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下城區有一條小巷,稱皇親巷。顧名思義,這條巷應當與皇帝有親戚關係。據 載,明代孝惠皇后(1460-1522)曾居住於此。孝惠皇后先祖是洛陽人,明太祖洪武 十九年(1386),其祖父邵壽隨軍到杭,就住在這條小巷裡,初名叫太平巷。
孝惠出生時,父親邵林見到天上祥光普照,有一隻鳳凰展翅於庭院樹上,徘徊不去, 頓覺異樣。女兒成年後,天姿麗質,嫺靜雅逸,溫潤嫺熟,知書達理。可是邵家貧窮, 百般無奈之下,只好將她賣給一位在杭州鎮守的太監。太監見其聰慧,教誦詩詞,攜至 京師,選入宮內。進入皇宮後,萬貴妃見了,妒其清麗,將她置於別院,不得見皇帝。 一夕月下,孝惠獨吟《紅葉》詩於庭院,曰:
宮漏沉沉滴絳河,繡鞋無奈怯春羅; 曾將舊恨題紅葉,惹得新愁上翠螺; 雨過玉階秋氣冷,風搖金鎖夜聲多; 幾年不見君王面,咫尺蓬萊奈若何?
此時,憲宗適步過院,驚見孝惠天生麗質,宛若天仙下凡,遂召而幸之。成化十二 年(1476)冊封宸妃,生三子,長子即興王佑杬。二十三年(1481)進為貴妃。 同年,憲宗崩,由朱祐樘登基時為孝宗。
孝宗崩於弘治十八年(1505),由其子朱厚照接位,為武宗,年號正德。正德十六 年(1521)武宗崩,武宗五子,由興王之子朱厚熜嗣統,是為嘉靖。此時,孝惠已 六十一歲,雙目失明。
孝惠在宮闈時,“莊順自持,不私其家”,並善待嬪妃宮女,體諒女子入宮之苦, 史上以賢後譽之。
嘉靖元年,尊為壽安太皇太后,同年十一月崩,再尊為孝惠康肅溫仁懿順協天祐聖 太皇太后,葬于昌平憲宗茂陵。
由此可見,孝惠是明朝嘉靖皇帝的祖母。巷名也來源於此。
皇親巷,明代叫做太平巷,清代後才改稱皇親巷,出自孝惠太后過世後,在巷口立 勳戚牌坊而得。
1966 年,更名為群武巷,1981 年恢復皇親巷舊名。
《杭都雜詠》記載,皇親巷在闊板橋東南,明成化間,有昌林伯邵林,孝惠皇后之 父也。早年居杭,嘗為淘沙軍,得錢以易食,生女知書,年十四,鬻於杭鎮守太監,攜 至京師。
成化中,應選,知書有容色,遂選入掖庭。天順中,朝廷選嬪妃,邵氏屬有姿色才 女,應試入選。只因貧微,時萬妃妒甚,托疾居別院。
某日,偶夜坐,自詠紅藥詩《紅葉》,憲宗皇帝步月過院,聞之,大悅,遂召幸焉, 生睿宗。成化十二年(1476)冊封為宸妃,成化二十三年(1487)晉封為貴妃。
正德十四年,睿宗子繼大統,是為世宗。乃推本所生,越舊制,上妃尊號曰壽安皇 太后。及崩,諡孝惠。
其父林舊封昌化伯。是時子喜襲爵,欽賜為林造墳于南屏,費可十餘萬,杭人榮之, 故表其所居曰邵家園。林則茂作《皇親巷》詩,曰:“皇親此故居,陶沙有遺戶;昨遊 南山南,高塚臥羊虎。”
昌化伯邵林和妻楊氏過世後,初厝西湖北山青芝塢。
明嘉靖十八年(1539)敕葬於南屏之原法因寺基,建發祥祠祀之。傳墳左側地產蠶 豆,顆大而味殊鮮,人呼“皇墳豆”。
皇親巷五號舊有同仁祠,原為祥符寺子院千佛閣。宋紹償五年(1135)建,明嘉靖十七 年(1538)改建同仁祠。 同仁祠在 1958 年拆毀,建浙江越劇一、二團駐地。 1934-1937 年,畫家豐子愷曾居住在皇親巷九號。 1995 年,拓展鳳起路時拆毀。 2003 年十一月九日,在豐子愷誕辰 105 周年之際,在皇親苑南門豎立了“豐子愷藝術 紀念碑”。今皇親巷南起鳳起路中段,北至百井巷中段,長 268 米,寬 3.7 米
( 盧上雁╱杭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