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關於本會 《台浙天地》 友站連結 浙江省人民政府網站 简体中文 聯絡我們  
浙江省旅台灣同鄉聯誼總會
     

慈城印行的戰時鄉土常識

謝振聲

  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歷史發展進程中飽經滄桑的一章。在那個遍地烽火的年代,70多年前慈谿縣城(今寧波市江北區慈城鎮)出版過一本《慈谿縣戰時鄉土常識》,該書突出“全民抗戰”主題,內容豐富,編排得體,通俗易懂,是一本生動的愛國主義教材,既能使學生較為全面正確地瞭解當時慈谿縣的縣情,又發揮過鼓舞士氣,激勵民眾,同仇敵愾,抗擊日寇的作用。時至今天,仍有一定的參考和史料價值。
  章駒作序 次年為國捐軀
  《慈谿縣戰時鄉土常識》有時任縣長章駒、教育科長徐慎嶺和教育會負責人陳中堅所作的序三篇。章駒(1904—1941),字之鴻,金華湯溪北源鄉下章村(今屬蘭溪遊埠鎮)人。因家境貧寒,他自幼發憤讀書,21歲在金華浙江省立第七中學師範部畢業後,到蘭溪縣私立繩武小學任教。後考入南京中央政治學校,1932年畢業後任蘭溪實驗縣教育科長、金華縣長。1937年日本軍國主義蓄意製造“七七”事變,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次年一月,章駒調任慈谿縣長。他志在報國,見危受命,一到慈城就以縣府一間古老矮平房作為自己的辦公室,親筆寫好並親自掛起條幅:“去五日京兆之心,立一生衛國之志”。曾組織戰時工作隊、戰時任務大隊、抗日後援會,同時編印《縣政三日刊》等書刊,號召全縣人民團結起來救亡圖存。1939年11月,由他主持召開的全縣擴大行政會議決定由縣教育會編印慈谿縣戰時鄉土教材。
  章駒師範畢業,曾在小學執教並擔任過教育科長,為《慈谿縣戰時鄉土常識》所撰的序言表達了他對當時教育的一些想法:“教材的選擇,教法的運用,均因從兒童接近的經驗出發,由近而遠,由已知及未知,由單純而複雜,由部分而全體,由特殊而一般。以目前的環境做出發,以具體的切身事物做材料,以親自研究與觀察做教程,來提高兒童的學習興趣,使其獲得真實有用的知能,進而滿足兒童個人生活與社會實際生活的需要。”序中提及編印此書的目的和作用:“鄉土教材最重要的作用,還不在適應教學上的要求。吾人已熟知培養兒童的國家民族觀念,使其成為保衛國家獨立,延續民族生命的健全公民,為我國教育最終極的目的。……鄉土教材的使用,能培養兒童愛鄉樂鄉觀念,保鄉衛鄉決心。……吾人現在欲得到‘對國家盡忠,對民族盡孝’,‘我們的領土,一寸也不能讓給敵人’,那樣堅毅勇敢的民族戰士,是要靠鄉土教材的使用來培養的。”
  1941年初夏,日本侵略軍侵佔慈谿,章駒率縣政府工作人員撤退到山區,並在慈東、慈南、慈北地區建立敵後政權,繼續領導慈谿的抗日鬥爭。同年12月31日,縣府駐地奉化北溪為日寇包圍,他率部奮力抗擊,因身著軍服而堅拒換便裝,成了日軍集中射擊目標,身中數彈,年僅37歲就為國捐軀,是浙江省為抗日犧牲的第一位縣長。
  內容淺顯 易為學生接受
  《慈谿縣戰時鄉土常識》僅用不到二個月的時間就編成,16名編輯委員中有不少是教育行家。主持此事的編輯主任陳中堅曾任慈谿縣和奉化縣教育科長,奉化廟後周小學校長兼奉化中學廟後周分部負責人。編委中有縣政府教育科督學、縣立初中(今寧波市慈湖中學)語文老師忻天趣,慈谿縣民眾教育館館長、縣立初級中學教員桂正誼和中城小學校長應星耀等。在編寫這本戰時鄉土常識時,編委們既力求全面反映縣情,簡明扼要地介紹了慈谿的沿革、地勢、天象、氣象、山脈、河流、湖泊、交通教育、體育、農業、商業、機關、團體、黨務、稅收、消防、衛生等,又突出戰時特點。誠如徐慎嶺在序中所寫:“去年十一月間,提經縣行政擴大會議決議:編印戰時鄉土常識。並交由縣教育會主其事,嗣經該會負責人陳君中堅,縝察擘劃,教界同人,協力贊助,不二月而全書告成,計六十餘篇,搜羅詳盡。其中對於抗戰以來本縣黨務政治之革新,經濟之轉變,社會之更易,及敵機歷次所造成之血債諸端,闡發尤為生動。令人感奮!”編委們還充分考慮了可讀性,以便於學生理解和接受。
  全書正文128頁,計四萬餘字。共計60篇課文,依次為:沿革、地勢、天象、氣象、山脈(1)、山脈(2)、河流、湖泊、交通(1)、交通(2)、物產、民眾生活、風俗、特種人民、四月半和高臺圖、打城隍、縣誌、縣城、名勝、古?、國防、本縣光復紀念、三孝鄉命名的由來、文種和闞澤、賢令房琯、大儒楊簡、杜氏父子、吳家兄弟、沈氏六烈婦、義士魏耕、民族英雄朱貴、幾位書法家、急公好義的吳錦堂、獻身党國的陳氏兄弟、造福桑梓的秦潤卿、教育、童子軍事業、體育、婦女、農業、繳租標準、商業、窯業、黨務、機關、慈善機關、民眾團體、鄉鎮和保甲、兵役、積穀和糧食、田賦、地政、造林運動、城區的消防、衛生事業、飲水、我們不忘的血債(1)、我們不忘的血債(2)、濫炸後的善後工作和保衛我們的家鄉。每篇課文均先列三個問題指出本課要點,字數最多為958字,最少為361字,平均為610餘字。
  雖然每篇課文僅有幾百字,但卻提供了不少翔實的史料,如民國時期慈谿縣召開的運動會,查閱縣誌和省市的體育志均不清楚,而該書第38課《體育》對此就有明確及詳細的記載,足資參考。
  主題突出 號召全民抗戰
  鄉土歷史是祖國歷史大河的支流,熱愛家鄉是中華民族自信的泉源。作為一本戰時鄉土常識,編者充分利用了本鄉本土歷史與現實,弘揚正義,宣傳抗戰,進行愛國愛鄉教育。《慈谿縣戰時鄉土常識》在歷代名人介紹中,重點放在英勇抗擊倭寇的杜氏父子、吳家兄弟、沈氏六烈婦和在慈谿大寶山壯烈犧牲的抗英民族英雄朱貴。第27課《杜氏父子》全文為:
  問題:1、杜槐怎樣殲滅倭寇?
     2、杜文明在什麼地方抗倭殉難?
     3、我們對於杜氏兩烈士有什麼感想?
  當明朝倭寇侵犯慈谿最厲害的時候,山北出了兩個慷慨激昂,輕財好義的烈士——杜文明和他的兒子槐。
  這時倭寇已經侵入慈谿,縣令叫杜文明組織民團,訓練壯丁,預備抵抗,杜槐因父親年紀已經老了,恐擔不起這個重任,就替父親代行。
  嘉靖三十二年(西曆1553年),倭寇侵犯觀海衛城,杜槐就聚集壯丁,沖入寇陣,把倭寇殺得大敗而逃,於是城得保全,而杜槐的名字也遠近都知道了。
  政府知道杜槐忠勇,委他守余姚慈谿定海等處。有一回,倭寇來犯嗚鶴場,又被他打得大敗,逃入余姚東山地方。他橫著大刀,追趕過去,不料倭寇都埋伏在一條矮牆下,見他來了,把石塊紛紛地打來,他手中的大刀,竟被石塊打了一個大大的缺口;但他毫不畏怯,大呼衝殺,手斬三十餘人,並砍殺倭酋一人,其餘四散逃走,他自午殺到天暗,不曾一刻休息,且點水不曾入口,饑疲極了,等到他的部下把他抬回家中,已氣絕了。
  文明因兒子力戰身死,十分悲傷。當時杜槐率領的壯士,亦願在他的部下,聽他指揮,殺賊報仇。這時倭寇又來犯鳴鶴場了,知縣曹本親率官兵往剿,反被重重圍住,幸靠文明設法冒死救出。那年冬天,寇犯甯海,文明率壯士去剿,到奉化楓樹嶺,與寇相遇,即發生惡戰,可憐文明雖抱著一腔熱血,因眾寡懸殊,竟為國犧牲了。該書第28課為《吳家兄弟》,介紹了住在山北海邊的吳德四、德六兄弟倆,曾用鋤頭打死兩個入村搶劫的倭寇,後入伍成了杜槐的得力助手,奮勇殺敵,屢建奇功。在攻打舟山的倭寇營寨時,兄弟倆砍死倭酋、倭兵多人,因眾寡懸殊,壯烈犧牲。文末寫道:“現在的倭寇比從前厲害到千萬倍,占我國土,殺我同胞,我們如不誓死抵抗,怎樣能對得起這幾位烈士呢?”
  牢記血債 奮起保衛家鄉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國主義者以製造盧溝橋事變為起點,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七七事變”後,日寇對中華大地開始進行狂轟濫炸,慈谿也深受其害。1937年11月12日,不設防的慈谿縣城(今慈城鎮)第一次遭到日機轟炸。次年2月8日,敵機首次轟炸觀海衛。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裡,日寇竟然九次狂轟濫炸慈谿縣城和觀城等地,造成大量無辜民眾傷亡,不少建築被毀,其中剛建成不久的慈谿縣立初級中學(今慈湖中學)校舍被炸成廢墟。
  書中以《我們不忘的血債》為題,控訴了日軍飛機轟炸慈谿縣城和觀城等地的暴行:“自盧溝橋事變發生後,我國為救亡圖存,發動了神聖偉大的全面抗戰,敵空軍不斷的濫肆轟炸我不設防的城市,慘殺我無辜民眾,毀滅我大小建築物,種種野蠻殘酷的行為,不但為世界輿論所共罵,亦為文明人類所痛恨!茲將敵機轟炸本城和觀城的暴行,寫在下麵:在1937年11月12日,即總理誕辰第七十二周年紀念日,敵機三架,首次肆虐本縣彭山、觀莊橋、道清庵等地方,投彈三枚,都落荒野,毫無死傷。1938年4月8日,敵機一架,第二次襲本縣,投二十磅小型炸彈六枚,城內白藥房落一彈,毀屋二間,死傷各一人,餘落隙地。1939年6月1日,敵水上轟炸六架,第三次侵入城內,投五十磅和百磅炸彈十八枚,炸毀學校寺廟民房四十餘間,死男女老幼十八人,輕重傷二十餘人,此次炸死者多為婦女和小孩,血肉橫飛,斷肢殘腹,厥狀最慘!第四次是同月14日下午,敵重轟炸機五架,續炸城中,投重磅炸彈十一枚,毀屋百餘間,因居民疏散得法,幸無死傷。第五次是同月24日,敵機二架,由龍山方面侵入縣空,散發荒謬傳單,投百磅炸彈四枚,毀坍房屋三十餘間,民眾也無死傷。第六次是8月16日,敵水上轟炸機二架,由龍山洋面竄入縣空肆虐,那時白雲彌漫,飛行極低,盤旋窺察,投彈六枚,毀屋四十餘間,傷五人,總計損失十余萬元。……啊!家產是變成灰燼了,生命是毀滅了,家鄉塗滿了紫褐色的血色。慈谿的民眾,民族戰士的後裔,起來!向敵人索清這些永遠不能忘記的血債!”
  《慈谿縣戰時鄉土常識》的最後一課是《保衛我們的家鄉》,號召全縣民眾:“我們要保衛我們的家鄉!保衛這樣歷史光榮文物優秀的家鄉!‘臥薪嚐膽’,‘生聚教訓’,在這一塊土地上,我們的祖宗,留下雪恥復仇的遺訓,我們這一代的子孫,怎可能把它遺忘!”

(謝振聲∕寧波市)


回本期目錄    《台浙天地》總目錄

浙江省旅台灣同鄉聯誼總會 會址:108台北市萬華區和平西路三段382巷11弄17號5樓
發行人兼社長:胡李世美 總編輯:留問政 聯絡秘書:徐薇蕙
電話:(02)23045561 傳真:(02)2302-0435
深圳聯絡主任:寧松林 電話:+86-137-23456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