槎客老先生元韻。楊秉初。
碑三(隸書殘缺,僅存五分之一。)
嘉慶乙丑秋仲重過西山惠力寺,適素公方受小像成,並系小峴方伯壬戌歲留偈,及 同游諸人詩,即事成詠,兼寄方伯。
白石嚴扉跡未淪,烏蓬重系穀湖滣。
以上,今砌縣中操場壁間。案,秦瀛,無錫人,字淩滄,一字小峴,晚號遂庵。乾 隆舉人。嘉慶時官至刑部侍郎,以病歸。詩、古文皆力追古人風格,而能有所自得。有 《淮海公年譜》、 《小峴山人詩文集》。記中謂“餘雖未登紫微”,而醉李汪淮則雲 “曩與太常小峴同遊硤中,留偈而去”,碑三又雲“並系小峴方伯壬戌歲留偈,及同游 諸人詩”,是則小峴在草《白祠記》時為嘉慶四年,尚未來硤,待後嘉慶七年壬戌,則 曾確過西山。
白公之登臨西山至否姑且不論,總之劉禹錫既未刺杭,白居易自遷左拾遺,以論執 強鯁罷,拜左贊善大夫,出為江州司馬,累遷杭蘇二州刺史。俟文宗立,始複遷刑部侍 郎。然自公在杭,安有不行縣過硤者?餘昔避旅昌化,曾在小峨嵋山發現三休像,及過 於潛金家村大溪,發現觀政橋石刻,皆說明蘇軾刺杭,因探水利,溯江而上。白公既刺 杭州,自無不重水利之理,其於八月登山望湖,當非附會。況樂天名士高致,文采風流, 既愛山水,必饒遊興,隨處吟詠,其未收詩集中之詩,想必正多,則又未可遽以為公未 嘗登硤山也。
古木庭蔭,雁行悽斷,山舟殘碣,今無紗籠,秋風雨多,嚴冬霜雪,願硤中人士, 善為保藏此舊物焉。
﹝二﹞秦瀛與海寧
上文連結曾就職杭州民眾教育館的紅茶先生考證之歷史資料,梁山舟行楷所寫的 《白刺史祠記》,作者秦瀛一字小峴,實在也與海甯乃至杭城關係密切,難怪為同時代 書法名家梁山舟書錄墨寶眾多,誠為當今研究書法的珍貴資訊。事有湊巧,近年海寧鹽 官鎮,為古文化街區規劃推進實施,重建古建築孔廟。曾邀請衢州孔氏南宗家廟管理委 員會的莊月江,返回故鄉參與研討,以便吸取南宗孔廟保存修築的寶貴經驗。因為月江 先生早年是筆者同窗學友,所以順道也來下顧寒舍,相贈厚禮中,有一函《孔氏南宗府
藏詩》四卷。其第四卷十九頁起,即收有秦瀛詩五首。十分可貴。此孔氏家藏詩集,線 裝四冊,儲於木函。(木箱尺寸為:23 公分 ×16 公分 ×6.8 公分)封面由孔子七十五 代嫡長孫祥楷先生敬題,並作序文。詩集編入輯藏者,有宋朝裔孫及名人如陸游等宋元 明清歷代詩人,真皇皇巨著。已被曲阜、杭州和全國各地孔廟,以及國際上大多孔子學 院收藏。見讀的詩題有:《錢塘懷古》、《訪友》、《偶閱宋遺民谷音集題後》、《將 次衢州》、《將至龍遊》凡五首。
更其可以考證秦瀛與海甯深切的文墨因緣者,是筆者收藏品中,另有一份道光十五 年石刻拓本。是為《芝庭先生六十八歲》壽誕之慶賀文集。內中第八頁就是秦瀛小峴的 道情曲:“清風明月天上旗亭,藥市人間。數聲滣板曲子桃花流水旁環。”同頁有他原籍 同邑錫山嶽蓮道人的道情曲曰:“家住硤川渡口,門外東西兩山,一曲唱歌歸去,天教 遊戲人間。”同樣審視此鐫刻刊石前後,盡是寫作道情曲的高手名流。如張廷濟(1768~ 1848 號叔未);陳曼生(1768 ~ 1822)王堉等等清雅文人。都是些繼乾隆興盛流傳的 道情體黃冠體傳人,估計他們的信仰同屬道教一流。又據《徐霞客先生遺像》考,有咸 豐壬子吳滣題選稱“石琢堂廉訪秦小峴侍郎”云云,非特生年在咸豐朝十分明確,且職 銜也確定無誤。同時也可聯想起那個時代,道家音樂文藝道情文體,確在杭州府海甯地 方興盛。故友陳伯良先生生前有一次閒暇與我談起,陳克恕(1741 ~ 1809 年)為藏書 家吳騫(1733 ~ 1813)刊刻的印章於所謂“十二橋南煙舍”。發見其邊款為西泠前四 家之一的奚岡(1746 ~ 1803)所刊刻,曰:“免床山人有隱君子,載書一舟,往來吟 泛於溪橋漁間,人莫之識,或問其居處,遂鼓而歌曰:十二橋南煙舍,第三灣口漁翁, 青衣綠蓑歸去,桃花細雨江風”都足證秦瀛、陳曼生那些同時代人,樂與錢塘海甯文人 交遊,彼此文風高雅清淡而古樸。價得後人珍重。
( 高健行 / 海甯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