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腦海中,珍藏著這樣一幅畫面,細細聆聽,裡面有潺潺的溪水、脆亮的鳥啼、吱吱的爐鍋,還有人們在石街上嬉笑閒談的聲音,這不是名家的風景畫,也不是世外桃源,是我遊過魚米之鄉——烏鎮後留下的記憶。
那是17年前的2004年 7月23日,一個秋高氣爽、晴空萬里的日子,我在海鹽兒子家玩時,隨海鹽兒子家、親家慕名來烏鎮遊,接受古色古香的歷史薰陶。我們過桐鄉接來老徐和他外甥女一起同行,(他可是烏鎮人呢!30多年在遂昌我老家工作,他小孩還是我母親帶的,還一直叫我舅呢!)。
烏鎮位於浙江省桐鄉市北端,與周莊、同裡、甪直、西塘、南潯並稱為江南六大古鎮,素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之美稱。烏鎮完整地保存晚清和民國時期水鄉古鎮的風貌和格局,以河成街,街橋相連,依河築屋,水鎮一體,沿街店鋪林立。首先,我們去烏鎮西柵景區,那裡的遊客川流不息。我們走進景區入口,登上一艘大木船,船渡過了元寶湖,把我們送到了古鎮。古鎮的街長長的,地上鋪著青石板,小路的旁邊是房子,房子的旁邊是小河,小河和房子交錯相間。長長的青石板路幾乎望不到頭。走啊走,走到了烏錦工坊,裡面的工人用梭來回在白線之間穿行,織出了一塊塊美麗的布。我們又走到了評書樓、烏將軍廟、三寸金蓮館…簡陋的小鎮很熱鬧。姑娘們挎著裝有衣裳的竹籃,來到小河旁開始忙碌著洗衣,她們手中的小木棍有節奏地拍打著礁石上的衣服;岸兩邊的鋪子,年輕的坐在門前做生意,年老的呆在裡面做泥人,編草鞋,煎麻花,小鎮處處彌漫著愉快的氣息。隨著人流,我們被擠進了一塊不大的街道,只見這裡整整齊齊地排列著黑褐色的木架,上面懸掛著長長的染布。方才知道,染布也是烏鎮的一大特色。穿梭在群布中隙,長長的布綢將你托起,或白底藍花,或藍底白雲,雖只有兩種原色,但仍使人目不暇接,多少使人留戀,少不得拍下留念。
我們一行時而止步賞析,時而登橋望遠,時而駐足品茗,沿途建築風格類似,但風景迥異,雖激不起新奇,也不至於平淡。但有一點卻很特別,這裡有商鋪但卻聽不到一聲叫賣,遊客像是參觀展覽一樣,把商品當做展品細細端詳、品味。一家家緊挨著的民宿無一廣告標識,仿佛這裡就是從前居住的一戶戶人家。這裡的管理井然有序,許多細節之處,頗讓人感受到當地的人文之美。小橋流水,石階木房,為正面景物,真正蘊藏在裡面的寶藏,還是悠久的文學歷史。大家一定拜讀過茅盾的數篇名作,烏鎮也就是茅盾的故鄉。在這兒,屹立著“茅盾故居”,裡面記錄著茅盾所用過的筆名,陳列著他多篇名作的手稿,是青少年一個良好的去處,也使烏鎮的名氣更旺、更響,我們帶著孫子、外甥女在裡面細細品讀、參觀起來。茅盾故居出來,又讓我想起黃磊和奶茶曾在這裡演繹的《似水年華》,也使古鎮更是家喻戶曉了。遊走間,我偶爾會駐足小橋之顛,舉目遠眺那夢裡的水鄉。任憑柔柔的微風親吻著我的臉頰、我的髮絲、我的衣裳,我輕輕地張開臂膀,悄悄地擁抱著。那一刻,我甚至都不敢太用力地呼吸,生怕打碎了那種靜謐。我慢慢地放空自己,領悟著那句“浮生多俗累,山水有清音"的深刻內涵。
烏鎮的特產臭豆腐、茴香豆和菊花茶也是這裡的重頭戲。遊客們坐在搖曳的小舟上,看著岸邊攢動的遊客,面前的台桌上放上一盤特產和一壺剛泡好、還冒著熱氣的菊花茶,邊欣賞邊抿上一口清香撲鼻的茶水,再放幾粒皮脆肉嫩的茴香豆在嘴裡輕輕咀嚼,拌上臭豆腐沾上辣醬,確是一番獨特的享受。“烏鎮”這含意深刻的名字正映照著它的全身,“烏”就是黑得光亮照人。在我游過烏鎮後深深感受到了它的魅力所在,也已因為它陶醉在了忘我的境界。烏鎮,江南水鄉的明珠,每天都有幾萬人慕名而來遊覽,但願從這裡飄出的悠悠書香,更加濃郁,飄得更遠。我們就這樣一路在烏鎮走著、吃著、看著,夢裡的烏鎮,現實裡的親見,我只是旅者。我也沒時間像幻想裡撐油紙傘在雨巷裡走過,但這已見和感觸到的景致及點滴情懷,如詩如霧如畫,脫離塵世,卻又存在於紅塵,用散文的方式記錄仍表達不完整。最後陪老徐找自家老屋,轉了一大圈也沒找著,真是30多年遠離家鄉,鄉音未變家鄉已變,也只好作擺了。夕陽已無聲登場,散佈一種回歸、落幕的氣息,短短烏鎮遊又要說再見了,我們一步一回頭,帶著一種依依不捨的心情欲要離去。一邊還在心裡默默地說:烏鎮,你等著,我還會再來的!在桐鄉老徐家吃了晚餐,我們回海鹽兒子家。
時光太快,轉眼17年過去。拂去記憶的塵埃,捧出那幅最明麗的風景畫,細細品賞,宛若一杯香氣繚繞,熱氣騰騰的清茶,又像一首連綿不斷,餘音繞梁的歌,更像一縷揮灑在枝頭上的皎潔夢幻的月光,久久縈繞在我的心頭,在我心中留下了最美的回憶…
(張先林╱遂昌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