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臨海市有一個被人稱為“將軍村”的村莊,它就是臨海市東塍鎮嶺根村。民國時 期,該村走出了名人王文慶和七位將軍。小山村成為將軍村
每年臘月廿四家家戶戶都要“撣塵”“換新”,好乾乾淨淨過個快樂年。這是我國 民族自古以來形成的優良傳統。
掃房除塵的習俗由來已久。“帚”字早見諸甲骨文。相傳“掃帚”為夏朝“中興之 主”少康所創。陝西寶雞出土的商周青銅器上就有灑掃人形的銘文,足見四千年前,我 們祖先已經知道去穢除塵了。宋•吳自牧《夢粱•卷三》謂“十二月……士庶家不論大 小家,俱灑掃門閭去塵穢淨庭戶。”顧祿《清嘉錄》謂:“臘將殘……或在二十三日, 二十四及二十七者(掃舍撣塵)。此俗北方稱“打塵埃”,南方叫“撣塵”。
我們寧波地區有這樣的一則傳說:
早先,臘月除夕以前,玉帝要發慈心,從天倉向人間撒潑年糧——米粉,讓人間飽 飽地吃上團圓飯,歡歡喜喜地過個新年。每到臘月廿四,家家戶戶便一齊動手,將道地、 天井掃得乾乾淨淨,把缸缽洗得清清爽爽,好讓米粉撒在乾淨的天井裡,盛在清潔的端 缸中。
當初,天上撒米粉,人間接米粉,你的歸你,我的歸我,各接各的,大家心平氣和, 沒有私心,也沒有爭執。到後來,有的人起了貪心,下米粉時你搶我奪,吵吵鬧鬧,竟 動手打起架來,互相用米粉擲撒。結果是米粉被糟塌,許多人還弄得頭破血流……玉帝 不知道凡間出了什麼事,忙到南天門,一看這情景,不覺大怨,正要下旨停撒米粉時, 忽然聽到人間喊聲:“血!血!(寧波方言,“血”與“雪”諧音)”便靈機一動,下 旨將米粉換成雪。
這麼一來,降向人間的米粉變成了雪粉,人們再也吃不到天上的年糧了——這也有 好處,人們不再幻想靠天吃飯了,要自己發憤圖強,用勞動換來食糧,可臘月廿四撣塵 一事倒成了習俗,一直沿襲下來……
在寧波鄉下,還傳說臘月二十四撣塵跟灶王爺有關。上篇“小年祭灶節”中講述灶 王爺是天帝派往人間的全權監察代表,他會把每戶人家做過的好事壞事都記下來。因為 事情太多了,灶王爺靠記憶記不全的。因此他把這些事情記在灰塵上面。就是說這戶人 家如果灰塵越多,灶王爺記的事情就越多。除塵是為了擦掉灶神的記憶,好讓灶王爺沒 有什麼事情向玉皇大帝彙報。由此,我們江南民間習俗就是這樣:在臘月二十四(或以 後),要將房屋內外撣掃一遍,家俱衣物洗滌一新,使得窗明几淨,井然有序,迎接新 年到來,並準備投入春耕大作及春季活動。
撣塵的習俗,也為今天的衛生習慣提供了文化底蘊,啟發人們用自己的勞動和智慧 自覺地改正不良習慣,再次創造精神文明。尤其是宣導環保的今天,只是“撣塵”不夠 的,還要求做到:
環境潔淨→淨化空氣→氣象更新→新綠大地
只要大家同心合力,人人動手,到那時,我們浙江寧波等美麗的城鄉,一定會出現: 無地不綠,無水不清。無路不潔,無屋不淨。天空藍藍,田野茵茵。季季花開,處處鳥 鳴 2007 年十一月六日“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揭曉。浙江占了三席,寧波名列其中,其 評語曰:寧波是一座活力四射的現代商都,一個愛心洋溢的文明城市,博納相容,充滿 活力,創業創新的理想之地,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感受幸福,寧波——開放、共富、 平安、和諧。
( 金燕 / 寧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