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治水百姓為他建館塑像
宋淳熙八年 (1181),朱文公提舉浙東茶鹽常平使者時巡察境地,瞭解災情民情。翌 年九月到台州。此時,台州旱、澇嚴重,朱熹來黃岩南部(當時太平隸屬黃岩)察查 水利,宿下蔣(今新河下蔣北門陶),與陶姓老人商討興修水利造閘之事。其後,朱 曾專折上奏朝庭,稱“……臣竊惟水利修則黃岩可無水旱之災,黃岩熟則台州無饑饉之 苦……”
寺前橋朱熹塑像
淳熙十年(1183)重陽節,已解印的 朱熹再到新河,部署造閘排澇事宜,夜宿 閘頭洪亭長家,並撰題壁二詩:“才到重 陽氣便高,雁聲天地總寥寥。客懷今夜不 能寐,風細月明江自潮”。“解印歸來歎 寂寥,黃花難覓舊根苗。只緣三徑荒涼 後,移向洪家不姓陶”。朱熹當年興建的 金清、迂浦、長浦、鮑步、蛟龍、陡門 六閘和增修的黃望 ( 下盧閘 )、周洋 ( 北 閘)、永豐(麻糍閘)三閘,為歷代金清 水系的順暢和昔日寺前大港良好的水質奠 定了堅實的基礎。
朱熹建閘造福桑梓,感恩戴德的六閘 村民 , 曾建朱文公祠祭祀。近年,該村在 朱熹當年投宿的洪亭長故居興建一座朱子 家禮館,館內立朱熹塑像,並載其治水功 績 , 以作永久紀念。
六閘村文化禮堂西側,建有范仲淹紀念館。範公者,人們知其是“先天下之憂而憂, 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文人,卻不知其為水利專家。據前輩傳,當年此地瀕海,水患頻發, 多次修築堤壩將成,即被狂風惡浪摧毀,主事者祭範公像,海始晏而大壩合龍。故人們 奉范公為海神,現建紀念館以求保佑平安。
水路四通八達,戴復古吟《望江南》
“門外路,咫尺是湖陰。萬柳堤邊行處樂,百花洲上醉時吟,不負一生心”。吟一 曲戴復古的《望江南》,懷著悠悠鄉愁,倘佯蘆風搖曳的江邊,勾起了對大港往昔的美 好記憶。
記憶中,寺前橋港的水清淨甜潤,可用來飲用、洗滌和灌溉。那時,水路交通四通 八達,寺前橋汽船埠頭汽笛聲聲,是當時溫黃平原水路的交通樞紐。南來北往的小貨輪, 可達城關、澤國、路橋、海門、金清等地。
每逢盛夏,寺前橋港又是游泳愛好者的樂園。他們在汽船埠頭附近泅渡,蛙泳、蝶 泳大港有鯽、鯉、鰻、鱔、黑魚及蝦、蟹等遊弋,還是垂釣的最佳去處。每到深秋,江 水稍平,是魚兒最易上鉤的季節,寺前橋周圍垂釣者眾,他們大多斬獲多多,滿載而歸、 仰泳、潛泳,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大港有鯽、鯉、鰻、鱔、黑魚及蝦、蟹等遊弋,還是垂釣的最佳去處。每到深秋, 江水稍平,是魚兒最易上鉤的季節,寺前橋周圍垂釣者眾,他們大多斬獲多多,滿載而歸。
五水共治今譜治水新曲
在社會發展,工業興起,人民生活水準不斷提高的同時,又給人類生存環境造成 嚴重破壞。曾幾何時,各家的化糞池和牲畜場裡的糞便,直接排進河裡,工業廢料和 生活垃圾也拋入了河道。此時,全鎮一百七十九條支河,成為黑臭河和垃圾河。由於 各條河道污水的排入,造成寺前橋港濁浪滾滾,臭氣沖天,群眾健康受到嚴重威脅。
山窮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013 年初,浙江省委、省政府以“重整山河”的雄心和壯士斷腕的決心,打響“五 水共治”攻堅戰。新河鎮政府撥出鉅款,開展“三改一拆”、截汙納管、疏浚河道、 清理淤泥行動;同時建立“河長制”、河道保潔隊、汙水處理廠等河道保潔長效管理 機制,並以治水為突破口,打好經濟轉型升級“組合拳”;此外,結合“美麗鄉村” 建設,在大港兩岸修堤壩,栽花木,立雕塑,建游步道,築觀江台,造水埠頭,設靠 背椅等。此舉在蕩滌污水,江水轉清的同時,既擴投資,又促轉型;既優環境,更惠 民生水清清港河回到舊時景蘇東坡《望江南》“春未老,風細柳斜斜。試上超然臺上看, 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五水共治”在全員發動,剿滅劣Ⅴ類水並全民參 與監督下,經四年奮戰的今天,寺前橋港又回到了“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 的舊時景色。
看今朝 , 大港岸邊,桃紅柳綠,百花爭豔;漫步道上,摩肩接踵,遊人如織。航船, 穿梭于江中;白鷺,翱翔于水上。垂釣者,江畔神定氣清;浣衣女,水埠談笑風生。 觀光臺上遠眺,“亂花漸欲迷人眼”;綠堤壩上閒步,“綠楊陰裡白沙堤”。 渡南頭港“裁彎取直”,江水一瀉千里;新新大橋加長延伸,車輛川流不息。老橋畔, 江上新建廊橋,似長虹臥波;江岸修築步道,若綠毯鋪地……
雖然 , 大港的水質目前尚未達到可飲用標準 , 剿劣工作還任重道遠。但一幅華麗的 “江南水墨”,已向人們展現。這真是:堯天舜日歲月稠,五水共治山河秀。萬家圓 夢歌盛世,一江清水向東流。
( 章咸╱台州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