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子在蜿蜒盤旋通往家鄉的康莊公路上急急穿行,曾勞作過幾十年的山山灣灣,如今已是樹木蔥翠,青山綠水,不斷從車窗外掠過,要不是急於趕回村子,定要停車駐足細細觀賞那用綠元素組合的那麼動人又那麼可愛的山水畫面,她讓人看不夠,愛不止。
每年的正月初五,山下村都要舉行一場“百村鬧春聯歡晚會”(稱“春晚”)。今天又逢正月初五,清早,回鄉村民的車子陸續停靠在村頭,成了一條多姿多彩的長龍。
回村的團體在逐漸擴大,新上門的媳婦和小孫孫對自個家鄉是陌生而新鮮的,應該說是第一次,各人自有各人的視點,中老年人則不同,他們等盼著尋找著的是別後的村人朋友。看,那不是“山木蟹”嗎?迎面走來的確是他,當年他穿著褲管細小而短的“的確涼”褲子飄飄悠悠,腳拖著打補丁的拖鞋跟隨大伙湧進城市去淘金,舉目無親之地往哪兒淘呢?一個偶然的機遇,受聘到一個小豆腐坊裡打工,靠的是勤快和忠厚,後來老板把豆腐坊轉讓給他,憑著吃苦耐勞和堅守信譽,生意日益紅火,淘得了第一桶金子。是的,這些窮怕了而外出的人們各自所走的謀生道路,誰不是依靠勤勞智慧賺到錢幣,買到房子、車子的呢?而他們的心田中即寫上“鄉思”、“鄉情”、“鄉愁”。
村上的廣播喇叭播放著《步步高》的民樂曲,充滿著節日的氛圍。大伙快步湧向村子,留守的人們見他們回村,甚是喜出望外,紛紛熱情招呼進家喝茶吃瓜子,來者和主人也許曾因一根抬扛粗的小杉樹費勁打“口水仗”,或許相鄰菜園越過“三八錢”,說上是侵犯和自衛各一方而鬧到村委去解決等等往事,現在說來各自忍俊不禁。捧著甘泉沖泡綠茶,香醇至肺,嗑著飽滿的南瓜籽、日頭花(向日葵),每顆未裂香氣早進喉,說不盡家鄉話,道不完家鄉情。
辦事周全的村“兩委”早已為回村村民安排好了午餐,大伙在寬敞的廳堂上嘻嘻哈哈的圍坐在八仙桌,端著剛從飯甑裡盛來熱氣騰騰的雜交米飯,真香啊,大伙一大口一大口地往嘴裡扒,嚼著家鄉美味的青菜,捧著滾燙而又濃稠的米羹,夾進幾塊綠綠的青菜,邊攪邊喝,濃濃的家鄉風味,多年沒享受過啦!多開心啊!五星級酒店哪能有呢?家鄉的飯菜就是香,就是美,勝似親娘的乳汁,孕育著家鄉人。剛放下碗筷,廣場上已是煙花鞭炮聲聲,鑼鼓嗩吶陣陣,“春晚”開始了。大家懷著興奮的心情湧進禮堂,舞台燈光閃爍。無台前幾排座位先讓回鄉村民就坐,他們明白村人把自己當作貴賓,坐著倒感覺得有點難為情。一大幫老爺爺老奶奶老早就知道村裡今天辦“春晚”,是村坊上最熱鬧的一天,大清早拿起掃帚把村裡主要道路打掃得一乾二淨,給大家一個潔淨的環境,晚會開始了,又忙碌著在人群間挨個兒遞上熱茶,捧著瓜子盤給送上瓜子,尤其是回鄉者雖然沒進自家門,眼前的情景足以回味到家的滋味。
一陣雙獅鬧春舞台,天真活潑的孩子跳起歡樂的舞蹈,在外地的業餘歌手早上趕回村子,為父老鄉親獻上參加“中國好聲音”浙江賽區參賽的曲子;回娘家的老姑奶奶演唱起經典越劇選段;十八姑娘身穿畬族服飾載歌載舞《彩帶情絲》;爺爺奶奶們也不甘落後,他們說不待此時待何時,急著登台放聲齊唱《東方紅》和《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等紅歌,歌聲表達對共產黨、毛主席給他們帶來今天幸福生活的感激之情。是的,精彩的“村晚”上所有節目都是村民自己自導自演的自我展示,其間有歌手、專業禮儀主持人他們心裡難以割捨的鄉情,為“村晚”毅然放棄年節高額報酬,特意從外地趕回家鄉為鄉親獻演。
三位回鄉教師情繫故地,用家鄉土話敘說回鄉所見所聞更受村民點讚,的確,家鄉在變化,家鄉在進步。
“山木蟹”他們一批回鄉的村民再也坐不住了,手舉紅包紛紛上台說:“過去,我們偏僻的山村逢年過節只有外村人來舞舞獅子唱唱花鼓,得給紅包什麼的,今天村裡舉辦了這麼豐盛的文化大餐,我們給拜個年也是理該的。”這下村委主任可為難了,接受麼,不好意思;不接受麼,盛情難卻。其中一個頭腦活絡的村民說:“上面三位老師的節目裡不是說村民何子言意外華毒花了很多的醫藥費嗎?村委除了拿錢幫助還發帖捐助,我們這點錢就僅當捐助款吧。”話聲剛落,村民立即報以熱烈的掌聲。當子言的媽媽用顫抖的雙手接過捐助款時,關不住那感情的閘門,熱淚撲簌簌地往下落,只是一個勁向所有鄉親作揖,高聲道:“謝謝,謝謝。”是的,自從孩子中毒搶救至今得到多少好心人的救助啊!這又不是詮釋了一首愛心的協奏曲嗎?這不是文明建設中一朵絢麗之花嗎?
悠悠鄉愁連動村民,連動社會,這一感人至深的場面的出現是村“兩委”幾位負責同志始料不及的,只好囑咐晚會負責攝影的同志將動人的場面攝入鏡頭,定格於村民心中。
最美的筵席也有終場時,“春晚”接近尾聲,尤其是外出的村民紛紛說,我們“身有所栖”,但“心無所寄”,我們愛看“春晚”,愛聽鄉音,愛享鄉情,我們年年回來辦“春晚”,看“春晚”。
“鄉村春晚”是一種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堅守;是一種對鄉村文明的堅守;是一支心靈的讚歌。它超越晚會單純的娛樂功能,在豐富村民文化生活的同時作為一個文化符號,成為凝聚村民情感、促進鄉間文明、推動精神文明建設的良好載體。
(何家良/景寧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