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關於本會 《台浙天地》 友站連結 浙江省人民政府網站 繁體中文 聯絡我們  
浙江省旅台灣同鄉聯誼總會
     

杭州石盂寺探勝

龔玉和

  凡去過石盂山探勝者無不說:石盂山,山是好山,就是路遠。如果換了西湖旁邊, 說不定早就成為一個知名景點了。
還有人歎道:“酒好也怕巷子深!”

  其實,石盂山離城區不遠(就在老余杭),境內群山連綿,峰巒環抱,宛若僧人化 緣之缽盂,由此得名。

  我們一行到訪石盂山,仰首張望,群峰環抱,青山壁立,峰巒層翠,雲霧繚繞,氣 勢磅礴,不減名山之勢。人說“名山僧占多”,山中有一座古寺,名石盂寺,始建於晉代。 嘉慶《余杭縣誌》載,石盂寺在縣西南三十裡,因峰有穴如盂,故名。

  汽車一直開到山上,峰巔有條小徑可以直通寺院。在山頂張望,只見碧綠的樹叢中 有幾幢黃牆紅瓦的建築分外醒目,這就是石盂寺了。我們不知此寺院來歷,便向一位長 者請教,他說,有一天,臨安紫宵宮道長大緣法師到洞霄宮進香,途徑此地,觀峰峭雲 霧漫溢,紫氣東來,瑞光祥照,似有鯤龍飛天之狀,拍手叫絕,曰:“乃天工造化之寶 像也!”在此築廬開山結緣修行。

  唐代高僧殊勝大師主持石盂寺時,疾病纏身,久臥不起。

  夜晚,忽夢神人托缽海上,手持仙丹駕霧而來。大師驚起,果見床旁有仙丹數粒。 殊勝大喜,取仙丹服下。未久,大病痊癒。

  殊勝喜道:“神人指點,必有祈求。”

  於是,發下大願,續建大殿,四出化緣,不遺餘力,終成二進三開之殿堂。時至康 熙年間,常灝法師在石盂寺弘揚正法,四方信徒聞訊而至,濟濟一堂。於是乎,常灝集 資募捐,再修大雄寶殿、天王殿,續修觀音殿、一笠亭,一直延續到清道光年間才告竣 工。自此,寺院規模宏偉,大雄寶殿之頂樑柱,乃檀香木雕制,僧俗入寺,檀香繚繞, 縷縷不絕。殿內的樑柱窗籠四季無蟲無塵,僧眾多達三百餘,寺院置山林七十余畝、良 田十畝。

  只是到了抗戰時,日寇進犯,僧人聞訊逃散,止留空寺。文革時,毀於一旦,倖存 的藥師殿等,皆陡剩四壁及殘牆斷垣。

  眾人步出石盂寺,緣山賞景,果然是一處難得的山水勝地,一路上,泉水叮咚、溪 水潺潺,峰巒清秀,人行山中,似有幾分超凡脫俗之氣,尤其是許多稀奇怪石,比之靈 隱飛來峰,有過之而無不及。岩石遍佈山野,有一塊天然山石,形若飛魚,魚頭、魚身、 魚尾活龍活現,瞪著大大的魚眼,脊首珠鰭,捲曲的魚身、碩大的頭、微張的嘴、翻翹 的尾,形神兼具,無論遠觀近看,令賞者驚歎不已。

  有位長者說,唐三藏西天取經,路過通天河,遇到鯉魚精作怪,百般阻繞。玉帝聞 訊,大怒,降旨下來,將鯉魚精貶到寺院聆聽梵音,天長日久,化成了石魚。山上還有 各式各樣怪古,有形若石龜、石牛、石象、十二生肖的岩石,巧奪天工,惟妙惟肖,觀 後,無不驚歎“天地玄妙之無窮,鬼斧神工之奇絕”。 有一棵三百六十多年的銀杏樹, 依然枝繁葉茂,華蓋漫天,更覺山林禪意濃濃,古意蒼蒼。

  中泰又稱“苦竹之鄉”,滿山遍野,翠竹蔥郁,苦竹達 2.8 萬畝之多。當地人用苦 竹加工生產的笛、蕭、尺八、葫蘆絲等樂器,蜚聲中外,石盂山所在的桐嶺橋村,家家 戶戶以加工笛簫為業。

  石盂山草藥繁多,品類達上千餘種,有“取之不竭的中藥材寶庫”之稱。歷代以來, 僧人采藥救難,除病去痛,消災解難,聲名在外。如果利用當地的山水景觀、人文歷史、 草藥資源,開設旅遊、中醫門診,吸引遊人到此遊覽、求醫、進香,已經水到渠成。

( 龔玉和╱杭州 )


回本期目錄    《台浙天地》總目錄

浙江省旅台灣同鄉聯誼總會 會址:108台北市萬華區和平西路三段382巷11弄17號5樓
發行人兼社長:胡李世美 總編輯:留問政 聯絡秘書:徐薇蕙
電話:(02)23045561 傳真:(02)2302-0435
深圳聯絡主任:寧松林 電話:+86-137-23456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