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天的濛濛細雨之中,我從仙都鼎湖峰向北,溯好溪行約 2.5公里,即到達仙都鄉上章村。隔溪相望有一窄穀。左邊崖石突兀,如孔雀振羽欲開;右邊峭壁如削,若仙人巨掌指天,形神兼備,倒映水中,越顯奇秀。這就是芙蓉峽。
一年前的春天,在友人的陪同下,我遊覽了縉雲仙都風景區的一些景點。那天,我也站在這裡,本想去芙蓉峽一遊,因時間緊張,只好作罷。當時答應友人,明年春天一定來遊芙蓉峽。
今天,終於如願以償。
去芙蓉峽,須乘竹排渡過好溪,方可進入。
此時,我站在好溪邊,綠柳下,傾聽雨點輕柔的滴聲,可感到那清脆的草木拔節聲。感受那雨滴溫情的撫摸,不免使人生發出許多莫名的情思。踏在嫩綠的草地上,更有一種不是踩在足底,而是燙平心靈的感覺。近旁,一株一株的桑樹下,採桑女正在挑選蠶的食糧;遠處一壟一壟的茶園裡,斗笠下的採茶姑娘的歌聲在靈巧的指尖流出。恍惚間,嫋嫋炊煙又送來炒茶的清香……
大約過了兩刻鐘的時間,我們才乘上竹排渡過了岸。
走進芙蓉峽景區,眼前是一群的山,樹木不多,大都為懸崖峭壁,狀如朵朵盛開的芙蓉花。相傳東海八仙赴西王母蟠桃會,歸途路徑此處,在這裡採摘仙草。何仙姑的花籃裡當時盛得是芙蓉花,魯莽的藍采和踢翻了何仙姑的芙蓉花藍,化水而開,這裡的石頭山就變成了芙蓉花的形狀了。當然,這裡的峽谷也叫芙蓉峽了。這世上有誰不愛花?明朝詩人李永明到此一遊,心花怒放,借題發揮,有詩為證:“亂削芙蓉旁水開,碧潭釣艇日徘徊。花迷谷口連環迴,雁蕩峰頭花爭艷。題石令公傳鐵峽,菇芝仙客吊荒台。好溪更有千秋月,曾照清蓮作賦才。”於是,這個芙蓉峽又添了一朵爛漫的詩花。
沿谷行數十步,突見兩片岩牆聳峙,高達數十米,此處僅容一人穿過,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岩體色呈黑褐,與周圍景物顏色迥異,這便是芙蓉峽了。影片《阿詩瑪》中,阿黑為救阿詩瑪,躍馬急追,怒發神劍,岩壁崩裂,亂石橫斜的鏡頭就攝於此。
剛走入峽口,峽內騰起一片雲霧,但見崖高幽清。陡壁之巔,怪石嶙峋,或獨立,或成簇,有如飛龍伏虎,踞象臥獅;有如家貓捕鼠,獼猴欲崩…景隨步移,變幻萬千。從懸崖上跌落的飛瀑,如撒下萬斛珍珠。滿天煙雨,峽谷一片迷濛。走著走著,霧氣越來越濃,寒氣陣陣襲來,只覺峽內煙氣彌漫,陰風襲來,再看頭頂怪石,偶現崢嶸。濃霧之中,眼見襯似黑褐岩壁上“鐵城”兩個血色大字,恰如進入鬼城。行至此地,莫不感到陰森恐怖,心驚神搖。長達百米的峽谷,感覺猶比千米還長。後來得知此處可謂仙都一大異地,難怪感覺險峻、陰森,那是後話。
我們不敢在峽內多停留,匆匆走出峽口。你說奇不奇,待我們一走出峽谷,頓時天空亮了起來,嫋嫋雲霧漸漸散去,原來雨朦朧,山朦朧,思緒亦朦朧,一下子變得雨止,山秀,頭腦靈光起來。又過了一會,天空碧藍如洗,太陽高掛在半空之中。
行出峽谷,有四面環繞的小山谷,中間綠草成茵,叫紫芝塢。相傳是東海八仙嘗紫芝之處。塢中有巨石獨臥,形若蛇首,下有洞穴,洞旁有“鐵城書院”遺址,明代李鍵(號鐵城)等四位高人曾築室隱居於此。
芙蓉峽谷稱鐵城,這是由於這一帶山中地勢險要,四周環繞如城,且山體黑色如像鋼鐵築成的城牆之故。
峽內的“鐵城”兩個大字,係明朝著名書法家、縉雲知縣郝敬所書。當時縉雲有四位官員棄官不當,在這裡隱居吟詩,被朝廷知道後,就派郝敬前來洞察瞭解。郝敬覺得這四人都是好官,然後就推薦出去。其中三位都重新出山當官,唯獨李鍵不願再當官了。
李鍵是明萬曆年間東林黨人,他高風亮節,受到排擠後而長期隱居此處。他這樣描寫芙蓉峽的:“鴻蒙古峽閟仙巒,道眼探幽集大觀。夾峰芙蓉通石室,蟠龍杞菊老嚴湍。馮將世事忘勿我,恍有天風扶羽翰,如遇浮丘攜手去,更於何地煮金丹。”
其實,仙都可以煮金丹的地方實在太多了。這裡山青水秀,處處可吟詩,處處皆入畫。
領略過詭異險峻芙蓉峽的景觀後,我們一路往山上走去。從山頂往下看,有一奇峰斜靠岩底,由於幽谷藏峰,此處就稱為藏穀峰。往下走,站在藏穀峰下,可觀滿山芙蓉點綴其間,可聞鶯鶯烏語索繞耳畔,可見涓涓流水纏繞穀底。再往下走,便可看見三塊巨石立於半山腰,它們相互依偎,這就是芙蓉峽的另一景觀三奇岩了。
出芙蓉峽,乘一艘竹筏漂流在好溪之中。這時天空又陰沉下來,忽然飄起小雨,回頭望芙蓉峽,霧氣從峽中慢慢騰起。心想,現在芙蓉峽中的遊客不知又會遇到哪些奇景呢?
(朱育新∕遂昌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