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關於本會 《台浙天地》 友站連結 浙江省人民政府網站 繁體中文 聯絡我們  
浙江省旅台灣同鄉聯誼總會
     

“山抹微雲”君

金建楷

一生遺愛世無窮, 福國利民夥殖雄。
晚節芬芳塵不染, 後人終古仰高風。

  這是對寧波市金融家兼教育家秦潤卿先生的一首讚譽詩。
  秦潤卿先生,名祖澤,晚年號“抹雲老人”,寧波市江北區慈城鎮人。生於1877年,卒於1966年,享年九十歲。
(一)貧寒童年
  據秦潤卿在《抹雲樓家言》一文記述:父秦九齡,母顏氏,一姐,全靠父以小職員微薄的薪水維持生活。正當秦潤卿出世之際,剛巧父親營業停頓,一喜一失,愁雲重於喜氣;後又添一妹,舉家五口,歲無所入,坐吃山空,一貧如洗。只好靠母親幫人縫縫補補,勉強維持生活……雖粗衣淡飯,日用十分節儉,但一日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是缺一不可的,加上世態炎涼,賒借無門,免不了有緊衣斷炊,受冷挨餓。一件事使秦潤卿留下童年的深刻記憶:有一天中午,隔壁飄來一陣飯香,餓極了的小潤卿肚子裡咕咕叫得更厲害,禁不住叫道:“媽媽,媽媽人家的飯都熟了,你為啥不起火呀?”秦母忙出來哄他說:“不要叫,今朝姑姑會送餅來,餓了先拿六文錢去買只燒餅吃!”
  事後小潤卿才知道:“姑姑根本沒有送餅來,爸媽和姐姐整整餓了一天…直至1884年(清光緒十年)春,他父親在寧波招商局找到了“會計”工作,家庭生活才有了轉機。但由於舊欠累累,又要還債,又要贖當,生活依然十分拮据。
  小潤卿讀書也多艱難。1884年他八歲的時候,剛進一家私塾讀書,正當中法戰爭初期,法國侵略者的炮艦,“轟隆!轟隆”炮擊鎮海口,相距不到百里的慈城,人心惶惶,扶老攜幼,紛紛逃到赭山外婆家去避難。幾個月回家後,又得了一場大病,險兒丟了性命……一直到十歲才開始續學,前後共讀了八年書。小潤卿多麼貪婪地學習啊,成績也非常優秀。可是到十五歲那年,為了家庭生計,父母親托親挽友,打發他到上海豫源錢莊學業。從此開始了他錢業生涯。
(二)錢業生涯
  1891年(清光緒十七年),年僅十五歲的秦潤卿得其表叔林韶齋的介紹,進上海豫源錢莊學業。
  豫源錢莊,是原籍安徽遷居蘇州的典當鉅賈程衡齋之孫程覲岳經營。1896年,年僅二十歲、工作僅六年的秦潤卿才華初露,被店東看中了,升任信房及對外跑街(外場),1909年豫源改組為福源錢莊,秦潤卿即升為經理、總經理。
  秦先生是一位負有民族氣節的人。自民國初到抗戰前,曾支持五四、五卅諸愛國運動,率上海錢業界停業;“九一八事變”後,他主持上海錢業界不與日偽政府合作,辭去本兼各職蓄須引退家居,時年六十七歲。
  秦先生是一位既穩健又有氣魄的錢業實幹家。他做信貸工作就是講究一個“實”字。在放款前,他堅持要二看:第一看客戶的負責人是實業家還是投機家;二看企業前途。而自己呢?雖往返於燈紅酒綠紙醉金迷之間,但從不搞吃擺花酒、上館子、送禮品那一套。他從無不良嗜好:不吸煙、不飲酒、不玩牌、不賭錢。自律如此,所以客戶也知道他的愛憎,不敢使用不正當的方法去巴結拉攏他。放款後,他就把這家企業當做自己的事業一樣,全力支持,即使這家企業一時發生困難,也決不袖手旁觀,盡力幫助度過難關。因此他放出的帳,沒有“倒帳”、“濫帳”。他經營的業務還有二個顯著特點:一是不依賴外國銀行,也絕不向外國銀行存款,顯示出他的愛國精神;二是循規蹈矩恪守信用,一向做“多單”,從不做“缺單”,表現了他良好的職業道德。秦先生還有一點很可貴,那就是自己無股份參加,也沒有利用錢莊的資力從中覓財漁利……
  秦潤卿先生有五十多年的錢業生涯。先後任上海錢業公會理事長、上海總商會副會長、中央銀行監事、交通銀行上海分行經理、四明銀行常務董事、上海墾業銀行董事長、福源錢莊總經理、福康順康錢莊監理等職。除金融業外,又首任上海租界工部局華人納稅會董事,寧波旅滬同鄉會副會長……新中國成立後,曾任上海公私合營銀行副董事長,被邀為上海市政協委員……五十多年來,秦先生把畢生精力傾注在金融事業上,為時人所稱道,被譽為“金融業鉅子”。
(三)“山抹微雲”
  金融家秦潤卿先生,1931年在寧波慈城辦了一所藏書樓,題名為“抹雲樓”,晚年又自號“抹雲老人”。這裡,我先說說“山抹微雲君”的故事。
  “山抹微雲君”原是北宋蘇軾贈給秦觀(少遊)的雅號。秦觀三十一歲那年,有一天一位姓程的朋友到會稽去上任,在“蓬萊閣”設酒宴,邀請秦觀去作客,酒席宴前,他結識了一位歌女,談得很投機。在珍惜綿綿的情誼中,他想起世態炎涼,仕途坎坷……於是感慨作《滿庭芳》一詞。“將身世之感,打併入豔情”(宋四家詞選)。詞曰:“多少蓬萊舊事,空回首,煙霧紛紛。”詞調淒婉動人。首句“山抹微雲,天粘衰草”是描繪秋景而抒發抱負的傳神詞句,尤為當時所傳……詞傳到蘇軾的耳中,蘇聽了十分欣賞,風趣地把秦觀稱為“山抹微雲君",還說了兩句頗有韻味的詩聯:
“山抹微雲秦學士,露花倒影柳屯田。”
  “露花倒影”是柳永《破陣子》詞的首句。蘇軾的意思是,兩人的詞都是佳作,可以相互媲美。
  由於蘇軾的推崇和歌人的傳唱,“山抹微雲君”成了秦觀的代稱,風靡一時,名聲大振。“山抹微雲”之詞,在文史上已廣泛流傳,在亭閣林園.、樓臺水榭也常用“山抹微雲”題額,它為天高雲淡的山林秋景添姿生色。
  在近代,那些樂善資助造福桑梓的企業家和海外人士,也喜歡借助“山抹微雲”的詞句。所謂“山抹微雲”,意思是:青翠的遠山上,抹著一層淡淡的雲彩,謙表自己對家鄉的微薄貢獻。為此,秦潤卿“抹雲老人“的自號及建造“抹雲樓”等義舉寓意十分清楚,乃就是秦先生為振興祖國,熱愛家鄉、贊助辦學、造福桑梓是出於他的理想所為。秦潤卿是“山抹微雲君”的後裔,他追念先祖“蘇門‘四學士”之一—秦觀(少游),像包玉剛先生追念先祖包拯那樣,不僅喜歡他的名篇佳作,並且繼承“抹雲”作自號,希望家鄉的兒孫都像秦觀那樣才華出眾。
  1915年,他出資在慈城西營建校舍,翌年建成“普迪學校”。先生之所以取名為“普迪”者,乃寓“普及文化,啟迪民智”之意。對貧寒子弟,免收學費,還供應紙張文具:嗣後又特地建造“抹雲樓圖書館”,設立“抹雲樓獎學金”,獎掖後學經秦先生資助,有的保送到他在上海辦的修能學社;有的被推薦到寧波效實中學,以至一直培養到大學、留學。龍華五烈士之一一柔石(趙平復)、文藝理論家巴人(王任叔)被延聘為教師,學校前後越半個世紀。當日寇侵略慈城時,普迪校舍遭炮火毀損過半,修復需要鉅款,秦先生向中國墾業銀行提出:把他應得的身後恤金提前撥付,移作修復普迪校舍之用,使學校得以及時修復,令人感動之極!……(1986年,家鄉人民為緬懷秦先生的業績,恢復“普迪”校名。)
  1923年,秦先生在上海創辦修能學社,聘請馮君木、楊宗慶為正副社長,教師有陳佈雷。錢太希、馮定、沙孟海、楊厲等。1927年改聘陳佈雷為社長。學社從實際出發,注重培養中英文人才,後改名為“儲能中學“,學生曾達1700人。
  1933年,秦先生在經濟方面支持慈溪縣立中學(今慈湖中學前身),數年間校舍日隆,學生大增,成為浙東優秀學府之一。抗戰勝利之後,秦先生對慈溪縣中和寧波效實中學仍竭力幫助。特別是效實中學,他擔任校董,使學校振興,一直延續到現在。效實中學是寧波有名的高素質學校,浙江省的重點學校之一。
  青山巍巍,綠水漣漣,群山竟秀,後浪爭先。當一道道晨光透過翠色林帶,照映著闞峰上環繞的縷縷雲彩的時候,“抹雲樓,特別引入入勝……這裡上了年紀的人都清楚地記得:“抹雲樓”原造在孔廟的對面,1952年,秦先生將這座二層花園洋房、所有的財產股票,以及39555冊圖書雜誌、2571件圖碑貼字畫,全部捐獻給浙江省人民政府。並附一信說:“潤卿積年心願償於一旦,快慰奚似!”
  如今,原先那座二層花園洋房—“抹雲樓”哪裡去了?請看新立的《抹雲樓碑記》:“抹雲樓者,(先賢秦潤卿)先生自創之藏書樓。初以自宅西側小洋房(在孔廟對面)暫為館址,本擬1937年間建館於慈湖中學校院,因抗日戰爭爆發,迄今未如願。前慈城老教育家中城小學應校長星耀先生後裔緬懷先緒,振興教育,由應明皓君代表捐資新建中城小學,於1991年秋落成。翌年再捐鉅資,全面興建慈湖中學及中城附屬倡棋幼稚園;於1994年秋竣工,乃將本校圖書館命名為抹雲樓,以示崇念秦公之意,誠盛事也,謹勒石記之。”

  如今,一進慈湖中學大門,迎面的那座彷彿用乳白色珊瑚綴成的大樓即是,它聳立在青山秀水之間,活像一幅“山抹微雲”的山水畫。在這座五層樓內有各種實驗室、語言室、圍棋室、天文氣象室、電腦房……它將成為精神文明的哺育樓、開拓樓。樓面上“抹雲樓”三個金色大字系臺灣著名實業家應昌期先生親筆題寫的。朋友,你若親臨此境,目睹“抹雲樓”的風貌,你會把“抹雲樓”看作秦先生的化身、秦先生的象徵,你或許還覺得,秦潤卿先生才是當代真正的“山抹微雲君”!
  有了秦潤卿,又有了應氏家族,以及許多為家鄉事業作出貢獻的人,不也是稱得上“山抹微雲君”嗎?
  “山抹微雲君”,明州何其多?乃是因為明州人有慈孝的情懷,有造福桑梓的優良傳統!


(金建楷/杭州)


回本期目錄    《台浙天地》總目錄

浙江省旅台灣同鄉聯誼總會 會址:108台北市萬華區和平西路三段382巷11弄17號5樓
發行人兼社長:胡李世美 總編輯:留問政 聯絡秘書:徐薇蕙
電話:(02)23045561 傳真:(02)2302-0435
深圳聯絡主任:寧松林 電話:+86-137-23456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