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於 900年前建村時,天上一聲雷響,一位仙女下凡,見眼前一處三塊連成三角形相對平地,她用手點了三下,立即見到挨著最大的平整的土地正面、側面兩邊出現了三片綠色的山林,後來這裡就是這個取名毛垟的村莊,正面為對面林,村後面的開後山,還有側對面就是新殿林。尤其是對面林這塊面積最大,郁郁蔥蔥,好似一幅美麗的山水畫。這位仙人與凡人相遇,站在這幅畫下左端又點了一下,突然見到一塊長方形的大石頭露出水面,猶如一塊畫家的正方印章,長為5米,寬度為2.5米的長方形狀。後來村民們就將此方石取名為“石印”,至今將千年了,仍臥在繞村的甌江支流-小溪沿岸溪邊,並突出木省,與山腳相距四米,地處浙閩,成了村民崇拜的“仙石”,遊客觀賞的“賞石”,書法家叫書畫的“方章”。
這塊石印,其印面到底寫的是什麼字,有人說,寫的是“帶溪石印”四個字,也有人說是“虎村”二個字;當然還有其它的說法……。這些字是什麼體,有的說是隸體,也有說是楷書,也有人講是“篆體”,各人的說法都不同。其實,說的是古代故事傳說,人們也無從考究。
這幾年隨著旅遊業的快速發展,毛垟這個地方經過歷屆鄉村黨政領導的奮發努力,“規劃、創新、傳承、發展”已成果累累。一批古跡,如“毛氏宗祠”、“古行宮”、“古石橋”、“大門店”、“馬仙殿”、“古水壩”、“古砲台遺址”、“古城門”遺址等修繕一新,對外開放。現代公共設施,還建造二公里圍村石欄杆和綠化長廊,還新殿崗建起了景山公園和綠色遊步道(全長2500米)。眼下,已成畬鄉旅遊集散地,外出遊客紛紛前往享受綠色生態美景,清純的新鮮空氣,許多人幾乎留戀忘返。
許多文人墨客留下了諸多的詩聯文記載。去年縣老區辦張主任帶領縣詩詞楹聯學會15位會員前往毛垟這個紅色革命老區采風,創作了100首(副)詩詞楹聯和10多篇散文,還專門出了詩詞楹聯專刊,留傳後世。今年初,縣文聯李主席,帶領作家協會的12位當地作家前往毛垟採訪,也創作了10多篇讚頌革命老區革命故事,刊登在縣文聯專刊《畬山風》和縣報《畬鄉報》,受到好評。前往采風的人士,大家除了訪問庫頭、爐西等革命老區村,親歷觀看紅軍留下的標語和足跡。許多旅遊者也總要到小溪邊去觀看古代留下的“石印”,總要做下邊靠得很近的的石拱橋上觀看拍照,許多年輕人還要租個木排撓過去到石印上面去看一看,走一走,才會過癮。有人說到毛垟旅遊的人不親眼去看一下“石印”,等於沒到過毛垟。你說,這個石印神奇不神奇?
當地的幾位退休幹部還自費編寫了四本鄉土文化作品集《帶溪記事》、《走南闖北帶溪人》、《帶溪詩聯選》、《燈下隨筆》等,受到人們的好評。可惜沒把“石印傳說”一文收集入選,作者感到遺憾,下回若再出鄉土文化,一定要入選。
(毛榮耀∕景寧縣)
|