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4日,我國材料科學的先驅、中國航空鈦合金創始人顏鳴皋院士因病在北京與世長辭,這是我國科技界和航空工業的重大損失。
著名材料科學家、金屬物理學家顏鳴皋院士祖籍浙江慈溪(今寧波市江北區慈城鎮),因其父顏余慶時任河北省定興縣北河店火車站站長,故于1920年
6月12日出生河北定興。1926年夏天,他回到家鄉,曾在慈城鎮中城小學求學。1942年畢業于重慶中央大學機械工程系。1945年去美國留學,獲美國耶魯大學冶金科學碩士和工學博士學位。1949年,他在美國耶魯大學獲博士學位後,接受美國紐約大學工學院邀請,任該校研究部研究員,負責鈦合金實驗室的籌建工作,從事金屬塑性變形和加工織構理論的研究,並被推選為“留美科學工作者協會”(簡稱留美科協)
監事和金屬小組負責人。當年10月1日,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新中國的誕生如春風送暖,促使許多海外遊子決心回到祖國的懷抱。1950年10月,顏鳴皋先生訂購了回國的船票。不料在臨行前兩個星期,被美國聯邦調 |
顏鳴皋院士 |
查局以所謂“非法留居”的罪名強行扣留,被送往紐約附近的艾理斯島隔離,並以“本人不願回國”為由向輪船公司退票,妄圖阻撓他返回祖國。面對聯邦調查局的非法扣留,顏鳴皋先生義正詞嚴,提出強烈抗議。通過在美友人的幫助,並聘請律師向法院起訴,經過據理力爭,終於在1951年 2月勝訴,才乘船取道香港返回廣州,參加新中國的經濟建設。作家沙志亮在《特殊材料鑄人生——記中國科學院院士顏鳴皋》一書中曾提道:當他回到祖國懷抱見到家人時,他父親笑著說:“人家都說,留洋回來,是衣錦還鄉,可你怎麼只帶回來幾箱子書和幾套舊西服啊?”顏鳴皋笑答:“您可知道,這幾箱書對國家建設很有用,它勝過衣錦還鄉!”父親滿意地說:“對,鳴皋有遠見,合我心意,俗話說家有萬貫,不如薄技在身,現在國家需要各方面的人才,要為國家多出力。”
顏鳴皋先生曾任北京理工大學第二機械系教授、系主任,北京航空材料研究所副所長兼總工程師,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高級技術顧問,兼任航空航太大學、北京理工大學顧問教授、先進複合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學委會主席,國際材料力學行為會議理事會名譽主席,國際航空材料疲勞大會榮譽會員等。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著有《材料科學前沿研究》《金屬的疲勞與斷裂》《顏鳴皋院士論文選集》等,主編過《中國航空材料手冊》《航空材料學》《航空金屬材料疲勞裂紋擴展手冊》等。
顏鳴皋院士是我國航空材料的奠基人,把畢生精力獻給了祖國的航空事業,為我國航空武器裝備和國防科技工業做出了卓越貢獻。顏院士致力於材料科學研究和航空材料技術體系建設,籌建了我國第一個鈦合金研究室,領導與參加鈦合金、高溫合金、鋁合金、先進非金屬材料、複合材料的應用基礎研究,在微觀結構分析、合金強化、金屬塑性變形理論等方面取得一系列創造性研究成果;主持航空材料的疲勞與斷裂研究工作,在疲勞裂紋擴展機制、裂紋成長物理模型、材料的超載效應以及變幅載荷下的壽命估算等方面作出系統性、獨創性研究成果,為飛機安全設計、合理選材與評定提供大量的資料和理論依據;為滿足國家重點航空武器裝備的急需,顏院士主持和指導了一批重要新材料及關鍵部件的研製,建立了我國航空用鈦合金系列,豐富和發展了合金強化、金屬織構、疲勞斷裂、壽命評估等材料科學理論,先後在國內外期刊與會議上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專著5種。
顏院士有著強烈的愛國心和事業心。一生秉承“明明白白做人,老老實實做事”的顏氏家訓,以矢志不渝的愛國情懷和求真務實的科研態度,為中國航空材料的發展鑄就了一座豐碑。曾獲國家、部委級科技進步獎、自然科學獎多項,其中有航空航天部最高獎勵——航空金獎和2001年度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步獎等。2009年7月14日被授予全國僑界“十傑”榮譽稱號。顏院士十分愛才和惜才,為此傾注許多心血,曾大聲呼籲“重視航空材料科技隊伍的建設和穩定工作,要特別注意培養和造就一批新世紀技術骨幹與創新型學術帶頭人,滿足航空科技日益發展的需要。”並身體力行,悉心指導,已培養了40余名博士和碩士研究生、10余名博士後。作為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的學位評定委員會主席,他認真參加院學術報告、研究生開題報告、博士生答辯會及其它學術會議,贊許青年一代取得的研究成果和發表的獨立見解。顏院士的卓越貢獻和高尚品德受到了國內外材料界的廣泛讚譽和敬仰。
顏院士非常關心家鄉的建設和發展,在“慈湖論壇”作過“充分發揮古城優勢”的專題演講,曾親臨母校中城小學百年慶典,並將祖居捐獻給慈城鎮人民政府。2008年6月,位於慈城日新街24號的顏鳴皋院士祖居修繕一新,正式成為慈城院士陳列館的館址。雖然顏院士離開了我們,但人們將銘記他對新中國科技事業所做出的巨大貢獻。
顏鳴皋院士被授予全國僑界“十杰”榮譽稱號及最高獎勵航空金獎 |
(謝振聲∕寧波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